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選取了包括《滕王閣序》在內的4篇古代抒情散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

  3.背誦全文,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用典的內涵。

  2.熟讀本文直至背誦,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讀著這氣勢磅礴的詩句,我們便會想到王勃為這首詩所作的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解題

  1.寫作背景

  《唐摭言?卷五》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報雲‘落霞與孤鶩齊飛,長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關於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祖父是隋朝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前往交趾途中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三、研習課文

  1.對照註釋,查閱工具書,疏通文句,做到讀音準確,斷句恰當。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種情況,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六字句的情況大致有四種,如: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七字句的情況則更復雜一些,如: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戢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蟾帷暫住。

  2.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段:扣“洪府”,地勢雄偉、物產珍異、

  人才傑出、賓主尊貴。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閣”,樓閣壯麗、山川勝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餞”,宴會勝況,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窮且益堅

  第六、七段:扣“別”,自敘遭際,謝主引賓

  3.學生集體齊讀全文,要求做到讀音準確、節奏和諧。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練習背誦2-5段。

  深入理解全文,體味文章的語言美。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滕王閣序》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兩點:工整的對偶和文情並茂的“警句”。

  二、品析鑑賞

  1.對偶品析

  這篇文章是駢體文。文中四字為一語、六字為一語的句子很多,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只有“嗟乎”“所賴”“勃”“嗚呼”“云爾”九個字***,還講究字的平仄關係,所以聲調讀起來十分和諧。試就第一段看其對偶關係:

  不僅句與句對偶,還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詞或片語也對偶,這叫做“當句對”,如第一段中的: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三江”對“五湖”、“蠻荊”對“甌越”***

  騰蛟起鳳,……紫電清霜,……***也屬於“當句對”***

  2.“警句”品味

  《滕王閣序》對警句的提煉,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華富庶;後者形象的說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有的是語句表面矛盾而意思連貫,如:“老當益壯,寧移百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就是把“老”和“壯”,“窮”和“堅”這兩個對立面,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此外,如“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東隅”已失,則“桑榆”必晚,而王勃卻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悲觀的態度。有的是把不少相關的事物連線起來從而造成獨特的意境。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和“萍水相逢”,在意義上本無聯絡,但一旦組成對偶句後,就順理成章的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文中類似的對偶句很多,不一列舉。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求一律。例如: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評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運用:***翻譯***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翻譯***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評析: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儘量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追求,就算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強調“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雲之志”現均可作成語使用。

  運用:人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髮蒼蒼之時改變自己的追求?處境艱難更應當堅強,不能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

  三、背誦課文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舉一反三,深入體味文章,反覆背誦課文,直至爛熟於心。
 

怎樣學習高三語文
高三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高三語文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高三語文滕王閣序教案設計
高中語文滕王閣序教學反思
高二語文滕王閣序知識點
高二上冊語文滕王閣序教案
高三語文老師期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高三語文老師課堂教學的反
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神筆馬良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