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篇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上更加註重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下面是帶來的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歡迎欣賞。
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一:
3月27日,縣教育局教研室為進一步提升我縣中學數學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舉行了中學數學新課程的培訓,組織我們學習了七年級數學新教材,有幸聽了從北京來的老師對新教材的解讀與評析,受益匪淺。經過對教材的疏理,讓我對七年級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這次新教材培訓,如何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新時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質高,技能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
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關鍵因素在於人才,當前國內、外教育發展形勢使得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作為一支培養人才的教師隊伍,必須具備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本領。
2、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知識素養,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講座老師廣博的知識,精深的研究,獨到的見解,最新的科技資訊,打開了教師們封閉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師聽了講座後說:“不聽不知道,一聽才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學的東西太少了。”
,對人教版的中學數學教材有了更詳細和深刻的理解。
通過講座老師對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教材的編排特點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認識。之前我總是埋怨課本的練習太少了,以致於沒有練習題給學生訓練。聽了老師的講解以後,才知道教材的編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對教材的重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課本的練習題夠用,好的教師要根據原來的練習題變通去猜練習,比如: + =5改為 或 + =5或 - =5。
三,對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常規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應用題新課不要講過多的內容,一節新課兩道題足夠。在教學過程中,要兩線並行:建模***閱讀——分析——找量***;練習***學案***。要給學生足夠的建模時間,可以通過檢查學案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思維方式也很重要,蓋高樓瘦身,不要越講,內容越多。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我不管是從教材的把握,還是從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穫很大:首先改變了自我認識,瞭解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的要點,瞭解到課任教師所肩負的責任。而且在與各位老師共同學習中,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通過這次新教材培訓,我一定會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已的教學技能,因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才是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才是一個對學生幫助很大的老師。
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二:
今天,週末,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我們鐵中全體初中數學老師相聚在達一中的階梯教師進行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培訓後我覺得受益匪淺。
省外專家對整套北師大版教材進行了分塊分析,重點分三大塊:數與代數,平面幾何,統計知識。並就各模組在各年級教學時的注意點給我們作了提醒。確實,平時教學對一節一節的知識點考慮得較多,這樣的分模組分析和總結對我們一線教師也很需要。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對幾何這個模組重點進行分析,各年級逐步從實驗幾何過渡到嘗試論證再到嚴格論證,這樣我們心裡就有底了,並就有關章節北師大版和華師大版的不同之處作了說明。確實,我們平時教學中除了關注學生的成績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數學思維方法和過程的思考。雙基要落實,還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主動學,樂於學。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以後教學中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中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初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通過今天省外專家總結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通過今天具體的達一中、達高中、省外專家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中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三:
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務課程標準,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同時,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課改實驗,為此,我校數學研組也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進行課程標準的學習,並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新課標落到實處。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中師生應相互溝通和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以“教”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是權威;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中“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另外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是跟著教師學,學生的學變成了複製。缺乏主動和創造精神。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應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交往也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愉快,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
二、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教師的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心得體會《讀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心得》。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聖陶先生說:“教者,蓋在於引導、啟發。”這就是說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後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瞭解到、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啟發、幫助,學生必將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三、新課程標準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資訊,帶領學生去管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發展;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髮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成人。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複,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而是組織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數學知識;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是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看成是一系列資訊加工的過程,是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擴大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科學的數學教學應當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在展現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能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不同型別的課型特徵,挖掘出教材知識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通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的目的。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愉快,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