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教案及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論美》,弗蘭西斯培根的著名議論文。主要論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內在美和外在美結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論美》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論美》教案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對美的論述

  2.品味美的內涵,能表達對美的理解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受美的內涵

  教學方法

  引導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作者介紹:培根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

  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被譽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著有《論人生》等著作,留下了很多廣為傳誦的名言,如: 。

  檢查字詞:

  肅然起敬 吝嗇 滑稽

  攝取 諺語 愧悔

  問題設定:

  1. 作者談論了哪幾種美,這幾種美之間是什麼關係?

  2.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文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 文章最後作者給我們提出怎樣的勉勵和希望?

  品味語句:

  例:美言: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賞析推薦理由: 這裡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涵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美言:

  賞析:

  拓展延伸:

  用發現的眼睛尋找身邊的美。

  作業佈置: 以“論不美”為題寫一篇小隨筆。

  論美

  培根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範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美》反思

  《論美》是一篇雜感,可以理解為一篇議論文。本文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找出課文的主要觀點,並就觀點說出自己的理解,能夠自主地發表見解。在本文的教學中,有幾個方面處理的比較滿意:

  一、教學目標明確,目標達成較好。我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理解能力較低,整堂課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點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在課堂上,學生的讀、寫、感受、說、聽的訓練很紮實,很好的完成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

  二、這節課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都很充分。這節課根據需要安排了幾次討論,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準備,然後討論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話說,每個問題都有價值,在每次討論結束後,能夠選出中心發言人發表小組意見,其他組成員能認真傾聽,並對不同意見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但是對這節課,我還是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如設計的有些問題過於簡單,不能使學生對美有本質的認識,也不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昇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在小組討論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學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我還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明天我們畢業教學設計
課文陋室銘和愛蓮說預習題
相關知識
論美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美術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音樂螢火蟲教案及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我是家中小成員教案及反思
粵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彈力教案及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行星的運動物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人教版致女兒的信教案及反思
初三語文敬業與樂業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三年級下風箏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