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達地水族鄉遊記優美散文
編者按:水族位於貴州黔西南交界,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在達地水族的遊記吧!
我曾經問過很多朋友,聽說過水族嗎,大多搖頭示意,一臉的茫然。中華大家庭的五十六個民族,能一一數出來的人並不多,而這五十六個民族中,有自己本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大概只佔一半,水族便是其中之一。
達地水族鄉,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境內,是雷山縣唯一的民族鄉。從凱裡市下高鐵到達地水族鄉,雖然只有八十多公里,但汽車卻要行駛近四個小時。汽車爬行在崇山峻嶺之間,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幽幽的峽谷,蜿蜒曲折的道路在懸崖上延伸,坑坑窪窪,不時有泥石流衝擊下來的礫石堆集在路邊,險象環生;時而峰迴路轉,盤旋至山巔,放眼望去,蒼山如海,一道道山樑,梯田層層,像一幅幅多彩的風景畫;時而下至谷底,坡度落差極大,讓你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多了一份恐慌和擔憂。連續的360度急轉彎,似乎永遠看不到前面的路,但即使在這樣的懸崖峭壁邊,卻不時的凌空掛出一棟棟吊腳樓,讓你驚歎不已。一會兒功夫同行的幾個人就頭暈目眩,雖然舟車勞頓,可這一路的旖旎風光,也把你帶入了海市蜃樓般的仙境。
汽車在山樑之間穿行,一朵朵白雲,飄浮在你的身邊,姿態各異,美輪美奐,似乎觸手可及;層層梯田旁的山寨,像巍峨的布達拉宮,錯落有致地鑲嵌在山腰間,讓你不由自主讚歎,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隨著城市化程度的加深,現代的都市人越來越嚮往大山深處的美景,放鬆心情,緩解壓力,我想這裡大概就是所謂的“詩和遠方”了。
我發現,在貴州,只要有一小塊平整的地方,就是一個鄉鎮,難怪古人說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達地水族鄉便坐落在一小片平地之上。第二天起個大早,帶著新奇的心情,沿著小鎮邊走邊看。小鎮不大,兩條平行的街道大概500米長,中間有一條小河,一座風雨橋相連,雕樑飛簷,頗具特色。抬眼望去,四周高高的山峰把這個小鎮圍起來。臨河而建和依山而建的民居,幾乎都是吊腳樓,連成一排,蔚為壯觀。
早起的女人們,都在往自己頭上纏著白色的頭巾,扎著花瓣,穿著藍色或者青色的上衣,像一道流動的風景,點綴著小鎮。經打聽,原來今天是趕集,女人們都穿著本民族最具特色的服裝,靚麗地出現在熱鬧的集市。這裡的趕集交易,大多以農產品為主,以及本民族的服裝和生活用品,也有一些都市販來的服裝和家用小商品,林林總總把小鎮的街道擺得嚴嚴實實,吆喝聲此起彼伏,人潮湧動,顯得熱鬧非凡。達地水族鄉,地處兩州四縣六鄉鎮交界處,古時候是個三不管地帶。所以這裡的趕集,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彙集之時,水族、苗族、漢族、侗族、瑤族等民族的服裝在這裡都可以見到,讓你分辨不出她是哪個民族,但我知道,纏著白色頭巾的一定是水族。
走出小鎮,驅車約半個小時,到達一個叫“上高梘”的水寨。剛才路過的一棟棟木質吊腳樓,現在已成為我們對面山中點綴的風景,只是隔著一道深深的峽谷。真是應了“天無三日晴”諺語,老天爺偏在這時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也好,順便趕到一個老鄉家避雨,也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走進這水族之家,讓我詫異的是,遠處看來風景如畫的木質吊腳樓,屋內卻低矮壓抑,木質的傢俱,破舊斑駁,唯一的電器就是早已淘汰的上世紀厚厚的電視機,如古董一般擺設在那裡。我將這些拍下來,發給遠在深圳的小孩,回信說很像以前爺爺的家裡。我禁不住一聲嘆息,彷彿回到了童年,又回到了故鄉。
吊腳樓的底層,餵養著幾頭生豬,一般要等到節日或者婚喪嫁娶時宰殺供養。房子的四周種滿瓜果,南瓜、絲瓜、豆角、茄子……
離房子幾十米便是一層層梯田,主人告訴我,水族人習慣在離家最近的一塊稻田裡,放養一種“田魚”,田裡一年四季都是山上流下來的泉水,冰冷刺骨,所以生長很慢,但吃起來肉質鮮嫩清甜,因此價格也比較昂貴。由於氣溫較低,這裡的水稻也只能種一季,生長期很長,所以這裡產出的大米,口感特別好,不亞於東北大米,只是產量較低。看來,這裡的居民還是保持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習慣。
行走在水族的寨子,發現每戶都是有道路相連的,大多可以通汽車,遠處看到住在山上的村民,總是在想他們如何下山,現在看來擔心是多餘的。而在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漫山遍野都是野生的獼猴桃,這時我才發現獼猴桃其實是長在藤上的,只是這個季節還沒有熟透。比大熊貓還珍貴的黔金絲猴,就生活在這群山峻嶺之中,野豬、野山羊、野兔子很多,但讓我奇怪的是,很少聽到鳥的叫聲,也許這裡是猴子的天地。站在這裡,藍天蒼穹之下,白雲悠悠,把山際間的水寨裝點得如瓊樓玉宇……
在達地水族鄉的很多政府部門,漢語標誌的下面還另有一種文字,形狀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經詢問,這就是傳說中的水書,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活在這裡的水族人民,婚喪嫁娶仍然按照水書記載的“水歷”推算決定。在這裡直今有人吟唱著一首關於水書的古老民謠,“有個老人叫陸鐸,四季居住在山洞。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測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時,書上已無好日子,無奈只好住洞中。若問深洞在哪裡,就在水巖和水東”。然而,被稱為象形文字活化石的水族水書,目前只有少數的水書先生可以看懂,但年老的水書先生已相繼離世。想想這部民族文化寶典的未來,不免讓人憂心忡忡。
有一天,也許是水歷的良辰吉日,正好遇上房東娶媳婦,有幸見識了當地的婚娶民俗。一清早便燃起了煙花炮竹,請過來幫忙的親戚便和新郎官趕著一頭肥豬和一隻山羊,挑著幾擔鴨、魚、紅糖之類的彩禮去接新娘子。而其他親戚鄰居也都穿著靚麗陸陸續續的過來吃喜酒,如今這裡的年輕人大多生活在城市,山寨裡很少見到年輕人的影子,所以開汽車過來的年輕人也不少。正午時分,迎親隊伍到來,水族人習俗是女人不能出門迎接,只有男人在外面張羅行禮……媳婦娶進門,酒席隨即開始,客人們圍著幾個爐子,或蹲或坐,吃菜喝酒,笑語連天。水族人都能喝酒,男女老少樂此不疲,喝的都是自家釀製的米酒和谷酒。這裡水甜米香,溫度適宜,釀出來的酒甘冽清純,口感極好。度數雖然低,但如果醉了,幾天都恢復不了,後勁十足。可見雲煙貴酒絕非浪得虛名。
傍晚的廣場上,一群族人圍成一圈,載歌載舞,伴奏的是一種叫“蘆笙”的樂器,聲音清悅悠揚,沁人心脾又直衝雲霄。閉眼細聽,彷彿可以穿越蒼穹,與嫦娥對話……,月光如水潑灑下來,蟬翼般瀰漫在小鎮和遠山上空,歡快處輕輕飛揚,靜謐處緩緩流淌……
作者|賀學軍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描寫風雨美景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