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秦始皇在歷代秦國的國王蠶食其它諸侯國之上,完成了統一六大諸侯國的事業。那麼秦朝統一的背景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國號

  秦朝的國號來自於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伯翳,本為古部落首領,舜帝賜姓“嬴”。至周穆王,宗主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先秦時代“姓”只是表示來源,多為祭祀所用,用於女子稱謂,“氏”則表示家族分支,用於男子稱謂***,嬴姓又盛,故“趙”也是秦的代名詞之一***據司馬遷的解釋,秦為嬴姓趙氏,秦始皇的“趙氏”是這麼來,所謂“生於趙國,而為趙氏”屬於後世誤傳***。早期的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於統治者姓贏,又有贏秦之稱。

  歷史

  秦國崛起

  秦人是漢族西遷的一支。秦孝公時期下令求賢,向全天下頒佈《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衛人商鞅從魏國跑來, 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革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在孝公寵臣景監的舉薦下,商鞅獻上了一套“循名責實,信賞必罰”的變法計劃。秦孝公大為讚賞,決心實行變法。

  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迅速使得秦國從一個西方不起眼的弱國變成為“天子致胙”,“諸侯畢賀”的軍事強國。

  秦國在商鞅變法的短短十多年間,被治理得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秦人皆“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聞戰則喜,“鄉邑大治”。 連周天子也送禮給孝公,封為“方伯”***一方諸侯領袖***,各國紛紛前來祝賀,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富足的國家。

  商鞅主持的變法在各國中是最全面,最系統,最徹底的。秦國軍隊自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政策***軍功授爵制***後愈戰愈勇。武器裝備不斷改進。兵種已有步、車、騎之分。軍隊數量多時達到“帶甲之士百萬”,其後出現了尉繚子、白起、王翦等著名軍事家和將領。使秦國很快躍居戰國首強,邁出了秦朝崛起的重要一步,逐漸使秦國成為實現中國統一的中心力量。

  攻滅六國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韓國降將內史騰率秦軍滅韓國,俘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置潁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國大王翦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置邯鄲郡、鉅鹿郡、太原郡。趙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喜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軍王翦之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攻打魏國,包圍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3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攻打楚國,屯兵練武,堅壁不戰,以逸待勞。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渡過淮水,圍攻楚國都城壽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軍鬥志渙散、糧草不足,遂從前線撤軍。王翦乘機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人復立昌平君為王。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打下遼東,俘燕王喜;接著打下代城,俘趙代王嘉。燕、趙徹底滅亡,秦始皇於代地設定雁門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齊亡。

  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當時還有衛國作為附庸存在,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被廢 。至此諸侯割據稱雄的封建國家結束,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開始了。這是古代歷史上特殊的偉大事件。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在幅員遼闊的統治區域內,創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器械同量,同書文字。”

  嚴刑峻法

  長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響,使秦始皇非常關心六國舊地的動靜,擔心六國舊貴族圖謀復辟。為了防止割據的再現,秦始皇把六國富豪和強宗十二萬戶遷到咸陽,另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以便監視。 他把繳獲的和沒收的武器加以銷燬,在咸陽鑄成十二個各重千石的銅人。 又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儘可能消滅封建貴族依以割據的手段。為了控制廣闊的國土,特別是六國舊境,秦始皇還修建由首都咸陽通到全國各地的馳道, 東窮燕齊,南極吳楚。他自己多次順著馳道巡遊郡縣,在很多地方刻石紀功,以示威強。為了加強北方的防務,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修築由咸陽經過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塹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區,還修築了今四川宜賓以南至雲南昭通的五尺道,於近旁設官進行統治。

  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採取趙陀等人的意見遷移關中50萬秦人至嶺南與當地人民族融合,但導致關中空虛,大大動搖了秦的統治基礎。

  秦二世時期,農民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所以西漢時的賈山談到秦代“群盜滿山”的情況時說:秦始皇在世時,他的統治已經在崩潰,但是由於皇帝以及開國大臣在鎮壓,沒有人敢於和政府對抗。

  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所以西漢時的賈山談到秦代“群盜滿山”的情況時說:秦始皇在世時,他的統治已經在崩潰,但是由於皇帝以及開國大臣在鎮壓,沒有人敢於和政府對抗。

  秦二世

  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藁,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徵發的物件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一觸即發的地步。 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在俟機進行分裂活動。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東郡出現“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辭,就是這種分裂活動的徵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隊開赴漁陽***今北京密雲***的閭左戍卒九百人,遇雨停留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境***,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秦法規定“失期當斬”,戍卒們面臨著死刑的威脅。但根據出土1975年的《睡虎地秦簡》,“失期”僅為城旦的處罰,所以此處存在異議。於是,在陳勝、吳廣的領導下,在大澤鄉舉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旗幟。陳勝,吳廣他們殺押送他們的秦尉,率領戍卒,用已被賜死的秦公子扶蘇和已故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農民反秦。附近農民斬木揭竿紛紛參加起義。起義軍分兵東進,主力則向西進攻,連下今豫東、皖北的銍、酇、苦、柘、譙***分別在今安徽宿縣,河南永城、鹿邑、柘城,安徽亳縣境***諸縣。當他們推進到陳***今河南淮陽***的時候,已是一支數萬人的聲勢浩大的隊伍了。在起義軍的影響下,許多郡縣的農民殺掉守令,響應陳勝;特別是在舊楚國境中,數千人為聚者到處可見。一些潛藏民間的六國舊貴族、遊士、儒生,也都乘機來歸,憑藉舊日的地位,在農民軍中發揮影響。遊士張耳、陳餘甚至勸陳勝派人“立六國後”,被陳勝斷然拒絕。陳勝自立為“張楚王”,分兵三路攻秦:吳廣為“假王”,西擊滎陽;武臣北進趙地;魏人周巿攻魏地。吳廣軍在滎陽被阻,陳勝加派周文西擊秦。周文軍很快發展到車千乘,卒數十萬人,進抵關中的戲***今陝西臨潼境***,逼近咸陽。 秦二世慌忙發修驪山陵墓的刑徒為兵,以少府章邯率兵應戰,打敗周文軍。周巿在魏地立舊魏貴族魏咎為魏王,自為魏丞相,並派人到陳勝那裡迎接魏咎。舊貴族的勢力很活躍,渙散了農民起義隊伍。陳勝缺乏經驗,決心不夠,眼看著分裂局面的形成。陳勝周圍也出現了不團結的現象。

  陳勝、吳廣起義

  秦將章邯軍連敗周文,周文自殺。章邯又東逼滎陽,吳广部將田臧殺吳廣,迎擊章邯,一戰敗死。章邯進到陳,陳勝敗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被叛徒莊賈殺死,陳縣失守。陳勝部將呂臣率領一支“蒼頭軍”英勇接戰,收復陳縣,處決了莊賈。陳勝作為反秦的先驅者,領導起義只有半年就失敗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卻被他激起,繼續不斷地衝擊秦的統治。

  陳勝起義後,舊楚名將項燕之子項梁和項梁侄項羽在吳***今江蘇蘇州***殺掉秦會稽郡守,起兵響應。不久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隊伍擴大到六七萬人,連戰獲勝。閩越貴族無諸和搖也率領族人,跟著秦番陽令吳芮反秦。原沛縣亭長劉邦和一部分刑徒逃亡山澤,也襲擊沛令起事,歸入項梁軍中。項梁立楚懷王之孫為楚王。以後,項梁在定陶敗死,秦章邯軍轉戈北上,渡河擊趙。

  入關滅秦的劉邦

  這時,代替蒙恬戍守朔方邊塞的王離,也率大軍由上郡***治今陝西榆林東南***東出,包圍了張耳和趙王歇駐守的鉅鹿城***今河北平鄉境***。楚王派宋義、項羽救趙,派劉邦西入關中。 宋義北至安陽,逗留不進。項羽殺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鉅鹿之圍,被推為諸侯上。以後,秦將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亡。劉邦廢除秦的苛法,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秦人擁護。

  楚漢之爭

  劉邦入咸陽後,項羽也立即率軍入關,駐鴻門,然後進入咸陽,大肆燒殺掠奪。他在諸王並立的既成局面下,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建立了西楚政權***公元前206-前202年***。被項羽逼處巴蜀一隅為漢王的劉邦,公元前206年五月,乘機進入關中,敗項羽所封關中三王。接著領軍東出,遠襲彭城,退守於滎陽、成皋之間,與項羽相持。劉邦鞏固了關中後方,又聯絡反對項羽的力量,轉敗為勝。劉邦與韓信、彭越等會攻項羽,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境***,退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自刎,年僅31歲。 同年二月,劉邦在定陶稱帝。

  取得鉅鹿之戰勝利的項羽

  楚漢之戰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秦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逐步轉化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項羽,登上了西漢統一王朝的皇帝寶座。

  秦始皇自命“始皇帝”的時候,一心想讓秦朝的統治千秋萬代延綿不休,但他決沒想到,僅僅14年之後,才傳到第三個皇帝時秦朝就滅亡了。儘管他採取了種種鞏固統治的措施,但他的獨裁專制、橫徵暴斂,早已埋下了禍根。他徵發了30多萬人築阿房宮,又動用大量人力財力修驪山墓。頻繁的戰爭、龐大的官僚機構、連續的大興土木,動搖了統治基礎,人民不堪重負,痛苦到了極點。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影響極為深遠。公元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由於過去的割據局面所造成的影響,反秦過程中重新出現了分裂的傾向。在接踵而來的爭奪統治權的楚漢之爭中,漢勝楚敗,使分裂形勢得到控制,統一了國家。繼秦之後,又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就這樣建立了。

  秦亡之論

  《淮南子·人間訓》: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

  《淮南子·泰族訓》:趙政晝決獄而夜理書,御史冠蓋接於郡縣,復稽趨留,戍五嶺以備越,築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盜賊群居,事愈煩而亂愈生。趙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滅。

  《阿房宮賦》: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

  《漢書·武五子傳》:昔秦據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輕弱骨肉,顯重異族,廢道任刑,無恩宗室。其後尉佗入南夷,陳涉呼楚澤,近狎作亂,內外俱發,趙氏無炊火矣!

  創皇帝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一個以咸陽為首都的幅員遼闊的國家。秦王嬴政兼採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號,宣佈自己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遞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萬世皇帝。廢除諡號。規定皇帝自稱曰“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這些都是為了顯示皇帝的無上權威,表示秦的統治將萬世一系,長治久安。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秦朝首都咸陽及其附近關中平原由內史直接管理。

  中央制度

  秦始皇以戰國時期秦國官制為基礎,把官制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機構。在這個機構中,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祕書,監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即三公九卿制,互相沒有統屬關係,由皇帝掌握最終決斷權。

  三公: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太尉***負責管理軍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召令,兼理國家監察事務***。

  九卿:衛尉***掌管皇宮保衛***、郎中令***掌管警衛事務***、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廷尉***掌管司法訴訟***、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宗正***掌管皇室內部事務***、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掌管財政稅收***。

  統一貨幣

  秦始皇廢止戰國時各國形制和輕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貨幣,改以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以秦國舊行的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重如其文。

  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時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今見秦朝權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頒佈的統一度量衡的詔書。這種權量出土多,分佈廣,長城以外也有發現,可見統一度量衡是認真有效的。秦始皇還用法律規定了度量衡器誤差的允許限度。他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不過二百四十步為畝的制度實際上只行於舊秦,可能還有舊趙境內,東方許多地區仍以百步為畝,直到漢武帝時期為止。文字、貨幣、度量衡的統一,修馳道,為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促進了統一國家的發展。秦朝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對於後世影響極大。

  統一文字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型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秦始皇以原來秦國的制度為標準,整齊劃一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圖儘可能消除由於長期分裂割據造成的地區差異,以利統一。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本結構雖然相同,但字型繁簡和偏旁位置卻有差異。李斯受命統一文字,他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制定小篆,並寫成範本,在全國推行。當時還流行一種書法,叫做隸書,比小篆更簡便。書同文,將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焚詩書”,加強思想控制;以吏為師,嚴禁私學。

項羽本紀主要內容
秦朝歷史所有皇帝
相關知識
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
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作用
秦朝統一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介紹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秦朝建立的歷史背景
秦朝建立的歷史背景
秦朝經典的歷史故事
三監之亂的歷史背景
希臘文明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