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語文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高一語文教學設計是高二政治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一系列行為方案,能夠給教師上課有一定的根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一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我願意是急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體會詩歌 主旨的多樣性。

  重點難點

  本詩的畫面感和抒情性的結合是教學中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紀的匈牙利愛國詩人。他當過兵,作過流浪藝人。1849年7月在職和沙皇軍隊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6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愛情詩。尤其是在1846年愛上森德萊尤麗亞以後,寫了不少優美的愛情詩。1847年裴多裴與心愛的人結成伉儷。這首詩的創作可以看出愛情的表達。

  《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二、內容大意

  全詩共五節,採用的都是“我願意……”開頭的格式。詩人把自己說成是“激流”“荒林”“廢墟”“雲朵”“破旗”。把愛人比作小魚小鳥長春藤火焰夕陽構成五個有層次的充滿活力的藝術畫面,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

  三、鑑賞 要點

  1、多樣解讀

  首先將其看作一首愛情詩,它抒發了對愛人深摯的戀情,歌頌了純潔而高尚的愛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 抒情詩,它委婉地表現出19世紀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鬥爭事業。歌頌了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的精神和執著追求理想的精神。詩中的“我”可能指詩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戰士們;“愛人”可以是詩人的愛侶,也可以是詩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

  2、意象的獨特性排列:

  本詩沒有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一系列鮮活意象的排列,遞進,營造了一個情感流動的迴旋天地,層層遞進,使詩人情感富於變化,呈現出多側面多層次,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

  我願是我的愛人是

  急流***崎嶇***小魚***魚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風***小鳥***是你的可愛家園***

  廢墟***荒涼***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擊***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雲朵***破旗***夕陽***是你的,相依夥伴***

  在我的懷抱中接受我的關愛與呵護,我們相依相伴,我願為你奉獻一切。

  注意修飾詞語的暗色調,可體現:

  1、生活的艱難

  2、男人的勇敢

  3、也可能是革命鬥爭的艱難

  《籬笆那邊》

  自讀導言

  1.理解本詩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體內容及詩歌 蘊涵的寓意。

  2.擴充套件閱讀 :賞析芒克的詩《陽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詩中蘊涵的寓意。

  ***解說:這是一首蘊涵著深刻寓意的哲理詩,理解詩歌 的寓意是學習本詩的重點,也是難點。***

  自讀程式

  一、總體把握,理清思路

  討論:這首詩從表層意象看,寫了哪幾個層面?

  明確:兩個。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顧忌,另一個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會爬過籬笆去摘草莓。

  二、研讀全詩,討論以下問題

  1.詩中的草莓指代什麼。

  明確:草莓指代世間美好的事物。思考這一問題應從草莓的特點入手。草莓色澤鮮豔,圓潤可愛,在外形上給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水果。

  2.“我”想不想爬過籬笆?為什麼?

  明確:想。因為那兒“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過?為什麼?

  明確:能。因為“如果我願/我可以爬過”。

  4.那麼,“我”願不願爬過?為什麼?

  明確:不願。因為“髒了圍裙/上帝一定要罵我!”

  5.上帝又指代什麼?

  明確:上帝號令一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是權威的代表,又是正統思想的化身。思考這一問題應從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過”、“能爬過”卻又因為怕髒了圍裙捱上帝的罵而不願爬過?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明確:“想爬過”“能爬過”,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願望和能力,而怕髒了圍裙捱罵則說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過程中有種種顧慮,擔心會遭受責備。歸根到底,這一切是“上帝”的行為約束、思想禁錮造成的。

  聯絡實際示例:

  孩子本是純真無邪的,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其中蘊藏著多少創造的萌芽啊。但我們現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許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規的行為,用很多清規戒律來束縛他們的思想,壓制他們的個性,從而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解說: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並非惟一的標準的答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深入思考討論,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應加以肯定,答案不強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這個形象有什麼深刻的寓意?

  明確: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權威的代表,是正統思想的化身,是別人思想的禁錮者;其實“上帝”又何嘗不是禁錮者呢?只要他願意並且有決心拋開一切束縛,走下神壇,重新撿拾起純真,他也會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東西。

  ***解說:這一層次的理解是這首詩的深刻之處,學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錮者這一點,教者要作適當的提示。***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 介紹朱自清的生活經歷,期間穿插學生朗誦朱自清的散文 名篇片段,包括《我是揚州人》、《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綠》、《白水祭》、《背影》、《悼亡妻》等。

  第二課時

  教師 帶領同學概括文中出現景物的特點,分析寫作方法,體味文中的語言美。

  第三課時

  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共同感受了《荷塘月色》所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讓我們做這樣一個比喻,把全篇文章比做一片樹葉,那麼,我們來說說看,是文章的哪些因素組成了它的葉脈?***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 在黑板上畫圖***

  答:精美的語言、貼切的修辭 、完整的結構

  請看這幅簡單的葉片圖,我們發現了它並不完整,缺少的是什麼呢?

  答:葉子的主脈,也就是文章的主幹。

  文章的主幹究竟是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再次走進《荷塘月色》

  分析課文

  1 請同學回答文中的景物可分成哪幾部分

  答:小路、月色下面的荷塘、荷塘上面的月色、荷塘四周

  2 根據課文分析這幾處景物的特點***答案不必統一,能夠體會出作者努力營造的意境即可***

  答:小路——幽僻

  荷塘月色——恬淡、安靜、朦朧

  荷塘四周——熱鬧

  3 請同學思考,在這或幽僻或朦朧或安靜或熱鬧的景色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出門時——不平靜

  在小路上——得到自由,超脫

  欣賞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聆聽荷塘四周的熱鬧——重歸失落

  惦記江南——無限嚮往

  走回家門——回到現實

  板書

  幽僻 朦朧 熱鬧

  不平靜 自由 淡淡的喜悅和哀愁 失落 嚮往 迴歸

  4 經過這些分析,請同學畫出作者的感情脈絡

  學生將黑板上標註出的感情基點連線成線

  5 連上了這段線,葉子成為完整的葉子,文章也是一篇動人優美的散文 了。

  大家可以看出,文中的景物,已不是單純的作為景而出現,它被作者的感情塗上了一層新的色彩,這也就是散文 寫作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一切景語皆情語。

  整體感知,體會升華

  請同學聽三段音樂 ,然後說出哪一段的感覺與《荷塘月色》的風格最接近。

  播放交響樂《命運》、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分析:雖然作者的心情主要基調是不平靜,但幽雅的荷塘與恬淡的月色緩解了他內心的焦躁不安,《命運》的強大震撼與《十面埋伏》的緊張都不適合於作者此時的心境,只有悠揚柔美的《梁祝》能夠表達出作者心中的淡淡喜悅與淡淡的哀愁。

  對比閱讀 ,切實提高學生的鑑賞 能力

  ***事先將臺灣作家顏元叔的文章《荷塘風起》印發給學生,以備課上之用。***

  1. 請同學們根據這兩篇文章,在頭腦中分別作兩幅畫,然後將心目中的圖畫描繪給同學聽。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從色調、色彩、構圖等多個方面作描繪,但要說出他們清幽與明麗的不同意境色彩來。

  2. 請同學思考,為什麼同樣的荷塘,卻能構築出截然不同的兩幅圖畫?

  答:《荷塘月色》清幽的意境,是由朱自清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感情相結合而產生的。而《荷塘風起》雖然也描寫了一個荷香芬芳、寧靜翠綠的世界但它是由陽光、荷葉、清風和“我”的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所以這樣的意境更多的染上了陽光明麗的色彩。

  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在散文 家的筆下,景物因人的出現而變得充滿動人的色彩,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也應用一種新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景物,從而使它們煥發出個性化的魅力呢?讓我們一同來試試看,做到心中有愛,做到筆下有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

高一語文必修一成語集錦
高一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人教版高一語文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人教版高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
蘇教版高一語文上學期前方同步練習題
蘇教版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蘇教版高一語文上學期我心歸去同步練習試題
蘇教版高一語文教參記念劉和珍君賞析
人教版高一語文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語文實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