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言實詞是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重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高中一年級學習文言文,相對初中來講難度突然加大,很多學生感到不適應,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方法。我認為,抓住文言實詞這個重心,是夯實文言基礎的可行方法之一。
一、以文言實詞為重心的重要性
首先,這是由以單音節為主的文言實詞在文言文中所處的位置決定的。文言實詞在任何一篇文言文中所佔的比例,都是處於絕對優勢的。一篇文言文,如果有許多實詞的意義不甚明瞭,就無法讀懂。學習現代文從認字開始,學習文言文也一樣,所謂“能識二千字,乃可讀書”,我以為,對於高中生來說,在高中生學習課程較多,文言功底相對較薄,既已掌握的文言實詞數量較少(就其初中階段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情況而言)的情況下,在高中課本所收文言文難度更大的前提下,努力從教與學兩方面下工夫,力爭在較短時期內(一年)掌握儘可能多些的文言實詞,正是現實的要求,是發展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實詞的重要性還集中體現在與其它文言基礎知識的不可分割的聯絡上。實詞本身就是一個音、形、義的綜合體,抓住實詞教學,就是抓住了三方面的教學,就掃除了理解文意的主要障礙。由此往上,可推及文言句子(主要是句意)、文章層次乃至全篇的思想內容等。虛詞所表示的關係、語氣等無一不建立在實詞的意義基礎之上。可見,只有抓住語句中的實詞,瞭解語句的實際意義,才能更好地把握文言詞語的用法、意義。
鑑於上述考慮,我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要牢牢抓住實詞這個重心,以點帶面,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夯實文言文閱讀的基礎,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具體方法的探索
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可嘗試運用如下一些方法:
1.內主外輔:
根據《大綱》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要求,需要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等,應該確定“內主外輔”的原則,抓實詞訓練的定數,並探尋在此基礎之上儘可能擴大掌握實詞數量的可能路徑。所謂“內主”,即以教材為主要訓練材料,在反覆閱讀、背誦的過程中,強化實詞訓練,逐次推進,力爭使學生早日“達標”。所謂“外輔”,即以推薦課外閱讀文言文(含詩詞)為輔助手段,在增加學生閱讀文言文量的同時,使其文言文語感得到增強,並儘可能於此過程中自覺地掌握一定數量的課內未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為此除了將“大綱”後附錄中所列書目推薦給學生外,可增加《古文觀止》等作為補充,讓學生課餘時間選讀。
2.排除法: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實詞。為此,可用“排除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排除法”實際上是將實詞大致分為“基本詞”“名稱詞”“生僻詞”“常見實詞”四類,讓學生將主要精力用於“常見實詞”上。這種分法實用,易懂,操作起來也並不困難:(1)所謂“基本詞”,即指那些古今意義基本無變化的詞,學生一望可知,故不必作為知識點去學,可以“排除”之。(2)“名稱詞”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等專有名詞,高中學生只要瞭解即可,無需深鑽,當然也在“排除”之列。(3)“生僻詞”較少,在文言文尤其是“淺易文言文”中出現的頻率小,閱讀時可藉助註釋或查字、詞典去加以瞭解,不要求掌握,也就可以不把它“放在心上”而“排除”在學習任務之外了。以上三類詞,都不應成為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負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將它們輕卸一旁,將精力集中於常見實詞的訓練上。
3.聯想法:
如何確定一定語境中某一實詞的具體含義?如果在平時,尚可藉助字、詞典去查尋,但在無工具書的情況下(如考場上),如何推敲、確定詞義?我們提出“聯想法”,即根據給出的單音節實詞,推想出含有這個字的現代漢語雙音節(一般應為雙音節)詞(寧可推想得多些,不宜過少)再從推想出的雙音節詞中挑選,以“可以帶入該詞所在語句使該語句得到最合理準確的解釋”為一般原則,對挑選出的雙音節詞加以推敲,從而確定一個最佳的雙音節詞。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也可在此基礎上,再推想出雖不含有原單音節實詞(字),但與已推想出的雙音節實詞中的某一個在意義上有關聯的新的雙音節實詞,以增加上述選擇的命中率。如:
(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欲確定上二例中“節”的準確含義,可按照上述“聯想法”推想: 節——竹節、禮節、節制、時節、節操、季節、骨節、節拍…… 經敲定,可定:(1)骨節;(2)季節;但如要解釋“增收節支”中“節”的含義,還須進一步推想:節制——儉省。“儉省”與 “節制”關聯較緊,合乎成語“小語境”,可確定。
4.注意新舊聯絡:
語文是一門漸進性很強的學科,它比其它學科更需要注意日積月累(包括詞語積累)的功夫。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有效積累常用實詞,在教學中,可採取以舊帶新,逐步整理等新舊聯絡的方法。
(1)以舊帶新:古代漢語許多詞的詞義和現代漢語不同,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困難之一。但是,我們不僅要看到古今詞義的“異”,還要看到古今詞義的“同”,“異”是我們可以突破的難點,“同”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條件,到哪裡去找這個“同”呢?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裡找,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相當廣泛,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獲得詞彙的渠道很多,包括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甚至日常的交談會話。比如“輟”字,有的同學不懂,我就叫他們聯絡“輟學”一詞,使同學們知道這個“輟”字是“停止”的意思。
(2)逐步整理:為了減少盲目性,使需要學習的實詞有一定的系統,採取分散教學,集中整理的方法。同一詞義的其它用法出現時,採取詞義辨析的方法掌握,待到一個詞的多種詞義基本學習完畢後,就在期中或期末複習時,把它整理出來。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系統而鞏固。
文言實詞的學習是一個艱苦、細緻的過程,需不斷積累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只要堅定信心,抓住實詞訓練這一重心,夯實文言基礎,高一階段就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文言文教學就是教學文言文
利用成語學習古文學與文言知識
一、以文言實詞為重心的重要性
首先,這是由以單音節為主的文言實詞在文言文中所處的位置決定的。文言實詞在任何一篇文言文中所佔的比例,都是處於絕對優勢的。一篇文言文,如果有許多實詞的意義不甚明瞭,就無法讀懂。學習現代文從認字開始,學習文言文也一樣,所謂“能識二千字,乃可讀書”,我以為,對於高中生來說,在高中生學習課程較多,文言功底相對較薄,既已掌握的文言實詞數量較少(就其初中階段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情況而言)的情況下,在高中課本所收文言文難度更大的前提下,努力從教與學兩方面下工夫,力爭在較短時期內(一年)掌握儘可能多些的文言實詞,正是現實的要求,是發展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鑑於上述考慮,我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要牢牢抓住實詞這個重心,以點帶面,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夯實文言文閱讀的基礎,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具體方法的探索
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可嘗試運用如下一些方法:
1.內主外輔:
根據《大綱》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要求,需要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等,應該確定“內主外輔”的原則,抓實詞訓練的定數,並探尋在此基礎之上儘可能擴大掌握實詞數量的可能路徑。所謂“內主”,即以教材為主要訓練材料,在反覆閱讀、背誦的過程中,強化實詞訓練,逐次推進,力爭使學生早日“達標”。所謂“外輔”,即以推薦課外閱讀文言文(含詩詞)為輔助手段,在增加學生閱讀文言文量的同時,使其文言文語感得到增強,並儘可能於此過程中自覺地掌握一定數量的課內未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為此除了將“大綱”後附錄中所列書目推薦給學生外,可增加《古文觀止》等作為補充,讓學生課餘時間選讀。
2.排除法: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實詞。為此,可用“排除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排除法”實際上是將實詞大致分為“基本詞”“名稱詞”“生僻詞”“常見實詞”四類,讓學生將主要精力用於“常見實詞”上。這種分法實用,易懂,操作起來也並不困難:(1)所謂“基本詞”,即指那些古今意義基本無變化的詞,學生一望可知,故不必作為知識點去學,可以“排除”之。(2)“名稱詞”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等專有名詞,高中學生只要瞭解即可,無需深鑽,當然也在“排除”之列。(3)“生僻詞”較少,在文言文尤其是“淺易文言文”中出現的頻率小,閱讀時可藉助註釋或查字、詞典去加以瞭解,不要求掌握,也就可以不把它“放在心上”而“排除”在學習任務之外了。以上三類詞,都不應成為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負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將它們輕卸一旁,將精力集中於常見實詞的訓練上。
3.聯想法:
如何確定一定語境中某一實詞的具體含義?如果在平時,尚可藉助字、詞典去查尋,但在無工具書的情況下(如考場上),如何推敲、確定詞義?我們提出“聯想法”,即根據給出的單音節實詞,推想出含有這個字的現代漢語雙音節(一般應為雙音節)詞(寧可推想得多些,不宜過少)再從推想出的雙音節詞中挑選,以“可以帶入該詞所在語句使該語句得到最合理準確的解釋”為一般原則,對挑選出的雙音節詞加以推敲,從而確定一個最佳的雙音節詞。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也可在此基礎上,再推想出雖不含有原單音節實詞(字),但與已推想出的雙音節實詞中的某一個在意義上有關聯的新的雙音節實詞,以增加上述選擇的命中率。如:
(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欲確定上二例中“節”的準確含義,可按照上述“聯想法”推想: 節——竹節、禮節、節制、時節、節操、季節、骨節、節拍…… 經敲定,可定:(1)骨節;(2)季節;但如要解釋“增收節支”中“節”的含義,還須進一步推想:節制——儉省。“儉省”與 “節制”關聯較緊,合乎成語“小語境”,可確定。
4.注意新舊聯絡:
語文是一門漸進性很強的學科,它比其它學科更需要注意日積月累(包括詞語積累)的功夫。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有效積累常用實詞,在教學中,可採取以舊帶新,逐步整理等新舊聯絡的方法。
(1)以舊帶新:古代漢語許多詞的詞義和現代漢語不同,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困難之一。但是,我們不僅要看到古今詞義的“異”,還要看到古今詞義的“同”,“異”是我們可以突破的難點,“同”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條件,到哪裡去找這個“同”呢?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裡找,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相當廣泛,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獲得詞彙的渠道很多,包括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甚至日常的交談會話。比如“輟”字,有的同學不懂,我就叫他們聯絡“輟學”一詞,使同學們知道這個“輟”字是“停止”的意思。
(2)逐步整理:為了減少盲目性,使需要學習的實詞有一定的系統,採取分散教學,集中整理的方法。同一詞義的其它用法出現時,採取詞義辨析的方法掌握,待到一個詞的多種詞義基本學習完畢後,就在期中或期末複習時,把它整理出來。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系統而鞏固。
文言實詞的學習是一個艱苦、細緻的過程,需不斷積累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只要堅定信心,抓住實詞訓練這一重心,夯實文言基礎,高一階段就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利用成語學習古文學與文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