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塗魚怎麼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彈塗魚,它們全身似泥澤色調的灰褐色,並佈滿深色的斑紋,特大的胸鰭肉質化,適於泥澤的爬行,身體修長,尾部扁平。常見於香港、臺灣和東南亞等地的紅樹林溼地地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彈塗魚應該怎麼養。
彈塗魚的形態特徵:
彈塗魚體呈圓柱形,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20~50克。眼較小,突出於頭背緣之上,下眼瞼發達,口端位,兩頜各有牙1行,上頜牙呈錐狀,前方每側3個牙呈犬牙狀;下頜牙斜向外方,呈乎臥狀。體背黑褐色。腹部灰色。背側有6個黑色條狀塊,周身遍佈不規則的綠褐色斑點,背鰭二個,第1背鰭很小,僅有鰭棘5條,鰭棘末端成絲狀延長,其中第3棘最長;第2背鰭與臀鰭均較長,有3條通長的灰白色橫線,其長度大體相等。尾鰭楔形、寬大;胸鰭有黃綠色蟲紋狀圖案。
大彈塗魚個體小,成熟的個體長一般為80~90mm,體重為15~25g;大個體長可達120~150mm,體重達30~40g。體側扁,背緣平直,腹緣淺弧形,尾柄較高,體及頭部均被小圓鱗。第一背鰭頗高,基部短,有5根鰭棘延長絲狀;第二背鰭鰭條較低,倒後伸達尾鰭基,腹鰭短,胸鰭,尾鰭均為尖圓形。體藍褐色或灰棕色,體側上部沿背鰭基部有6~7條灰黑色的橫紋,體側及頭部散佈許多亮藍色小點,腹部白色,第一背鰭深藍色,第二背鰭藍灰色,腹鰭淺黃色,尾鰭灰黑色。
彈塗魚雌、雄個體從外形上難以區別,但雌體生殖孔大而圓,呈紅色;雄性生殖孔狹長。
:
1、池塘條件養殖彈塗魚的池塘一般以2畝~10畝為宜,池底要求平坦,底質以軟粘土為佳,利於彈塗魚鑽穴棲息。池底應高出海區低潮線,便於排幹水晒坪。在池中央挖十字溝,池沿開出一條環形邊緣溝,形成“田”字,一般溝寬2米,溝深約30釐米,便於排水晒坪時庇護彈塗魚。池塘最好進、排水分開,連線中央溝,池底由進水閘門向排水閘門傾斜,排水閘門底部應比進水閘門底部低20釐米左右,以利於排乾池水。在進、排水閘門及池塘四周均設定防逃設施。
2、清池與消毒放養前半個月,將池水先排幹,連續晒坪數天,直至坪面晒成龜裂狀,然後按每畝生石灰75千克~100千克或漂白粉有效氯32%30ppm全塘潑灑進行消毒,清除敵害生物。
3、培植底藻養殖池塘清池與消毒後,就著手開始培植底藻。方法是每畝池塘施放發酵雞糞或豬糞20千克~30千克、米糠15千克,還可施加藻類生長素、微生物、油麩等。施肥時,應選擇無風的晴天,將雞糞等均勻地潑灑在池底,注意不要出現堆積。然後,進10釐米~15釐米的海水,海水比重1.010~1.014為宜。經3天~5天后,底藻逐漸繁殖起來,形成藻床。藻床以褐色矽藻及較嫩的綠藻為最好。
4、投放苗種培植好底藻後,即可投苗。苗種主要來源於海區採捕的天然苗。選用魚苗要求各鰭完整、鱗片齊全、無機械損傷、活力強。放苗密度控制在5000尾~7000尾/畝,規格200尾~240尾/千克。由於彈塗魚不會同類相殘,因此可以分批放養,收穫時捕大留小。
5、養成管理開始投苗後,應維持水深10釐米~15釐米左右,保持水質清澈,讓陽光能透射到池底,便於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加速底藻繁殖。但養殖一段時間後,原先培植的底藻將被彈塗魚吃掉,水質開始變得混濁。為滿足池內彈塗魚生長的需求,這時應及時排幹水晒底和施肥,以便重新繁殖底藻,供彈塗魚覓食。但值得注意的是,排水晒池應關注天氣預報,否則如遇下雨天,藻床會被沖毀。另外,要防止凶猛魚類、鳥類、蟹類、海螺類等對彈塗魚的危害。
彈塗魚養殖過程中出現魚病較少,但有時會出現寄生孢蟲,症狀為在鱗片和表皮之下有黃色小點,鏡檢為孢蟲的孢囊,可用0.5ppm“聚維酮碘”全池潑灑防治。還有一種小形的海蛭偶爾會寄生在瘦弱的魚體上,嚴重時可用90%晶體“敵百蟲”0.5ppm全池潑灑。
蟲害防治
①魚害:海鰻,沙鰻等魚類會捕食彈塗魚幼苗,每次進水時應加攔網,防止其侵入塘內。
②鳥害:一般採用驅趕或警嚇,趕走鳥類。
③蟹害:小型蟹會侵入彈塗魚洞內捕食彈塗魚,或彈塗魚誤入蟹洞亦被捕殺充食,所以塘的周圍要用塑料板密圍,以防蟹類侵入,也可晚上用燈光捕殺塘內小蟹。
④其它害:如海螺,多毛類雖不直接危害彈塗魚,但與彈塗魚爭食矽藻,也要設法驅除掉。
花鰱應該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