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指導
在中考語中,文文言文的試題難度較大,教師們在中考到來之前要如何準備相關的文言文閱讀複習指導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全面掌握文言字詞
1.字音
要能順暢地朗讀文言文。達到這一要求,讀準字音是首要條件。文言文及古代詩歌中一些字的讀音。例如,“厝”“腠”“黠”“琊”“蔌”“缶”“滁”“餚”“恂” “怡” “偕”等要重點掌握。
2.通假字
通假現象是文言文的一種語言現象,它也是豐富文言語彙的一種表現形式。通假字的讀音有兩種情況:一是通假字和本字讀音不同,要按本字讀音讀。如“河曲智叟亡以應”中:“亡”通“無”,讀“wú”。另一種通假字和本字讀音相同。如***岳陽樓記***中“百廢具興”,“具”和“懼”讀音相同,都讀jù。對通假字的字義要按本字意義理解。
3.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指的是有的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改變了原來的詞性而變成的別的詞性。常見的詞類活用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判斷一個詞是否是活用,要看它的語法功能,就是看它處在什麼位置上。如:“願為市鞍馬”中,“市”原是名詞,意思是集市。由於它在動詞謂語位置上就活用為動詞“買”,句子譯做“願意為此買鞍馬”。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是不能作狀語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詞可以直接修飾動詞,作謂語動詞的狀語。如:“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是名詞,用在動詞“運”前作狀語,譯為現代漢語則是:“用箕畚運到渤海的邊上。”
4.一詞多義
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裡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裡又是另一個意義,這就叫一詞多義。一般地說,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絡。理解多義詞,要了解其在古漢語中的詞義,並且結合語境去判斷它的含義,特別是要注意在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多作積累。文言文的詞義是比較複雜的,遇到一個用現代漢語詞義解釋不通的文言詞,一方面要區別古義、今義,還要看到這個詞有幾個意義,哪個詞義在句中最恰當。在一個句裡,怎樣確定一個詞究竟用多義詞中的哪個意義呢?這就要緊密地聯絡上下文,認真地閱讀,認真地分析,以找出正確的答案。答題時,要防止不認真地看原句,分析語意,而隨便寫上一個。
5.古今義異同
古今詞義的變化,分幾種情況:①有的古今詞義相同。有少量的詞,幾千年來詞義沒什麼變化。例如:人、土、星等。②大多數詞義已發生了變化如,“犧牲”的古義是“祭祀用的豬、牛、羊等”。如***曹劌論戰***中的“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而現在的意思是“為正義事業獻出了生命”,如“無數革命先烈犧牲了他們的生命”。③還有一些詞古今詞義相差不大,要特別注意,防止用現代的詞義去理解文盲文意義。例如。“妻子’。古時指“妻子兒女”,今單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指“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指“無出路的困難境地”。
二、 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常見的特殊文言句式有以下幾種:判斷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定語狀語後置句,被動句等。
1.判斷句
現代漢語用“是”“不是”表示判斷,而古代漢語多用“者”“也”句式表判斷,如:陳涉者,陽城人也。
2.省略句
古漢語表達簡略,往往省掉某些句子成分,常見的有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的省略。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3.倒裝句
文言文在表述過程中,常改變詞序和句序,改變主語一謂語一賓語的順序。常見的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狀語後置等。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微斯人,吾誰與歸***賓語前置***?馬之千里者***定語後置***苛政猛於虎也***狀語後置***。
4.被動句
主語不是動作的發出者,而是受動者,現代漢語多用“被”表被動,而古漢語多用“為……所……”。如: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三、翻譯與背誦的方法
1.句段的翻譯
一般提倡直譯***古詩詞除外***,做到字字落實。翻譯時要遵守兩個原則,一是準確的原則,就是用現代漢語如實地表達原文的語意。二是通順的原則,就是要通暢連貫。在翻譯時要注意方法:第一,將單音節詞變為現代漢語的雙節音詞。因為文言文是以單音詞為主,而現代漢語則以雙音節詞為主。第二,要注意調整好語序,注意添上省略的部分,注意文言文語法與現代漢語語法之間和表述習慣的差異,按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翻譯。
2.文言文的背誦
第一是仔細讀。對課文要通篇仔細地讀,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對生字、生詞和難句更要認真地讀。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樣才能記得住,記得牢固。第二是理解,要在讀的過程當中弄清文中實詞、虛詞和句子的意義。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揣摩體會、防止不理解而死記硬背,經驗證明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便於記憶。第三,要理清結構層次,特別是對於一些比較長的文章,必須注意文中的層次,段落和段落間的關係,要注意抓住一些起關鍵作用的詞語。第四,翻譯和複述,在背誦得過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翻譯,這樣既可以更好地背誦課文,也利於理解課文內容。第五,經常複習,防止遺忘。背過的文章,如果長期不再背誦,就會遺忘。只有經常複習,才能鞏固複習效果。因此要經常背誦已經背過的課文。這樣,才能提高背誦效率,使記憶牢固。第六,抄寫和默寫。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對課文,特別是重點詞句,重點內容要進行背寫練習。寫可以使課文背誦得更快更準確。
試題解析
例1、閱讀《公輸》中的語段,完成後面的練習。***江蘇省中考模擬試題***
於是見公輸盤。於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成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圉有餘。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巨。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1.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攻打***
B.以牒為械***用,介詞***
C.吾知所以距子矣***……的原因***
D.子墨子之守圉有餘***結構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2.找出選段中的通假字。
3.將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
①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② 吾請無攻宋矣。
4.文段中哪個詞表明公輸已技窮?公輸說:“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辦法是什麼?
5.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的是鋒利巧妙的言辭?
解析 第1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與虛詞在具體語境中意思的掌握情況。應選C ,“所以”應作“用什麼方法”講。 第2題考查學生能否分辨通假字。答案:距通拒;國通御;詘通屈。第3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及語言的表達能力。答案:①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對付我了,我不說。② 我不再攻打宋國了。第4題是考查對話段內句子的理解及情節的把握情況。 “詘”表明公輸盤已技窮;辦法是殺害墨子或“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第5題既考查學生對全文內容的理解情況,又考查組織語言的能力。不是。除此以外,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藝和宋國的戰備。由於有了足夠的實力作後盾,墨子的話才有力量,才更有取勝的把握。
例2 閱讀《曹劌論戰》中的文段,完成後面的練習。***北京市中考試題***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 ***
A.說明追擊齊軍的時機。B.記敘長勺之戰的概況。
C.描寫齊師敗績的情況。D.記敘曹劌的軍事才能。
2.第一段通過曹劌的言行,表現他*** ***
A.忠於國君的思想。B.深謀遠慮並協助國君作戰。
C.衝鋒陷陣的勇敢精神。D.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於掌握戰機。
3.第二段表達的主要內容是*** ***
A.曹劌論述戰爭取勝的原因。B.敘述長勺之戰的全過程。
C.論述作戰主要靠勇氣。D.交代魯國戰勝了齊國。
4.曹劌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解析 第1題是考查考生概括文言文語段內容的能力,該題答案應為B項,考生如果不能區分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或對內容把握得不全面,就會誤選。第2題是考查考生對人物性格的認識。該題應選D項。第3題是考查對第2段內容的概括,應該選A項。回答該題,要知道曹劌講話的目的是回答這段第一句話中的“其故”,所以要用曹劌講話的整體內容,概括這一段段意。否則,曲解了曹劌講話的目的,就會誤選。第4題的答案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答這個題目,選取原文往往多選,有的考生答“夫大國……故逐之。”其中“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與答案的關係很緊密,但不是曹劌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恰恰相反,正是曹劌認為不可隨便追擊齊國的原因,至於“故逐之”是結果,當然不應含在答案內。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後面的練習。***天津市中考試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句中黑體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池非不深也 園林池沼寬暢
B.兵革非不堅利也 可汗大點兵
C.然而不勝者 不以木為之者
D.攻親戚之所畔 輟耕之壟上
2.用“/”標出下邊句子朗讀時應停頓的地方。
夫 環 而 攻 之,必有 得 天 時 者 矣
3.各寫出兩個含有下面句中加黑體的成語。***如每詞能寫三個以上,另加分***
***1***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三裡”“七裡”都極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難以攻破,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著以守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這裡採用“池非不深也”這樣雙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強調守城條件之有利。
③從守城一方的失利我們可以推斷:攻城一方儘管沒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因此無堅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論證了“人和”對奪取一切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目的在於啟發君主們應如何打好仗,取得戰爭的勝利。
⑤文章在論證了“人和”對戰爭的重要性後,又順勢推論出“人和”在治理整個國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後面的練習。***北京市海淀區中考試題***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文中加點詞“開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為了不堵塞“忠諫之路”,諸葛亮建議後主劉禪應當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從這兩段文字看,諸葛亮對後主劉禪執掌朝政有哪些告誡?用橫線在原文中標出。
4.諸葛亮認為,在執法方面應該“刑***處罰***”的是_________的人,應該“賞***獎賞***”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原文填空***
5.對這兩段文字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
A.諸葛亮分析蜀漢的危急形勢,意在引起後主劉禪的高度重視。
B.諸葛亮指出蜀漢的有利條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願報效後主。
C.諸葛亮指出後主劉禪應和有司一起處理賞罰之事,以顯示公平嚴明的治理。
D.諸葛亮向後主劉禪提出了廣開言路和賞罰嚴明的建議。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後面的練習。***深圳市中考試題***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今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右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選自司馬遷《陳涉世家》***
1.讀下面各組句子,指出黑體詞意思相同的兩組:***①________②________***
A.為壇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舉大名耳/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C.吳廣為都尉/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D.從民欲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從文段中劃線的句子來看,你認為陳涉是個怎樣的人?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題答案:
一、
1.C
2.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3.如獲至寶、至高無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聞、寡廉鮮恥、孤家寡人等
4.D
5.讓老百姓定居不能靠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二、
1.擴大 獎懲功過,評定***人物***好壞,不應當***因在宮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2.開張聖聽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不宜偏私
4.作奸犯科 為忠善
5.C
三、
1.①A;②C;
2.即使僅能免於斬刑,但是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或:即使僅能免於斬刑,但是戍守邊疆而死的人,本來佔十分之六七。
3.有遠大抱負***或有建功立業思想***,有敢於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傳組織能力。
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複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