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湖南嶽麓山導遊詞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嶽麓山風景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海拔300.8米,佔地面積35.20平方公里,是南嶽衡山72峰的最後一峰,位於橘子洲旅遊景區內,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嶽麓山位於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市湘江西岸,依江面市,現有嶽麓山、橘子洲、嶽麓書院、新民學會四個核心景區,為世界罕見的集“山、水、洲、城”於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湖湘文化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示範基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借鑑參考。

  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能陪伴大家一起遊覽嶽麓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長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嶽麓山,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勝景.嶽麓冊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宮、名泉、名木於一體,自然風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觀獨、特、亮、麗,清風峽、愛晚亭、麓山寺、白鶴泉、蔡鍔墓、黃興墓、禹王墓、雲麓宮、嶽麓書院等近百處景點,處處誘人。

  現在,來到的是嶽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裡林森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儲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據專家統計,山中有許多古樹名木,稀有瀕危樹種有皁夾、銀杏等。整個嶽麓山上,樹齡最大的是位於古麓山寺的一株羅漢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次是雲麓宮旁邊的古銀杏,樹齡超過1000年;季軍則是古麓山寺前門的元代樟樹,樹齡在700年左右。另外,在愛晚亭周圍還有許多明清時期的楓樹。最有文化特色的當屬嶽麓書院裡的古桑樹和古槐樹,因為古代人將讀書的地方稱為“桑槐之地”,因此院內遍栽這兩種樹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據統計,長沙市的氧氣供應量,有五分這一來自嶽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101貝考導遊證考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嶽麓冊雖然不高,但確是一座文化底蘊濃厚的名山,山上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嶽麓書院之深,雲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稱嶽麓山為“人文名山”。

  在清風峽口,高聳著中國中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建立者是當時的嶽麓書院山長、大學者、教育家羅典。過去,清風峽中遍佈楓林,所以羅國營企業定亭名為“紅葉亭”,又叫“愛楓亭”。後來湖廣總督畢沅覺得這裡的景色十分切全詩人杜牧的那首詩《山行》,就更名為“愛晚亭”了。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嶽麓山山頂雲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葉紅如火、豔麗如熾,將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可以看到愛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東,四周山巒聳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環繞,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愛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攢尖頂亭子。它有兩套頂棚,稱為“重簷”,顯得氣墊雄渾;它的屋頂採用四條斜脊,稱為“四披”,表現穩重端莊之美;攢尖頂使得亭子有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統”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築學上的體現。同時,亭子的簷角呈反凹曲線向上飛翹,使原來厚重下沉的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加上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和彩繪藻井,全面展現了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愛晚亭既是名勝古蹟,也是革命聖地。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和工工作期間,經常同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摯友一起登臨愛晚亭,“指點江山,激揚發字”,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當時的新民學會成員周世釗老人回憶這段時光曾經賦《踏莎行·秋日遊愛晚亭》一首:

  碧澗鳴琴,紅林供畫,一山秋色多瀟灑。為尋舊跡上芳亭,早接英風憶黌舍。

  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從頭寫。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當時的湖南大學樣長李達請毛主席為亭題名,毛主席欣然提筆寫下了“愛晚亭”三個大字,就是現在亭子門楣上的這塊匾。

  大家現在看到亭術上有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是愛晚亭的修建者羅典所題,表現的是愛晚亭當年的風姿。

  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結為友好城市時,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徵,仿建到日本,從而成為中日友好的信使。

  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羅伊琳,你們可以叫我小羅。很高興可以成為你們本次遊覽的導遊。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遊覽嶽麓山。我們將一起度過愉快的一天。

  這裡就是嶽麓山,,海拔300。8米,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它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於長沙市區西面。

  我們現在位於嶽麓山山腳,請大家和我一起看,這邊這座瓦片上長滿苔蘚的老房子,就是著名的嶽麓書院。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與白麓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合稱中國四大書院。它歷史悠久,始建於公元976年。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講學。

  我們繼續往上走,看,這就是“愛晚亭”。四根紅豔豔的柱子,就像一棵松樹一樣,筆直地挺立在我們的眼前,支撐著這兩層綠油油的屋頂。從遠處看,活像一棵大樹。與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亭子的頂上還有著“愛晚亭”三個閃閃發光的金色大字。

  愛晚亭原名是“紅葉亭”,後來由於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才改名為“愛晚亭”。它還被譽為中國四大名亭之一。

  嶽麓山還有許許多多的風景名勝,說也說不盡。大家先休息一下,等會兒我們再一起去瀏覽更美麗、更精彩的景點。請大家注意“休息時千萬不要跑到太遠的地方去,就在附近休息;以免掉隊,要注意安全,我們20分鐘以後在這裡集合!

  三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劉雨軒,我是丫雅旅行社的一級導遊。很高興和大家在嶽麓山相會,我們將一起度過這美好的一天。

  嶽麓山是長沙最有名的景點。它海拔3000。8米,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嶽麓山因南北朝劉宋時《南嶽記》“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而得名。

  我們現在位於嶽麓山的山腳。看,前面就是愛晚亭,四根紅豔豔的柱子支撐著用綠油油的琉璃瓦砌成的屋頂。九月,愛晚亭旁的楓葉都紅了,紅紅的楓葉和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愛晚亭的原名是“紅葉亭”,後因杜牧《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而改名為“愛晚亭”。它還是四大名亭之一呢。

  好了,遊客們請跟我繼續往上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被稱為“千年學府”的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就是公元前976年,歷經了宋、元、明、清各代。而且,嶽麓書院裡走出了許多名人。比如曾國潘、左宗棠、楊昌濟。

  愉快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嶽麓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四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參加遊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遊覽的導遊。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嶽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瞭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嶽麓書院大門口 嶽麓書院位於嶽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嶽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麼嶽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嶽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

  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嶽麓書院舉行1010週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嶽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曆史的發展,沉積在嶽麓書院各種建築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嶽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嶽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嶽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佈局上所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築都位於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佈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 書院的建築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佈局按順序遊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

  “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嶽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嶽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於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後來,張栻便在此修築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於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後,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 小雅" 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後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嶽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並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

  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牆,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餘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後悔不已,託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牆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麼?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嶽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後的壁簷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餘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嶽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於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採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於國家動盪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後,國家比較安定,於是採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於世,於是便召見了周式並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繫著嶽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嶽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嶽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嶽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複製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 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後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嶽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複製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嶽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嶽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麼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嶽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

  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裡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嶽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嶽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嶽的最未一峰。嶽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嶽麓山也因為有了嶽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於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嶽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嶽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嶽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 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裡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裡。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嶽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餘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後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嶽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後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於《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17年前後,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並對這裡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 “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程序中自理一切複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

  “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裡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裡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製的。 最裡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嶽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匾為原物,這裡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後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裡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裡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並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誌,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於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於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裡的水都被喝乾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裡,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瞭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讚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嶽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聖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雲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

  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嶽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後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總書記1993年3月16日參觀嶽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於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鑑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託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裡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釐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麼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 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嶽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裡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裡,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後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後面,你會發現後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於宋鹹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裡藏書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圖書館,裡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後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裡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燬了,現存的建築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 時務軒" 三絕碑 參觀守禦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嶽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裡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裡,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後,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築。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於獲得朝廷的批准,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後,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後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併入嶽麓書院並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2年回到長沙後,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6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於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的浩劫,樑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裡,並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釐米,高133釐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並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 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嶽麓書院建築三大功能的最後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築,它們位於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築群,它是嶽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於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後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聖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於嶽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聖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築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麼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築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築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築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採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築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

  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燬,只有這蟠龍倖存。戰後,1946年進行修復,由於當時政局動盪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嶽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遊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嶽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五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彭毅。歡迎大家來到古城長沙的風景名勝嶽麓山。

  嶽麓山位於長沙市區湘江西岸,總面積36平方公里,它屬五嶽之一南嶽衡山的一部分,南嶽有七十二座山峰,以湖南衡陽市的回雁峰為首,相傳北雁南來,從秋到春,不再向南飛過這座山峰,就在這個溫暖如春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季,一直等到春天到來再往北返,因而故名回雁峰。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詩句。大家都知道衡陽市有雁城之稱,雁城得名就是這樣來的。嶽麓山的麓字在古語裡的解釋就是山腳下的意思,嶽麓山就是因為它是南嶽七十二座山峰的最後一座山峰而得名。

  嶽麓山海撥不高,最高峰只有300來米,名氣卻是大得很,主要是在它的山腳之下有全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因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佳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而得名。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跟愛晚亭大有淵源:早在1913年到1921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第一師範期間就經常跟他的師友、尊長、革命同志在嶽麓山下愛晚亭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暢談革命理想。建國後,於1952年毛主席應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邀請手書愛晚亭三個字,現在,愛晚亭上的匾額就是毛主席的手跡。

  好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最新的湖南天子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鳳凰古城導遊詞範文
相關知識
最新的湖南嶽麓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嶽陽樓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天子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蘇仙嶺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芙蓉鎮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武陵源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愛晚亭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南黃龍洞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湖北龜峰山導遊詞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