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學心得體會
中國管理哲學應當是管理者在管理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管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中國管理哲學的哲學思考
當今,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絡日益密切,使管理顯得空前重要,這引發人們研究管理的熱忱,並將其上升到管理哲學的理論高度。黑格爾曾指出:“哲學是認識具體事物發展的科學。” 1哲學根植於各門具體科學理論之中,憑著自身的開放性、批判性的特點不斷吸進新養料而得到充實;它又超越各門具體科學,指導具體科學向前發展。管理哲學的產生的發展正是哲學在具體運用學科的產生和發展。
管理哲學是“對管理問題的哲學反思”,管理學所研究的問題,自然成為管理哲學所研究的物件,只是二者所研究的層次有所不同:管理學一般是從“ 科學”層次對管理問題進行研究;管理哲學則是從“哲學”層面對管理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從哲學層次探討管理問
題,一般包括兩個主要方面:其一是管理的“世界觀”層面的問題;其二是方法論問題。中國管理哲學應當是管理者在管理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管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基本看法,是管理者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管理哲學是管理活動的總的理論基礎,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一、以人為本的中國管理哲學“世界觀”
由於中西方社會政治制度、傳統文化背景和人的價值觀念的差異性,中國人對管理的界定不同於西方。從本質上來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崇尚人文精神、倫理道德和中庸和諧的“價值理性”文化,是一種強調“ 克己復禮”的“ 德性”文化。西方傳統文化信奉“個人中心主義”,強更多地調人應當追求自身價值和幸福,在獨立人格基礎上形成平等社會契約,之後用某種法定形式規範下來。中國和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性,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管理本質的不同理解。
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就是強調管理者必須通過道德修養,克己正身,恪守禮法,身體力行,樹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使人民心服,才能上行下效,上善則民善,人民有了道德自覺性,就會接受統治管理。在管理場中,管理者是主體。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管理者正氣凜然、公平正直。以此作榜樣,誰還敢走歪門邪道呢?“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礎。“正人”是“正己”的效果和收穫。從這一意義上,中國管理學既講“ 道”,又講“ 技藝”,是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哲學。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3意思是說能戰勝別人者是有力量的人,而只有能首先戰勝自己的缺點、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成功的管理者得關鍵在於自己能否戰勝自己,能否管好自己,只有先管好自己,才有資格去管理好他人。要戰勝自己的錯誤、缺點和不足,就要求管理主體具備高尚品格和修養,才能夠做到“自勝”。
中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把管理的本質規定為一門大寫的“人學”。 “人”是中國管理哲學的出發點,也是它的落腳點。管理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實踐活動。任何管理都離不開人,管理的主體是人,管理的客體是人、財、物、資訊和技術等,但中心是人,因為財、物、資訊、技術等都要靠人去認識、掌握和運用,才能在管理中發揮作用。因而管理哲學的重要原則之一是以人為本,人的本性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人有七情六慾, 有倫理信念,有價值觀, 有人生觀, 有經濟利益, 也有精神利益, 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當我們在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時, 就應該以人性為本,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本性要求, 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標。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為管理的中心或核心,要關心、尊重人、尊重人的價值、要按照人的生理規律、心理規律和行為規律設計和進行管理。 古典管理科學不是以人為本,而主要是以物為本,以經濟效益為本,以機器裝置和技術為中心,按機器和技術的需要來設計管理,並且只關心效率和經濟效益, 而不關心人和重視人的其他需要,顛倒了人與物的關係,結果卻不能真正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堅持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和人的價值,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規律進行管理,才能真正調動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且最終能夠實現人的自我價值,有利於人的進步和全面發展。
二、中國管理哲學的方法論
哲學的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中國管理哲學,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研究方法。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當代中國管理哲學,就必須虛心地學習西方的科學管理,但決不是走全盤西化,照抄、照搬的道路。如果按照西方管理學的框架,塞進中國的哲學名句和管理案例,是不能把它錯誤的說成中國管理哲學的。 在研究方法上,要從中國現代的國情、民情出發,研究適合於中國現代國情、民情的中國管理哲學思想體系,這是研究中國管理哲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豐富的文化管理資源,又要從西方管理學中吸取適於中國社會實際的文化營養,不能盲目排外。只有在中國社會實踐基礎上,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的文化管理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經過一代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地研究形成的中國管理哲學思想體系。
與此同時,研究中國管理哲學應站在時代精神的高度,從推動中國社會和市場經濟發展出發,帶著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所引發的“問題”,去發掘、辨別中國古代管理哲學中何者是精華、何者是糟粕。中國當代社會實踐,既是檢驗中國古代管理哲學的精華與糟粕的客觀標準,又是推動中國現代管理哲學向前發展的真正動力。中國管理哲學的歷史命運,主要是根據它滿足於現代社會需要程度如何而定。我們必須直面市場經濟的呼喚和現代社會的挑戰,從中國古代管理哲學中探尋富有現代基因的文化資源,努力尋找中國古代管理哲學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結合點和生長點,把哲學原典與現代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但是這種結合絕非是簡單地從中國古代哲學文獻中尋章摘句,而是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去解讀聖賢的書,同中國古代哲人進行心靈對話,結合市場經濟和社會需要,加以當 代詮釋,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以研究當代中國管理哲學思想體系,使現代人從中得到智慧和啟示,使之成為完善市場經濟和推動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
綜上所述,哲學作為對周圍事物以及人自身進行深層認識的結果即人類的最高智慧,是經過“反思”的方式達到的。哲學對於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哲學就其本質特徵和基本功能而言,乃是“對管理問題的哲學反思”。中國管理哲學是對於中國管理問題的本質思考,這種思考不僅僅在於理論層面,而且還在於積極的踐行。讓中國管理哲學走向實踐,貼近民眾,以人為本,貼近生活,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我們要用批判的態度來看待,中國管理哲學和古今中外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長短異同,然而,批判和否定並非哲學的目的,前進和上升才是事物發展上升的規律,才是哲學的目的和歸宿。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管理哲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