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課萬人數學學習心得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數學文化是數學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現在已逐步滲入中小學課堂。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千課萬人數學學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千課萬人數學學習心得範文1

  四月中旬,我有幸與學校領導及數學老師一起來到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參加了 “千課萬人”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學導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觀摩活動的主題是“學導課堂”。該主題剛好與數學組剛結束的開放式數學課堂模式研討會的“以導促學”理念相吻合。

  “千課萬人”活動邀請到了華應龍、吳正憲、黃愛華、劉德武等大師級教師演繹了精彩的研究示範課,還有鄭毓信、吳正憲等專家做專題報告。“千課萬人”的日程安排可以用“緊、滿”兩個字來概括,上午從8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五節課,下午從1點30分開始到5點30開始也是五節課。真是學習的世界呀!雖然完成一天的學習有些疲憊,但是卻覺得非常充實,收穫也非同一般。走進名師,走進名師課堂。一堂堂別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範課;一個個見解獨特、觀點鮮明的報告,確實讓我這個年輕的教師享受到了一頓豐富的有營養的數學大餐。享受過數學大餐後,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的總體感受是:受益匪淺!老師們上的這些課,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老師們教得輕鬆,孩子們學得愉快;有的課無論是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滲透,還是對教材的挖掘,無論是教師素養的提升還是學生的發展,都發揮得相當出色,他們的課堂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創設了愉悅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確實值得我學習。

  選兩課來說一說我的學習體會。

  吳正憲老師的《重疊》。

  吳老師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童趣盎然,其背後又隱藏了深層的數學本質。開課部分,她組織學生回顧幼兒園的“排隊問題”,以此作為熱身;展開部分她引導學生傾注大量時間解決“數學組與語文組共有幾人”,從中充分體驗;結束部分,她又啟發學生開啟思路,“跳出語文組、數學組,舉些別的例子”進行推廣。整節課吳老師並沒有給出什麼是“重疊問題”的抽象概括,但“重疊問題”的數學內涵已經進入了學生腦海。吳老師的數學語言也很有魅力,有善解童心的評價語。當有同學對5+9-2的小括號能不能去掉髮生爭執時,吳老師讓學生充分說出理由,並親切評價:“他想通過小括號使我們明白計算順序,當談他也知道去掉小括號不影響計算”。既有肯定,更有指正,課堂評價散發出促進力。

  張莉老師的《解決問題》。

  什麼樣的課才是一節好課?正如張莉老師自己所追求的,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上讓學生喜歡的課。一節課設計得怎麼樣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張老師的課讓學生非常喜歡。

  張老師狀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準確,語調抑揚頓挫,每次學生髮言都能給一個適當、忠懇的評價,有效的肢體語言貫穿全課。

  張莉老師的課上有多次讓大家記憶深刻的對比溝通,例如對例題和鞏固題兩道題各三種不同的思路,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得到三種方法的相同點是:用連乘解決問題,都是兩步計算,先求一部分再求總數,同一道題思路不同但結果相同等;不同點是:第一步算的不一樣,也就是先解決問題的中間問題不同。在練習中張老師也能充分抓住機會帶領學生對不同解法的內在聯絡進行比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比較中強化對數量關係的理解,更得到從多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發展。

  總之,本節課張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更輕鬆,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還有很多老師的精彩課堂我也不一一陳述,聽了這些課,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感覺到要不斷虛心地向老師們學習,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水平。正如田昌通老師所說:作為一個教師,多聽一些好課非常必要,對自身的鍛鍊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聽課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人就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千課萬人數學學習心得範文2

  4月我有幸參加了“千課萬人”全國小學數學生導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名師、教授學者等。如:吳正憲、華應龍、夏青峰、丁杭纓、黃愛華等名師們各顯功力,相互切磋,通過專題報告、研究示範課,互動點評環節,多元化、多角度地詮釋了“學導課堂”的要義,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四天的學習讓我近距離感受著大師們獨特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彩演繹,讓我充分感受到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課堂是學堂,學生是主人,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做課的特級教師從教材的選擇與再創造、教學策略的運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活動經驗的積累等方面處處體現出關注數學本質、關注學生髮展;處處呈現追求活力與高效的課堂。現將自己的學習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導”為“學”的理念,教師以學定導、學導相融,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唐彩斌老師的《平行與垂直》一課大氣,沒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他的課簡約而不簡單,課堂教學設計新穎,讓我耳目一新。課從兒時遊戲開始,引入學習主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始終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從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等,到彙報展示,都體現了學生在思考、在動,探究兩條直線的關係,由一條直線到兩條直線,從一般到特殊,層層遞進,深入淺出,由模糊到清晰,到掌握,到運用,到提高,分類,歸納小結,平行、相交,層次清晰,教學內容一環緊扣一環,展現了特級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課件與教學相輔相成,體現了教師的退,讓學生去操作、觀察、探討質疑,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唐老師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凸顯主體發展,演繹了精彩的學導課堂。

  黃愛華老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他在課前與學生談話時就已經在引導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關鍵點了。師生一見面,黃老師就說:請開啟本子,先寫老師的名字,再寫上你的名字。接著追問:老師為什麼要你寫兩個名字呢?引出我和老師互相成為朋友,也就是我是老師的朋友,老師是我的朋友。不知不覺就引出了“互相”一詞,再用“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說話,最後丟擲“互相垂直”,問,這也是說兩個人嗎?引出課題。黃老師的課堂先學再導,層層深入,樸實、自然,使人記憶悠深,當學生回答的比較完善了,教師就會丟擲一句:他說的誰聽懂了?聽懂了的同學就舉手,教師會再叫一位或兩位同學重複理由。一堂課,教師說的話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內心。學生在自學之後,讓學生做小老師,盡顯著數學思維的火花。

  二、凸顯數學本質、內涵

  縱觀特級教師的課堂,都改變了傳統只關注“雙基”為注重“四基”;凸顯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領悟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褚冬生老師所授《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一課關注學生經歷轉化策略形成的過程,為引導學生感悟轉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撐。儲老師所呈現的學習素材包括故事情境、形體問題、計算習題,這些都被老師整合使用,將零散的素材融為一體,緊湊而有序的展開教學。儲老師本節課深入淺出的詮釋了“基本活動經驗的內涵”:其一,數學活動經驗有別於日常生活經驗。而儲老師通過提問“為什麼轉化?”讓學生體會轉化的價值是化難為易;其二,數學活動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解題活動。

  三、展現思維過程,實施有效引導

  以學生為主體,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體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參與上。錢金鐸老師執教的《四邊形》一課,以探索發現的意識,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創生和發展的過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趙震老師執教的《分數再認識》突破了傳統教法,他基於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將分數的意義置於度量思想的背景下進行研究。讓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實現了由表示一個物體導表示一個整體的飛躍,學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師則順勢而導,教學實效強。

  四、反思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哪裡?

  一差在理念看書。二差在執著思考。精彩的課堂,與名師們注重數學教學經驗,反思教學過程是分不開的,與名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和好學上進,博覽群書的好習慣是分不開的。當然,這更來自名師們的勤奮鑽研和獨特見解。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次學習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對照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是根本,細心發現並研究課堂問題,提高鑽研教材的能力是關鍵。在大師的帶領下,希望能精心打造自己的“學導課堂”。

  千課萬人數學學習心得範文3

  4月9日至4月14日,臨沂市蘭山區教體局組織了遠赴杭州學習活動。將近150人的大團體集體而至,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參加了“千課萬人”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教師“五力修煉”高峰論壇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名師或者教授學者。他們通過自己的課堂或者報告,對我們進行了教育的洗禮,給我們帶來了教育的智慧。

  四天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名師專家的教育魅力,讓我目睹了他們的精彩課堂展現,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對我而言是新的,也讓我體會到了新的教學理念。

  一、我知道了什麼。

  10日那天早上,我拿到《“千課萬人”參會指南》一書時,我看到了“千課萬人”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教師“五力修煉”高峰論壇,當時,我就在想:到底什麼是“五力修煉”?到底是哪“五力”?這在我腦海中沒有任何概念。如果不是有幸參加了這次學習,我壓根就不知道這個詞,更不會知道它包含的內容。個人教學五力修煉包括:課程理解力、教學創新力、教學執行力、學生研究力、課堂反思力五個方面。這五方面是教師應具備的五大教育教學能力,是實施高效課堂的五大支柱,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如何加強自身的“五力修煉”呢?《參會指南》,我知道了原來可以這樣做:一、研讀課程標準,提高課程理解力;二、實施創新教育,提高教學創新力;三、提升教育智慧,提高教學執行力;四、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研究力;五、堅持以四促教,提高課堂反思力。

  二、我看到了什麼。

  4月10至13日,為期四天的學習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從上午的八點到晚上的9點,形式很豐富,內容很充實。這裡有朱樂平老師帶領的同課異構展示工作室新成果、大問題教學探尋教改新路、海峽兩岸名師同課異構、以學定教推進課堂轉型、課堂生成修煉教學執行力等等。

  在整個的聽課過程中,我看到了名師專家們的精彩課堂演繹,看到了他們對學生的愛和耐心,看到了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

  1語言的魅力。

  在黃愛華老師的“大問題”教學中,當場有位老師還原黃老師講的《倒數》。當時,這位老師提到:對於倒數,你有什麼疑問?黃老師扮演的學生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老師,為什麼你把課題貼在了左邊?這幾個字是誰列印的?等等。這些回答讓人聽著哭笑不得,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老師的想法相差甚遠,不著邊際。但這樣的回答可能會真正的存在於現實課堂。此時,如果老師能換種問法:你想研究有關“倒數”的什麼問題?看到課題,你想研究什麼?那麼,孩子提問題的傾向性會不會更明確呢?在學生提出問題後,對問題做出判斷,該放就放,該收就收,都表現出了較強的教育機智。

  “那我們一個一個的來,好不好?”“孩子們,……”對於孩子,名師專家們都用柔和而富有親和力的話語與學生對話,表現出了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語言的交流,消除了師生間初次見面的陌生感,也除去了學生心中的恐懼,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自然、親切,能很快地融入到課堂中來。

  2 以疑入課,以錯引對,以思促研。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探求知識過程總是從有問題開始的。在很多名師的課堂中,都體現了“以疑入課”。例如,在吳正憲老師的《面積和麵積單位》一課中,出示課題“面積”之後,你有什麼問題?“什麼是面積?”“面積可以用在什麼地方?”“面積是誰發明的?”“面積與長度有什麼區別?”……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亮點。老師對學生的問題作出判斷,帶著學生有價值的問題,開展教學。

  “以錯引對”,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從中去探索正確的方法,從而真正領會方法。在喻巧月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中,當老師出示學生的位置圖片後,在講解數對之前,直接給出了數對4,3,並讓自認為自己是4,3的同學站起來。刷的一下,站起來4個。當時,學生肯定也納悶著:為什麼會站起來這麼多人呢?怎樣用數對確定位置呢?這些問題肯定會立馬出現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讓學生帶著這份錯誤、帶著這份好奇心,開始一節課的學習,他們能不保持課堂的激情和興趣嗎?

  “以思促研”,反思是一種習慣和意識,只有不斷的反思,才會有不斷的進步。一杯熱水,如果不加熱,擱置一會之後,熱水也會逐漸降溫,變成溫水、涼水。面對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生反思,鼓勵學生反思,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而作為教師自身,也要不斷的加溫、反思,要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這樣才能不斷髮展。

  以疑入課,以錯引對,以思促研的課堂,才是一節真正意義上有思想有內涵的課堂。

  3以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這些名師專家的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關注到了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他們能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我現實的教學中,雖然很難點到每個孩子,但我們也要把我們的目光灑向每一個孩子。

  “那我們一個一個的來,好不好?”用商量的口吻,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大人說到面積定義”“嚴格的不理解不如不嚴格的理解”等等,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研究教學,讓我們的教學合著孩子的節拍走,和學生一起進行一次數學家的思考。

  4因材施教,有差異教學。

  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展。學生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在面對這些差異時,要因材施教,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和發展。

  三、我想到了什麼。

  通過四天的學習,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現實。在我的教學中,我是否注意到了我語言的嚴謹性和親和力,是否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是否根據孩子的差異進行了有差異的教學?在處理班級事務時,是否對孩子表現出了我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面對這些問題,我毫無底氣。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那麼多孩子,在維持班級秩序的時候,我的親和力去哪兒了?那些個不善於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孩子,你們的聲音又響在哪兒了?教學的差異性、作業的差異性呢?

  在繁雜的班級管理中,我們總感覺,孩子們帶給我們的,不是他們的天真無邪,不是他們的可愛童趣,更多的是他們的調皮搗蛋、惹是生非、不讓人省心。他們的天真無邪、可愛童趣都去哪兒了?也許都是被我們的不耐煩和責怪給淹沒了吧。在面對孩子、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我們缺少的就是足夠的愛心和耐心,一次兩次還是心平氣和,可三次呢?

  不管是教學教法,還是個人魅力,都得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和修煉。

  這次遠途學習,有甜有苦。但還是借用那句話:為了一分的甜,付出九分的苦,值!工作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大班幼兒教師工作總結
高二月考反思
相關知識
千課萬人數學學習心得3篇
千課萬人英語學習心得
數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
小學數學聽課學習心得3篇
小學數學聽課學習心得3篇
新課程數學學習心得3篇
小學課堂管理學習心得3篇
英語新課程教學學習心得3篇
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3篇
蒙氏數學學習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