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公開課評議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開展公開課,作為初中地理教師,要做好評議記錄,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距離我講展示課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但一想到之前準備時的緊張,講課時的激動,評課時的忐忑,一幕幕彷彿就在昨天。

  當我得知要上展示課,第一時間就和我們組的老師探討講課的內容,大家幫我分析目前來說最好的選擇:2.2課件展示很出彩,3.1學生活動也很有看點。最後根據課程進度,選擇了3.1。大家立馬錶示,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說。

  我隨即開始著手備課,準備課件。好幾個晚上要麼是為了找一個圖片,要麼是調整課件順序,要麼是琢磨課件的細節,要麼是撰寫教案詳案„„一次次不經意外面天已經黑了„„

  終於在週二課時進度正好到了的時候基本成型,先是自己第一遍試講,然後第二遍就邀請同組的老師們來聽,當時倉促地調了節週三的第一節課,沒想到大家都來了,我看見下面坐著組裡的所有人,那一刻感謝的心情超過了緊張。

  一節課終了,每一個老師的聽課本上密密麻麻寫的對我的建議,“你說得太多,要懂得放手”,“討論次數過多,最好集中”,“有幾張圖片不清影響學生觀看”,“大洲位置不是初中地理學習的範圍”„„我一一記下,當時覺得像是推翻了我本來的所有設想,但細細一想的確都很中肯,直指要害。

  第二天週四就是展示課了,當天我還有第四節第五節兩節課可以試,我趕緊趁第二節第三節把課件調整修正好,回到辦公室,大家繼續集思廣益幫我出謀劃策。組長楊老師最後說,晚上讓她再看一遍。

  那天晚上我印象太深了,連天的陰雨那天晚上下得還是很大,在孫主任的辦公室裡,楊老師一張一張地看我的PPT,聽我的思路,看我的教案,不放過哪怕是一個空格。最後我們就課時長度探討了好久,因為我在後兩個班試講時,一個超了3分鐘,一個提前了5分鐘。楊老師幫我分析各種可能,最後找到了一個可控的環節背誦環節,解決了我的難題。最後弄完已經快九點了。

  正式上課,組裡的老師們都來了,張校長和周主任來了,張校長進來的時候,我的腦袋一下子緊張得空白了幾秒鐘,但看到孩子們期待的眼神和組裡老師們鼓勵的微笑,我很快恢復了鎮定,一堂課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最後鈴聲響起,我正好也說完了最後一個字,我看到楊老師露出了一抹神祕的微笑,只有我能理解這微笑,我們之前的探討起到了效果,時間剛剛好。

  最後評課,大家都是首先對我的課進行了正面評價,然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這也是讓我這些天不停思索的問題。

  一、 語速過快。我已經有五年的教學經驗了,這一點實際上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我聽了好幾節新進語文老師的展示課,突然有點開竅,抑揚頓挫並不是簡單的語速慢,而是蘊含著對知識傳授方法的理解,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

  二、 學生活動組織不夠順暢。因為在學生討論時,好幾次打斷學生補充說明,一是因為的確是在學生的討論中發現了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學生活動準備不夠充分。尤其是上週聽了張革主任對於小組合作的看法,我真的是受益匪淺,小組活動不能流於形式,也不能隨性而為,而是應該基於課堂設計,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而客觀嚴謹的制定的教學環節。

  三、 練習題效果不突出。設計練習題,一定要要審慎,題目的選擇、要求、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詳細考慮。

  四、 張校長特別針對本節課“海陸分佈”的內容提出了“立體地理”的概念。提出要重視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將地圖立體的映現在腦海裡,從根本上學習地理應用地理,受用終身。這一點我將會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認真貫徹,努力實現。

  最後,特別感謝我們組的老師們對我的幫助,讓我一個新進人員感到溫暖又感動。這次展示課過程中學習到的,思索到的,今後我將會時刻提醒自己,把每一節課都當成展示課來上,路漫漫其修遠兮,我的展示課還沒有結束„„

  篇二

  新世紀之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強調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面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重視在實踐中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和指導學生組織興趣小組,開展自己動手實踐、校外觀察、社會調查等活動。例如,在〈〈地圖〉〉這一節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繪製校園平面示意圖,讓學生將實物轉化成符號。從中得知,什麼是比例尺,地圖上有方向、圖例和註記等要素,同時掌握繪製地理草圖的技能,也能使學生對地圖產生了親切感,有助於形成生活中主動觀注和使用地圖的習慣。另外,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寫觀察日記,記錄地理現象。如,讓學生記錄正午太陽照射的物體的影子來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通過記錄水錶每天家庭用水量,讓學生既會讀出水錶的讀數又能使學生儘量想出節水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這樣在各種活動中,師生有了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改變了師生的關係。

  二、重視從生活實際中學習

  初中學生由於年齡的增長,抽象思維已開始佔有相對的優勢,但是具體形象思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於一切難度較大的地理概念,應適當運用直觀形象的材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講到“中國的氣候特徵”,“季風”這個概念時,,我就引導學生回憶和觀察薊縣冬、夏季的風向情況,我問:“我們這個地區冬季吹什麼風?”學生回答:“西北風。”我接著問:“我們這個地區夏季吹什麼風?”學生回答:“東南風。”接著,我補充講解:像我們這個地區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風向相反的風就是季風。同樣,在講授“我國大多數地方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時,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冬季由於氣候乾燥,我們的手、嘴脣等特別容易裂口子”。在講授交通運輸中“樞紐”這個概念時,我就引導學生回憶和觀察薊縣汽車站的情況。此汽車站聯絡著我們薊縣與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公路運輸。我們薊縣的汽車站就可以稱上是薊縣公路運輸的一個“樞紐”。這樣通過舉例說明,學生就可以把這些抽象的,複雜的地理概念具體化、簡單化,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重點及關鍵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三、注重在探索中學習

  20世紀50年代,從提高教育質量,改進科學教育入手,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所謂知識,是過程不是結果。所謂科學知識,不是灌輸作為結果的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參與形成知識的過程。” “思維過程是可教的,且思維過程的學習比結果的學習更為重要。”他提倡的就是培養探究性思維學習方法。新課標同樣提倡教師要使用探究式教學。教師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動動腦筋、敢質疑、親自動手、大膽探究,充分地進行創造性思維。為了培養和開發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慾,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新課標的要求。例如:在學習《地球儀》這一節時,先讓學生分成小組自制地球儀,說出—地軸、兩極、赤道等概念。從而使學生既明白了這些地理名詞,又使學生有了一個地球這個球體的空間概念。然後,在講經緯網時,教師提出問題:一艘海上遇難船隻如何向別人報告自己所在的位置?並在自制的地球儀上標出假想遇難船隻的位置,讓學生邊觀察邊議論,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實際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的問題。然後叫幾名學生報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又問學生當你去電影院看電影怎樣找座位。教師由此引出經緯線、經緯度和經緯網的的知識,同時讓學生再自制的地球儀上標出南、北緯23.5°,南、北緯66.5°,0°經線,180°經線並在此地球儀上畫出北京的位置。從而明白遇難船隻怎樣讓別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了。又如講“地方時”時,提問“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央電視臺播放劉翔的110米欄的決賽,是在凌晨1點多鐘,難道劉翔是在半夜進行比賽嗎?聯絡生活實際的問題應該讓學生即帶著問題去學,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實際中時時處處有地理知識。再比如講“水資源”一節時提問“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為什麼還要節約用水呢?”帶著這個問題去討論學習,有關我國水資源的狀況及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的特點。從而明白為什麼還要節約用水。

  四、注重合作學習

  新的地理學習方式提倡除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外還有合作學習,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興趣的激發,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利於教師客觀、公正的評價,更具生動,富有親切感。例如:在學習《中國疆域和行政區劃》這一節時,首先讓學生記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國家的歌訣。然後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遊戲學習,教師把已準備好的具有國家名字的卡片發給學生,然後教師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找到與卡片上的國家吻合的順序站好,看哪一組用的時間最短。又如在學習〈〈收聽天氣預報〉〉這一節時,天氣符號不好記憶。講完後給學生十分鐘記憶,然後按學習小組讓學生做為天氣預報播音員。把課本上的天氣預報圖從頭到尾每個小組播報一遍,看哪一個組聲音洪亮、準確、流暢。如有播報不準確的,有停頓的就坐下,後面的同組同學繼續播報。最後看那一組報的最好,用的人數最少。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興趣。再比如學習〈〈設計旅遊方案〉〉這節時,讓學習小組自己設計旅遊方案,充分發揮每個同學的優勢,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來完成本組共同的學習任務。這樣不但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拓展完善,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五、重視地圖的運用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圖象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地圖對學生進行圖象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師面臨的新任務。首先,應該運用書中插圖,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比如,在講比例尺時,書中給出的三幅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得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反之,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時,要注意運用插圖。其次,還要積極運用板圖,它既簡便實用,靈活性大;又可化繁為簡,突出重點;還能動態顯示,形象具體。比如,在學習《中國的地勢和地形》這一節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中國輪廓圖,讓學生說出主要走向的山脈後。教師在黑板輪廓圖上畫出這些山脈的簡圖,然後讓學生根據地圖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的名稱,並且填完每種地形區後讓學生討論說出它們的區別。這樣師生共同完成,邊講邊畫。既簡單、容易、效果好,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再比如,在講,〈〈水資源〉〉這一節時,將水資源的形成過程中,邊講邊畫,把死圖變活,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聽覺、視覺和其他感官的統一協調,在觀察中獲取知識。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課程改革要選擇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驗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

  篇三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著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著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製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於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把握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係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並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平等的民主關係。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路等,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於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係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後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註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設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係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鍼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程序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係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憑藉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後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範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髮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髮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路、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八年級物理重力教案
初二英語上冊期末模擬試卷及答案
相關知識
初中地理公開課評議
地理公開課評議
初中英語公開課評議
初中語文公開課評議
初中物理公開課學生評語
初中物理公開課學生評語
初中英語公開課綜合評議
初中化學公開課學生評語
初中生物公開課學生評語
初中生物公開課學生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