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進度表
教學進度是七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進度表,歡迎大家閱讀!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須“五要”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堂效率,“五要”
一要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能創造出融洽、民主、恬靜、活躍的課堂氣氛,使雙方儘快進入智慧交流的狀態,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傾聽他們的心聲,時常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主動靠近他們,聊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加入他們的行列與之一起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少一些懲罰,多一些寬容。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你,才會認真聽你的課。 從我們的教學實際不難看出,學生哪一門功課好,往往就是從喜歡這個老師開始的,學會讓學生喜歡你,與之形成一種和諧的關係,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首先是老師要有無私的愛。讓我們的手在責斥時變得輕纖,在愛撫時更加溫柔,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真誠地和他們交朋友。記得教學時,我們班裡有一名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剛到這個班時,他對一切感到是那麼的陌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顯得畏手畏腳的,特別是對老師更是敬而遠之,聽課時總是心不在焉。於是,我找到了他,聊他的家鄉,他的朋友,他的興趣等,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與他談心,並不時地鼓勵他,推倒了他心靈上的圍牆,使他很快進入了狀態,聽課效果也隨之漸入佳境,並能主動地去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習成績很快就進入了班級前列。
教師更要重視對個人魅力的鑄造。博學多才的教師能從靈魂上征服學生,讓他們接納。從知識上,教師必須要“凌駕”於學生之上,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學識是淵博的,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在師生課堂教學和交流的過程中,這種落差是始終存在的,而且這種落差的廣度、深度越大,對於課堂教學就越有利,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更新就會越有成效,特別是語文教師,豐厚淵博的知識儲備更是尤為重要,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特別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積極閱讀古今書籍,不斷嘗試練筆,本著“與學生一起學習” 的思想,力求達到教學相長。
二要精心備課和精於設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要以最少的時間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一方面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去鑽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瞭解學生的思想和知識的實際情況。從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入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只要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就是好方法。例如,我在準備《社戲》一課的教案時,設計了這樣的思路: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那夜”的豆其實不過是普通的羅漢豆;“那夜”的戲也並不精彩,作者為何在結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入探究。通過點撥,讓學生閱讀有關詞句、文段,點導結合,使學生悟出:作者懷念少年時代的生活,眷戀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情誼,嚮往擺脫封建束縛的自由快樂,而這便是小說的主旨所在,備課時注重細節和關鍵性語句的把握,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只有充分閱讀教材,吃透文字,才能走進作者的思想,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來理解文章,對文章的重難點把握才能準確。對主題的理解才能夠上升一個層次。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就會有的放矢,讓學生少走彎路。如《臺階》一文,要教好這一課,關鍵在於指導學生把握父親形象,讀懂父親對尊嚴的追求,對農村生產力落後的現狀給予思考。教師應該緊扣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那麼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描寫把握父親形象,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語文是一個貼近生活,內涵和外延都非常豐富的學科,為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體驗、創造。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如《綠》一文,在學習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文章中的比喻句構成的相似點是什麼?你還能把一潭綠色比喻成什麼?同學們各抒己見,發揮想象,勇於表達,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激烈的討論,不但有利於強化學生對比喻這種修辭的認識,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在教讀詩歌課時,主要以學生自己朗讀、品析、學後聯想等環節展開,真正將課堂給了他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改以後增設的綜合性學習這個板塊,更是一項很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實踐活動,可以充分鍛鍊他們蒐集提煉資訊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切切實實提高學生能力的內容,讓學生受益終生。在七年級《馬的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讓學生課下蒐集關於馬的成語、歇後語、俗語等,讓他們嘗試著講關於馬的小故事,編演關於馬的小品,結果學生在這節課上收穫很大:積累了很多生活中有意思的俗語,如“馬脖子上掛鈴鐺——叮噹響”“ 猴子騎馬——一躍而上”等;從深層次理解並掌握了成語“指鹿為馬”,因為他們很好地將這個成語轉化成了小品,更為可喜的是學生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創編了新版的“指鹿為馬”,讓趙高栽了一個大跟頭。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所以我們不但要重視綜合性學習這個新鮮事物,並且可以不侷限於書本,而是適當地增設一些內容,比如將一些課文變成課本劇,或者教師自己巧設一些內容,讓學生以各種形式展現,如請學生編一場“孔乙己與范進相見時的戲”,製作放大以後的“核舟”,展開關於《黃河頌》的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都能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語文的學習由課上延伸到生活實際當中。
四要恰當的鼓勵與評價。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他的觀點使我們認識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對小組成員回答問題、演練習題的情況實行積分制,並且和平時的考試測評進行聯合評價,定期評選出優勝者,同時賦予他們相應的榮譽稱號,並給與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叫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儘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充分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五要有行之有效的學法指導。很多學生成績較差或不理想,大多是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沒有學習方法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懶於思考、觀察;缺少學習興趣;不喜歡課前預習;不會總結歸納知識;沒有自學能力等等。學語文,就應該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文字的書寫、工具書的使用、課外閱讀到觀察生活、隨時練筆、積累資料、思辨感悟,可以說,在課堂上學法指導無處不在。
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是第一步。良好的預習對於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是非常關鍵有效的。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讓他們能夠抓住預習的內容,把握預習的重點,從而為課堂的學習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堂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更快地進入聽課狀態。如在教學《新聞兩則》時,可以鼓勵學生去搜集報紙、網路等新聞資料,分析歸納這些資料的特點,如標題的型別,導語的概括性,語言的準確性等,這樣學生就會對訊息的特點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起課文自然就如魚得水,深入透徹了。
聯絡學生實際生活是學習語文的最佳方法,以《〈論語〉六則》為例,其中有不少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做人準則的名句,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講到這類內容時,我們不妨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這樣更有利於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學生又學到了更多的好方法並受到思想教育,可謂一舉多得。再如《春風》一課,重點是體會北方春風的特點,瞭解北方人的粗獷性格,而我們天津就地處在中國北方,所以對北國之春瞭解和感悟的更為深切,讓學生談感受,這樣課文中的許多問題就更容易理解了。
記得葉老曾經說過:“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懇請一線的教師們,讓我們都積極地去探索新的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們更快更好地把握課堂內容,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構築美好的人生。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