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舒伯特歌曲的時代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論文關鍵詞:舒伯特 藝術歌曲 時代內容 時代影響
論文摘要:本文中主要從舒伯特生活的時代背景、復辟的時代性對舒伯特創作造成的影響、生活環境的窘迫導致音樂內容的變化,來談談19世紀作曲家們普遍性的特點。
舒伯特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藝術歌曲,把藝術性的歌曲凡俗化,使之更親切近人,這在音樂史上的貢獻是巨大的。
一、舒伯特生活的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初期隨著社會狀況的急劇變化,歐洲社會普遍的形成一種新的思潮?——浪漫主義思潮,這對舒伯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浪漫主義音樂是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思想家在音樂情感上的一種反映,他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社會現象。
舒伯特在作品中表現的這種個人情感以及生活遭遇,在當時奧地利社會具有一定的社會代表性,十九世紀初的封建復辟,使奧地利和德國的一些知識青年陷入深深的苦悶當中,法國大革命破滅,以拿破崙為代表的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政權後不久,便將保衛新政權的革命戰爭轉為對外進行的擴張和侵略,結果遭到失敗。奧地利人民先是受到法國大革命的精神鼓舞,之後又在反對拿破崙侵略的戰中中付出沉重的代價。結果卻是換來封建統治的全面復辟,當時奧地利的社會是十分沉寂的,四周一片黑暗。
舒伯特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真實體驗,把實實在在存在的社會現實完整的通過他的作品表現出來。通過他那一首首傾訴哀腸的作品,人們可以更清楚的瞭解到他所處於的社會的黑暗和當時一代知識分子的苦痛、矛盾,這一點正是舒伯特作品在今天具有的時代意義與時代內容。
二、復辟的時代性對舒伯特創作造成的影響
復辟時代的奧地利青年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時在德奧文藝界產生的早期浪漫主義思潮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出現的,舒伯特正是當時主觀消極情感音樂思潮中的代表人物。
舒伯特懷著天真幼稚的幻想走進社會,在走進社會以後舒伯特親身經歷了社會的殘酷與現實,但是他也在渴望著,在他的思想中還是充滿了矛盾的,既有絕望的情感又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緒,舒伯特就是在這樣一個光明與黑暗、希望與失望、現實和幻想中徘徊的。
三、生活環境的窘迫,導致音樂內容的變化
(一)1818年以前創作早期
這個時期主要是反映早期舒伯特對現實體驗的感受還有對時代存在著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並且在人的意志面前無法改變,那時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魔王》、《死神與少女》、《鱒魚》這些歌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舒伯特內心的真實感受。
(二)1819年—1823年之間的作品
舒伯特的心理變化很大由於社會的黑暗統治生活和情感上的不如意讓他的作品也很消極。1818年,舒柏特來到維也納。舒柏特一直沒有固定的職務。因此,1818-1828年這10年中,他是在窮因潦倒中度過的。但是,這10年也是他創作思想更成熟、更定型的時期,新的作品像洪流一般從他筆下流出。
舒伯特的五百多首藝術歌曲在他死後享有崇高地位,三部聲樂套曲更是傑作中的傑作。其中《美麗的磨坊女》是歷史上第一部聲樂套曲。
《美麗的磨坊女》所描述的主人公是一個朝氣蓬勃滿懷幻想走向生活旅程的青年。這部具有鮮明抒情風格的套曲,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強烈的戲劇性,它反映了當時在奧地利反動統治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鬱悶、悲憤和對於光明幸福的熱切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紀歐洲封建復辟時期的社會現實。同時,這部套曲也表達了作者舒伯特對自己的命運和社會現實的不滿與怨恨。
套曲中除了青年磨工(第一人稱)的形象之外,還有輔助的形象。一個是人格化了的小河,它是主人公的忠實朋友、伴侶和唯一的安慰者;另一個是主人公的情敵——獵人。
故事的結局是不幸的,但是整個套曲的情緒卻是明朗、抒情的。這說明當時舒伯特雖然處在苦悶、彷徨和悲觀失望中,但他對生活卻仍抱有幻想、充滿希望。
(三)1827年後舒伯特的思想走向成熟,他對時代的體驗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冬之旅》中內容的表達不單單是對個人愛情的失落感的表達,更主要的是對當時整個社會黑暗性的失望和對那種黑暗生活的厭倦。從個人的生活情感悲觀的體驗上升到了對整個社會黑暗性的認識。
從《美麗的磨坊女》到《冬之旅》不過四年的時間,但是兩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卻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看到了他對時代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理解。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於開始創作第二年完成,是德國藝術歌曲文獻中最重要的連篇套曲,其在詩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聲樂與鋼琴的相互補充、音樂優美與深度兼顧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頂峰。
《冬之旅》主要描寫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愛人的拒絕,而離鄉背景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見景物--沉睡著的村莊、郵站、路旁的菩提樹、潺潺的小溪等,來襯托和刻劃主人公的心理。這種悲劇性的抒情自白,映襯了作者一生的悲慘遭遇和當時社會生活的陰暗。《菩提樹》是《冬之旅》中深受人們喜愛的歌曲,歌曲內容是:流浪漢故鄉的門前,有一棵菩提樹,他曾在樹下度過了幸福的時光。如今他在凜冽的寒風中流浪,仍彷彿聽見菩提樹在向他輕輕呼喚。這首歌旋律樸素、簡練,感情親切,具有德奧民歌的風格特點,於寧靜中給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深刻體現舒伯特的悲哀失望情緒的是《春夢》。在歌曲裡他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是當睜開眼實現實卻是一片寒冷,歌曲展現了一個極度消沉的場景。舒伯特自己稱這部作品是一部可怕的作品,其中所反映的是奧地利封建復辟時代市民階級知識分子整個一代人在這種特定的時代、社會、階級關係的條件下所形成的思想感情及世界觀的體現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舒伯特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深刻的時代內容,在反動的梅特涅政權殘酷的高壓政策下,舒柏特的題材是以個人的愛情和戀愛痛苦為中心主題,從中表現出社會給人們所造成的苦難,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突出地體現了失望與希望、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徘徊,同時,對整個時代生活感到了一種深刻的失望和厭倦,在他的作品中,普通人的快樂和大自然的生活與流浪、孤獨、痛苦及漂泊的浪漫形象互相交織著.舒伯特作品直接的反映出特定的時代和社會階級條件下所形成的思想感情乃至世界觀。
參考文獻:
[1]於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2]艾凱爾.舒伯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幼師打擊樂教學的實踐探索
論戲曲打擊樂的組成與功能
論文摘要:本文中主要從舒伯特生活的時代背景、復辟的時代性對舒伯特創作造成的影響、生活環境的窘迫導致音樂內容的變化,來談談19世紀作曲家們普遍性的特點。
舒伯特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藝術歌曲,把藝術性的歌曲凡俗化,使之更親切近人,這在音樂史上的貢獻是巨大的。
一、舒伯特生活的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初期隨著社會狀況的急劇變化,歐洲社會普遍的形成一種新的思潮?——浪漫主義思潮,這對舒伯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浪漫主義音樂是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思想家在音樂情感上的一種反映,他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社會現象。
舒伯特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真實體驗,把實實在在存在的社會現實完整的通過他的作品表現出來。通過他那一首首傾訴哀腸的作品,人們可以更清楚的瞭解到他所處於的社會的黑暗和當時一代知識分子的苦痛、矛盾,這一點正是舒伯特作品在今天具有的時代意義與時代內容。
復辟時代的奧地利青年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時在德奧文藝界產生的早期浪漫主義思潮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出現的,舒伯特正是當時主觀消極情感音樂思潮中的代表人物。
舒伯特懷著天真幼稚的幻想走進社會,在走進社會以後舒伯特親身經歷了社會的殘酷與現實,但是他也在渴望著,在他的思想中還是充滿了矛盾的,既有絕望的情感又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緒,舒伯特就是在這樣一個光明與黑暗、希望與失望、現實和幻想中徘徊的。
三、生活環境的窘迫,導致音樂內容的變化
(一)1818年以前創作早期
這個時期主要是反映早期舒伯特對現實體驗的感受還有對時代存在著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並且在人的意志面前無法改變,那時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魔王》、《死神與少女》、《鱒魚》這些歌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舒伯特內心的真實感受。
(二)1819年—1823年之間的作品
舒伯特的心理變化很大由於社會的黑暗統治生活和情感上的不如意讓他的作品也很消極。1818年,舒柏特來到維也納。舒柏特一直沒有固定的職務。因此,1818-1828年這10年中,他是在窮因潦倒中度過的。但是,這10年也是他創作思想更成熟、更定型的時期,新的作品像洪流一般從他筆下流出。
舒伯特的五百多首藝術歌曲在他死後享有崇高地位,三部聲樂套曲更是傑作中的傑作。其中《美麗的磨坊女》是歷史上第一部聲樂套曲。
《美麗的磨坊女》所描述的主人公是一個朝氣蓬勃滿懷幻想走向生活旅程的青年。這部具有鮮明抒情風格的套曲,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強烈的戲劇性,它反映了當時在奧地利反動統治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鬱悶、悲憤和對於光明幸福的熱切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紀歐洲封建復辟時期的社會現實。同時,這部套曲也表達了作者舒伯特對自己的命運和社會現實的不滿與怨恨。
套曲中除了青年磨工(第一人稱)的形象之外,還有輔助的形象。一個是人格化了的小河,它是主人公的忠實朋友、伴侶和唯一的安慰者;另一個是主人公的情敵——獵人。
故事的結局是不幸的,但是整個套曲的情緒卻是明朗、抒情的。這說明當時舒伯特雖然處在苦悶、彷徨和悲觀失望中,但他對生活卻仍抱有幻想、充滿希望。
(三)1827年後舒伯特的思想走向成熟,他對時代的體驗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冬之旅》中內容的表達不單單是對個人愛情的失落感的表達,更主要的是對當時整個社會黑暗性的失望和對那種黑暗生活的厭倦。從個人的生活情感悲觀的體驗上升到了對整個社會黑暗性的認識。
從《美麗的磨坊女》到《冬之旅》不過四年的時間,但是兩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卻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看到了他對時代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理解。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於開始創作第二年完成,是德國藝術歌曲文獻中最重要的連篇套曲,其在詩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聲樂與鋼琴的相互補充、音樂優美與深度兼顧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頂峰。
《冬之旅》主要描寫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愛人的拒絕,而離鄉背景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見景物--沉睡著的村莊、郵站、路旁的菩提樹、潺潺的小溪等,來襯托和刻劃主人公的心理。這種悲劇性的抒情自白,映襯了作者一生的悲慘遭遇和當時社會生活的陰暗。《菩提樹》是《冬之旅》中深受人們喜愛的歌曲,歌曲內容是:流浪漢故鄉的門前,有一棵菩提樹,他曾在樹下度過了幸福的時光。如今他在凜冽的寒風中流浪,仍彷彿聽見菩提樹在向他輕輕呼喚。這首歌旋律樸素、簡練,感情親切,具有德奧民歌的風格特點,於寧靜中給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深刻體現舒伯特的悲哀失望情緒的是《春夢》。在歌曲裡他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是當睜開眼實現實卻是一片寒冷,歌曲展現了一個極度消沉的場景。舒伯特自己稱這部作品是一部可怕的作品,其中所反映的是奧地利封建復辟時代市民階級知識分子整個一代人在這種特定的時代、社會、階級關係的條件下所形成的思想感情及世界觀的體現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舒伯特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深刻的時代內容,在反動的梅特涅政權殘酷的高壓政策下,舒柏特的題材是以個人的愛情和戀愛痛苦為中心主題,從中表現出社會給人們所造成的苦難,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突出地體現了失望與希望、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徘徊,同時,對整個時代生活感到了一種深刻的失望和厭倦,在他的作品中,普通人的快樂和大自然的生活與流浪、孤獨、痛苦及漂泊的浪漫形象互相交織著.舒伯特作品直接的反映出特定的時代和社會階級條件下所形成的思想感情乃至世界觀。
參考文獻:
[1]於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2]艾凱爾.舒伯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論戲曲打擊樂的組成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