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會議講話
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的支撐作用,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是我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而艱鉅的歷史使命。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今天,省委、省政府在這裡隆重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我省科技事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剛才,省委書記同志向同志頒發了201x年全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會議隆重表彰了獲得201x年度國家和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的科技工作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參與我省科技事業發展的海內外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工作。近年來,我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指導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和人才強省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取得了顯著成效。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201x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46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3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1x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8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29.2%。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國家資訊通訊國際創新園和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科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和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即將正式啟用,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9家和473家,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分別達到3家和49家,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達到61家和365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5家。對外科技合作交流不斷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大院大所進一步鞏固了長期合作關係,與等國家達成了一系列重大專案合作協議。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科技事業為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溫家寶在今年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事業,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當前,我省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真正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自主創新作為山東發展戰略的核心,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作為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有力抓手,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全面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紮紮實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
要大力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新機制,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加快建設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重點抓好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服務平臺和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高效利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建立科技基礎平臺,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增強自主創新後勁。
要大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立足我省區域特色和優勢,整合國家、省市科技資源,通過多部門協作、多學科整合,共同搞好重大科技攻關,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突出抓好積體電路、白光照明、太陽能高效綜合利用等重點專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切實加強資訊通訊、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裝備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科研攻關,進一步提高我省產業技術水平、壯大產業規模。要加強資源能源開發與集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農業增產增收、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等領域的重點科技專案攻關,帶動相關領域技術水平整體提升,增強科技服務民生、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加快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努力提高傳統產業科技含量,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高技術產品,切實增強傳統產業的內在核心競爭力。
要大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面向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依託重大科研專案、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制定和實施面向未來的人才戰略,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中青年科技專家。堅持培養與引進並舉、引才與引智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積極吸引更多的海外優秀人才來山東創業發展。要高度重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引進國外重大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儘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要大力營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進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完善科技獎勵制度,重獎重大科技成果,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要大力發揚學術民主,倡導百家爭鳴,活躍學術氣氛,為科技進步和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注重聽取科學家的意見和建議。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埋頭苦幹、甘於寂寞、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為我國科技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不斷完善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十一五”期間財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要充分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保障作用,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同志們,科學是崇高的事業,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著神聖的歷史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繼續解放思想,大膽開拓創新,不斷開創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而努力奮鬥!
篇2
這次全省科技工作會議時間雖然很短,只有一天,但是內容非常豐富。今天上午副省長就全省201x年的科技工作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對全省201x年的科技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副祕書長也就貫徹落實好省長的講話精神提出了三點要求。今天會議上有九個單位做了典型發言,應該說這些典型是“十一五”以來,特別是201x年當中在各自領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一些單位。我們各市還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紹,但是我們考慮到會議只有一天的時間,也考慮到東中西的佈局,選擇了九個單位在大會上進行了介紹。這些經驗也是我們全省科技系統經驗的一個縮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後,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時候,認真總結一下本市的一些先進典型,進一步來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最後,我來給會議做個總結。
我們怎麼理解好省長講話的精神實質,把201x年的科技工作做得更好呢?大家今天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省長的講話和這九個單位典型發言的具體經驗介紹是遙相呼應的,如果集中到一句話,就是“十一五”以來,要做好科技工作,特別是把 201x年我們的科技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主要是產學研相結合,抓住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的推進,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省長的講話通篇最重要的指示精神,就是如何把人才、專案、基地按照一體化的模式進行推進,不是就人才而人才,也不是就專案而專案,更不是就基地而基地,而是在“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總方針的指導下,有機地把人才、專案、基地作為一體化來推進各項工作,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個經驗、教訓的一種總結。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是我2000年在全國科技工作會上提出的觀點,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對這個觀點進行系統的闡述。但是,大家看到了,去年國家科技部進行大刀闊斧地科技管理改革,出臺的一系列檔案都充分體現了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的精神。各個城市、各個高新區、各個市的科技局,如果在今後的工作當中能夠緊緊地抓住人才、專案和基地,把這三者有機結合,共同向前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就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這個事是怎麼來的呢?它是我們科技工作多年來經驗教訓的一種認識上的深化。科技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列不到第一軍團,第一軍團是;第二軍團我們也打不了頭,前面有然我們還是在這個軍團裡面,因為我們是一個經濟大省,縱觀整個的科技工作,我們的優勢大概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農業科技的優勢在全國比較強。比如說,在小麥這個最主要品種的種質資源研究上,我們曾經拿到過國家發明一等獎,這就是水平。自從我們拿了這個一等獎,國家連續六年發明一等獎空缺,第七年才重新有了發明一等獎,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在傳統農業小麥的種質資源研究方面,確實是有優勢的,小麥的各個研究單位,包括省農科院、農科院、萊農等等,農大就不用說了,都是靠這個資源來培育新的品種,因此說它的貢獻是非常之大,所以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
在傳統農業科技方面,我們第二個優勢就是育種,小麥、棉花、甘薯、花生等,主要農作物的新品種的選育,是比較傑出的。三十一個省當中還沒有任何一個省像這樣,連續十年每年省財政拿出三千萬,科技廳配備二百萬,從去年開始增加到三千五百萬,我們仍然二百萬,就是三千七百萬,實施“三○”工程,“三○”工程搞的是什麼?主要是搞農作物新品種的育、繁、推。
第三個方面,就是在傳統農業的栽培技術領域也是很有優勢。比如說院士,同志就是靠他在栽培技術領域的巨大貢獻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我們的栽培領域,尤其是設施農業在全國是領先的。我們的壽光蔬菜,為什麼在全國有這麼大的名氣,提到蔬菜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壽光的。它主要是靠設施農業的先進技術,舉了這麼多的例子來說明什麼?的確在傳統農業科技方面,在國內應該說很有優勢。但是,我們在現代農業科技的優勢並不明顯。生物技術在動植物新品種的選育上,包括克隆技術、幹細胞技術等等,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不敢說在這個領域我們是在國內領先的,和一些省比我們先進,所以要看到我們傳統農業科技優勢確實非常明顯,但是目前要把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來推動農業科技的優勢,否則的話將犯歷史性的錯誤。我曾經跟農社處的同志醞釀過,怎麼樣把大學、農科院、農大、農業學院等等這些涉及農業的單位,一些傳統育種的專家,包括他們,農科院,和大學生命學院的教授,她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從事基因技術的研究,能夠結合起來,縮短我們育種的年限,提高育種的水平,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希望在“三○”工程中能夠關注的問題,還有珍奇稀有的蔬菜、瓜果新品種的選育,一定要列入“三○”工程,不要一說“三○”工程就是小麥、玉米、地瓜。這是我分析我們科技的第一優勢。
第二,我們的海洋科學技術方面有優勢。全國24個海洋界的院士,有16個,佔一半以上;973計劃海洋領域的11個專案,承擔了10個。的海洋科技優勢確實領先,要不然國家在已經建設的六個國家實驗室的基礎上,第一批決定啟動10個國家實驗室,把我們海洋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列在首位。我們昨天和省長、管校長商量這個事情,爭取一月底把申報材料拿出去,把國家海洋中心建設成一個國家實驗室。這個國家實驗室大家一定要注意,省長今天上午講了,這是第一層次的。什麼是第一層次?這是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進步當中,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學習的一個重要經驗。大家可能聽說過“曼哈頓計劃”,聽說過“阿波羅登月計劃”,都是美國國家實驗室做出來的,而美國這個國家實驗室,一般依託於一所知名大學,並不是隸屬於大學的領導,它是獨立的,但是大學教授可以到實驗室裡來兼職工作,一般的一個國家實驗室在一個大的學科方向上,它的專業不是很細,不像我們國家重點實驗室,它聚集了五千到六千知名的科學家,相當龐大的一個工程。這次我們海洋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能夠正式啟動,那對於技術發揮海洋科技的優勢,不僅是為,為我們國家,在海洋科技領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意義是非常深遠,這是我們第二個優勢。
第三,在製造業領域擁有一批創新能力比較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一說到大企業、大集團,大家都會想到海爾、海信,可能兗礦大家並不是很清楚,今天通過信總經理的介紹,再看看兗礦這幾年做的工作,就知道兗礦集團的厲害了。它的利潤率遠遠超過我們家電行業,特別它的費託低溫高溫合成方面。我不知道說得過分不過分,在煤變油方面,兗礦成為世界上和南非那個最有名的大企業相抗衡的一個企業,而且它的技術能掌握這麼全面。兗礦一個專案一投就是十幾億,二十幾億,三十幾億,一擺就給你擺五六個。去年產值過10個億的企業是310家,過50個億的是51家,過100億的是28家。通過兗礦你們就可以領略到這些大企業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風采,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從全域性上來看,的科技主要就有這三大優勢,但不是說其他一點兒成績沒有,成績我們還是可以說起一大堆,但是主要的優勢我分析就是這麼三條。
我們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科技的薄弱環節到底在哪裡?對形勢的判斷,只有比較準確的找出優勢和劣勢,你才能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我們的短處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知名的高等院校、大的科研院所太少。部屬院校也就大學,我們省屬院校有一個比較好的,現在省屬高校還沒有211大學,但我們農大最近這十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它在全國高校的排名當中大概七十幾位,除了,然後才是山師大、大學。就這麼一個局面。研究所大概也是這種情況,中科院就一個所在。最能刺痛我的就是到東北去,中科院的所都有四五個。咱們這個海洋所都受分院領導,只好把海洋所劃給東北,由分院領導我們,當然分院經常到我們這裡,給我們創造了合作的很好的條件。知名的大院大所少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我們的科技資源太少。我就聯絡到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就是創新基地太少,而我說的基地是國家級的基地,還不是省裡的基地,市裡的基地,甚至是縣裡的基地,但是我們追求的是國家級的基地,有國家級的基地,在國家層面上才有發言權,沒有國家級的基地,大的巨集觀科學發展的佈局我們連說話的位置都沒有,這是我們的一個弱項。
第二,科學的領軍人物太少。這個弱項帶有點全國性的,國內差不多。知名的科學家的數量太少,包括中青年科學家,但是最近幾年也有一些冒頭。比如說院士,教授,教授是在世界範圍內都很有造詣的科學家。我們省裡為什麼搞學者工程,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經過201x年一年的奮鬥,剛剛爭取了教育部的長江學者計劃中的創新團隊,在的地盤上我們沒有一個高校和研究院所具有真正意義的國家創新團隊,什麼叫國家創新團隊,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創新團隊,一個沒有,所以我們這麼看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x年我省決定不管哪一個高校、院所,誰能拿到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專案,誰能拿到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和傑出青年基金專案,省科技廳一比一配套,為此201x年的科技計劃我們支付了一千三百多萬。為什麼?就是激勵大家促進人才的成長。省裡的自然科學基金,前年是一千二百萬,去年是二千萬,省裡的博士基金,原來是一千萬,去年我們搞到一千六百萬,提高了幅度,而且我們這三年的計劃改革,唯有這兩個計劃是自然人自由申報,不用經過院所長的批准,有本事登陸省廳網站下載檔案,直接上報,然後我們拿到中科院,經過中科院專家的網上評審,然後再核實你是不是博士。如果是,這個專案就給你,錢不多,也就五萬、六萬,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上的專案我們現在不敢匹配,面上的專案大學一年都拿120多項。說到這裡,我也希望我們今天來的一部分大學還得努力,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爭取上,大學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然後剩下那些就是十項八項五項六項,所以我希望包括石油大學這樣的部屬重點高校,在省內排名第三的,應該加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爭取。
三大院我在這裡說一下,我們這幾年的政策是,全力支援三大院。三大院每年從科技廳拿到的經費基本上全部都在一千萬以上,甚至到兩千多萬,三大院當中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醫科院做的還是非常好的。醫科院現在除了,它可以和其他的大學比拼,它居然拿了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還有一項重點專案,所以我們希望科學院、農科院繼續努力。上午省長表揚了你們,你們引進了37個博士,37個博士來了,沒有國家自然基金的專案,這些博士要想上水平,真正往帥才發展,是做不到的。如果一半以上引進的博士,能夠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的專案,不要求是傑青或重點專案,你現在能承擔面上的專案,就重點培養。大學傑青專案201x年一次拿了四個,我們一查,這四個傑青專案都是頭幾年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的科學家承擔的。拿到一個傑青,實際為一個科學家走向院士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石,錢並不多,原來一百萬元,201x年二百萬,但是為一個科學家的成長奠定了基石。人才、專案、基地,我們的知名院所少,說明我們的國家級基地是一個薄弱環節,我們的人才不行,當然承擔專案就不行了,專案和人才是緊緊聯合在一起的,如果一個人自稱有多少多少的水平,一查你承擔不了國家和省裡的專案,那你是什麼人才?這時候又不能賣老資格,特別是在科學的人才上,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統計規律已經十分明確,主要年齡在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二十多歲做出貢獻的有,六十歲、七十歲做出貢獻的也有,但是那條曲線表明做出貢獻最多的是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這是一個科學家黃金的年代,為什麼好多地方強調四十五歲以下,就這個道理。所以領軍人才缺少是我們的第二個薄弱環節。
第三,我們承擔的國家大專案太少。以“十五”為例,這麼一個大省,“十五”開局第一年,只拿到了一個國家大的專案,這個專案多少錢?八百萬,是由地方聯合承擔的一個大專案。這麼大一個省,你只有一個八百萬的專案,連千萬都不過,怎麼行?我們為什麼這幾年一直把爭取國家重大計劃落戶作為我們主流科技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意義就在這兒。現在看,省長說的,201x年是科技工作的一個大豐收的年,是出現一系列歷史跨越的一年。“十一五”一開局,國家重大專案是什麼情況呢?過一千萬的12項,三百萬、五百萬我們先不統計,過一千萬的12項,“863”計劃全國排在第三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全國排在第二位,這個很不容易,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們的競爭對手,的科技部門掌握的科技經費大約平均在15億人民幣左右,201x年科技經費實現歷史性的突破,翻了一番,多少錢?5個億。我們省科技廳以5個億的科技經費來和兄弟省市15億左右的科技經費來競爭資源,我們能在“863”和“科技支撐計劃”,兩個國家最重要的計劃當中,一個能排第二位,一個能排第三位,確實是很了不起。這裡特別值得表揚的是,科技歷史上沒有的,一個企業承擔一個專案,拿到了總經費是八千五百萬,但年度經費是四千多萬,和兗礦差不多,所以我們有了這麼一批,一千萬、兩千萬、四千萬、八千萬這樣大的專案。我經常說那句話,不要在地盤比老大,有本事到國家層面上比一比,看一看,這才代表我們省的水平。
第四,我們的科技投入偏低。從政府到企業、到社會,這個科技投入太低了。太低了導致什麼結果,201x年的R&D佔GDP的比重,好歹過了1%了,達到1.05%,但是我們是在全國平均1.32%大的背景下,是1.05%,我們是遠遠低於全國的水平,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我們經常講,包括今天省長用了好多指標,都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科學技術實力最重要的指標是R&D佔GDP的比重,我們低於全國,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在選擇發言典型的時候選擇了三個市?因為它們是201x年在科技投入增長力度最大的市,有一些欠發達地區也是翻了一番,但是他們的絕對數相對比較少。而這三個城市都是在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它們能夠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以上分析,就會看到一個什麼問題,我們在人才問題上不行,在基地建設問題上不行,在爭取國家專案上不行。怎麼能行呢?所以要想辦法,把眼盯在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這個想法提出的一個背景,不下決心解決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的問題,還是老是撒芝麻鹽,有點兒錢大家一分,分完了就完了,一年一年這麼分,或者熱熱鬧鬧的搞點兒大型的活動,的科技發展沒有希望,它的希望就在於紮紮實實的把人才、專案、基地按照一體化的方式,紮紮實實向前推進,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們就會看到效果。
201x年的科技工作之所以被省長充分的肯定,就是我們全省科技系統這幾年來大家一直在埋頭苦幹的結果。所以我想,對省長講話精神的理解,一定要把握住這條主線,只有把握住這條主線,你才有可能作出成績來,特別是省長反覆強調,基地作為創新平臺,作為創新載體,它是一個有形的建設,這個東西不是說在嘴上的,而且這個方面競爭非常激烈,要產生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事。我把這幾個基地的事順便說一說,大家一起探討探討,我們可能會受到一些啟發,也可以看看我們怎麼樣才能把這個事再往前走一步。
比如的國家海洋中心,包括這個國家實驗室,我們說201x年出現的重大突破,但是這種突破絕不是201x年乾的,為此事我們經過了若干年的工作,而且若干年的工作當中酸甜苦辣一大堆,從我本人來講,到了灰心的地步。就是省長下定決心,從他上任以後,一直在抓,當然還有校長,的同志們和國家科技部等有關部委的領導一起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
省長提了一個想法,不知道在座諸位注意沒有,農業傳統科技優勢比較強,等單位能不能仿照國家海洋中心這個模式整合資源,避免重複研究,打造一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呀!省長今天講的很清楚,當然按照現在的管理體制,這個事是非常困難的,敢不敢做,能不能做起來,我想全省的科技系統,包括各市的領導同志也思考一下。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為什麼這麼看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現在國家科技部在網上公佈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9個,然後你點一下,按區域劃分,你點到只有兩個,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和我們處裡的同志說,你們別在寫材料時說有三個國家點實驗室,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網站上是掛在,按照區劃分就兩個。在19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當中我們只有兩個,和這樣一個經濟大省來比,我們地位相稱嗎?而且這兩個都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做的,地方高校院所在歷史上很難承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任務,這裡我也跟大家說一下,有些同志不是很清楚,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幹什麼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比較窄的專業範圍內,組建國家級的學術團隊,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這個專業領域代表我們國家的水平,不是省的,更不是你所在的市的,我們這幾年怎麼在這個事上有突破。201x年花了很大的功夫,院士的眼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我們非常認真的,不知道組織了多少專家現場考察、答辯,最後我們實在競爭不過,結果眼科國家重點實驗室201x年定在了,部裡領導對我們非常照顧,因為我們眼科所未來的發展,特別在實驗裝備上,包括大樓的建設,要比還強,但是我們的弱點是什麼呢?我們光有一個院士,唯一的中國工程院的眼科院士,整個創新團隊卻比較薄弱,你不能光有領頭的,沒有幹活的也不行。有高水平的領軍人物,下面還得建設一個分梯次的創新團隊,我們在這方面比較薄弱,所以科技部照顧我們,也是經過有關方面的積極工作,批准為省部共建眼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201x年就是的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這個事不象幹其他工作,想衝擊就衝擊。要想衝擊,可以。第一步列入國家科技部基礎司當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指南,指南列不上,一切免談。201x年又開始了,哪一個地方覺得自己實力不錯,具備這個水平,第一步工作爭取列入當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指南。的同志,包括我們整個科技系統方方面面,十年多的改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它的實力,農大的工作應該是非常紮實的。最近最後一次現場考察圓滿結束。現在就看1月15號,據估計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希望非常之大,也就是201x年我們這次衝擊國家重點實驗室會成功。所以19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只有兩個,無論如何說不過去,這個事著急也上不去,請客、送禮、吃飯解決不了,必須按照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的推進紮紮實實做工作,我們才有可能成功。從來不敢說一年搞一個,別看我們連續兩年衝擊國家重點實驗室,失敗一個,成功一個,但是201x年不見得能再弄一個。怎麼樣積蓄力量,201x年不行我們201x年有沒有可能再衝擊一個。省政府對此事的關心程度超過了一般人的預料,省長三年來的省長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重點建設1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包括眼科、作物生物學等12個重點實驗室,原來我們重點實驗室一年只有一千萬,今年我們從科技經費中又拿了一千萬,對這12個實驗室加強建設,獲得三百萬,省長一看,一千萬;山農大自己更厲害了,一千八百多萬,要真正達到國家水平,和兄弟省競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非常重要的。這裡面的問題,我希望同志們在歲末年初的時候,能夠好好的回顧一下,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對我們非常重要。
我再舉一個例子,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事許多同志都很陌生,甚至包括我們科技廳的一些同志,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我們國家現有體制下的多種中心比較亂。發改委的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經貿委的企業技術中心,科技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改委還有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唯有一個設在兗礦,工程中心這是國家級的平臺,所以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目標,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省長一再講很重要的是打造平臺。
應該說201x年全省科技系統非常辛苦,年初的時候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認定118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我們拿了15個,全國第一。後來我到科技部去開會,包括有些地方都很有意見,他們拿一個、半個的,怎麼拿了15個,在全國佔八分之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它和國家實驗室正好反過來了,他是下游的一個事,它不是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它的主要任務是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成果進行技術開發,形成產品,搞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全國有165個,到201x年底,我們可憐到只有兩個,一個在中國,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在,的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後面有個括號,這個工程中心有兩個,咱們是括號,還有括號,兩個都在農學口。所以我們怎麼樣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產業化的國家級平臺的拿到手,201x年的1月8號我和省長去給部長彙報工作,彙報到一個工業領域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都沒有,連部長都不相信。這個事怎麼對我觸動這麼大呢?高新司每年都開會,總結上年的工作,部署來年的工作,其中有一年把高新司主管的工業領域的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全部都列出來,為零。連個平臺都沒有,還搞什麼創新,還發展高科技專案產業化嗎?
終於201x年我們拿到了國家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比較早的農科院拿到了花生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批下來每個中心五百萬,我們省廳在201x年的計劃當中,分別給予這兩個中心五百萬配套支援。201x年又來了,怎麼樣使201x年我們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有一個新的突破?我們的有關地市、有關處室做了大量的工作,這個工作來之不易,大家應該很好總結。國家科技部這次一共在全國批准了15個經過同行專家認證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後來由於特殊情況加了一個。國家科技部發文,只有1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同行專家認證,而且這15個要淘汰5個,只能批10個,由科技部掌握,因為有經費限制,一年只能批10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我們一下子在15個當中爭取了3個,司爭取了一個國家海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爭取了一個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更令人高興的是在這樣一個欠發達地區,有限公司能爭取到一個國家橡膠助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行專家評審有一個標準,滿分40分,36分為優秀,海洋海藻37.7分,糖工程38.7分,陽谷華泰39分。1月20號就要在決戰,從這15、6個當中淘汰5、6個,省長上午給我們提出,要我們保一個爭兩個,但我們更希望把這三個都拿到。為什麼?我們和專家組反覆闡述,歷史欠賬太多,165個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到現在只有4個,連零頭的零頭都不夠,所以我們希望這次能多一點兒,這些平臺都非常重要。再比如,國家級的創業中心,國家級的生產力促進中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平臺,我們有關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這兩項今年不錯,國家級創業中心我們增加兩家,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我們增加了一家。
你反覆琢磨琢磨就能有很多的領悟,所以我們說人才、專案、基地要一體化,人才我們更看重的是國家級水平的科學家,專案是國家的重大科技計劃,基地是國家級的基地。所以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的推進有它非常嚴格的標準。但是作為各市基地希望你們多爭取省級,因為國家級基地的入圍條件就是你必須是省級的,而且還要求你省級的要執行一年以上才有資格申報國家級的。所以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當中,我單獨就基地建設這幾年來的一些情況給同志溝通一下,大家再思索思索,這裡面可能會發現很多規律性的問題。
作為一個省,我們只有堅定不移的按照國家級的水平來要求我們的工作,我們才有可能和沿海經濟大省在競爭當中獲勝,否則是沒有辦法的。看來201x年這一仗打得不錯,我們在某些方面可能壓過江蘇、廣東,因為“863”計劃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國家支撐計劃”第一北京,第二,我們能夠超過這些沿海東部的省份,他們的科技實力比我們強的多,綜合實力都排在我們前面的。我們在國家拿專案能拿得比他們多,這是我們了不起的成績,但是說句實在話,這個成績微不足道。從科技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遇到的挑戰,遇到的問題相當多,所以我們沒有自滿、知足的時候,比量比量水平,我們和兄弟省確實差距很大。省長上午也說了,這些年來我們全省科技系統求真務實的,紮紮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才能有了這樣的結果,他就反對大呼隆,大呼隆完了把大話說了一圈,最後沒人落實,省長一上任,就明確提出這個要求,我們只有紮紮實實推進工作才能取得成績,所以我想對於省長的講話,原文都非常清楚,大家照辦就是了,但是在照辦的過程中,有的辦得好,有的辦得不好,或者是稍差一點兒,根本區別就是講話的精神實質到底理解沒理解,你真正理解了才能夠辦的漂亮,而理解不了照本宣科那是沒有希望的。毛主席老人家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深刻: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能夠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的感覺到它。所以我們學習領導的講話,不要侷限於文字,文字大家都很清楚,怎麼樣把領導的講話的精神實質抓到手,用於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面我說一下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現在我們這個科技問題為什麼解決不了,有些領導對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存在認識誤區,許多領導幹部一說落實科學發展觀,他最會說首先是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我以為這種說法,是領導幹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當中存在的一個誤區,科學發展觀,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發展就是硬道理,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來了,而且我們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在於科學。你們注意,很少有這樣的提法,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在於科學。怎麼樣科學的發展,這是我們研究的問題。有些地方為什麼老是上高耗能、高汙染的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為了自己的政績,談不上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做到科學的發展,發展高科技,避免高耗能,避免汙染,走迴圈經濟之路,這才叫科學發展。
怎麼樣做到科學發展,就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當然,這裡面我說一個前提,你要連飯都吃不上,發展科技免談,你連飯都吃上談什麼科技,科學技術工作按照它的規律必須根據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它必須在一個國家經濟、工業具備相當水平以後有一個高速發展期,目前中國恰恰就到了這個時期,但是很多人不認識,還在那裡一味地擴大規模,盲目生產,落實科學發展觀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他意識不到要加大科技投入,嘴上也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實到行動上,對不起,沒有錢,財政比較困難,這是經常的,為什麼?因為科技投入問題,是科學發展的第一位問題,科學技術的發展,包括自主創新,關鍵在於加大科技投入。
委員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有一個講話,重視不重視自主創新的關鍵在於是不是加大科技投入。胡錦濤、溫家寶對科技投入提的要求非常高。
第一,財政的科技投入是戰略投資。什麼叫戰略投資?就是財政當年的科技投入是不會產生稅收,不會有效益的,要像其他的工業專案一樣,要求當年投入、當年投產、當年就見到效益,科技很難做到,它的週期比較長,這就是科技區別於一般經濟的規律,你要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求科技,無視科技發展的特殊規律,這就是很多人不願意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不能馬上見效益。修馬路、搞公園、建廠房,搞大的專案投資很快就見效,只要資金到位,蓋大樓還不快嗎?
但是科學技術我曾經講過,有一個市委書記說,我要在任上拿一個國家一類新藥,我說老弟你這個想法確實做不到。一個真正的國家一類新藥,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很難拿到的。它的效益不僅是你在任上看不到,很有可能在下一任才能發揮作用。舉個例子,中科院研究所、研究所,不錯,這兩個所都給你建了,你想這兩個所馬上促進、的經濟發展,馬上支撐作用就起來了,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和中科院商量三年要進行驗收,正式掛牌起碼要等三年。比如中科院沒建所之前,地方高校沒有一個博士點,這是面臨的現狀,但是這個所籌建以來,明年就要招收博士生,他就可以和駐煙高校聯合起來招收博士生,這對你就是一個提高。必須把它看成戰略投資,一個所3.15億,它的發揮作用是要在以後慢慢的顯現,所以中央領導講財政的科技投入是戰略的投入,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財政的科技投入是政府配置社會科技資源的重要手段。政府都不投錢,光讓企業和社會投錢,你在那兒空喊,企業幹嗎?只有我們政府投入加大了,我的調控配置科技資源的能力就增強了。比如說今年,投入兩個億,大家沒有不知道的,財政一下增加兩個億,這兩個億給我們解決了什麼問題?從04年開始,我們在推進人才、專案、基地一體化過程中,我說到專案的問題上,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不該撒芝麻鹽的一定不撒,集中力量做重大專項,該撒芝麻鹽的地方一定要撒,而且要撒滿,什麼地方該撒芝麻鹽,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這兩個計劃必須要撒芝麻鹽,不撒芝麻鹽,那一批年輕的博士承擔不了專案,他就不會有所成就,他承擔不了省裡的專案,他就很難承擔國家的專案,只有撒芝麻鹽培養一大批苗子,才有可能將來出現一個領軍人物。什麼地方不該撒芝麻鹽?產業化的專案,201x年我們做了18個重大專項,一個專項平均投資力度三百萬,201x年我們又做了18個重大專項,看出效果來了,別的例子不講,東嶽,201x、201x年我們支援了五百萬,所以它才有今天的八千多萬,當然國家科技部,在我們投進第一個三百萬時,國家科技部“863”緊急啟動計劃,1750萬投進來了。
我說兩個億是怎麼回事,今年我們做了30個重大戰略產品和關鍵技術,不是18個了,做了30個,同時還做了4個重大的科技工程,還做了4個重大的創新基地,一下增加兩個億,我的調控手段比原來大大增強了,政府的科技投入是配置社會科技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你不投錢,喊空話,講道理,人家能做嗎,為什麼,這麼快的增加,成果轉化資金,建立起當年的4個億,現在增加到10個億。它為什麼?所以政府大幅度的科技投入,我們才能調動企業,調動社會各界加大科技投入。
第三,財政科技投入是公共財政的重要內容。政府在轉變職能過程中,要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上狠下功夫,這正是原來我們政府工作的短腿。要在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上有所作為,就必須建立公共財政。公共財政就是要支援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政府財政應該把更多的錢用在這些社會事業發展上,其中,科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而且,科技與其他的社會事業相比,還有其特殊性,這就是科技不僅承擔社會事業發展的職能,而且科技還是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因此,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正是現代服務型政府的一個顯著特徵。
關於財政的科技投入,各市的分管副市長在這兒,還有好幾位是常務副市長,希望在研究當年財政預算報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事。我希望你們注意兩個事。第一、在預算編制的時候,科技的投入要高於財政增長的幅度。第二、在預算執行的過程當中,超收部分仍然還是科技的支出要高於財政支出的比例。特別我剛才說的後一條,並沒有真正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超收部分還有一個法定支出,大家知道科技教育是法定支出,法定支出分兩層含義,不光大家喊科技投入高於財政增長幅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還有到年底超收這部分再支出,科技到底佔多大比例,希望各位市長在市政府討論預算的時候注意這兩點。
找根據在哪裡,全國科技大會以後國務院發的檔案、政策裡就是這樣明確規定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會開了不少,好檔案也不少,大家學習的興趣不高,大概能看上三遍的找不著幾個同志,這個包括我們機關在內。只有你自己帶頭你才能夠乾點事,我們有時候分管這方面業務的,到底增加沒增加不知道。省長也講了要善於學習,職務不能給你水平,水平是靠學習、實踐鍛鍊來的,千萬不要以為升了官水平就擺在這兒了,哪有這樣的事!水平是學出來的,是從書本學出來的,是從實踐學出來的,希望大家把全國科技大會的檔案,全省科技大會的檔案都夠認真學學。
我們的一些政策在企業落實更少了,好多企業都不知道,好多企業都在蠻幹,幹完了以後他不知道國家給他好多優惠政策,與現行體制也有問題,研發經費投入過多,影響它利潤的指標,而利潤由國資委部門考核企業,地方政府考核企業的重要指標,這些問題需要很好的解決。
總的我想就講這麼多,我這次講話只有一個意思,怎麼樣幫助大家來理解省長講話的精神實質,按照省長的部署把07年的科技工作再向前推進一步。在過去的一年裡,從我們的分管市長,科技局長,高新區主任等各位,大家都非常辛苦,沒有大家團結一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科技部的關心支援下,我們不會取得201x年的成績。201x年要想幹得好,特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第一季度的問題,就是開門好這個事,還要拜託各位,特別高新技術的發展我們要數量,而且要質量,質量是什麼,質量就是研發經費的投入,專利的多少,人才引進的多少,平臺建設的多少等等一系列工作的提高。
最後,祝願大家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把201x年的科技工作再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下一頁更多精彩“”
演講聲音更具藝術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