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語文滿分作文
今年的高考複習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而作文一直以來都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為了幫助大家提高語文作文的寫作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各位考生的高考語文備考有所幫助。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裡絲瓜和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好笑,就說:“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範文1:
生命的本質更在於過程
這讓我想起韭菜與韭菜蘭的故事。韭菜蘭作為蘭花的一種,因極其類似於韭菜,故得名“韭菜蘭”。倘若區別二者差異,僅存在於長熟待取階段,不僅破壞了世間萬物自然規則,也會造成美食的難以下嚥。
世間萬物在成長階段都是以“簡”存在。以人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構造已然完成,內心和思想內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標誌。倘若以“人的存在僅為存活定義”這是對神聖生命的踐踏。如果以這樣的規則宣講傳世,締造出來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著本質區別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項成就某項工作某種生命為基礎。若,僅僅以人活著等死校正其意義,這違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顯而易見,乾坤萬物、日月星辰都有著存在的意義,並非僅僅是生存、繁榮、湮滅的生理代換。探索萬物更應該從本質和存在過程出發,生命的結果也只是存在過程中磐涅的另一種“新生”。
萬物或許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許存在於不同狀態、或許相同形式和相似狀態存在,這些都不影響對其生命結果的探索。歸咎其源,這也印證了生命過程存在的意義。
既然,萬物本身都有著自身的意義和本質追求。那麼,對萬物結果的探索,不能止步於生命的終結。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關愛,絲瓜和肉豆的藤須雖有著驚人的相似程度,兩者生命的結果卻差異較大。
不論是肉豆和絲瓜、不管是韭菜與韭菜蘭。在生命過程中都有著相似的地方,這些因素極易被誘導成另一個生命結果。但是,出於對生命探索的尊重,你會發現,很多時間,相似的個性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感同身受,誕生的卻是差異較大的人生。比如,現代社會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會接觸相同的時間,卻成不了優秀的“人”。囿於,這是個人對生命本質過程的探索結果。
現實中,人們往往追求過於完美的結果,卻常常忽略過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與韭菜蘭是最好的佐證,雖然兩者結果有異,過程展現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絲瓜和肉豆、韭菜與韭菜蘭,每個生命的過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這些有可能導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記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離其宗的結果,追求過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義。
範文2:
絲瓜與肉豆,形式與內涵
絲瓜藤蔓與肉豆莖須長在了一起,小孩執意要將它們分開,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為說菜是為了吃的。對於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分辨絲瓜與肉豆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想還事情一個真相。而對於只重結果的大人來說,能吃到瓜與豆才是最重要的。此處並非是想要討論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只是想借而表達大人與小孩思維的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若視前者為形式而後者則可以視作是內涵。反覆思索這個關於形式與內涵的問題之後,又回到“分辨”與“吃”的問題上來。若將這個問題放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來說,我們便會由此想到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鬚,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麼?“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氾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盪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氾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彷彿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麼?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麼,為什麼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盪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氾濫。
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專不同,性格南轅北轍,但其感人之處卻是一致的:精神氣象讓人爽朗。“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越來越執著於“業”,而忽視了“道”,而結果是,一個人即使是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戴瓔珞圈,裙系豆綠宮絛,也掩蓋不了身上的“銅臭味”。
正如國學師饒宗頤所說:“人的生命如同蠟燭,燒得紅紅旺旺的,卻很快熄滅,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長久地燃燒,來得經濟。”我們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義所左右,那麼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將失控。
絲瓜與肉豆,何必執著於將其分開,只要內涵沒有走偏,又何必糾結於無關緊要的形式呢?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必備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