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秋思》是五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這三首詩都是抒發作者思鄉之情的詩歌。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當我拿起《秋思》這篇課文,心如千斤重。雖然文字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如何傳遞給沒有雷同生活經歷的學生,讓學生感受著詩人的感受,想著詩人的所想?除了詩的內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麼?詩的課堂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在我的腦海中。我不禁自問:古詩教學為何物?直教人寢食難安!

  我個人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這才無愧於古人創造詩詞,無愧於詩詞有別於其它文體,無愧於編書者納入古詩詞教學的用意。怎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一、在讀彰顯詩性。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不同於其它的課文閱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一經這樣折騰就會把詩拆得支離破碎,它就失去了詩本身的整體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採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整節課我安排了學生大大小小的讀差不多有三十多次。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的意思。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古詩詞言簡意賅,一字千金,是極富魅力的。它講究形象、色彩、韻律,每個字、詞都是作者獨具匠心所在。所謂“十年得一字”、“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錘鍊語言的佳話。在深入備課後,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 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意萬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後,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麼””“見不到什麼””,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讓學生感悟詩人“鄉愁生於秋風裡”、“鄉思寄寓家書中”、“鄉心乃在寂寞處”。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心的橋樑,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詩人的“意萬重”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學生可能只會想到詩人思念家鄉,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詩人又豈止是思家呢?於是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詩人的“意萬重”我先出示張籍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學生對詩人有所瞭解後,我馬上又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意萬重”可能是什麼?這樣學生通過理解後的想象,就有可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了。這樣詩中“意萬重”學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

  在《秋思》一課中,我前後安排了多次不同型別的想象。“見秋風”“意萬重”是聯想,聽誦讀想象畫面是一種表現想象,配樂想象家書是一種創造想象,多維度問作者是一種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發下,學生的想象豐富起來,說話寫話的訓練就水到渠成。

  三、在寫中深化詩情。

  在《秋思》一課教學中,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的時候,我運用多媒體,悽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此時我說:“秋風瑟瑟,鄉思絞碎了詩人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說些什麼呢?學生們遐想翩翩,我讓學生拿出筆來寫一寫家書,學生紛紛拿起了筆,盡情地釋放著內心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在“寫”當中得到了釋放。

  互文印證也是我這節課採用的一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學生深入領悟了“見到”與“見不到”後,我及時挑疑:讓詩人朝思暮想的家鄉到底是怎樣的?學生帶著好奇之心細讀詩人另外兩首詩《送從弟戴玄往蘇州》、《南歸》的部分詩句:“楊柳閶門路,悠悠水岸斜。……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骨肉待我歡,鄉里望我榮。…… ”學生認真細讀後,我馬上問:“你們從中體會到什麼?”學生回答:家鄉景美;親人對詩人很好,一家團聚,其樂融融……這樣,就引發了學生對詩人思鄉的深層解讀。

  課前的設想只是我的一個理想課堂,一堂課下來,遺憾頗多。如:與學生的互動還欠缺,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不足之處,希望多提寶貴意見。你們的意見將是我久旱的甘露。

  範文2

  有位專家曾經說過:“詩是領悟出來的,不是講解出來的。領悟詩的最好方法是多讀。”在設想本課教學設計前,我一直在想,要如何能引導學生體會出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深深的懷念親人之情呢?學生沒有遠離家鄉,故沒有鄉愁這樣的情感經歷與體驗。因次在第一步教學環節,我先讓學生複習,背誦李白的《靜月思》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啟發學生知道:李白因見月而思鄉,王安石因春風明月而思鄉,詩人總是因物而生情,因景而生情。板書,“秋”讓學生想象一見這個字,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見到這樣的景象會產生怎樣的情思呢?引入課題。再簡介作者和寫著背景。讓學生提前意會詩境,能更好地領悟詩人的情感。教學的過程,我採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預設這節課我安排學生多種多次誦讀。教學開始讓學生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再由老師引讀,讀出這首詩特有的憂傷。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老師的引讀、看意境讀、想像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鄉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並能抓住詩眼即關鍵詞,意會情境,體會情感。

  預設教學時“見秋風” 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意萬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課前的設想只是理想,教學過程的實踐是現實,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的!因為有怯場的心理素質,看到那麼多老師坐在那聽課,關鍵時刻掉鏈了。詩中的挖掘不夠深、細,解讀文字不夠精、準,與學生的互動還欠缺,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範文3

  《秋思》是五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這三首詩都是抒發作者思鄉之情的詩歌。通過前一首詩《泊船瓜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理解詩句意思,體味詩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進行這首詩的學習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閱讀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想象詩境,體味詩情之上。

  一、品讀

  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的意思。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想象

  學生自讀,解疑後,我引導學生髮揮想像:作者客居洛陽城,見到了秋風,就是見到了什麼?學生由一“秋”字,聯想到蕭瑟的秋天來了。我進一步啟發學生“秋天來了,作者見到了秋風,還見到了什麼”?學生腦海中儲存的關於秋天的意象紛紛湧現出來。有的說詩人在洛陽城裡見到樹上的葉子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風一吹,樹葉一片一片的落下來。有的說詩人在洛陽城裡見到白花謝了。還有的說詩人在洛陽城裡見到燕子飛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著整齊的隊伍往南南方去。這時,我進行小結:是啊,秋風使秋葉紛飛,落紅滿地;秋風帶來了淒涼和寂寞,客居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怎能不勾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呢?這時,他想寫一封家書給家鄉的親人。他會給哪些人寫信,寫些什麼呢?現在,你就是詩人,你就把你寫給親人的信,給大家念一唸吧!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的時候,此時我說:詩人飽蘸深情寫好家書,封好後又做了件什麼事?詩人為什麼又拆開信封?拆開信封后他會做些什麼?想象一下,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故事。

  課後孩子們改寫的《秋思》都比較成功。

  
的人還:

初中語文研修反思
太陽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語文秋遊教學反思
秋思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長相思教學反思
靜夜思教學反思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最新長相思教學反思範文
秋遊的教學反思案例
秋遊的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