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案例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教學案例反思作為提升七年級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受到教育專家和學者的重視與關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1、《愛蓮說》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荷》專題裡的一篇文言文,教學課時為1課時。

  2、《愛蓮說》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代表作。這是一篇狀物抒情、情文並茂的文言散文。作者借“蓮”以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諷喻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文章語言優美,駢散結合,以蓮喻人,託物言志。

  【學生情況分析】

  1、七年級學生進取心和好勝心強,能積極思考、主動質疑,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而活躍。

  2、學生進入初中後已學習了十幾篇簡短的文言文,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夠結合課下注釋,翻譯淺顯文言語句,讀懂文章。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對句讀,讀通課文。

  2、 藉助課下注釋及小組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

  3、在反覆誦讀中品味精美的語言和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 學習重難點】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解作者高潔的情懷,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擴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注重朗讀,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多媒體播放樂曲《荷花頌》,投影出示蓮花的圖片。教師激情匯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蓮以它的雅麗端莊、清幽高潔贏得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喜愛。周敦頤就是這些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師佛從道,創立了宋代“理學”。周敦頤對蓮花情有獨鍾,他在自己著書講學的濂溪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而且造了一個“蓮池”。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於堂前賞蓮自吟,寫下了千古名篇《愛蓮說》。周敦頤借蓮的高潔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愛蓮說》。***板書課題***標題中的“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教師課件出示學習目標,並對目標進行解讀。

  [設計意圖:由背景音樂和各種各樣的蓮花圖片引入新課,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抒情的氛圍,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圖片,學生對蓮花的美麗、高潔、亭亭玉立的特點有了直觀的感知,為下文分析描寫蓮花形態的語句、體會作者對蓮花品質的讚美作了鋪墊。在匯入中,學生對周敦頤和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理解課文有一定幫助。]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聽範讀。

  教師播放範讀錄音,提醒學生聽範讀時注意字音、句讀、語氣、語調。

  2、學生自由朗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以組內合作的方式,讀對句讀、語氣、語調。

  教師出示以下詞語,讓學生加註拼音。

  蕃 淤泥 漣 褻 濯 鮮

  教師出示以下語句,讓學生標出朗讀節奏。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學生糾錯。

  3、學生代表讀課文。

  請三位學生讀課文,朗讀前教師強調注意語氣語調、節奏停頓以及作者情感。其他學生聽讀並分別進行評價。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 在聽讀、朗讀中熟悉課文,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三***協作學習、疏通文意、質疑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藉助課文下面註釋,組內協作疏通文意。

  學生提出本小組內難以理解的詞句,其他小組幫助解決。

  2、教師精講點撥,強調重難點。課件出示以下詞語,學生口頭解釋。

  蕃:多 濯:洗滌

  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

  宜:應當

  3、兩名學生口頭展示全文翻譯成果,其餘學生對其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糾錯,教師精講點撥,解決字詞理解障礙,翻譯出重難點句子,疏通文意。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教給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4、獨立思考、質疑探究。

  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寫作方法提出疑問。

  學生問題:

  △作者為什麼愛蓮?

  △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怎樣的品質?

  △文章既是寫“蓮”,為什麼又要寫菊和牡丹呢?

  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師精講點撥。

  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討論情況,精講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 要求學生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語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三個方面描寫蓮花的,由此可見蓮具備高潔的品質。

  △以上語句中的“不染” 一詞最能表現蓮高潔的品質,這正如君子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所以作者說“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堅貞的君子氣節。

  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更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內在品質。這種品質正是作者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汙的人格的寫照。蓮的 “中通外直”比喻人的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蔓不枝”比喻君子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則是君子美名遠揚、儀態端莊、令人敬重的品行。作者借花喻人,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陶淵明是有名的隱逸之士,他歸隱田園,以酒遣懷,與菊花相伴。作者借菊比喻遠離官場、逃避現實的隱士。唐朝時人們特別推崇牡丹,把牡丹視為珍品。權貴們為了攀比,不惜高價爭相購買。周敦頤寫牡丹,實是對當時權貴追慕榮華富貴的嘲諷。作者寫菊和牡丹,批判了逃避現實的隱士,嘲諷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從而襯托了像蓮一樣超凡脫俗、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設計意圖:學生就文字內容主動提出疑問,教師不急於答疑,而是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互相解決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客觀上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解決問題後有了成就感,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課前備好課,對學生的問題有了預設。課堂上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歸納,圍繞學生理解難點加以精講點撥,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讀懂花語。

  仿照例句,寫出自己所喜歡的花和原因。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寫:我愛 ,因為它 ,恰如 。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學生進一步領會本課託物言志的手法,同時能夠明白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事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會不同。這一環節,還訓練了學生的語句仿寫能力。]

  ***五***教師小結

  周敦頤借蓮表達自己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願像世人那樣做貪慕富貴的人。他以蓮自喻,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生性高潔,行為方正,值得我們學習。希望我們都有高尚的情操,能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請大家以飽滿的熱情再次誦讀課文,讀出周敦頤的愛蓮之情。

  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課文小結及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學生在齊聲誦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再次體會了作者的情感。]

  [教學反思:《愛蓮說》是一篇語言優美、內容淺顯的文言文。課前,舒緩的背景音樂的播放,多姿多型的蓮的圖片的出示,讓學生對蓮有了直觀的聽覺和視覺感受,為課堂營造了抒情氛圍。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基本能翻譯出文章的意思。因此,在詞句的理解上,我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翻譯文章。

  課堂上,我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聲情文並茂,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增加了課堂容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判者的位置上,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在積極參與中感受新知,在反覆誦讀中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我把教學的著重點從 “重教”轉到 “重學”上來,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不僅學會本節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意學法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任務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瞭,由淺入深,力求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成為追求高尚情操,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啟用,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論文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七年級語文教學案例反思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案例反思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六年級語文教學案例工作總結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反思
七年級語文導學案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導學案
七年級語文教學計劃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