江蘇靈山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靈山大佛是國家5A級景區無錫市靈山景區組成部分,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於1997年建造而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歡迎大家來到首批5a級國家旅遊景區——靈山勝境!靈山勝境坐落於山清水秀的無錫太湖之濱,是一座規模巨集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園區。

  一、照壁

  進入勝境文化園區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將首先帶給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長約40米,最高處達8米,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照壁南、北兩面燙金大字均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

  樸老與靈山的因緣頗深,賜予靈山許多絕妙詩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淨琉璃”七個大字,“琉璃”是佛經中常提到的“七寶”之一。樸老詩句寓意 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淨美好。而面向勝境那面 “小靈山”一詩,則是樸老寄予靈山極高的讚譽和殷切的期望。“昔遊 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是自述他當年曾出訪印度古稱“天竺”,去尋訪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的“靈鷲山”簡稱“靈山”、“鷲峰”,但印度佛教早已 衰落,靈鷲山呈現一片“空荒”景象,追憶當年佛祖講經說法時的盛況,樸老感慨萬分。“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這兩句話峰鬥轉,說他94年來到 無錫靈山,目睹靈山大佛景區香客雲集佛教興盛,彷彿感到印度的靈鷲山“飛”到了無錫馬山,“天花爛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傳揚。從這首詩足以看出德高望 重的趙樸老對佛教文化和對佛教聖地靈山給予的殷切希望。

  二、 五明橋

  照壁對面,柔美的“五明橋”橫跨玉帶河上,精美的漢白玉橋身凸顯典雅、古樸。 “五明”是古印度對人類文化的總括以及對人類知識、學問的分類。“明”指學 問、學科,“五明”是指人類文化有五大學問,分別為1、內明: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學問。2、宣告:聲韻、語言之學;3、因明:邏輯、論辯之學;4、 醫方明:醫藥、體育、養生之學;5、工巧明:人類物質文化生活各行各業的技藝學問,如農業、商業、工業、建築、音樂、文學、軍事、管理等等。每座橋分別以 “五明”之一命名,橋欄杆則選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漢白玉,這些無一不體現了靈山建立“一流景區”,打造 “精品工程”的堅定目標。走過“五明橋”進入靈山勝 境,正是要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佛教絕不只主張在寺廟、山林間閉目打坐、不問世事,不關心現實社會和廣大眾生,相反,正信的佛教為利益一切眾生,積極主張開 發、利用一切有益知識、技術造福人類。“五明橋”正體現了靈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遊客朋友可選擇走不同的橋,圓滿您不同的願望。

  三、“靈山勝境”門樓

  走過五明橋,便可見一座氣勢恢弘,莊嚴而不失精美的“勝境門樓”。門樓糅合徽式建築之古樸端莊,北方皇家建築之雄偉大氣以及藏式建築之鮮明活躍風格於一 體。正門懸掛 “靈山勝境”匾額亦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靈山勝境作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不僅具備一流的硬體設施,更為廣大遊客配備有 優良的軟體服務,導遊講解、小件寄存、廣播、醫務等一應俱全。遊客手中的別緻明信片門票,更是體現了靈山“服務到家”的匠心獨具。當您盡興遊覽靈山後,便 可將明信片門票連同您的祝福,郵寄給親朋好友,同時也把靈山特有的靈氣、福氣送到千家萬戶。

  通過“靈 山勝境”大門樓,讓我們一同去了解佛教豐富的歷史,體驗靈山獨具的文化吧!門樓反面,另一梵文書寫的“靈山勝境”匾額,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羨林教授親筆題 寫。“靈山”,梵文名耆崛山,原指印度“靈鷲山”,略稱“靈山 ”,“鷲峰”等,因山頂形狀似鷲故名“靈鷲山”。可見,無錫靈山與印度靈鷲山確有著一定的 因緣。據說, “靈山”之稱源於唐朝初年玄奘法師從天竺印度取經回國,遊歷東南經過無錫,見馬山層巒叢翠、景色秀異,謂“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遂 將馬山賜名為“小靈山”,此後,玄奘大弟子窺基法師就在此始建小靈山寺宋時改名為“祥符禪院”,歷經滄桑變遷,至97年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恢復祥符禪 寺、得趙樸老支援、有茗山法師首任方丈,小靈山的千年古剎不僅恢復重光,且建成了高達88米的中國第一大佛,小靈山也達到千餘年來前所未有之盛,也才成就 了今天這方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

  四、 洗心池

  出“靈山勝境”門樓,就正式進入了佛國勝境。在開始佛文化旅程之前,請先去靈山“洗心池”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通常有成語說“洗心革面”,意思是徹底 改變自己、重新做人。而佛教的“洗心”不是從品性的角度,而是注重從心靈智慧出發。佛教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本來是清淨光明,尤如明鏡,只是隨著年齡的增 長,煩惱和困擾越來越多,就好像一面潔淨的鏡子有了塵汙,也就不能清楚地照徹萬物了,所謂“心性本淨,客塵所染”。通常意義的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靈恢 複本來的清淨光明,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達到真正的覺悟。有幸到此,就讓我們通過洗手,帶走塵世煩惱、盪滌心靈染汙,使疲憊煩惱的身心有一個徹底的轉 換,換一種清新自在的狀態進入靈山勝境,。

  五、 佛足壇

  淨化心靈之後,讓我們懷虔誠之心前往靈山的第一個景點“佛足壇”去瞻拜佛足。面對我們這兩隻長1.2米,寬0.6米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的 足跡。據說,佛祖在世時,不主張世人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將寂滅時,於印度摩揭陀國留下腳印,並對其弟子說:“見到足印,如同見我”。日後,信眾便以佛足 作為膜拜之聖物。

  靈山的佛足並非憑空建造,而是有一定的依據: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玄奘走過 釋迦牟尼成道的足跡一一隆重膜拜,並將圖案帶回中國,呈給唐太宗,後奉旨按圖刻石供奉。大家不妨走近瞻觀,可見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掌底有xx和萬字 符,這些都屬於佛祖不同於常人的祥瑞之相。據傳說,佛足印的大小會根據禮拜者的福德大小而呈現不同的變化,今天大家有幸看見如此大的佛足,正說明大家的福 德和佛緣很大。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華宮也儲存著刻有釋迦牟尼足跡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師當年在所刻的佛足石複製而成的。現在,讓我們沿著佛祖的腳印 前行,去了解佛祖成道的艱辛歷程。

  六、 五智門

  現在我們所看到是目前全國屈指可數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五智門”,它全長38.4米,高15.5米,設計獨特、雕刻工藝精美,全部採用花崗岩建造而成, 共用石料1000餘噸。靈山五智門又名“智慧之門”。進入佛教的智慧之門,我們將瞻禮太子降生的盛大場景,感受象徵著佛教盛大、國泰民安的阿育王柱的巨集偉 氣勢,並通過菩提大道、轉經廊等許多佛教文化景點,去了解佛教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瞭解佛學博大的智慧哲理。

  五智門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對大字。“六度”通俗的說就是學佛之人達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為準則。 “布 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為別人著想,把有價值的東西施捨給別人。一般人習慣上都是自我中心,為自己打算,學佛則是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 苦”,多為別人著想,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深一層說,佈施不僅僅是將財物給他人,更要將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有關“生 命智慧”的學問告訴別人,讓人生更充實、活得更有意義,這叫“法佈施”。“持戒”也不只是通常以為的“宗教的清規戒律”,而是指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佛教 倡導“戒殺生”“戒偷盜”等等,從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導眾生遵循自然規律、遵守倫理道德、堅持做人準則、保持社會公德,爭作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釋迦牟尼 涅盤前,有弟子問以後佛法該如何住世,釋迦牟尼說:“以戒為師”,由此可見“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忍辱”則是指要甘於忍受痛苦和屈辱,所謂“忍一時風平 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忍之人,必定是堅韌之士。在“五智門”的另一面居中的是“精進”,在六度裡,“精進度懈怠”,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恆、勇 往直前。由此可見通常認為佛教是“消極”、“悲觀”、“逃避”、“厭世”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佛教同樣是非常積極、“與時俱進”、努力奮發的。 “禪定” 就是讓我們學會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學會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情。也只有真正把前五個“度”融會貫通,才有可能達到“般若”的境界,也就是獲得了佛教的大智 慧。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七、 菩提大道

  穿過智慧之門,我們便踏上了“菩提大道”。大道兩邊種植有百餘棵銀杏樹,在我國曆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聖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銀杏樹的樹齡很長,可以稱為 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徵著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又因佛祖釋迦牟尼當年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在佛教中即是覺悟之意,“菩提大道”又被稱為“覺悟之 道”。我們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央飾有七朵蓮花,這取自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過會兒我會向大家仔細介紹。走在蓮花上就如同與佛祖在同行,我們還可 以看到道邊上的不斷雲紋,諧音就是“不斷運”,走一走寓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菩提大道兩側是投資三 千多萬建設的綠化帶,引進了許多珍貴樹種如櫸樹、檫樹、羅漢松、白皮松等,這草坪也是引自美國矮生百慕達與雁麥草混播的終年常綠草坪。靈山公司之所以要花 那麼多資金投入綠化,就是希望要為我們營造一個優美清淨的環境,從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禪境,也希望能夠提醒各位遊客愛護綠化,珍愛生 命。

  八、 九龍灌浴

  走過菩提大道,文化園區主體景 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氣勢磅礴、蔚為奇觀,重現佛經中佛祖誕生之時祥瑞異相。開啟時,當《佛之誕》音樂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開,金身太子 佛像從中冉冉升起,順時針環繞一週,隱喻“花開見佛”、“佛光普照”。蓮花每天定時開啟五次10:00 11:30 14:00 15: 15 16:30,開啟時,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高達三十多米的弧形水柱,當這九股水柱直衝天際轟然交匯沐浴佛身時,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 水體百媚千姿……這一神奇的動態景觀正是依據佛經中所記載佛祖出生時的故事建造而成:據說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下來就不同於常人,他能走路會說話,不用旁人扶 持便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腳下就湧現出一朵朵蓮花來,最後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天下,為我唯尊”頓時天空出現了 九條龍噴出淨水為他沐浴,仙女們也紛紛散下花瓣,奏起仙樂,供養我們的佛祖。小太子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重12噸,高7.2米。蓮花座下為獅子 鼓,在佛教象徵佛法的弘揚,獅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人。

  在“九龍灌浴”噴水即將結束時,四周八組鳳凰口中將會噴出72道涓涓細流,在佛教稱之為“八功德水”,據說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有。這水是經過引自德國 200多萬的淨化器完全淨化,大家可以放心飲用,飲用此水將保佑你身心安樂,福慧雙收,平安吉祥。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啊!

  九、 轉經廊

  廣場四周是安放有108只轉經筒的轉經廊,供我們一路“轉經”。轉經筒是藏傳佛教祈福專用的法器,轉經一週等於讀誦“三藏”一遍,功德無量。“轉經”的本 義是讀誦佛經,然而考慮到有些朋友們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在平時誦讀經文,於是設定了這樣的轉經廊。大家可以趁此機會來轉一轉經筒,就如同把轉經筒 內的經文誦讀一遍,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把我們108個轉經筒全部轉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文,功德百倍,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十、 降魔浮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後,我們來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眼前所看到的長26米,高將近8米的大型銅雕,展現的就是佛祖“降魔成 道” 的過程。我們可能會發現佛祖顯得有些憔悴,這是因為佛祖剛剛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但仍沒有悟出解脫之道,於是他放棄苦行,到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汙垢,接 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奶之後,稍微恢復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個菩提樹下,發了一個大願:“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了”。佛祖在樹下靜思七天七 夜,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有關享樂的誘惑、財勢的誘惑,美女的誘惑以及惡勢力的威脅一齊襲來。佛祖不為所動,最終把它們一一降服,終於得道成 佛。

  看完這個銅雕後,我認為對於每個人而言,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堅定信念,戰勝自己,才能有所成就。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見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十一、阿育王柱

  現在我們來到開闊巨集偉的阿育王柱廣場。四根經幢中間高聳的石柱就是“阿育王柱”。為什麼叫“阿育王柱”呢,這就要從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說起。 他比我國的秦始皇還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話,那麼阿育王就統一了整個印度。我們知道,統一一個國家難免要經歷很多的戰爭。在阿育王年老 時他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殃及無數生命,於是便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了佛教,並把佛教定為國教。在全國各地豎立這麼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經文以此來弘揚佛 法。所以如果說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建立了佛教,那麼佛教的弘揚與阿育王是分不開。

  這根整料雕刻 的阿育王柱,通高16..9米,直徑1.8米,重達200噸,用於手工雕鑿的小榔頭就可以用5噸的卡車裝一卡車。因此,無論從高度、重量、價值,還是堅固 方面,都遠勝印度現存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大陸上罕見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稱“中國第一柱”。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象徵著要把 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獅子下面刻有xx和四種動物,分別為獅子、牛、馬及大象。xx喻意xx常轉的意思,獅子代表釋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負重,馬代表王子逃 離皇宮,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阿育王柱是古印度佛法所行之處的標誌,它體現和見證著佛教文明承前啟後的 發展歷程,也是國泰民安、佛教興盛的標誌。在靈山景區瞻禮九龍灌浴的盛大場景,仰觀巍然聳立的阿育王柱,遠眺矗立於群山之間莊嚴雄偉的靈山大佛,這三大神 奇的雕塑,三項艱鉅的工程,也正體現著靈山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增進人類文明乃至促進世界和平的任重道遠。

  十二、天下第一掌

  廣場左側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達11.7米,相當於三層樓房的高度,寬5.5米,僅手指直徑就達1米,掌心千輻輪直徑2米,總重量達13噸。這是按靈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複製而成,也就是說形狀大小完全一樣。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令眾生無畏無懼。對比如此 龐大的手掌,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

  因“佛手”與“福壽”諧音,所以我們常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抱抱佛腳,平安如意。”既然有幸來到靈山勝境,我們不妨帶著美好的心願去摸摸佛手,讓大佛為您驅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十三、百子戲彌勒

  右側的大型青銅藝術珍品名為“百子戲彌勒”,它高3米,寬7.8米,重9噸。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 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您看: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 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

  這些小頑童為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實證明,只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快樂的人。

  十四、祥符禪寺

  通常我們會把靈山大佛景區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靈山。一寺,就是始建於唐代、且幾度興廢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一佛,就是高達88米、被稱為神州第一佛的“東方大佛”——靈山大佛。

  走過分別代表自覺修行的普渡橋、大徹大悟的大覺橋和懂得報答恩情的慈恩橋即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正對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門。殿內供奉四大天 王,分別代表著風調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為什麼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彌勒佛呢?因為佛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彌 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其實現在我們所見的彌勒形象,並非彌勒本身,而是依據五代時期 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說“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藹可親,所以千百年來深得老百姓認可。

  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韋馱與伽藍殿的關公是同一職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義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掛單,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掛單,還有一種向上,說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裡設定有 “江南第一鍾”。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由安徽蕪湖造船廠鑄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因佛經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聽到鐘聲能解除煩惱,增長智慧。

  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尊佛,這尊佛高8米,是 江蘇著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計的,他一共設計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還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這尊8米高小佛通過計 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來氣勢雄偉的建築,則是寺廟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一匾為樸老題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層領導者——“佛”的大 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說佛有大智力,一切無畏。

  走進來看到中間坐著的是佛祖釋迦牟 尼的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著兩為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後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溫暖的象徵,兩旁邊的抱聯,是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 教協會會長、原方丈茗山所題寫的。“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兩側是十六羅漢。後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淨瓶觀音 像。

  十五、杏壇廣場

  杏壇廣場有一棵古銀杏,那是我們祥符寺悠久歷史的見證,植於唐貞觀年間,已有近14XX年的歷史,此樹姿態各異,樹乳累結。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人們都說這棵樹是鎮寺神樹。

  據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次遭到雷擊,主幹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巨蟒平時不出來,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從樹上游下來,悄悄地繞寺一週,然後返回 樹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為祥符禪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們認為青蟒是神蟲,到寺內進香後,一定要到古銀杏樹前燒香磕頭。寺裡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 巨蟒便在樹內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採摘之苦。後來有遊方僧人說青蟒是青龍山山神。

  十六、登雲道

  要參與“平安抱佛腳”,需要我們登上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為“登雲道”。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靈山大佛腳下的登雲道與中山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他們的建 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視差作用下,登雲大道的特點是: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登雲大道一共218級,共分七個平臺, 正好符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因此登上登雲大道也是一種修行。

  登雲道中間設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讓遊客能夠了解靈山的歷史。登雲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據說茶聖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十七、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 神州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XX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板的展開面積 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總共耗用銅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里。並且還要將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跡來。壁厚為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幣100 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注著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 大……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並不奇怪,這裡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 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

  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並且採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後再在現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起,使它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這裡麵包含著多少技術內容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儘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銅佛的方法來說,那又不知道要省多少事了!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銅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日本人稱之為“國寶”,其實只有十幾米14.8高,當時鑄造它的時候,竟動用 了260萬人,為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最多亦不過涉及到幾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靠的是現代科技手段,甚至還動用 了航天技術。在這裡還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個“為什麼?”。因此,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可以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知識。

  由於時間限制,我在這裡只能談兩個“為什麼?”

  第一個“為什麼”是:安裝好的大佛,為什麼是“兩腳離地”的?

  這是因為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採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後,是通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 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於有四、五千隻手從裡面加以託著和拉著。這樣,銅壁板可以鑄得儘可能的 薄,節省銅料,經濟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

  第二個“為什麼”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為什麼?

  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裡,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 “球形”的,那就有298個髮髻。人們都知道避雷針必須是尖頭的,但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範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 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情況就完全不同,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為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 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於形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髮髻的頂端,豈不正好合適?!

  正由於靈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這許多科技內容。因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靈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國國泰民安、國力昌盛的象徵。如果不是國泰民安,誰還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和強盛的國力,怎麼可能建成象靈山大佛這樣的大銅佛來呢?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把大佛建在這裡呢?

  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

  1994 年無錫市及馬山區各界人士決定修復祥符禪寺,申請在寺後山坡新建一尊高達88米的靈山大佛。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對新建靈山大佛十分 重視,親自前來考察,並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為這裡位於華東經濟發達地區,加上這裡地理條件優越,坐北朝南,面對三萬六千傾的太湖,建靈山大佛將 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靈山大佛開光前後,趙樸初又多次蒞臨。“五方五佛”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遊的角度看,都具有深 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從這個意義看,靈山大佛不僅屬於無錫,而應該是屬於華東,屬於全中國。

  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館、隨喜堂、萬佛殿

  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集聚著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進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 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著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抱佛腳”活 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抱過佛腳,從樓梯下到中層隨喜堂,堂內可博覽佛教法器,欣賞佛教詩畫,聆聽佛教經典,還可參加祈願貼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動。上層萬佛殿內,供奉有近萬尊靈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萬佛朝宗,氣勢恢弘。

  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願靈山大佛給大家帶來靈氣、福氣、運氣!歡迎大家再來靈山!

  二

  照壁廣場

  長40米,高8.6米,它被稱為華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題寫的一句詩“湖光萬頃淨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注:佛教七寶為金銀、硨磲、瑪瑙、紅珊瑚、琉璃、琥珀佛經上說,琉璃世界清淨、美好。這句詩把靈山喻為琉璃世界,與三萬六千頃的太湖交相輝映。或許有的人會問,為什麼要把照壁設在這裡,那我們說我們靈山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為“前有照,後有靠,兩邊抱”前面可以把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當鏡子照,背靠小靈山,左青龍,右白虎,整個地形從遠處看猶如一張太師椅一樣。凡是風水寶地都蘊含著福氣、運氣、靈氣,為了不讓“福氣、運氣、靈氣”外洩,就必須要有一樣法物來收氣。大照壁就起了一個收氣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間刻有趙樸初老先生所寫的一首詩《小靈山》“昔遊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樸老曾到印度靈鷲山去遊訪,看到已沒有佛祖在世時在那裡講經說法的繁盛,覺得非常可惜和心酸。在97年時樸老再次來到我們靈山景區,看到建成靈山大佛,修復完千年古剎祥符寺以後,這裡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現了當年靈鷲峰的繁榮,於是興起題寫了這首《小靈山》的詩。

  玄奘法師從西天取經回來以後,就在全國各地弘揚佛法,後來到了這裡,發現原稱為“秦履峰”的地方周圍風景秀麗,非常像他曾到過的印度靈鷲山,於是賜名“小靈山”。當地的杭將軍舍地出資建了“小靈山寺”,玄奘法師還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講經說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間改為“祥符禪寺”一直延用到現在,在1938年時祥符禪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徹底毀掉。於1994年開始修復,也在此建造了靈山大佛。在大照壁的兩邊也可以看到靈山的整個緣起和始末。

  五明橋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種智慧。中間這座橋代表“內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徹大悟”。佛經上說菩薩要普渡眾生必須廣學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礎,分別為“宣告、因明、醫方明、工巧明”。

  何為“宣告”?我們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最初經文是用梵文寫的,要想看懂經書,首先要懂梵文,這就是語言學,像現在我們和外國朋友交流要懂英語、日語、法語等那在佛教稱之為“宣告”。

  那什麼又是“因明”呢?如果像現在我在向大家介紹這個景點時,沒有條理性,那大家就很難理解和聽懂我所講的內容,那這在西方稱為邏輯學,也是佛教所說的“因明”。

  “醫方明”,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學習、生活,所以我們每個人要學習一些保健知識,懂得一些養身之道以確保自己健康,這在佛教稱為“醫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內容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間的技能,如,電腦,音樂,建築,繪畫等。希望世人能多學一些技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們學習好這世俗間的文化之後,我們應該化知識為智慧,不斷的提高自己,最終獲得大智慧,達到內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斷修煉內心,瞭解自己,徹悟自己,覺悟人生。

  門樓

  廣場兩邊種植的是紫竹,我們常說“紫竹林中觀自在”意思是說見到紫竹林就如同見到觀世音菩薩一樣。

  廣場中間這兩棵高大的銀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們像兩個門神一樣守護著我們整個景區。在門樓中間寫有“靈山勝境”的這塊匾額是由樸老所題寫的。

  在穿過門樓之後,我們不妨再回頭看一下,門樓中間也掛有一個匾,上面用梵文寫有“靈山勝境”。這塊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國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羨林先生所題寫的。

  洗心池 佛足壇

  我們常說“洗心革面”,意思是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在佛教不是從品性的角度來講的。佛經上說“心性本淨,客塵所染”。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人一生下來心靈本來是很純淨的,猶如一面乾淨的鏡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增添了很多的煩惱,就像鏡子沾染了灰塵一樣。朋友們可以通過洗手來洗去心間煩惱,換一種清新自在心境來遊覽我們的靈山景區。

  在洗完手之後,讓我們帶著虔誠的心來瞻拜我們的佛足。早期佛教是沒有佛像的,都是以菩提樹、舍利子、佛足石來象徵佛陀。因為佛祖在世時,不讓人造他的像來膜拜,在他即將涅磐之前,他在摩揭佗國山上的一塊石頭上留下了他的雙足印,並告訴他的弟子阿難說“我留下這足印來保佑大家,看到這足印,就如同見到我一樣”。所以說膜拜佛足如同膜拜佛祖真身一樣。

  我們可以仔細的來看一下,這佛足印與我們常人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足掌中間還有***,喻意***常轉,佛法無邊的意思,足趾上有“萬”字元號,象徵萬德莊嚴,這些都是佛祖的三十二相。朋友們拜佛足可以增福添壽。有些朋友或許會問,靈山有一個大佛像。為什麼還在這裡設佛足壇呢?這是讓我們的遊客朋友可以跟著佛祖的腳印向前走,去了解佛祖的一生,去了解一下他是怎樣從一個普通人成為萬人敬仰的佛陀的。

  般若門

  般若門也稱之為智慧門。它是我國境內最大的手工雕刻的石牌坊。我們可以看到在每根石柱上面都有一隻石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俗話說“雄師一吼,百獸皆服”,在佛教中把獅子吼喻為弘揚佛法,也象徵著佛法無邊。

  在般若門上刻有“六度”內容,“度”在佛教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也是修行者的行為準則。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持戒”,“持戒”指要持五戒,不偷盜,不飲酒,不妄語,不邪淫,不殺生,它不僅是出家人的清規戒律,結合我們現在來講就是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再仔細一點就是每個人要遵守道德規範。

  在佛教中“佈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就在經濟物質方面給予他人幫助。那什麼是法施呢?像現在我在為大家介紹一些佛教知識就可以稱為法施,當然,在生活中,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好的建議去告訴別人,也是法施的體現。

  “無畏施”也一樣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您去安慰他,鼓勵他讓他獲得輕鬆快樂,這就是無畏施。“忍辱”就是忍受痛苦屈辱的意思。

  般若門另外一面中間刻有“精進”,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斷努力,力求更好,有此可見,佛教不是落後與悲觀的,它也是與時俱進的。

  “禪定”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安定心性,去思考,去靜思,最終把知識化為智慧,達到最高境界,獲得大智慧。“般若”就是大智慧的意思。

  般若門南面“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這副抱柱聯是由我們祥符禪寺修復後的首任方丈茗山法師所題寫的。意思是說靈山是一塊佛門淨土,風水地,人傑地靈;般若門北“青天有眼觀察世間善惡兩樣安排,紅日無私照徹大地山河一律平等”,這是由上海九旬老人顧老所題寫,上聯的意思是要世人多行善事莫作惡,因為有因果抱應的,下聯是指世間眾生一切平等。

  菩提大道

  因為我們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所以菩提大道又稱為覺悟大道。在大道兩邊種植了百餘棵銀杏樹,在我國曆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聖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為銀杏樹的樹齡很長,可以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徵著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我們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間飾有七朵蓮花是取自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過會兒我會向大家仔細來介紹的。我們現在走在蓮花上就如同與佛祖在同行,我們還可以看到邊上還有不斷雲,喻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在菩提大道兩邊是投資了三千萬建設的綠化帶,我們引進了許多珍貴樹種如“櫸樹、檫樹、羅漢松、白皮松等”這草坪也是引自美國矮生白慕達與雁麥草混播的,一年四季長綠,那靈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麼多資金來搞這個綠化是希望為我們的遊客創造一個優美清淨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也希望能夠提醒各位遊客愛護綠化,珍愛生命。

  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是根據佛經上所記載的佛祖出生時的故事而建造的,據說在佛祖一生下來他就能走路和說話,他不用旁人扶持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腳下步步生出一朵蓮花來,最後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地下,為我唯尊”頓時天空出現了九條龍噴出淨水為他沐浴,仙女們也紛紛散下花瓣,奏起仙樂,供養我們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重12噸,高7.2米。蓮花座下面是獅子鼓,我剛才有提到獅子在佛教是象徵弘揚佛法的,獅子鼓下面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人。

  這吐水的鳳凰稱為八鳳飲水,這水是經過引自德國200多萬的淨化器,淨化後的水,在佛教稱為“八功德水”,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大家可以放心飲用,您會覺得這水清甜甘冽,而且可以保佑你身心安樂,福慧雙收,平安吉祥。

  轉經廊

  廣場四周是轉經廊,裡面安放的是轉經筒,這是藏傳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為考慮到有些朋友們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在平時誦讀經文,於是設定了這樣的轉經廊,大家可以趁此機會來轉一下這轉經筒,因為你每轉一週就如同把轉經筒內的經文誦讀了一遍,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把我們108個轉經筒全部轉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文,功德十分大的,也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降魔”銅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後,我們來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長26米,高將近8米的大型銅雕展現的就是佛祖“降魔”的過程。我們有些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佛祖顯得有些憔悴,對不對?這是因為佛祖剛剛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但沒有悟出解脫之道,於是他放棄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汙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奶之後,稍微恢復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個菩提樹下,發了一個大願“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了”佛祖在樹下靜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比如像享樂的誘惑、財勢的誘惑,美女的誘惑等最終佛祖把它們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們可以來仔細看一下這些心魔,有一個女子跪在那裡,用手半遮著臉在哭泣,她誣陷佛祖與她發生了不正當男女關係使她懷孕了,這是我們常說的誹謗。這邊中間有一個端莊的王子,周圍的人向他敬獻珠寶,這象徵著財勢、權力。這邊是美女的誘惑,佛祖是不為所動。識破她們的詭計,使她們變回原來醜陋的面貌。上面手握兵器的是魔軍,他們想用武力來嚇唬我們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懼的,最終把他們降服,他們跪下來歸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勢,稱為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個降魔過程的見證人,他正在向一個常人講述佛祖降魔的經過。常人聽後,覺得佛祖十分偉大,便跪下來頂禮膜拜。

  看完這個銅雕後,我認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堅定信念,戰勝自己,才能有所成就。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想的,因為各自思維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阿育王柱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根石柱稱為阿育王柱,為什麼叫阿育王柱呢,這就要從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說起,他比我國的秦始皇還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話,那麼阿育王就統一了整個印度。我們知道統一一個國度肯定要經歷很多的戰爭。在阿育王年老時他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因為戰爭中有無數生命被殃及,於是他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了佛教,並把佛教定為國教。在全國各地豎這麼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經文以此來弘揚佛法。人們就把這樣的石柱,稱為阿育王柱。如果說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建立了佛教,那麼佛教的弘揚與阿育王是分不開。

  我們可以仔細來看一下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崗岩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徑有1.8米。阿育王柱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象徵著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獅子下面刻有***和四種動物,分別為獅子、牛、馬及大象。***喻意***常轉的意思,獅子代表釋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負重,馬代表王子逃離皇宮,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這根阿育王柱是從福建山區裡開鑿出來的,大家現在見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兩根在開鑿過程中斷裂了。阿育王柱路經三個省才運到這裡,僅保險費和一些附加費用就達到一千萬。我們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鑿的,用壞的榔頭就可以用5噸的卡車裝一卡車了。

  花崗岩的拉伸強度很小,抓住一頭則會被自身的重量拉斷,在裝過程中是十分困難的,很容易就拉斷。最後動用了三輛超過一百噸的大吊車,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才順利裝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欄稱為“牛欄”,是印度的傳統建築,喻意隆重高貴。現在我們見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花崗岩石柱,就是為了紀念阿育王對佛教的重大貢獻。廣場旁邊四根石柱稱為經幢,通常上面也刻有經文,映襯出阿育王柱的雄偉莊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廣場左側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達11.7米,相當於三層樓房的高度,寬5.5米,僅手指直徑就達1米,掌心千輻輪直徑2米,總重量達13噸。這是按靈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複製而成,也就是說形狀大小完全一樣。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令眾生無畏無懼。對比如此龐大的手掌,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因“佛手”與“福壽”諧音,所以我們常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抱抱佛腳,平安如意。”既然有幸來到靈山勝境,我們不妨帶著美好的心願去摸摸佛手,讓大佛為您驅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百子戲彌勒

  高3米,寬7.8米,重9噸。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您看: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這些小頑童為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實證明,只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快樂的人。

  祥符禪寺

  通常我們會把靈山大佛景區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靈山。一寺,就是始建於唐代、且幾度興廢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一佛,就是高達88米、被稱為神州第一佛的“東方大佛”——靈山大佛。走過分別代表自覺修行的普渡橋、大徹大悟的大覺橋和懂得報答恩情的慈恩橋即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正對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門。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風調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為什麼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彌勒佛呢?因為佛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其實現在我們所見的彌勒形象,並非彌勒本身,而是依據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說“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藹可親,所以千百年來深得老百姓認可。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韋馱與伽藍殿的關公是同一職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義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掛單,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掛單,還有一種向上,說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裡設定有“江南第一鍾”。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由安徽蕪湖造船廠鑄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因佛經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聽到鐘聲能解除煩惱,增長智慧。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尊佛,這尊佛高8米,是江蘇著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計的,他一共設計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還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這尊8米高小佛通過計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來氣勢雄偉的建築,則是寺廟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一匾為樸老題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層領導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說佛有大智力,一切無畏。走進來看到中間坐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著兩為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後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溫暖的象徵,兩旁邊的抱聯,是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原方丈茗山所題寫的。“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兩側是十六羅漢。後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淨瓶觀音像。十五、杏壇廣場杏壇廣場有一棵古銀杏,那是我們祥符寺悠久歷史的見證,植於唐貞觀年間,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此樹姿態各異,樹乳累結。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人們都說這棵樹是鎮寺神樹。據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次遭到雷擊,主幹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巨蟒平時不出來,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從樹上游下來,悄悄地繞寺一週,然後返回樹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為祥符禪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們認為青蟒是神蟲,到寺內進香後,一定要到古銀杏樹前燒香磕頭。寺裡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巨蟒便在樹內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採摘之苦。後來有遊方僧人說青蟒是青龍山山神。

  平安抱佛腳

  登雲道要參與“平安抱佛腳”,需要我們登上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為“登雲道”。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靈山大佛腳下的登雲道與中山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他們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視差作用下,登雲大道的特點是: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登雲大道一共218級,共分七個平臺,正好符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因此登上登雲大道也是一種修行。

  登雲道中間設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讓遊客能夠了解靈山的歷史。登雲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據說茶聖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十七、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2000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板的展開面積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總共耗用銅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里。並且還要將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跡來。壁厚為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注著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並不奇怪,這裡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並且採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後再在現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起,使它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銅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日本人稱之為“國寶”,其實只有十幾米14.8高,當時鑄造它的時候,竟動用了260萬人,為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最多亦不過涉及到幾百人,而且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靠的是現代科技手段,甚至還動用了航天技術。在這裡還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個“為什麼?”。因此,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可以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知識。由於時間限制,我在這裡只能談兩個“為什麼?”第一個“為什麼”是:安裝好的大佛,為什麼是“兩腳離地”的?這是因為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採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後,是通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於有四、五千隻手從裡面加以託著和拉著。這樣,銅壁板可以鑄得儘可能的薄,節省銅料,經濟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第二個“為什麼”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為什麼?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裡,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髮髻。人們都知道避雷針必須是尖頭的,但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範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情況就完全不同,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為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於形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髮髻的頂端,豈不正好合適?!正由於靈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這許多科技內容。因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靈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國泰民安、國力昌盛的象徵。如果不是國泰民安,誰還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和強盛的國力,怎麼可能建成象靈山大佛這樣的大銅佛來呢?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把大佛建在這裡呢?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1994年無錫市及馬山區各界人士決定修復祥符禪寺,申請在寺後山坡新建一尊高達88米的靈山大佛。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對新建靈山大佛十分重視,親自前來考察,並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為這裡位於華東經濟發達地區,加上這裡地理條件優越,坐北朝南,面對三萬六千傾的太湖,建靈山大佛將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靈山大佛開光前後,趙樸初又多次蒞臨。“五方五佛”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遊的角度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從這個意義看,靈山大佛不僅屬於無錫,而應該是屬於華東,屬於全中國。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館、隨喜堂、萬佛殿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集聚著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進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著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江蘇蘇州園林導遊詞
江蘇拙政園導遊詞
相關知識
江蘇靈山導遊詞
最新的江蘇靈山導遊詞範文
江蘇茅山導遊詞
浙江天目山導遊詞
浙江普陀山導遊詞
最新的浙江雁蕩山導遊詞範文
江蘇最新導遊詞開場白
江蘇周莊導遊詞
江蘇留園導遊詞
江蘇虎丘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