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散文進行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散文是文學性很強的文體,既無詩歌的音樂節奏,也無小說的故事情節,但對於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文學素養,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培養鑑賞散文的能力,那麼呢?

  一篇散文,在學生讀懂了以後,教師還要追加一個任務:讓學生學寫散文賞析。那麼如何來寫散文賞析?

  1.抓住一個角度來進行賞析

  看到一篇散文,讀懂讀透以後,如何來賞析他呢?欣賞有許多方面。那麼你是欣賞他的立意,還是欣賞它的結構?是欣賞它的語言,還是欣賞它的氣質?是瞭解它的創作技巧,還是瞭解它的寫作背景?個人認為:與其全面地談談不如抓住一個角度來展開。

  一篇欣賞散文的短文最好要學會攫取一個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題***,或者是結構***包括開頭結尾各個層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語言談點觀感等等,抓住一個角度面,就可談深談透,把握實質。當然鑑賞不是空談,而應該結合文章的詞句,有的放矢。

  2.你抓的角度最好是你讀散文之後印象最深的那一個點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華在寫賞析時僅僅抓住散文在結構與語言兩個方面的突出特點加以分析評論,因此就被編進了《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文章開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朱自清寫這篇散文的歷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極其苦悶時,尋求超脫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緣情寫景的。評論文章第二部分著重分析結構上的安排,中間三段怎麼樣寫荷塘月色之美,然後介紹內外結構的均衡安排,形成一個圓型結構。然後又介紹這篇散文在語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話,毫無雕飾之感,更有精心練句用詞。

  3.以“我”為主。

  在散文裡,“我”即真實而獨特的“主體”,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那麼,這個“我”是如何展現出來的呢?請看:

  郁達夫說:“‘個人’的發現”,其實指的就是走進“散文”之中的那個活生生的“自我”。同時他也指出:“現代散文的最大特徵,是每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裡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

  葉聖陶也借一篇短文對散文的表現“自我”,“個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說到:

  “我要求你們的工作完全表現你們自己,不僅是一種意見,一個主張,要是你們自己的,便是細到像遊絲的一縷情懷,低到像落葉一聲嘆息,也要讓我認得出是你們的而不是旁邊人的”。這裡,意思就是說散文中沒有作者這個人的神情浮動,就沒有意義可言。以及“特質是個人的,一切都從個人的主觀發出來”而不是別人的“自我”展現。蒙田說:“我所描寫的是我自己。”就是“自我”這個意思。

  金:“我自己有一種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裡都有我自己。”

  我們瞭解了這麼多人的說法,一言蔽之,散文就是展現“自我”,而又“超越自我”的一種文學形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葉至誠在《假如我是一個作家》裡疾呼:要“有我”,要“找到自己”,這就成為新時期復甦散文的偉大藝術宣言。從此,我國的散文開始進入了全面、多元化的發展時期,主要體現在創作主體,表現主體,題材等都呈現了多元化。

  4.因聲求氣,循聲得情。

  作家秦牧曾談到這樣一個故事:某國有一位著名女演員,拿著一張菜譜,以另一個國家的語言當眾朗誦,運用的是她演悲劇時的腔調,那沉痛蒼涼,悽苦激烈的音調,竟使座中有人為之泣下。一張菜譜,不可能有什麼情感內容,況且還是他國語言,但它能使人泣下,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語言的聲音本身有著獨立的表情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鑑賞散文不能忽視了聲感的要素。散文,可謂是言情的藝術。我們知道,人的情感是不見之於形的抽象的東西,必須靠語言符號表現出來,但漢語符號本身包含有形、聲、義三個方面,因而在表情上就有了各種複雜的關係。我們的漢語,就一個個單字來看,它們雖然不可能有什麼變化,但因每個字都具有形、聲、義,不同的組合固然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而且在形、聲這兩個方面也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作家運用語言,不僅要選“義”,同時也要選“形”與“聲”。“形”,在字而言是指筆畫結構,在文中是指句子的參差、整齊和語法構成等,這裡取後者。“聲”,在字而言指讀音,這裡側重指句子的音樂感。值得注意的是,選“形”是為了選“聲”,是以“形”的變化來造成“聲”的變化,最終達到更好的傳情。“形”本身不可能有獨立的意義,只有通過“聲”來傳情。散文作家依靠語句的錯綜和聲音高下的奇妙調節,就能使人讀起來覺得具有了聲感變化,同時還會感到有一種生氣灌注。生氣不可能憑空存在,語言的聲音節奏正是文氣存在的形跡。作者因情而發為辭,辭生則聲音與文氣也便隨之產生了。好比平常人們講話,有了意思才講,要講就必須藉助於語言***辭***,而運用語言的時候又少不了抑揚頓挫、輕重急徐的語氣。語氣在文章裡便是文氣。這個過程即是:情──辭──氣──聲。

  劉熙載說:“作者情生文,斯讀者文生情。”***《文概》***這表明讀者鑑賞作品恰好要和作者走一個迎頭路,那麼鑑賞散文的過程便是:聲──氣──辭──情。

  這也就是說,散文鑑賞要特別注意抓住聲感的突破口。從聲感出發,因聲求氣,循聲得情。因聲求氣,循聲得情,就是根據文章的言之短長、聲之抑揚來誦讀,並通過誦讀來體會作者貫穿在作品裡的文氣,又通過對文氣收放的品味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夏尊和葉聖陶兩先生合著的《文章講話》,其中還明確指出:“文氣這東西,看是看不出的,聞也聞不到的,唯一領略的方法,似乎就在用口唸誦。”鑑賞散文切忌像讀科學論文一樣只是著意在裡頭分解,而應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誦讀上,由此自得文中奧妙。散文的誦讀自然不必像詩歌的吟誦那樣有很多講究,只要符合散文的自然節奏就行,這與散文行文的灑脫有很大關係;但也並不是一味毫無組織,或長或短,或排或偶,或承或轉等,均有一定之妙,往往可以因聲而求的。散文的誦讀還要求長久地熟讀,光一二遍不可能讀出文章的聲情來,只有在爛熟之後,才有可能對文章內容有深切的瞭解,也才會高下合度,緩急相宜。我之神氣皆與作者相通融,一吞一吐,均由彼而不由我,語言之音節一併奔湧在我喉吻間,出神入化,融液浹洽,一起從聲情中溢位,由此自然鏗鏘發金石聲。

  5.注意“情致”和“文”的結合

  散文在各種文體中,偏於陽春白雪,是一種高雅而精粹的表現藝術。篇幅不長,但立意深,多見識,有真情,有趣味,文字表達有個性,富於文采,在民族語言中最雋美,最值得玩味。

  散文有自己的情致,那麼,情致指什麼呢?明確:情致是情趣、性情、趣味和風味的結合體。它和所寫的內容有自然聯絡,但它並非內容本身,而是透過全部內容所表現,散發出的那種氣韻、味道、筆致。如《背影》寫父子親情:事少,話不多,只以兒子的視角三寫父親背影在自己內心所激起的幽深微瀾,味之潸然,動人心絃,激盪著讀者沉重的心。《我與地壇》感悟生命的堅韌恆久,情致表現為探詢、深思等,表現出了悠長而丰韻的情致。

  所以,在賞析散文時,眼界宜寬。而我們在寫作時,遣詞造句,要注意文情一致,整齊參差,迴環往復,達到文與情的和諧統一。

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
關於勵志的唐詩精選
相關知識
如何對散文進行賞析
如何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如何對電腦進行隱蔽的遠端監控
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火災中如何對傷員進行急救
如何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引導
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如何對高管進行銷售
考試後該如何對試卷進行自查
電腦黑屏後如何對電腦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