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分類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2、“站著死”無妨

  塞繆爾·約翰遜是英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之一,他一生都致力於道德和宗教的推廣,教育人們要與人為善,併為社會多多做出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

  到了中年的時候,約翰遜為自己在位於泰晤士河北岸的西敏寺選了一塊墓地,打算死後葬在那裡,並且與墓地管理部門簽訂了預訂協議,並且付了訂金。

  等到約翰遜生命垂危之際,家人前去西敏寺檢視那塊墓地時,卻驚訝地發現那塊早已被別人佔用了,而且還埋下了兩座墳,只在兩個墳墓之間還剩有一點小空隙。

  臨死前居然沒了歸宿地-一沒有比這更晦氣和讓人死不暝目的事了,思前想後,家人最後還是決定把這個糟糕的訊息告訴彌留之際的約翰遜。約翰遜艱難地問:“一點空地都沒有了嗎?”

  家人回答說,只在兩座墓之間有點空隙,約莫棺材的寬度。“那就將棺材豎著埋下去吧,讓我站著死。”

  約翰遜說:“既然人可以站著生,那麼為什麼不能站著死呢?一個人的價值和受尊重不是在死後,你們就別去打攪人家了,就讓我站著做他們的鄰居吧。要是真站累了,我還可以去他們兩家坐坐,多好!”

  約翰遜的自我解嘲和最後的決定讓家人無法拒絕。結果,約翰遜死後,家人就真的將他站著放進豎起來的棺材裡,然後再將棺材豎著埋入那塊小空隙處。到目前為止,約翰遜依舊是英國唯一一個站著死的人。

  大多數人都是站著活,躺著死;也有些人是躺著活,也躺著死。只有約翰遜是站著活,也是站著死的。因為他的寬容,因為他看明白了生死。

  素材運用:生是浮雲,死更是浮雲。站著生,堂堂正正,活出人的尊嚴;站著死,坦然豁達,這才是真正的置之生死於度外。

  3、關於修養

  1.大丈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大學》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3.志不強者智不達. —— 墨翟

  4.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王勃

  5.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陶淵明

  6.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陶鑄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軾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9.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10.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 — —汪國真

  1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12.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 不怒.——蘇軾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 ——《論語》

  14.習慣之鏈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覺不到,但一當感覺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要養成壞習慣

  15.一個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習慣而變得愚昧無知和粗野無禮,甚至粗野到慘無人道的程度.

  16.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

  17.最為賢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視時代的習慣,同時又一點也不違反它地生活著.

  18.凡建立功業,以立品為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

  19.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弘一大師.

  20.以修養對待修養還不是真正的修養;以修養對待無修養才是真正的修養.

  21.修養,不是說不會發脾氣,而是說不會輕易發脾氣.不會發脾氣的人不一定是有修養的人,動不 動就發脾氣的人,則是缺乏修養的人.

  22.一個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否則,他不是毀在鮮花中,便是毀在流 言中.

  23.何以止謗,曰無辯,辯愈力,則謗者愈巧. ——清?申涵光《荊園進語》

  24.堅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自信,但如 果沒有這一點,它就有變為高傲自大和無根據地過分自恃的危險.——伏龍芝

  25.除了人類和蝗蟲,很少有一種動物能在觀光一個地區時把它弄得亂七八糟——馬長山著《思路 花語》

  26.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 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 ——王蒙

  4、關於把握現在

  思路提示: 不要為過去的失誤而一味痛悔,也不要總沉浸在對明天的想入非非裡,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現在. 把握現在要從把握今天開始,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把握現在就是要珍惜手中擁有的,別再為失去的東西流淚;把握好現在就能把握好人生.

  名 言

  路從腳下走,事從今天做. ——諺語 ——[唐]孟郊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孫中山

  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俄]屠格涅夫

  艾森豪威爾年輕的時候,一次晚飯後跟家人一起玩兒紙牌遊戲,連續幾次都抓了很壞的牌,他開始不 高興地抱怨.媽媽停了下來,正色對他說道:"如果你要玩兒,就必須用你手中的牌玩兒下去,不管那些 牌怎麼樣!"幸福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有現在.他一愣,聽見母親又說:"人生也是如此,發'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樣的牌你都必須拿著.你能做 的就是盡你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過去了,艾森豪威爾一直牢記著母親的這句話,從未再對生活存在任何抱怨.相反,他總是以 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命運的每一次挑戰,盡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平民家庭走出, 一步一步地成為中校,盟軍統帥,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第 34 任總統. 艾森豪威爾逝世後,約翰遜在給他的悼詞中稱讚他"勇敢和正直".他的這種勇敢和無所畏懼的性情 正是承襲了母親當年的教誨:人生如打牌,既然發牌權不在你手裡,那麼,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裡的牌打 下去,並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沒有任何選擇!

  不要在感傷和空想中失去現在"雙面神"的故事

  一位哲學家途經荒漠,看到一座很久以前的城池的廢墟里,有一座"雙面神"石雕. 他沒有見過"雙面神",所以就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會有兩副面孔呢?" 雙面神回答說:"有了兩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過去,牢牢地記取曾經的教訓;另一面又可以瞻望 未來,去憧憬無限美好的藍圖啊." 哲學家說:"過去的只能是現在的逝去,再也無法留住,而未來又是現在的延續,是你現在無法得到 的.你卻不把現在放在眼裡,即使你能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知,又有什麼具體的實在的意義 呢?" 雙面神聽了哲學家的話,不由得痛哭起來,他說:"先生啊,聽了你的話,我至今才明白,我今天落 得如此下場的根源." 哲學家問:"為什麼? 雙面神說:"很久以前,我駐守這座城時,自詡能夠一面察看過去,一面又能瞻望未來,卻惟獨沒有 好好地把握住現在,結果,這座城池被敵人攻陷了,美麗的輝煌卻都成為了過眼雲煙,我也被人們唾棄而 棄於廢墟中了."

  抓住機遇就是把握了現在比爾蓋茨的成功

  1973 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 18 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 32Bit 財務軟體,因 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詫,因為他來這兒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兒的.再說對 Bit 系統,墨爾斯 博士才教了點皮毛,要開發 Bit 財務軟體,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 子的邀請. 10 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 Bit 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 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1992 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那位美國小夥子 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 65 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豪.1995 年,科萊 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 32Bit 財務軟體了,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 Bit 系統, 開發出 Eip 財務軟體,它比 Bit 快 1500 倍,並且在兩週內佔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 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5、關於心態和人生

  【思路提示】 人生路上多曲折,美好的人生必然需要良好的心態. 即使命運不公,良好的心態也會使生活充滿陽光. 心態失衡會導致人生走向偏頗. 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用健康的心態擁抱生活.

  【名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漢]曹操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戰國]莊子

  人生在世,必須善處境,萬不可浪費時間,作無益的煩惱.——[美]馬克吐溫

  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德]歌德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基 經典素材: 自己選擇心態"不思,常想一二"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

  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飽經滄桑沉浮,卻一生淡泊,榮辱自安.常有友人問及他高壽的養生之 道,他總是指指客廳牆上高懸的那幅字畫,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寫意的蓮花圖,旁邊是一副對聯:不思八 九,常想一二.橫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倘若心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會被悲觀,絕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 途註定是如負重登山,舉步維艱了. 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慶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終以那分豁達與堅韌去化解並超 越苦難. 常想一二,因為境由心生——問題本身都不是問題,如何對待它才是最大的問題. 常想一二,畢竟,決定生命品質,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而是一二.

  豁達的心態成就事業霍金的故事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 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 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謐.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 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 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 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們深受感動的,並不是因為他曾經的苦難,而是他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和勇氣.人生如花開花謝, 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如果誰總自以為失去的太多,總受到這個意念的折磨,誰才是最不 幸的人.

  心態不好則不能成功患得患失的后羿 后羿是我國古代傳說中有名的神射手.有一次,夏王讓后羿射一塊一尺見方的獸皮和一個直徑一寸的 靶子.他對后羿說道:"你如果射中了,我就賞給你一萬兩黃金;如果射不中,我就削減你的封地."後 羿聽後頓時心神不寧,持箭向獸皮射去時,沒有射中,又向靶子射時,也沒有射中.夏王就問其他人: "后羿一向是百發百中的,為何今天卻連一下也射不中,這是因為什麼呢?"有一個人回答道:"后羿之 所以射不中,是因為他心裡既要為射中得到一萬兩的黃金而喜,又要為射不中受到削減封地的懲罰而憂. 要是能免除這些外在的喜憂的話,那麼天底下的人都能成為無愧於后羿的射手了!"

  心態好能使人長壽孔夫子的養身之道 孔子活了 73 歲,比起他的同時代人,他享年很高.老夫子長壽,和他的一套養身之道有關.首先, 他的心胸比較開闊,他的抱負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對個人生活要求不高:"食無求 飽,居無求安."他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亦在其中矣".對於搞歪門邪道而得到 的富貴,則視若浮雲.其次,他很注意飲食衛生.對於變質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時不與人交談, 就寢時不同人說話.最後,他愛好文體活動,會射箭,駕車,愛唱歌,最喜愛的樂章是"韻樂".他還會 彈琴,而且有一套演奏器樂的理論.

  樂觀看待死亡莊子給妻子"歌喪"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弔喪,看見莊子正岔開兩腿像簸箕似的坐著,一邊敲盆一邊唱歌. 惠子說:"你和你妻子住在一起,你妻子把子女撫養長大,年老身亡,她死了你不哭也就夠了,還一 邊敲著盆子一邊唱著歌,這豈不是太過分了嗎?"莊子回答說:"不是這樣.當她剛死的時候,我怎麼能不悲傷呢?可是考察她的原先,本來是沒有生 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還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還沒有氣息.混雜在恍恍惚惚之中,變著變著有了氣,氣再變就有了形體,形體再變就有了生命,現在又變而為死,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樣.人 家現在已經靜靜地安息在天地這個大房屋裡,而我卻嗷嗷地跟著哭她,我以為這是不通達天命,所以停止 了哭泣." 執迷的心態往往不可取飛蛾投火 有一種蛾蟲只要一見到燭火,便在燭火周圍飛來飛去.人們用扇子趕走它,可是不久之後它又飛了回 來.每次飛回都要勇敢地往燭火上撞,被燭火燒得焦頭爛額,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最後落到地上,沒撲 騰幾下就死掉了.坐在一旁的人都笑蛾蟲簡直愚蠢之至。

  6、愛因斯坦——神聖的信仰

  愛因斯坦是一個曾經生活過、愛過、思考過、獲得過思想的樂趣的人。他一生求索,尋找他親愛的難以捉摸的上帝的脈搏。他的貢獻已部分地融入到我們生存的物質基底和文化背景;而作為懷有“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崇高信仰的愛因斯坦,他將為每一個人,提供永遠的精神力量。

  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中,愛因斯坦太需要“孤獨”了。他絕不會陶醉在鮮花和掌聲中。《愛因斯坦傳》的作者賴澤對此深有感觸:“他的聲望並沒有使他的本質的人性發生一點變化。他一直逃避這種聲譽所能帶來的一切的榮華和危險。這種聲譽,從前他感到厭惡,現在依然如此。”

  另一位愛因斯坦的傳記作者J?伯恩斯坦也說:“每一個人,只要他同愛因斯坦有過真正的交往,那麼在告辭而去時,都會為這個人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在他為科學事業奮鬥的一生中,絲毫沒有那種常有的殘酷競爭的意識,從不爭奪科學上的發明權。而這種意識和爭奪卻常常控制著科學家們,有時甚至毀掉他們的一生。”是的,即使像伽利略、牛頓這些劃時代的大科學家,也無法擺脫名利的誘惑。

  相比之下,在個人品質上,愛因斯坦確是自然科學家中當之無愧的最光輝、最傑出的代表,他終生棄絕名利,以高尚的人格和可貴的治學精神獻身科學。

  早在少年時,愛因斯坦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無價值的。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這些世人費盡心機追求的庸俗目標,在他看來是可鄙的。他追求的是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認為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他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處世思想:“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佔用了同胞的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這就是愛因斯坦,他的信仰,他的箴言,他的人格力量,單純得像透明的水晶,在無限的時空裡永遠放射出眩目的光芒!

  愛因斯坦的深刻本質藏在他的質樸個性之中;而他科學的本質藏在他的藝術性之中——他對美的非凡感覺。

  ——巴內什·霍夫曼

  他的聲望並沒有使他的本質的人性發生一點變化。他一直逃避這種聲譽所能帶來的一切的榮華和危險。這種聲譽,從前他感到厭惡,現在依然如此。

  ——《愛因斯坦傳》的作者賴澤

  每一個人,只要他同愛因斯坦有過真正的交往,那麼在告辭而去時,都會為這個人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在他為科學事業奮鬥的一生中,絲毫沒有那種常有的殘酷競爭的意識,從不爭奪科學上的發明權。而這種意識和爭奪卻常常控制著科學家們,有時甚至毀掉他們的一生。

  ——愛因斯坦的傳記作者伯恩斯坦

  他最出名的當然是他的相對論,那給他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但伴隨名聲而來的是一種愛因斯坦感到難以理解的盲目崇拜。令他驚訝的是,他成為一種活生生的神話,一個真實的民族英雄。他被人看作一個奇蹟,並得到皇室人員、政治家和其他名人的招待,公眾和新聞界把他當做一個電影明星而不是科學家。

  ——巴內什·霍夫曼

  對於一個畢生努力追求一點真理的人來說,如果他看到有別人真正理解並欣賞自己的工作,那就是最美好的回報了。

  ——愛因斯坦寫給一個美國學生的信

  1879年3月14日,在德國烏爾姆小城。這一天,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有多少生命帶著茫然的神情降生?但歷史註定要把這一天變得無比神聖。倘若茫茫宇宙中果真有無數存在智慧的星球,並在某一天和地球上的人類溝通了文明的資訊,他們也會為這一天脫帽致敬。

  這一天的榮耀,就來自於一個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嬰孩的第一聲啼哭。遺憾的是,人類在經歷偉大瞬間時,又總生不出偉大的感覺。平凡、普通,沒有喧譁也無激動,愛因斯坦的降生日,最初只不過給他的父母帶來常人的歡樂。

  愛因斯坦的童年、少年時代,恰逢慕尼黑大發展時期,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拓進取的人格意志,通過各種渠道,浸潤著小愛因斯坦的心田。小愛因斯坦似乎天生醉心於大自然,他常常瞪著兩隻好奇的眼睛,緊閉雙脣,默默地跟著父母,默默地注視著眼前的自然景色。自然界的美與神祕,一次次衝撞著愛因斯坦的心扉。大自然的靜謐養成愛因斯坦獨自沉思的生活、研究方式,也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啟迪,給了他排除人世紛繁煩惱的慰藉。

  1946年,業已67歲的愛因斯坦在《自述》中依然毫無顧忌地說:

  “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而且,我不久就發現了這種追逐的殘酷,這在當年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飾著的。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註定要參與這種追逐。而且,由於參與這種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滿足的;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

  這當然不是淺薄的自我標榜,甚至不是對芸芸眾生的精神開導,他只會永遠按著自己的個性以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去評判一切。所以,他並非因想鶴立雞群而顯得孤獨,而是他從來就無法理解,更無法去效法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一群人在黑暗中摸索出路時,所有的人朝一個方向前進,而愛因斯坦獨自一人走向另一個方向,他堅信自己選擇的正確性。信念的堅定使得愛因斯坦從不懼怕孤獨的痛苦,他只想以自己的成功告訴人們:看,這才是正確的出路。

  1950年12月初,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收到拉特格斯大學一位19歲的大學生親筆寫來的長信,這個學生在信中說:“先生,我的問題是‘人活在世界上到底為什麼?’”他排除了諸如掙錢發財、博取功名或助人為樂之類的答案,他認為人活著“什麼目的也沒有”。

  這位大學生懇請愛因斯坦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並說明理由。他說:“請你不要照顧情面,如果你認為我已誤入歧途,煩請你把我引入正路。” 在回答這一強烈的求援聲時,愛因斯坦並不是敷衍一番,他相信自己的指教肯定會使那位大學生振奮起來,並減輕他的疑慮給他自己孤獨的心靈所施加的重壓。愛因斯坦在回信中寫道:

  “為了探索個人與整個人類的生活目的,你進行了如此認真的努力,這使我深受感動。

  ……

  “儘管如此,我們都認為,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滿足所有人的慾望和需要,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這就需要大量的自覺思考和自我教育。不容否認,在這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裡,開明的古代希臘人和古代東方賢哲們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學校和大學。”

  正如愛因斯坦自己所言:“我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來自一種想要了解自然奧祕的無法抑制的渴望,而不是別的什麼目的。我對正義的熱愛以及為人類生活狀況的改善而努力奮鬥,則與我的科學興趣無關。”他一生都在這個的問題上不斷地探索著。

  1955年4月,愛因斯坦的生命到了盡頭。13日,他說:“當我必須走時,就應該走。人為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盡了我的責任,是該走的時候了。我會走得很體面的。”他堅持不注射嗎啡。18日凌晨1時15分,愛因斯坦停止了呼吸。當天下午,12位愛因斯坦最親近的人聚集在一起,與他告別。其中一人吟誦了歌德的詩句。詩曰:“我們全都因他受益,他的教誨惠及全球,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早已傳遍人間。他如將隕的彗星,光華四射,無盡的光芒與他永伴。”隨後,遺體被火化,骨灰撒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這是思想者愛因斯坦留給我們的最後一筆精神財富。

  7、甘地——寬容的愛

  甘地的愛就是上帝的愛。他用忍耐的愛敲打著英殖民者的良心,用博大的愛教育和聯合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用犧牲的愛讓人們在仇恨中清醒。

  甘地是平凡的,他沒有泰戈爾的詩人天才,沒有遭受過瑪拉克里什納的那種神祕夢幻的折磨,也沒有受到維達卡南達的那種不可抗拒的熱情的驅使。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外表簡樸,學業平庸,毫不出色。他的體力、他的智力絲毫看不出在他的身軀裡蘊藏著一種巨大的潛能。但是,甘地確實是偉大的人,他的偉大在於他的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孜孜不倦以及為人類的和平而費盡苦心。他的生活是一次努力奮進的長途跋涉,他以常人的步伐,一步步攀登著,當他到達頂點時,我們看到,甘地——他,已經超越常人。

  甘地自內心發現了和平力量,成功地與他人分享,他幾乎獨自以隻手之力將大英帝國趕出印度。為了這個目標,他透過謙恭、耐心、堅持、堅忍等美德的實踐,提升了高於一般人的心靈程度。

  他曾這樣說:“我始終是個樂觀主義者,這並不是我要證明正義是繁榮的,而是我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最後正義一定會繁榮的。”“我的樂觀主義是基於發揮非暴力的、個人能力的無限可能性的信念上。”他所相信的正義和非暴力,是出自徹底地洞察自己,從而無條件地在自己的心靈打下一個對人類的絕對信賴,這信念即使是死也不能奪去、也不能破壞的。

  甘地時刻都在用悲憫之心憐恤、以光明照耀、以仁愛之心拯救人心的陰暗、權謀的骯髒、暴力的血腥,他用生命譜寫了一個大寫的愛。

  在使人們斷絕邪惡的鬥爭中,或許他不會成功,或許他會像佛陀和耶穌一樣遭到失敗。但是他的一生對子孫後代是一種教益,為此,人們將永遠牢記他。

  ——泰戈爾

  他是個天生的宗教家、一個不可缺少的政治家。

  ——羅曼·羅蘭

  在今天,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自由的締造者,我們的國父。他弘揚了印度立國的傳統精神,高擎著自由的火炬,驅散了四周的黑暗。我們時常不配作他的追隨者,違揹他的指示,但不只我們,我們的子孫後代均將銘記國父的指示,銘記這個偉人——他的信心與力量、勇敢與仁愛的精神。我們將決不讓自由之火熄滅! ——尼赫魯

  一位78歲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個世界,賦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顯示的力量,可以勝過原子彈的威力。

  ——倫敦《新聞紀事報》

  甘地全名叫莫漢達思?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甘地誕生於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島的波爾班達城。祖父和父親曾是一個小土邦的宰相,也是虔誠的印度教徒。甘地自小受印度文化薰陶,酷愛印度民族文化,同時也受到印度教中有關“非暴力”、“自制”、“寬容”、“以德報怨”等思想的影響。中學畢業後,甘地遠渡重洋,到英國接受高等教育,考進倫敦大學,主攻法學。在英國期間,他潛心研究《聖經》,把基督教義中關於對惡人忍讓的教義與印度教義中“以德報怨”的思想結合起來,得出了“不抵抗”和“自我剋制最高尚”的宗教結論。這一宗教結論後來又演變為政治上的非暴力不合作主義。

  1893年,大學畢業不久,甘地受聘為一家印度公司的法律顧問,到南非任職。在南非期間,他目睹了白人殖民者如何歧視印度人的種種劣行,感觸頗深。這使他萌生了反對白人統治、爭取印度獨立的志向。甘地深入印度僑民當中,創辦學校,出版刊物,開展反種族歧視鬥爭。二十多年間,甘地形成了完整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體系:即用罷工、請願、絕食等非暴力手段,與殖民當局鬥爭,爭取合法權益,最終達到民族自治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甘地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祖國。他把在南非積累的鬥爭經驗和形成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帶回印度,脫下皮鞋、西裝,穿上土布衣衫,深入群眾,宣傳非暴力不合作主義,併成為印度國大黨的領袖。在這期間,甘地成功地領導過孟買農民的抗稅鬥爭,還領導阿麥達巴德紡織工人按照非暴力不合作路線,堅持罷工,後來又使罷工轉化為絕食,迫使工廠主接受了為工人增加工資的鬥爭要求。經過這些鬥爭,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為廣大群眾接受。國大黨發展成為擁有一千萬黨員的大黨,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機構。甘地也成為印度人民反英鬥爭的最高領袖和“聖雄”。

  1919年,甘地利用印度受十月革命影響的機會,發動了第一次全印規模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對英國殖民統治。1930年,甘地又利用資本主義出現經濟大危機的機會,以反對英殖民政府的食鹽專營法為契機,發起聲勢浩大的食鹽進軍,掀起了全印規模的第二次反英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甘地領導下,並經過長期的鬥爭,直到1947年,英國政府被迫放棄對印度的統治權,印度獲得獨立。甘地為之畢生奮鬥的事業,終於獲得勝利。

  1947年8月13日,距印度建國僅剩一天半時間,聖雄甘地趕到加爾各答。此時的他應該留在新德里享受國父的榮耀,但是加爾各答的局勢已經使他不能夠再耽擱一分鐘。當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流血衝突愈演愈烈,為這個國家的前途蒙上了陰影。甘地確實滿心悲哀,他來到加爾各答,後來又來到德里,想要以愛的精神平息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教派騷亂和流血衝突。除了愛,他沒有別的武器。他到處走訪、祈禱、演說,忍受不理解的人們的辱罵和騷亂,他最後的辦法是絕食,“汝行乎,吾死”。他的精神終於感染和震撼了人們,人們的注意力漸漸從“街道上的暴行轉移到這張小床上來了”尼赫魯語,加爾各答出現了和平和親善的景象。這樣,在同樣是印穆聚居的印度北部的旁遮普省,5萬人軍隊沒有做到的事情制止宗教騷亂,卻在這座250萬人口的,歷史上最倔強最血腥的,現在又即將如火山爆發的加爾各答城裡,由一個手無寸鐵的老人做到了。這就是著名的“加爾各答奇蹟”。

  甘地一生有16次絕食,其中有2次是絕食三週,只喝一點蘇打水。他多次在絕食中瀕於死亡的邊緣,最後一次絕食是在他79歲的時候,在他死前半個月,共絕食121小時30分鐘。甘地如此談到自己吃苦的意義:“我們只受打,不還拳,我們用自己的痛苦使他們覺察到自己的不義,這樣我們免不了要吃苦,一切鬥爭都是要吃苦的!自己受苦意味著對人的信任和希望,意味著對人性中某種善端的尊重。這也是一條自我懺悔,自我純潔之路。最後,如果你是正確的,你就會在經受重重痛苦之後取得勝利,如果你錯了,那麼受打擊的只是你個人而已。”

  甘地接著又把這種和平帶到了首都德里,辦法仍然是自己吃苦,自己默默地忍受犧牲,後來,他又準備徒步穿過旁遮普省的大地,前往從同一母體誕生的另一國家——巴基斯坦,一路宣講和平的福音。

  1948年1月30日下午5時,人群突然一陣騷動,然後自動向兩旁分開,形成了一條通道。甘地從通道盡頭,慢慢地走過來。當甘地走到離戈德賽只有三步遠的時候,戈德賽向前走了兩步,按照印度傳統的方式,把手放在胸前,向甘地鞠躬。在人們都以為他是個虔誠信徒而沒注意時,戈德賽突然向半米遠的甘地連開了三槍。甘地手捂胸口,掙扎了一下,然後慢慢倒下。

  8、甘 地 的 愛

  如果我們所說的、所思考的一切,沒有一種行動與之相關照和相匹配,怎麼對自己的工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是否永遠相脫節?這個問題有點尖銳,但無可迴避。因為事實上,很可能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正在一旁等著把我們的理念拿去付諸實踐。在這個無力的背景之下,甘地的偉大舉止正是我們一筆寶貴的不可忽視的財富。

  甘地帶給我的第一個啟示是:人是可以改變的,不是隻能像目前這樣寸步難行這正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困惑。我們許多人對改變自己再無信心。甘地首先改變了他自己。他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個不斷實驗的過程,從飲食、穿著、交通方式最微小的事情開始,到精神、意志、行為方面的修煉,他每天都在試圖進一步完善自己。

  他的方法也不復雜,而是每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比如儘可能地自己動手,他年輕時在英國就開始自己熨衣服、替自己理髮,晚年還親手下廚做他的不斷除錯的湯。他說:“作為人類,我們的偉大之處與其說是在於我們能夠改造世界——那是‘原子時代’的神話——還不如說是在於我們能夠改造自我。”

  當然,這對他本人也是一個逐步完成的過程。一次,有位婦女來求他說服自己的孩子不要吃對身體有害的糖果,甘地只是輕輕對來人說:“請下週再來。”這位滿心疑惑的母親一週後帶著她的孩子如約而至。甘地對這個孩子說“不要吃糖果了”,並和孩子嬉戲了一陣擁抱告別。臨走時孩子的母親忍不住問:“為什麼上週您不說呢?”甘地回答:“上週我也在吃糖。”他堅持身體力行,最大限度地感染和帶動了周圍的人,令他們也同樣趕快行動起來,尋求生活的意義和真諦,放棄那些有損於身心健康和靈魂尊嚴的東西。通過改變自己和改變他人,甘地成功地改變了他的祖國的地位,改變了貧苦的底層人民的境遇。

  比這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居然改變了他的敵人。他贏得了許多英國人的支援,他們反過來也開始接受他的理念,包括決策的上層階級和因遭到印度抵制而工廠關閉的失業工人。那些被派往印度工作的英高階官員在臨行前不斷被告知:小心這個人的魅力。

  當然,最困難的正是這種身體力行。但如果我們自己永遠也不去做,那麼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小個子的甘地之所以擁有這樣大的力量,在於他不以仇恨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世界,他用以解決對抗的辦法不是另一種對抗。他運用的是一條完全不同於強權者的思路。他稱之為“非暴力”。這個偉大的觀念的基礎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整體。讓他人受苦就是折磨自己;削弱他人的力量就是削弱自己的力量,削弱全民族的力量。”

  在整體的意義上,自己的敵人和自己其實也同為一體。於生命根處的痛楚和聯絡可以使人放棄互相憎恨,放棄由於互相敵視而產生的互相恐懼。恐懼導致我們失去行為的力量,並且在失去真正的力量之後,失去自我控制如運用暴力的方式。

  只有消除恐懼、建立完全的自信才能走向互相信任和深切的愛。“非暴力就是以愛報恨的能力,是面對最強烈的反對錶現出的耐心和理解。”“只有當你覺得他人的幸福勝過自己的幸福,甚至他人的生命重於自己的生命時,你才能說你心中有愛。除此之外一切只是交換、取捨。將這種愛延伸到恨自己的人身上是非暴力的極限。它拓寬了自我意識的界限。”“我們可以用手毆打別人,也可以為他們擦去眼淚。”

  與人們印象中的理解不一樣的是,“非暴力”並不僅僅是一種被動和消極的態度。它是一種需要巨大勇氣的積極力量。消除隔閡、將愛的力量加以推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恨者有愛最為困難。”但比這更困難的是,這首先意味著戰勝自己,戰勝自己身上的種種偏見和嫉恨。“我的非暴力是非常積極的力量。它不容納怯懦甚至優柔寡斷。暴力的人有希望變成非暴力。懦夫卻不然。”懦夫是一種遠離自身的人,他患得患失,不能面對自身和找出自己的力量。他對自身和自身存在的“漏洞”採取一種迴避的態度,他被他自己所打敗。

  當甘地最親密的戰友之一、歷史學家克里帕拉尼第一次聽到甘地表述要用“非暴力”的方式來解放印度時,他也大吃一驚。於是他走上前,直截了當地對甘地說:“甘地先生,您可能瞭解《聖經》和《薄伽梵歌》,但您根本不懂得歷史。從沒有哪個民族能和平地得到解放。”

  甘地笑了。“您不懂得歷史,”他溫和地糾正道,“關於歷史,您首先得明白,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事並不意味著將來也不會發生。”

  甘地繼續表述道:“這是一個充滿神奇的時代。人們不能因為某一事物或觀點新奇就認為它毫無價值。僅因為困難就說不可能,是與時代精神不符的。以前從未想過的事物如今日日可見;不可能正在變成可能。我們不斷地為在暴力方面的發現感到震驚。但我堅信,更多從未想過和看似不可能的發現將出現在非暴力方面。”

  從甘地所取得的成果——1947年印度趕走了殖民者——來評價他的這番話,仍然有從結果來論是非之嫌。但儘可能地活在你所認定的真理之中,將一種人性的尺度帶到自己的生活中來,至少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有意義,對挽回自己存在的尊嚴和價值有意義,哪怕結果遙遙無期。

看過"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分類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大全 "的還:

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彙編

2.高考語文作文名人素材 高考語文作文人物素材

3.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4.2016高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精選

高三如何快速提高語文成績
高考語文作文開頭怎麼寫
相關知識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分類大全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分類整理
英語高考複習作文素材積累
英語高考優秀作文素材題事例
英語高考複習作文素材
英語高考優秀作文素材漂亮句子
英語高考優秀作文素材題積累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短篇大全
英語高考話題作文素材集錦
2018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分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