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學習方法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中形態學範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供你參考。
學習人體解剖學必須遵循的學習觀點
***一***形態與功能統一的觀點
人體每個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態結構是功能的物質基礎,功能的變化影響器官形態結構的改變,形態結構的變化也將導致功能的改變,這就是形態和功能相互制約的觀點。如四足動物的前肢和後肢,功能相似,形態結構也相仿。在古代, 人類的手在勞動過程中從支援體重中解放出來,逐漸成為靈活地把握工具等適於勞動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維持直立行走中逐漸發育得比較粗壯。加強鍛鍊可使肌肉發達,長期臥床可使肌肉萎縮、骨質疏鬆。
***二***區域性與整體統一的觀點
人體是由許多器官系統或眾多區域性組成的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任何一個器官或區域性都是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器官或區域性與整體之間、區域性之間或器官之間,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互相聯絡又互相影響的。例如,肌肉的附著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經常活動可促進心、肺等器官的發育,區域性的損傷不僅可影響鄰近的區域性,而且可影響到整體。
***三***進化發展的觀點
人類是由動物經過長期進化發展而來的,是種系發生的結果,而人體的個體發生反映了種系發生的過程。現代人類仍在不斷髮展變化中。人體器官的位置、形態和結構常出現變異或畸形。變異是指出現率較低,但對外觀或功能影響不大的個體差異;畸形則指出現率極低,對外觀或功能影響嚴重的形態結構異常。變異和畸形有些是胚胎髮育過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進化***如手部出現額外肌***的表現,有些則是胚胎髮育不全***如缺腎、無肢等***、發育停滯***如兔脣、隱睪、先天性心臟畸形等***、發育過度***如多指、多趾等***、異常分裂或融合***如雙輸尿管、馬蹄腎等***或異位發育***如內臟反位***的結果。人出生以後仍在不斷髮展,不同年齡、不同社會生活、勞動條件等,均可影響人體形態結構的發展;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人,以至於每一個體均可有差異,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現象。以進化發展的觀點研究人體的形態結構,可以更好地認識人體。
***四***理論密切聯絡實際的觀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習人體解剖學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人體,為學習醫學理論與實踐奠定基礎,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因此,學習時必須重視人體形態結構的基本特徵,必須注意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形態結構特點,必須掌握與診治疾病有關的器官形態結構特徵,以便為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打好必要的基礎。
***五***靜止與動態統一的觀點
隨著生長和發育,人體各器官結構都在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我們學習用的標本都是經固定處理過的標本,器官結構只是某一階段或瞬間的靜態影象,必須把靜態結構與活體動態結合起來才能準確掌握其結構和功能。如四肢血管和神經的體表投影,在關節處於不同位置時,其投影線有很大變化;再如胸、腹腔器官的生理位置隨呼吸運動的不同時相,也存在較大差異。
人體解剖學正確的學習方法
1.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最早接觸學習的醫學基礎課程,讓醫學生一開始就接受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及自學能力,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養成正確的學習觀是非常必要的。這包括:
***1***主動學習 同學們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探索,自覺實踐,帶著求知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只要志存高遠,有奮進向上的志向,就會不斷克服困難,主動學習。
***2***超前學習 醫學生的發展分兩個階段:一是現有發展水平,即巳達到的水平;二是潛在發展水平。後者略高於前者。大家在學習中要最大可能地把自身潛力發揮出來,使潛在發展水平不斷轉變為現有發展水平。要時時向自己提出較高的學習要求,以適當快速過渡與跳躍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3***愉快學習 在學習本門課程中要有信心,充滿熱情,以愉悅歡快的心情投入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是一切活動強有力的內驅力,可使整個神經系統興奮水平提高,有利於優勢興奮中心的形戒和暫時神經聯絡的建立,使人思維敏捷,學習效率提高;而消極情感則壓抑大腦皮質的興奮性。
2.認識大學教學方法與中學的不同,轉變學習思想
在中學的課堂教學中一直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直線傳授知識的方法,而且認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與教師講的多少有關。教師的作用應是加速學生獲得知識的催化劑,即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大學與中學教學上一個最明顯的改變是老師減少了講課時間,強調學生自學,特別是以問題為基礎***或中心***的自學。因此,要求醫學生要適應教師由教授法向指導法轉化,學生由接受式向探求式轉化。即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教”的因素減少,而“學”的因素增多,逐步轉化為能獨立研究過程。反映在教學方法上,“講授”的職能由傳授、灌輸知識變成自學和研究上的指導,而“學”的含義也由接受變成理解和探求。
3.抓住學習重點
本門課程的要求見學習大綱,概括地講,學習中主要掌握方面,即人體結構的基本特徵、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形態結構特點和與診治疾病有關的器官形態結構特點,大家在學習時要做到有所側重。
4.重視理解與機械記憶的有機結合
針對本門課程的特點,在學習中特別強調直觀性,要充分利用書上插圖,多觀察實物標本、模型,達到文字、圖譜與標本的相結合,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形象化。同時,對許多固定結構、名稱還需要機械記憶, 並需要掌握一定的記憶技巧。如對某些內容反覆刺激、建立起逼真的立體形態、聯絡記憶以及編記憶歌訣和順口溜等,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記憶方法。也可把一些內容綜合在一起集中記憶,如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結構?上、下肢由於功能上的差異,也必然反映在骨、關節的結構特點上有哪些?整個消化道能防止食物反流的結構有哪些?全身的“三角”結構有哪些?全身的“管”結構有哪些?神奇精密的人體結構中有許多是以“3”來分段的,如成人骨中有機質佔1/3,無機質佔2/3;股骨頸被髖關節囊的包繞特點;外耳道外1/3為軟骨部,內2/3為骨性部等;還有解剖學上的“人體之最”,如最長的骨、最長的韌帶、最長的肌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學習樂趣和學習效果。
5.選擇自己合適的學習參考書
學習人體解剖學首先要選擇一本適合的教材。目前由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姚志彬教授主編供同學們使用的系統解剖學和區域性解剖學相結合的教材—《醫用解剖學》,是國內比較好的教材之一,該書以層次敘述和以屍體解剖操作方法為主
分子生物學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