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是三年級語文一篇課文,老師們要如何進行這堂課的教學反思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我就是朝這個要求做的。
課一開始我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我從文尾出發***最後一自然段***幫助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麼,並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麼成績。緊接著,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
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於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2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因為課文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在課文理解方面,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不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在指導方面,我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閱讀小資料,並出示課前查詢的微生物圖片,讓學生進一步領會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之“大”,從而產生敬佩之情。在課的最後,也就是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啟迪之後,我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迴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趁熱打鐵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我讓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學生從文字走到文字外,又超越了文字,課後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並有所收穫。
整節課下來,比較輕鬆,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真的如我所願,通過朗讀,體會,總結出了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的原因,那便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整堂課的教學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認可,認為教學設計的挺好,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但,靜下心來仔細回想自己整堂課的教學流程,還是有不足之處,如上課伊始,作為教師我表現得有些緊張,出現了口誤和不規範的表述。教學語言缺少智慧,沒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這些是我在教學中需注意的地方,不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使學生學有所得,促使教學有效化。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3
《玩出了名堂》主要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
在上《玩出了名堂》課的設計中,我以 “玩”字貫穿始終。在課的開始,我就從課文整體入手,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的遊戲和玩中的體會,然後讓學生玩鏡片,由此定準“玩”和“名堂”兩大基調,讓學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進入情境。在講讀課文中,整節課下來,比較輕鬆,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啟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
整堂課,我覺得學生的個性閱讀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