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家長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孩子的好奇心若是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挫傷孩子好奇的動力,有好奇是將來擁有創造力的必備條件,對於父母來說,怎麼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成了難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怎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孩子的好奇心若是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挫傷孩子好奇的動力,有好奇是將來擁有創造力的必備條件,對於父母來說,怎麼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成了難題,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好奇心會讓我們不耐煩。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對很多事物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可滿足他的要求之後,卻發現孩子沒過多久又不喜歡了。最讓家長感到為難的是,不滿足他吧,怕影響他興趣愛好的養成;滿足吧,孩子好像沒一樣能長期堅持。

  “電視機為什麼有顯示屏啊?手機為什麼也有啊?為什麼地鐵走著走著外邊就黑了?飛機為什麼在天上飛不在地上走? 為什麼會堵車?燃氣灶為什麼會著火啊?”孩子的一連串“為什麼”常常把爸爸媽媽搞得焦頭爛額,而且是問了一遍又一遍。爸爸媽媽解釋得口乾舌燥,孩子仍沒有打住的意思。奶奶在旁邊很納悶:孩子為什麼和我沒話啊?爸爸笑了:你懂得還沒有孩子懂得多,當然不問你了。

  寶寶對事物發生了興趣,與其擔心寶寶毀壞物件,不如教給寶寶使用方法,滿足寶寶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也給了寶寶鍛鍊的機會,有助於寶寶更好地積累生活經驗。所以,儘可能滿足寶寶的好奇心 ,並做個和寶寶一樣好奇的父母,引導寶寶去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別把孩子的好奇當成興趣。如果寶寶的好奇心僅僅停留在好奇的層面上,那麼寶寶的好奇也僅僅是好奇而已。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創造力的人卻並不多的原因。

  幼兒心理學家認為,中外幼兒在1歲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滿足,而在1歲半之後,中外教育原則的差異性就逐漸表現出來——西方幼兒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無條件滿足,西方媽媽們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與整潔要求來限制其探索性行為,哪怕這一行為會留下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現場”。 在中國,寶寶的“搗亂行為”常常會遭受打壓,後果是孩子會變得乾淨整潔、循規蹈矩。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發現。

  所以說不管怎麼樣,事情的好壞都是兩方面的,看我們更注重什麼而已,但是適應社會應該是不變的準則,家長應該根據國內主流思想,然後新增一點點不同這樣。若是孩子太過於鶴立雞群了,那麼即使是多麼優秀的孩子,也會變得很迷惑。

  :好的早期教育需要接地氣

  專家介紹

  王書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心理學會北京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知名兒童早教專家。

  在撫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需要用科學的理念作指導,又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作支撐。貼近現實生活,因時、因地採取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和發展特點的育兒方式,意即“接地氣”的早期教育方式,是我們所提倡的。

  要讀懂孩子

  先讀懂孩子的生存環境

  有調查表明,中國目前有10%左右的少兒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其高峰期為7-10週歲。而厭學、害羞、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諸多問題,並非進入小學才突然出現,而是在0-6歲被“培養”出來的。

  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健康。因為家庭氣氛、家長的思想行為和心理是孩子成長的心理環境。如果家長一味關注智力發展、看重考試成績、拔苗助長,這種單一維度培養的做法,偏離了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其結果不但培養不出聰明的孩子,還會因為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影響學業的進步。

  作為家長首先要加強自己的修養,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氣氛,注重孩子各個方面的均衡發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走入孩子心靈的深處。只有讀懂孩子的生存環境,讀懂孩子,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早期教育。

  成長早期的孩子,如一片肥沃的處女地。精心的種植者,把它打扮得蔥蔥郁郁,而粗魯者只會讓它越來越貧瘠。

  教養需因地制宜

  父母需反躬自省

  當紅電視劇《北京青年》中有這麼一句有意思的臺詞,相信廣大中國父母都很熟悉:“我都是為你好!”這是典型的中式教養。養孩子的大忌,就是不過問孩子的想法,從自己的意願出發,去設計孩子的發展模式。

  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型別,或者活潑,或者安靜,或者敏感等等。隨著生長髮育的程序,它們還隨時受到生存的環境、文化、人際關係等影響,形成不同的人格特點。氣質與人格本身無優劣之分,關鍵看我們如何去教養。父母的第一要務,即摸清孩子的氣質型別,協調撫育技巧。

  粗放的教育,通常是“一鍋煮”,生搬硬套地用一種模式教育所有孩子。精緻的教育,會根據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和氣質型別,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成長。因此,讓早教逐步精細化,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作為家長,有責任去反省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修養、自己的胸懷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成長條件。

  :早教千萬別犯的10大誤區

  1、包辦代替:有些父母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前的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好。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性,阻礙寶寶自立性的發展。父母應從寶寶1歲後就開始培養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適當的滿足:1至2歲的寶寶已經會用一些手段來要挾父母滿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時父母採用妥協的方式滿足寶寶的要求,寶寶就會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為來取得父母的注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從這時起,父母就要堅決拒絕寶寶的無理要求。

  3、干涉太多:要讓寶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養起寶寶的自立性。干涉太多,會使寶寶產生對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寶寶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寶寶:1至2歲的寶寶,有時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寶寶,會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也有利於親子間親密的關係。反之,寶寶會對父母產生不滿。

  5、模稜兩可的語言:1至2歲的寶寶,理解力和判斷力還不強,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當的語言給寶寶明確的指示,否則,寶寶會無所適從。

  6、不良的榜樣:1至2歲的寶寶好模仿,父母不良的習慣如講穢語。邊看電視邊吃飯等,對寶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強自身修養,糾正不良的習慣。

  7、教育不一致:上下輩或父母之間對寶寶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評、另一方袒護,會抵消教育的作用,也會降低寶寶對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8、父母的落實羅嗦:當寶寶犯錯誤時,父母嘮嘮叨叨數落個沒完,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9、失控:當寶寶做錯了事或闖禍時,父母大發雷霆會使寶寶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同伴。

  10、體罰後反悔:這種教育方式會使1~2歲的寶寶不明是非,對父母的行為感到迷茫。
 

大班幼兒科學育兒知識
大班幼兒的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大班幼兒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優秀家長育兒心得筆記
小班新生家長育兒知識
幼兒家長育兒心得
大班幼小銜接育兒知識
幼兒家長育兒知識
大班幼小銜接育兒知識文章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經驗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
大班家長育兒知識文章_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