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說:“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這就是最響亮的中國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情繫中國夢的演講稿範文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做的是“天下夢”。

  天下夢與中國夢,有什麼不同?中國夢,想的是“中國怎麼樣”;天下夢,想的是“人類怎麼樣”。前者是關於“國家”的願景,後者是關於“社會”的理想。

  那麼,怎樣的社會最理想?首先是“大同”,其次是“小康”。這兩個概念,是儒家的經典《禮記》提出來的,在《禮運》篇。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大同”是“天下為公”,“小康”是“天下為家”。表現為權力的交接,政權的交替,前者是“禪讓”,後者是“世襲”。顯然,大同比小康好。所以,晚清很多人認為,美國式的共和聯邦制,比君主立憲制好。君憲制當中,英國式的“虛君立憲”,又比日本式的“實君立憲”好。當然,這不是統治者的想法。他們最希望的,是一成不變。萬不得已,才學日本,至少得有個“萬世一系”。總之,晚清時期,是統治者選擇實君,維新派喜歡虛君,革命黨主張共和。因為只有共和,才能真正走向“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然而,歷史上的所謂“大同之世”,畢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康”。小康的特點是“家天下”。這當然比“公天下”差,但也還對付。至少在後世儒家眼裡,比秦漢到明清好。因為小康時代實行的,是周公創立的制度,包括宗法制、封建制和禮樂制。宗法制是社會制度,封建制是政治制度,禮樂制是文化制度。社會、政治、文化,三位一體。一以貫之的,則是這樣一種政治思想: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保證和諧。這同樣為儒家所推崇。不妨說,在儒家眼裡,大同之世是無憂無慮,小康之世是有德有序。所以孔子說,實在不行,能回到東周,也不錯***《論語·陽貨》***。

  遺憾的是,就連這個理想,也都成為泡影。中國社會不可逆轉地進入了帝國時代。如果說“大同之世”實行的是“帝道”,“小康之世”實行的是“王道”,那麼帝國時代實行的就是“霸道”。霸道,就是中央集權,國家專政,君主獨裁。這是法家的那一套,即譚嗣同他們恨之入骨的“秦政”和“荀學”***《仁學》之二十九***。這時,“無憂無慮”是不可能了,“有德有序”也指望不上。能過上安生日子,就很不錯。因此帝國時代中國人想要的,是“治世”,也就是風調雨順、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誰能幫我們實現這理想?除了老天爺,就是聖君、清官、俠客。最好能有好皇帝,其次有清官也不錯。兩個都沒有,就只能寄希望於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如果連俠客也找不到,便只能去讀武俠小說。這其實是越來越沒有指望,難怪譚嗣同他們要痛心疾首了。

  這就是傳統社會中國人的天下夢:大同、小康、治世。它們寄託了理想,也表現出無奈。因為誰看得出來,這三個夢,是每下愈況,一蟹不如一蟹。但這沒辦法。理想不能實現,就只好打折扣。要想“不折不扣”,就只能從這“夢境”中走出來。於是,1949年以後,中國人的夢,就有了新的版本。

  新版本的主題,仍然是“大同”。

  實際上,從國民黨到共產黨,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天下為公”四個字,何曾一日忘懷?只不過,有一個如何實現的問題,也有一個何時實現的問題。1949年後,中國大陸進入和平而統一的時代,毛澤東就覺得應該“只爭朝夕”地做起來了。於是便有了“人民公社”。這個“新生事物”,即便不是按照“大同”模式打造的,恐怕也有它揮之不去的影子。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這是財富“不必藏於己”***此處及以下引文均見《禮記·禮運》***;社員參加集體生產,這是勞動“不必為己”;辦食堂、學校、敬老院、幼兒園,定“五保戶”,這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社員過著集體生活,自然“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村與村、社與社之間,當然都“講信修睦”。至於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更是題中應有之意。就連“選賢與***舉***能”,也部分地做到了,儘管只限於選生產隊長。

  人民公社的樣板,是大寨。在當時的文藝作品中,大寨簡直就是“人間天堂”:牛羊胖乎乎,新房齊嶄嶄;炕上花被窩,囤裡糧冒尖。農民能過上這樣的日子,當然“夢裡也笑聲甜”。只不過我有點納悶:這種“銀光閃閃喜氣多”的景象,跟改革開放以後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什麼兩樣呢?這裡體現的,究竟是毛澤東思想,還是鄧小平理論?也許,小康與大同,原本就息息相通、一脈相承吧!因此我猜想,當毛澤東吟誦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或者大筆一揮寫下“人民公社好”時,他眼前浮現的,便正是“大同之世”的美好圖景。

  然而我們不能說,毛澤東心目中的“大同”,就是儒家那個“理想社會”。人民公社的原則和構架,恐怕更多地來自墨家。墨家也是嚮往“大同之世”的。在墨家眼裡,那是一個“兼愛”而“尚同”的社會。它的分配原則,是自食其力,按勞取酬;它的人事制度,是各盡所能,機會均等;它的人際關係,是相親相愛,互利互助。這,就是“兼愛”。至於組織紀律,則是個人服從團體,下級服從上級。“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墨子·尚同》***。鉅子***領袖***一聲令下,墨者***門徒***“赴火蹈刀,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這,就是“尚同”。所有這些,不都是“公社的原則”嗎?甚至就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幹部參加勞動,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等等,在墨家那裡都有。墨子自己,粗茶淡飯,草鞋布衣,勞作不止。他的學生,更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手腳長滿老繭,肌肉鼓鼓,面黑如炭,活像當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所以我曾半開玩笑地說,墨子恐怕是個“社會主義者”***拙著《我山之石》,廣西師大出版社***。至少,他比孔孟、老莊、商韓,都更“草根”。他的思想,也更貼近下層人民和弱勢群體。何況秦漢以後,墨家還變成了“地下黨”。農民出身又領導革命的毛澤東,與之產生共鳴,或者心照不宣,一點都不奇怪。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法家那一套,既適用於 “強國”,又適用於“階級鬥爭”。奇怪的是毛澤東自己並不這麼說。他的說法,是“馬克思加秦始皇”。

  所謂“馬克思加秦始皇”,就是“社會主義加法家路線”。這就又與晚清諸人迥異。他們的主張,可是“孔夫子加華盛頓”,即“資本主義加儒家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法家,對秦始皇,恨得咬牙切齒。譚嗣同就說:“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仁學》之二十九***他還認為,就是這一套,害得我們在世界各國眼裡,變成了“蠻夷”。長此以往,還會變成猿猴、豬狗、蛤蟆、河蚌***《仁學》之三十五***。法家和秦政,怎麼要得?譚嗣同的這些話,毛澤東不會不知道。何況先秦諸子中,法家可是最現實、最功利、最沒有夢想的。社會主義也好,人民公社也好,與法家何干呢?是不相干。但“強國夢”,與法家相干。

  法家是主張強國的,而且能夠強國。當年秦國的崛起,就是證明。實際上法家的那一套,確實管用。它對內有利於鞏固政權,對外有利於國際競爭。這就很能打動毛澤東。因為毛澤東的“中國夢”,包含著兩個內容──天下為公的“大同夢”,富國強兵的“強國夢”。前者考慮的是社會的命運,後者考慮的是國家的前途。這兩個問題,都是他要考慮的。他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不會只考慮“中國怎麼樣”。他也不是空想的社會主義者,因此又必須考慮“中國怎麼樣”。中國必須怎麼樣?強大。誰能讓我們強大?儒家能嗎?墨家能嗎?道家能嗎?不能。誰能?法家。何況法家的哲學,還是“鬥爭的哲學”。先秦諸子,墨家講邏輯,其他三家講矛盾。但儒家講矛盾的統一,道家講矛盾的轉化。講鬥爭的,就是法家。而且,法家講的鬥爭,還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這很符合毛澤東的思想,也很對他的脾氣。他,可是認為與天、與地、與人鬥,“其樂無窮”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哲學能夠為“階級鬥爭”的綱領服務。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裡說,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毛澤東認為,這是“唯物史觀”的精髓,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既然如此,無論強國,還是大同,都必須搞階級鬥爭。“馬克思”和“秦始皇”,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毛澤東的這些想法,在所謂“史無前例的***”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結果,則如眾所周知,強國夢沒有實現,國民經濟反而到了崩潰的邊緣;大同夢也沒有實現,反倒是“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可真是南其轅而北其轍。

  人民公社破產了,文化革命失敗了。留下的,是一堆問題。雖然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其中的教訓,難道不該反思嗎?

  上看,人民公社和文化革命,是兩碼事。但內在的聯絡,卻很清楚。人民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文化革命的口號之一,是“破私立公”。一大二公,破私立公,天下為公,一以貫之的,不就是一個“公”字嗎?

  當然也有差別。傳統意義上的“天下為公”,主要講的是權力問題,即“政權乃天下之公器”。毛澤東,卻似乎還要把財產和心靈都“歸公”,都“公有化”。這才有了城裡的“公私合營”,鄉下的“集體所有”;也才有了“***”當中的鬥私批修,破私立公,靈魂深處鬧革命,狠鬥私字一閃念。

  然而馬恩卻是重視個人權利和個體自由的。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宣稱,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就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在《共產黨宣言》裡,他們更是把共產主義社會界定為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沒有個人,沒有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就沒有共產主義。可見,取消個人權利,限制個體自由,決非馬克思主義,只能是法家的主張。法家甚至認為,一個國家,除了君主和官吏,只能允許兩種人存在,這就是農民和戰士。因為農民可以種田,戰士可以打仗。顯然,在他們眼裡,人民不是人,是工具和武器。工具和武器,又要什麼權利,講什麼自由?

  不講的,儒家也不在意。據金觀濤先生檢索,民主、共和這些概念,很早就進入了中國;而個人、個性這些概念,則要到五四以後才為國人知曉***請參看秦暉《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顯然,這與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畢竟,中國文化是以“群體意識”為思想核心的***請參看鄧曉芒、易中天《黃與藍的交響》***。所以,儒墨兩家的“大同”也好,法家的“強國”也好,都不講個人權利和個體自由,法家甚至還要剝奪。這就只能讓人苦笑。

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聽黨的話做好少年演講材料
祖國永駐我心演講稿範文
相關知識
情繫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中國夢演講稿範文_激情抒發感情
共築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青春鑄就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關於少年強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中國夢演講稿範文4篇
共圓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最新我的中國夢演講稿範文
大學生我的中國夢演講稿範文3篇
長征路中國夢演講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