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為了讓學生儘快進行自我調整,明確奮鬥目標,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們都在準備教案了,不如一起來看看教案是怎麼設計的吧。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概念,並會判斷一個給定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 會初步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使學生初步瞭解有理數的意義,並能將給出的有理數進行分類;
4.培養學生逐步樹立分類討論的思想;
5.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瞭解正數與負數是由實際需要產生的以及有理數包括哪些數。難點是學習負數的必要性及有理數的分類。關鍵是要能準確地舉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確有理數分類的標準。
正、負數的引入,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學生熟知的兩個例項:溫度與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攝氏度記作5℃,比0 ℃低5攝氏度,記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155米。由這兩個例項很自然地,把大於0的數叫做正數,把加“-”號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一箇中性數,表示度量的“基準”。這樣引入正、負數,不僅有利於學生正確使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還將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大小性質。把負數理解為小於0的數。教材中,沒有出現“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概念。這是有意迴避或淡化這個概念。目的是,從正、負數引入一開始就能較深刻的揭示正、負數和零的性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正、負數的概念。
關於有理數的分類要明確的是: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分類結果應是不重不漏,即每一個數必須屬於某一類,又不能同時屬於不同的兩類。
二、教法建議
這節課是在小學裡學過的數的基礎上,從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進負數的.從內容上講,負數比非負數要抽象、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選擇上,儘可能注意中小學的銜接,既不違反科學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概念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有理數與算術數的根本區別,有理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符號部分和數字部分即算術數.這樣,在理解算術數和負數的基礎上,對有理數的概念的理解就簡便多了.
為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明確有理數的分類時,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理解分類的標準、分類的結果,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絡。通過正數、負數都統一於有理數,可以將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的逐步樹立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三、正數與負數概念的理解
1﹒對於正數和負數的概念,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帶“+”號的數是正數,帶“-”號的數是負數。
2﹒引入負數後,數的範圍擴大為有理數,奇數和偶數的外延也由自然數擴大為整數,整數也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兩類,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數是奇數,如…-5,-4,-2,1,3,5…
3﹒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細分有五類:正整數、正分數、0、負整數、負分數,但研究問題時,通常把有理數分為三類:正數、0、負數,進行討論。
4﹒通常把正數和0統稱為非負數,負數和0統稱為非正數,正整數和0稱為非負整數;負整數和0統稱為非正整數。
四、有理數的分類
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1正整數、零、負整數統稱為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2整數也可以看作分母為1的分數,但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數是指不包括整數的分數。
3注意概念中所用“統稱”二字,它與說“整數和分數是有理數”的意思不大一樣。前者回避了分數是否包括整數的問題,即使把整數包括在分數範圍內,說“統稱”還是不錯,而用後一種說法就欠妥了。
4分數和小數的區別:
分數既約分數都可表示成小數,但不是所有的小數都能表示成分數的。
5到目前為止,所學過的數除π外都是有理數。
二
一、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在分析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減法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一個基礎,它直接關係到有理數運算、實數運算、代數式運算、解方程、、研究函式等內容的學習。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減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的德育目標是:1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上述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 通過學習理解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依據運演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難點是省略符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於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瞭解運算子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係,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複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於“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並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子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12-5+7 應變成 12+7-5,而不能變成12-7+5。
備註:教學過程我主要說第一小節---去括號
三教學過程: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
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節, “有理數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數乘法”和“有理數除法”的內容進行整合,在“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之後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中,“有理數的乘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數加減的深入學習,又是有理數除法、有理數乘方的基礎,在有理數運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數的乘法”從具體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連加,通過類比,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歸納出有理數乘法法則。通過這個探索的過程,發展了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自信心。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現實地位。
二學情分析:因為學生在小學的學習裡已經接觸過正數和0的乘除法,對於兩個正數相乘、正數與0相乘、兩個正數相除、0與正數相除的情況學生已經掌握。同時由於前面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法運算,學生對負數參與運算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仍還有一定的困難。另外,經過前一階段的教學,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課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對較好。
三教學目標分析:基於以上的學情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探索歸納得出有理數的乘除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
2、能力目標: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經歷探索有理數乘除法法則的過程,發展觀察、猜想、歸納、驗證、運算的能力,同時在探索法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類和歸納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探索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態度,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習慣。
4、教學重點:會進行有理數的乘除法運算。
5、教學難點:有理數乘除法法則的探索與運用。
確定教學目標的理由依據是:新課標中指出課堂教學中應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同時也基於本節內容的地位與作用。而確定重難點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而確定的。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學情,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索、小組合作、效果反饋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容量,增加實際問題的直觀性,我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關於學法:本節課裡我主要指導學生採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學習方法,我想這樣更能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更好的培養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課共6課時,重點是有理數乘除法法則的教學,下面我重點說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教學。整體的教學程式包括:情景創設、提出問題;引導探索、歸納結論;知識運用、加深理解;變式練習、形成能力;回顧與反思、納入知識系統;佈置作業;板書設計七部分。
設計七部分。
1.初中數學公開課教案
2.初中數學教師教案應該怎麼設計
3.初中整式教學設計
4.初中數學的教案設計有哪些
5.初中數學教學評課稿4篇
小班禮儀教育教學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