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及諸葛亮廟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給大家講解五丈原之前,先給大家背幾句警句名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想問的是,這兩句話為何人所說?大家的回答是正確的,我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諸葛亮先生鞠躬盡瘁的地方——五丈原,也是他的衣冠冢所在的地方——五文原諸葛亮廟。

  五丈原位於歧山縣南20公里處,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十個戰場。五文原為何名為“五丈”,其說法有三:一說此原前闊後狹,最狹處僅五丈;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原頭曾颳起五丈塵柱大風;三說原高 50餘丈,原稱50丈原,口口相傳,簡化為五丈原。


  我們現在所看到後邊的山就是巍巍秦嶺,從此直著南行即到達素有小江南之稱,物產富饒的漢中,再往南就是蜀國國都所在地成都了。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諸葛亮七出祁山、夢想恢復漢室、大戰魏將司馬懿的屯兵之地,也是諸葛亮中軍大帳所在地 ——五丈原了。東南即古褒斜道的北口斜峪關,其南口是褒谷。褒斜道是秦漢時代由關中穿越秦嶺通往漢中的交通要道,我們向北眺望,腳底下就是滔滔不息的渭河,再北邊也有一高坡雄偉之處,它就是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的屯兵之處。蜀魏兩軍以渭河為界,擺開了戰場。我們現在想像一下,1800多年前諸葛亮大軍士兵站滿南坡頭,個個精神抖擻,司馬懿大軍士兵站滿北坡頭,個個威風凜凜,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場景,應該是多麼壯觀的古戰場啊!兩軍統帥鬥智鬥勇,運籌惟握,這應該是多麼精彩絕倫啊!大家看,東邊的葫蘆峪現在還是古樣子,是諸葛亮當年誘敵深入、火燒司馬懿父子的戰場。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取道褒斜道,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諸葛亮不禁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唐代詩人溫庭筠過五丈原時,曾懷古寄情道:“鐵馬雲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下國臥龍空寐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彈指一揮間,現在這些古戰場,現在已成田園風光、和平安寧的土地,時時還有人在耕作之時撿到古箭頭、古弩機、古鐵蒺藜,只有當這些東西出土時我們才能依稀想像到一些刀光劍影,想像到戰場上人吼馬叫的景象!大家來這裡還可以找到有關古戰場的遺蹟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 “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 “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裡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 “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 “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如果大家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可以發現一些值錢的東西,那就發大了。哈哈!開個玩笑。大家如果看到什麼,可一定要告訴我,不可私藏,要上繳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廟就是 “忠武侯祠”諸葛廟,以紀念這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關於它的修建時間,有三種說法:其一,三國末年。依據是明《萬曆志》。據明《萬曆志》記載:“元至元初年郭思恭祖五丈原武侯祠碑記中有‘廟自漢至今,千有餘年’。”其二,北宋末年。依據是蘇軾的《題五丈原武侯廟》碑。其三,元代初期。依據是清光緒年間歧山知縣胡升猷所立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廟碑記》。1929年,諸葛廟曾被土匪燒,後來,又經修復。20世紀80年代對該廟進行了全面維修,擴大了廟區,增添了設施,使其煥然一新。現存廟宇基本上保持了清末建築風格。諸葛亮廟分前後兩部分,坐北朝南。前半部分是山門、鐘鼓樓、獻殿、八卦亭、正殿,後半部分是落星亭、碑廊、諸葛亮衣冠冢。整個建築排列在由北到南的一條中軸線上。殿宇高大寬敞,佈局嚴整,主次分明,結構完整。主軸兩側為獨立的院落。廟宇的整個建築具有我國古代祠廟的建築風格,有較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這座門樓就是諸葛廟的門樓,為磚木結構,四角翹起,古色古香。它重建於清光緒四年 1878年,歇山頂式建築。3開間,面闊9.7米,進深7.6米。由正門和東西兩耳門側門組成。門額上書“漢室孤忠”,簷下懸掛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的“五丈原諸葛亮廟” 七個餾金大字豎匣。前柱對聯 “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門兩側牆壁分別繪有老將軍顏嚴、黃忠畫像,銀鬚白髮,披甲戴盔,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左右為開敞式側門,正門簷下懸掛 “忠賢雲霄”橫廚,兩側門對聯:“伐曹魏名留漢簡,出祁山氣吞中原。”整個建築斗拱飛槽,雕樑畫棟,肅穆莊重。魏延、馬岱塑像站立兩邊,手持兵器,身披戎裝,威武嚴肅,守衛著山門。

  眼前的這兩座鐘鼓樓甚是巨集偉。西側的為鐘樓,平面呈正方形,邊長5米,通高7.3米。全簷十字歇山頂。樓上懸掛大鐘一口,重1350公斤,系清嘉慶十三年 1808年鑄。

  樓門額上書“空谷傳聲”。相傳在清朝末年的一天晚上,夜深人靜,大鐘不敲自鳴,聲振四方,洪亮渾厚。鐘聲驚醒了鄉民,大家集聚廟中,只見廟門緊閉,並無人敲鐘。鄉民不解其謎,便稱此鍾為“自鳴鐘”。實際上是秋天裡原高風大,鍾自撞而發出的聲音。

  東側的為鼓樓,與鐘樓左右對稱。其建築形式、風格與鐘樓相同。內建直徑1.7米、高1.8米、面闊1.5米牛皮大鼓一面,堪稱皮鼓之最。鍾、鼓二樓人稱“姊妹樓”,造型美觀,結構緊湊,斗拱扣簷,華麗獨特。門額上書“聲聞於天”四個大字。

  看完這兩座建築。往裡走便看見了獻殿。獻殿又稱拜殿、祭殿,是專司祭祀諸葛亮的地方。建於元代至元初年。現存為清朝光緒年間重修。5開間,面闊16.9 米,進深9.2米。硬山五脊頂,斗拱扣搪,雕龍擺闊。下懸 “五丈秋風”巨幅匣牌,殿前柱對聯上寫:“三顧許馳驅,三分天下隆中對;六軍彰討伐,六出祁山綱目疏。”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障讚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

   出獻殿可見兩座八角飛簷的亭子,即八卦亭。八卦亭是按諸葛亮八卦陣設計的,平面呈八角形,邊長3.3米,中心直徑8米。建於清光緒年間。八卦亭為攢尖頂,飛簷藻井,以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方位建亭。斗拱奇特,結構嚴謹,工藝精巧,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與獻殿正對的是正殿,內有泥塑諸葛亮像,身穿藍八卦衣,手執鵝毛扇,神態莊重自如。兩殿之間的八卦亭,八角飛簷,頂端有八卦圖樣,樑柱五彩繽紛。祠廟規模不大,建築古樸莊重,古樹點綴院落,十分幽靜。

  眼前的就是正殿。正殿為廟內中心建築。3開間,面闊11.1米,進深14米。其西側有楊儀廟一間,東側有姜維廟一間。正殿高懸“英名千古”金字大匣,前柱對聯是:“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河流於遺蹟萬古清高。”殿內正中塑諸葛亮坐像,羽扇綸巾,儀容莊重,眉清目秀,神態祥和,展示了一代名相外柔內剛的忠貞風采。此像塑於清光緒年間,至今完整無損,光彩照人。坐像之上分別高懸“將相師表”、“出將入相”、“北定中原”三塊匣牌。兩邊楹聯是:“短兵五丈原,長眠一臥龍。”殿內右塑張苞、廖化,左塑壬平、關興四員大將,威武挺立,英氣勃發。
 
  穿回廊出幽徑,就看到了諸葛亮的衣冠冢。衣冠冢高5米有餘,周長10米,冢前立一石碑,書 “諸葛亮衣冠冢”幾個大字。看到這個墓冢,難道說大家沒有什麼感嘆嗎?再向後走,我們看到了鑲嵌於一塊低牆上的“落星石”。古代,每個將領都不是凡人,在天上都有自己對應的星座,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率了10萬大軍,想一舉恢復漢室,但司馬懿卻老奸巨猾,堅守不出,即使被諸葛亮用婦人衣服羞辱、嘲弄、下戰書、挑戰也不發火,不出戰。諸葛亮最後由於又急又氣,操勞過度,病倒了,在自已中軍帳中點燭鑲星延命之時,又被魏延衝進大帳所帶來的大風吹滅蠟燭,諸葛亮長嘆一聲:“天滅我也”,走出帳外看到自己的星石隕落,就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隨即開始交代後事,不久即去世,為了讓大隊人馬順利撤回蜀國,一代偉人在最後關頭還來了一個妙計,即“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仲達就是司馬懿。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歎道:“天下奇才也。”由於諸葛亮不幸逝世,蜀國也就慢慢衰敗直至最後滅亡了。

 諸葛亮的一生共有兩個27年。公元207年以前的27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27年,是諸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惜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鑲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所以,人們常用“出師末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一語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敬意。他忠誠為國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寶雞天台山導遊詞
周公廟導遊詞
相關知識
五丈原及諸葛亮廟導遊詞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_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原因
陝西三原城隍廟導遊詞3篇
最新的山西五爺廟導遊詞範文
山西五爺廟導遊詞
南嶽大廟導遊詞
上海文廟導遊詞3篇
福建泉州府孔廟導遊詞
寧縣中衛高廟導遊詞
寧夏中衛高廟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