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花的民間故事作文
女性對於花有一種天然的情愫,花對於女性藝術家更是有著特別的意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傳說在西漢的時候有一名叫馬武的在和匈奴對戰時被敵軍圍困。而當時剛好是六月,天氣悶熱無雨。士兵和戰馬飢渴交加,肚子呈現出脹而且痛苦之狀,而且拉尿的時候會痛且會帶有血紅出來,隨軍的那些郎中診定這種為尿血癥。苦於無藥郎中也是幹道束手無策。這時候,一個馬伕張勇發現他管的三匹馬以前都尿血的現在都不尿血了,精神也大為好轉、就好像沒事一樣。於是,他就開始觀察起這三條馬的習性,發現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長的牛耳形的野草。他心想這些馬之所以好了大概是因為吃這種草治好了病,於是他也拔了一些這些野草回去煎水一連服了好幾天,意外的發現身體舒服了,小便也正常而不帶血了。於是張勇馬上發現報告了馬武。馬武大喜,立即號令全軍吃這種野生的牛耳草。幾天之後,士兵和戰馬全都治好了。因為這種草就長在戰車前面的荒地裡,所以,這草名就給後人叫做“車前草”。
篇【2】
從前,有一位姑娘住在一個偏僻的山村裡。那裡有一條河圍繞著村子。有一天,那條河枯竭了。為了家人,姑娘整天四處奔波,只為找到少的可憐的水。
在一個有霧的早晨,她一個人沿著河走著,心裡滿是憂愁。突然,一個聲音清清楚楚傳入她的耳朵:你的眼睛真美。她回頭的剎那,就見河裡淤泥中有一條魚看著她。那是一條美麗的魚,他身上的鱗片就像天空那麼藍,他有一雙溫柔的眸子,他的聲音也是那麼清澈透明。
魚對姑娘說,如果姑娘願意常常來看他,讓他看見她的眼睛,他就可以給她一罐水。當然那無非是一個藉口而已。魚兒的心靈和她的心靈一樣纖塵不染。於是,姑娘每天早晨都會和魚相會,魚也履行著他的承諾。每一天,家人總會不停的追問水的來歷,但姑娘只是笑而不答。
他們雖隔水相視,但一種心境卻可相通。第三天,姑娘發現自己愛上了魚。在晨霧裡,綿綿情話近乎不真實,最後,魚對姑娘說:希望她做他的妻子。魚從河裡出來,到岸上擁抱了姑娘。他們就這樣結為夫妻。
終於,有一天村子裡的人看到了他們相會的情景。他們認為魚對姑娘使用了妖法。於是,他們把姑娘關起來,拿著刀叉、長槍來到河邊。叫出魚,用他的妻子威脅他。在他現身的那一刻,他們下手了。魚在絕望中死去。然後,人們抬著魚的屍體凱旋而歸。他們把魚的屍體拋到姑娘的腳下,希望她會醒過來。可,那隻換來她的心碎。
她抱起已經冰冷的魚,向小河走去。倘若時間無法治癒傷痛,死亡總是可以的。他們就那麼在人們詫異猜忌的目光中死去了。但,他們的子女卻在水中世代繁衍。那就是今天的睡蓮。
篇【3】
“杭白菊”稱謂的來歷,與一則徽幫茶商與南洋老闆鬥智的傳說有關。
早在二十年代,桐鄉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絕”,成為飲用菊花之佳品,被當時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轉手銷往新加坡等南洋國家。而桐鄉本地的菊花經銷商是朱金倫辦的一家煙菊收購行。晒紅煙和白菊花都是桐鄉的著名土特產,朱金倫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火紅,並通過徽幫茶商汪裕泰的口岸關係,出口南洋。朱金倫從農民手裡把晒乾的菊花收購進來後,要經過精心的處理、加工和包裝。菊花是一種極易黴變和蟲蛀的物品,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包裝儲存是個難題。朱金倫把菊花用牛皮紙手工封包,每一市斤一包,並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貼上商標和使用說明。然後,拿來一隻只肚大口小的甏,先放 在炭火上烤一烤,驅趕掉甏裡的潮氣,再把一包包菊花一層一層地放進甏裡,每層之間放上一些包裹好的生石灰,用於吸潮,最後密封甏口。
於是一甏甏桐鄉產的菊花便千里迢迢運往南洋。
南洋商人樑老闆收到徽幫茶商汪裕泰發出的第一批桐鄉菊花,仔細驗收。一開啟甏的封口,菊花的陣陣清香飄逸而出。拿出來一看,一包包方方正在,乾乾燥燥。只見每個封包上都貼著一張綠色的招貼紙,“蝴蝶牌杭白菊”幾個字躍然紙上,下面是一段介紹產品的文字:“ 杭白菊者,冬苗 、春葉 、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華,四時之靈氣。常飲菊花茶,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產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倫茶菊莊”。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還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 本莊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購地數千畝,聘請工匠,精心栽培,所產茶菊,非同一般,欲買正宗杭白菊,請認準蝴蝶牌商標。”樑老闆一臉驚喜,忙開啟封包,撮了幾朵菊花,放進茶杯,沏上開水。只見朵朵菊花在水中競相開放,花瓣層層疊疊,花色潔白晶瑩,花香清馨撲鼻。樑老闆不禁拍手叫絕:怪不得古人稱之謂“千葉玉玲瓏”!
有這麼好的貨,還怕打不開銷路?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樑老闆心裡打起了小算盤。既然知道杭白菊產於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這個中間商,直接去杭州找金倫茶菊莊,這樣一來,獲利不是更豐厚了嗎?於是,他帶了幾個夥計,漂洋過海,來到杭州,四處打聽金倫茶菊莊。可尋遍了西子湖畔,竟然絲毫不見杭白菊蹤影。無奈之下,只得悻悻而歸。
原來,徽幫茶商汪裕泰熟諳商界競爭之道,與南洋樑老闆在茶葉生意上曾打過數年交道,知道樑老闆是個貪心十足的人,與其交往,必須處處設防。於是就虛晃一槍,把白菊花的產地說成是“杭州西子湖畔”。在當時交通不便、資訊不靈的環境下,汪裕泰的“張冠李戴”之計,還確實起了很好的自我保護作用,使樑老闆“過河拆橋”的夢想化為泡影。然而,桐鄉特產白菊花,卻從此冠以“杭”字而揚名海內外。
彝族的民間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