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年說馬的作文
1:
辛巳蛇年已過,壬午馬年蒞臨。此時此刻,不禁又喚起人們對駿馬騏驥的眷戀之情。
眾所周知,馬是人類摯友。它自遠古走來,與人類生死相依。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即有“馬”字;《詩經•周南•漢廣》篇有云:“之子于歸,言秣其馬”。這就足以證明馬追隨人類於今當有三四千年之久。在慘烈的戰陣前,它們曾流淌過熱血;顛簸的道路中,它們曾拋灑過汗水;廣闊的草原上,迴盪著它們嘶鳴;靜靜的小溪邊,映照著它們的身影。它們是勇武與忠誠的代表,是陽剛與力量的化身。無數文人墨客曾為其吟詩作賦,畫影圖形;多少豪傑武士曾與之相依為命,情同兄弟。這是馬曾經擁有過的輝煌、難以忘懷的榮耀。
在傳統社會裡,馬之地位舉足輕重。古人以“馬牛羊雞犬豕”為六畜,而馬居其首。其價值遠遠超出代步、耕田、拉車、征戰等實用範疇,而昇華為文化領域的多重意義。
馬是財富象徵。《論語》中記載,孔子曾以 “有馬千駟***即四千匹***”來形容齊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記載,孟子曾批評梁惠王“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表明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馬所佔有的突出地位,也可說明馬是財富與實力的重要體現。
馬有崇高聲望。三國時呂布驍勇無敵,劉關張三英圍攻尚不能勝,當與有坐騎名赤兔者助之頗有關係。時人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語,足見良馬有與英雄並駕齊驅之資格。奉先殞命白門樓後,赤兔得歸關羽,自此伴雲長斬顏良、誅文丑,又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重歸劉皇叔帳下,得以共享兄弟重逢之喜悅;然又隨其敗走麥城,見證英雄末路之悲涼。
馬可代表人傑。昔日燕昭王欲招納賢才,郭隗為之以千金買千里馬之骨殖,並獻計築黃金臺以招攬人才,終致天下賢士趨之入燕,昭王大喜。傳黃金臺即在今北京附近,後人有好事者附會仿建之於京城朝陽門東五里處。至金元時期,“金臺夕照”與“盧溝曉月”、“瓊島春蔭”、“薊門煙樹”、“居庸疊翠”、“太液秋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等並稱為著名“燕京八景”。清代乾隆時,高宗好風雅,特題字賦詩,並建碑亭,成為著名京華名勝。另,相傳有名伯樂者長於相馬,世人便將善識賢才者以伯樂名之,足見人傑騏驥之相類也。
馬具高尚品德。據傳,有古人乘馬出行,墜入山澗而不得出,其坐騎非但未乘機逃逸,反而將韁繩垂下,主人藉此而脫離險境,從而留下“馬有垂韁之義”的千古美談。
馬一向自強不息。其表面性情溫順,然與同類競爭時多不甘落伍。賽馬場上不乏力盡筋疲,倒地而死之強者;馬雖默然無語,但大都不屑於避重就輕、貪生畏死,而是勇往直前、義無返顧。昔日沙場之上,多有戰馬金瘡累累,但仍奮力拼搏,終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輩多可贏得死後哀榮,不乏以之禮而葬之者。
馬與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題名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似乎馬亦理解士子之歡樂;漂泊異鄉時,“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好象馬也懂得離人之痛楚。
馬看似愚騃木訥,實則聰穎異常。據《韓非子•說林》記載:春秋時,管仲從桓公率齊師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錯方向,全軍必覆沒於莽莽荒原之中,死無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獻計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馬數匹,便放之前行。此輩心中果然有地圖一幀,高瞻遠矚,沉著冷靜,昂首闊步,似信步於閒庭。將士緊隨其後,亦步亦趨,遂得以走出絕境,轉危為安,從而留下“老馬識途”之佳話。
馬之俊美,在形體而不在面容。其腿修體健,肌骨發達,鬃毛如瀑,長尾飄灑。行則悠然自得,志酬意滿;奔則四蹄騰空,絕塵而去。草原之上,萬馬競躍,誠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場之中,千驥嘶鳴,真沖天豪氣之跌宕。駿馬不得英雄,則枉度此生,有老死荒野之悲;而英雄不得駿馬,則孑然無助,罹形影相弔之苦。故而愛聲色還是愛駿馬,乃傳統社會中是否真正英雄的重要標誌。
馬雖諸美齊備,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實不敢恭維。其眼大而無神,耳小而猥瑣,再配上毫無表情之長臉一張,若只睹其面,唯當以“因可愛而美麗”來詮釋。據傳,北宋名士蘇東坡之臉甚長,時人有“馬面”之譏。蘇小妹曾賦詩形容其兄曰:“去年一點相思淚,今日方流到口邊。”此句用來形容馬面之遼闊,亦無不可。
進入現代社會,人類生活方式與內容皆發生鉅變,整個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時代最具機動性的騎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歷史舞臺;現代交通體系的發展,已將馬擠出因之而得名的馬路;現代通訊手段的先進,使得主要由馬來支撐的驛站再無存在的價值。這一切都使人類疏遠甚至漸漸遺忘了曾為人類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友。當今時日,這些英雄的後代或徜徉於戈壁荒灘而虛度青春;或被驅使於鄉間土路而充做苦力;或賣命於賽馬場以供人賭博取樂。對比起其先輩之業績與風光,只能對寒風而長嘶,徒發“生不逢時”之慨嘆。然時代之前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更不會以馬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只能以“愛莫能助”來為自己開脫。
日月如梭。又逢馬年,與馬一起重溫舊夢,頗有感慨,特撰此文以記之。
2:
按照中國的傳統曆法,農曆壬午年是馬年,辭舊迎新,又到了馬年說“馬”的時候了。
與龍一樣,馬在中國文化裡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說到“馬”,中國人的腦海裡首先湧現的是有關“馬”的吉祥成語,譬如,馬到成功、萬馬奔騰、人強馬壯、馬上封侯、馬不停蹄、龍馬精神等等。
的確,倘若把中國的歷史書找來翻一翻,馬的諸多佳名美譽就會躍入眼簾,比如:千里馬、天馬、寶馬、汗血善馬、駿馬、老驥、白駒。
這諸多的成語與美譽都印證了生活在世界東方的人們與馬自古就有著密切的往來。在很早的時候,馬便成為了中國人的交通工具。中國人喜歡馬,因為它是速度和耐力的完美結合,無論艱難險阻,它都有耐力去完成。
沒有馬兒,秦始皇不可能驅馭萬軍統一中國,並用馳道把龐大的疆土聯為整體。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至今仍被中國人引為經典。關公的赤兔馬更是中國人嚮往的神物。
到了20世紀,機動車才在中國城市逐漸取代馬匹、馬車,成為新型代步工具。但在廣大的農村和牧區,馬兒仍是農牧民們喜愛的馱獸。
中國人在數千年來對馬的讚美中,還賦予了馬許多人性化的特徵,比如:勤懇、堅韌、不畏艱難等等。人們之所以把這些精神賦予馬,緣於中國人本身對這些精神的推崇。勤懇、堅韌與百折不撓早已融入在了中國淵源流長的文化當中,早已體現在了中國人的精神當中。
人們常常講,中國的文化是龍的文化,但是龍畢竟只是人們意念中的圖騰,在這一點上倒不似馬,無論馬兒的精神是中國人賦予的,還是馬兒的精神啟迪和激發了中國人,總而言之,每當中國人提到馬,他們便會覺得它是那麼的實在和貼近人的心靈。
3:
2014年是中國農曆甲午馬年。馬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一種草食性家畜,以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呈弓狀、耳短頭小為其外形特徵 ;外表溫順、安靜,內心深處卻充滿著強烈競爭意識,是它內在特點。
馬,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摯愛的朋友。農耕春種可見它辛勞往返于田野山川的蹤跡;豐收路上可見它忙碌的身影,可聽到人歡馬叫;古戰場旌旗獵獵,戰鼓齊鳴,兩軍對壘,可見戰馬咆哮,萬馬奔騰;如今戰士戍邊保國仍可見駿馬雄姿,馳騁於茫茫雪海、大漠邊關;奧運賽場上,伴隨悠揚舒緩的旋律,賽馬氣定神閒,風度翩翩,人著盛裝,馬走舞步,人馬協調,韻美奔放,讓人陶醉。
人們欣賞馬的外在美,探尋馬的精神實質。現代繪畫大師徐悲鴻潛心研究馬的解剖、馬的骨骼,力圖找到馬的精神內涵。揮毫潑墨所作“八駿圖”中馬的姿態各異,或騰空躍起,或昂首揚尾;或精神抖擻,或桀驁不馴,寥寥數筆便將“絕地、翻羽、奔菁、超影、逾輝、超光、騰霧、俠翼***他們分別是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三河馬、伊莉馬、千里馬、汗血寶馬***”八匹剛勁矯健、昂揚奮進的駿馬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清.郎世寧***義大利畫家***對馬情有獨鍾,中西合璧描繪出胖瘦不一,或立、或跪、或奔、或臥,神態迥異的《百駿圖》。
人們讚頌馬的品質,將最美好的詞彙賦予到馬的身上,搜尋有關於馬的成語或典故竟多達幾百條,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稱頌好馬為“寶馬良駒”、老馬為“老驥伏櫪”;沙場上鏖戰的“金戈鐵馬”,拓展事業上的“馬到成功”;新任官職“走馬到任”、犯錯醒悟“懸崖勒馬”;古時擴充隊伍“招兵買馬”、形容兩小無猜用“青梅竹馬”等等舉不勝舉。
當今社會國人口頭用語中“馬上……”“馬上……”為最常聽到的詞語之一,新的流行語也應運而生“馬上有錢”“馬上發財”“馬上……”。
歷代文人墨客對馬的讚譽有加、不勝列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王績《野望》***“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漢.扶波馬援“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強調了馬在當時的重要作用。
清.徐珽《大獵》詩中“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一幅激昂壯觀巨集大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令人振奮,憾人心絃。
《三國演義》中的赤兔馬被形容為“身如火炭,狀甚雄偉”“長一丈”“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如海之狀”。
赤兔馬對主人的忠誠亦可見一斑。據說赤兔馬幾易其主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後,為馬忠所獲,它卻不再順從新主,拒絕飲食以報孝舊主,因飢而亡,表明了赤兔馬對舊主的耿耿衷心。
傳說特勒驃、青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白蹄烏這“昭陵六駿”為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統一全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馬,在國人心中是民族精神振奮的象徵,是人才輩出的象徵。人們以各種不同方式歌頌馬、讚美馬、描繪馬無不在彰顯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民主風貌,抒發著克艱克難、振興中華民族的強烈願望。
2014年是中國農曆甲午馬年。馬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一種草食性家畜,以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呈弓狀、耳短頭小為其外形特徵 ;外表溫順、安靜,內心深處卻充滿著強烈競爭意識,是它內在特點。
馬,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摯愛的朋友。農耕春種可見它辛勞往返于田野山川的蹤跡;豐收路上可見它忙碌的身影,可聽到人歡馬叫;古戰場旌旗獵獵,戰鼓齊鳴,兩軍對壘,可見戰馬咆哮,萬馬奔騰;如今戰士戍邊保國仍可見駿馬雄姿,馳騁於茫茫雪海、大漠邊關;奧運賽場上,伴隨悠揚舒緩的旋律,賽馬氣定神閒,風度翩翩,人著盛裝,馬走舞步,人馬協調,韻美奔放,讓人陶醉。
人們欣賞馬的外在美,探尋馬的精神實質。現代繪畫大師徐悲鴻潛心研究馬的解剖、馬的骨骼,力圖找到馬的精神內涵。揮毫潑墨所作“八駿圖”中馬的姿態各異,或騰空躍起,或昂首揚尾;或精神抖擻,或桀驁不馴,寥寥數筆便將“絕地、翻羽、奔菁、超影、逾輝、超光、騰霧、俠翼***他們分別是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雲南馬、三河馬、伊莉馬、千里馬、汗血寶馬***”八匹剛勁矯健、昂揚奮進的駿馬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清.郎世寧***義大利畫家***對馬情有獨鍾,中西合璧描繪出胖瘦不一,或立、或跪、或奔、或臥,神態迥異的《百駿圖》。
人們讚頌馬的品質,將最美好的詞彙賦予到馬的身上,搜尋有關於馬的成語或典故竟多達幾百條,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稱頌好馬為“寶馬良駒”、老馬為“老驥伏櫪”;沙場上鏖戰的“金戈鐵馬”,拓展事業上的“馬到成功”;新任官職“走馬到任”、犯錯醒悟“懸崖勒馬”;古時擴充隊伍“招兵買馬”、形容兩小無猜用“青梅竹馬”等等舉不勝舉。
當今社會國人口頭用語中“馬上……”“馬上……”為最常聽到的詞語之一,新的流行語也應運而生“馬上有錢”“馬上發財”“馬上……”。
歷代文人墨客對馬的讚譽有加、不勝列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王績《野望》***“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漢.扶波馬援“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強調了馬在當時的重要作用。
清.徐珽《大獵》詩中“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一幅激昂壯觀巨集大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令人振奮,憾人心絃。
《三國演義》中的赤兔馬被形容為“身如火炭,狀甚雄偉”“長一丈”“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如海之狀”。
赤兔馬對主人的忠誠亦可見一斑。據說赤兔馬幾易其主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後,為馬忠所獲,它卻不再順從新主,拒絕飲食以報孝舊主,因飢而亡,表明了赤兔馬對舊主的耿耿衷心。
傳說特勒驃、青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白蹄烏這“昭陵六駿”為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統一全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馬,在國人心中是民族精神振奮的象徵,是人才輩出的象徵。人們以各種不同方式歌頌馬、讚美馬、描繪馬無不在彰顯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民主風貌,抒發著克艱克難、振興中華民族的強烈願望。
關於馬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