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有哪些起源發展歷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我們對於太極拳一點都不陌生,但是太極拳是起源於哪裡相信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太極拳的起源

  河洛文化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漢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母親河”。

  洛河,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顯赫的地位。首先,是“河圖洛書”,它與古文字緊密連繫在一起,把洪荒矇昧的社會,推向了文明的階梯。

  河洛匯流,是一種自然現象。洛河水清,黃河水濁,兩河交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清濁分明、相互交融變化的旋渦。

  相傳這裡是河出圖、洛出書和伏羲悟太極、畫八卦的地方。《易傳·繫辭》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看到河洛交匯現象,依據“河圖”、“洛書”資訊,觸發靈感,從而創造出了《易經》,產生了太極文化。所以,自古人稱“天下太極出河洛”。

  自古以來,河洛匯流處無時無刻不流淌著太極文化之血,聯絡著河洛文化之脈,締結著中原文化之根,蘊含著中華文化之魂。她是中國的文化丹田!據史載:黃帝、帝堯、夏禹、商湯等帝王登基時,都在此沉璧祭天。

  溫縣,正處於河洛匯流處,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區。

  溫縣是人類活動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境內遺存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數十處。夏代,溫地稱溫國;商十四代王祖乙遷都溫地邢而中興;周初大司寇蘇忿生封蘇國,以溫為蘇封十二邑之首。《鹽鐵論》記載顯示:戰國至秦漢之際,溫縣已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

  溫縣地靈人傑。它地理位置優越,南有邙山、黃河為天然屏障,北依太行天塹,是連線晉、冀、魯、豫的交通要道。焦作黃河公路大橋與連霍高速公路相連,焦溫高速南北貫通,其他公路四通八達,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穿境而過,距離鄭州、洛陽、焦作三市分別在40-60公里之間,南濱黃河,北臨沁水,東連武陟縣,西接孟州市,西北與沁陽市接壤,屬黃、沁河沖積平原。

  溫縣是夏禹指定繼承人覃伯益的家鄉,是春秋時期孔子門下十哲之一卜子夏故里,從這裡走出了司馬懿、郭熙等許多歷史名人。

  溫縣物華天寶。它的總面積為462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262個行政村,總人口44.6萬。溫縣處於北緯34°52'-35°02',東經112°51'-113°13',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溫度14.3°C,年降水量達552.4毫米,無霜期為241天。溫縣南部為黃河灘區,北部為低緩的丘陵平原。溫縣農業發達,盛產小麥、玉米,是四大懷藥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的原產地。

  武術之鄉

  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位於溫縣城東六公里的清風嶺中段。村南隔黃河相望有虎牢關、伏羲臺、河洛匯流處等。距陳家溝西北不遠處有道教聖地陽落山“二仙廟”,西南一百公里處有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與儒教文化都在這裡彙集,形成了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厚重的中原文化。

  明朝初年,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從山西移民到此,便帶有家傳武術。這裡溝壑交錯、兵匪出沒,經常騷擾百姓,為了保衛桑梓,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習武成風。這裡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和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對陳王廷創編陳氏太極拳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陳家溝陳氏第九代人,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明武庠生,清文庠生。其祖陳思貴,任陝西狄道縣典史;其父陳撫民,曾任徵士郎,均好拳習武。

  陳王廷自幼勤奮好學,晝練武,夜習文,不但深得家學真傳,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學識淵博,文武兼備,精於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輕功絕技。年輕時走鏢山東一帶,掃蕩群匪,匪寇聞“名”喪膽。晚年,陳王廷隱居鄉里,以《黃庭經》為伴,潛心研究易學,收集整理民間武術。他理根太極,秉承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陰陽生克之理,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將眾家武術之長融匯合成,加上自己平生習武所悟,融中醫經絡學與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一體,創編了一種剛柔相濟、陰陽互化、變幻莫測、威力無比的武術拳種——“太極拳”。

  陳王廷所傳授下來的有五路拳、五路捶、108式長拳,雙人推手和刀、槍、劍、棍、鐗、雙人粘槍等器械。其中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獨特風格。

  步入趙堡鎮,就猶如步入了太極文化的聖地。這裡有令人敬仰的太極拳歷代宗師紀念館,有響譽國內外的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1982年,因為太極拳的影響,國務院確定溫縣為“甲級對外開放縣”;1992年11月,國家體委命名溫縣為第一批全國“武術之鄉”;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佈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6月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並在溫縣建立“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7月31日,中國武術協會命名溫縣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2008年8月20日,中國政府啟動太極拳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工作;2010年4月,溫縣被世界華人華僑社團、中華文化促進會、國際休閒經濟促進會聯合授予“中國十大文化休閒旅遊縣”榮譽稱號;2011年9月,溫縣與河南登封、河北滄州一起,被評為“最受全球網民關注的中國武術之鄉”,且名列榜首。

  流派紛呈

  發源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東方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由陳王廷潛心研究創編。之後,太極拳先在陳家溝陳氏家族經歷了百餘年傳承,到了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字雲亭,1771~1853和陳有本字道生,1780~1858時,二人由博歸約,分別創編出太極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極拳小架一路、二路。陳長興從理論上對太極拳進行總結,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

  清代中後期至民國,太極拳開始對外繁衍傳播。陳長興首傳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楊露禪學成回鄉後到北京傳拳,逐漸衍變創編出楊式太極拳;陳氏第十五世陳清平一作青萍,1795~1868傳拳於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1810~1890、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溫縣陳新莊人李景炎又名李對,1825~1898、溫縣南張羌村人李作智字鏡心,1844~1914和溫縣北冷村人王賜信1815~1890,後五人分別創編出和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太極拳忽雷架、太極拳騰挪架、太極拳忽靈架;清末,滿族人全佑字公甫,1834~1902師從楊家學楊式太極拳後,傳子吳鑑泉從漢姓,1870~1942,創編出吳式太極拳;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區人李瑞東名樹勳,1851~1917師從王蘭亭名永泰,約1829~1893學楊式太極拳後,創編出李式太極拳。

  民國初期,河北完縣今順平縣人孫祿堂名福全,1860~1933,師從郝為真名和,1849~1920學武式太極拳後,創編出孫式太極拳;20世紀50年代,陳家溝陳氏十七世陳發科字福生,1887~1957,在祖傳拳械套路的基礎上,創編出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二路。

  三百多年後,太極拳已由陳氏一家的獨得之祕,衍變成了廣播海內外的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諸多太極拳流派。

  太極拳發源地溫縣流傳的有陳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太極拳忽雷架、太極拳騰挪架、太極拳忽靈架,河北省永年縣流傳的有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北京市流傳的有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流傳有李式太極拳。

  太極始於無極,分兩儀。由兩儀分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導引、吐納綜合地創造一套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一種拳術,古人稱為“太極”。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練習的要求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鬆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鬆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鬆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1.太極拳的發展歷程來源

2.千載寺太極拳起源的文化的探討

3.各流派太極拳起源與特點

4.陳式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

5.太極拳各流派的起源與特點

德國及歐洲的最大海港是什麼
眉筆的使用方法及主要技巧
相關知識
太極拳有哪些起源發展歷史
太極拳有哪些基本手形和手法圖解教程
練習陳式太極拳有哪些要求
太極拳有哪些層次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有哪些練習步驟
楊式養生內功心法太極拳有哪些
解說孫氏太極拳有哪些作用
練習太極拳有哪些好處
學習太極拳有哪些好處
練習太極拳有哪些養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