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實忠於理想作文
面對現實,是我們對於理想的堅守;忠於理想,是我們對於生命的敬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篇1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切·格瓦拉
他有著近乎完美的人生序幕:國際奧數金牌,北大畢業,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他做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選擇:遁入空門,修習佛學。他就是柳智宇,一個極富思想力的天才。人們對於這一驚人舉動展開了關於社會、教育、責任的討論,最後卻發現,在柳智宇的身上看到了我們久違的東西——忠於理想。
現今整個世界飛速發展,我們總是被高速增長的物質欲求裹挾前行:努力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學校,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後立業成家……我是我,這是邏輯學中的絕對真理。但在這種渾渾噩噩中,我們逐漸變成了沒有理想的橡皮人;在看似忙碌而“充實”的生活中,我們心底那片無法忽視的空虛卻悄然蔓延。
也許有人要抱怨,生活沒有安全感,何談理想?但事實是,心懷理想正是安全感的來源。因為理想就是生活的風向標,心靈的填充物,它能讓我們不至於在忙碌得大汗淋漓之後仰望天空,卻不敢正視內心那個呼之欲出的疑問: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也許有人要辯解,自己也曾為理想而年少輕狂,但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我們無法忽視肩上的責任與壓力。是啊,何時開始,忠於理想竟成了一種奢侈了呢?
有次家庭聚餐時,我說自己長大想當一名戰地記者,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能撼動人心的畫面。記得當時小姨立即表示了反對,還說了幾則新聞告訴我這個職業有多危險。其實當時我只是說出了一個兒時的願望,並非探討自己的未來發展,可我卻突然意識到,在堅守理想的過程中,困難不僅來自於理想本身,而更多的來自於因為你的堅守而帶來的他人的牽絆。
比起殘酷的物質現實,這種有血有肉的阻力似乎更讓人感到無能為力。而這也是我欽佩柳智宇的地方,他有這種追逐理想的勇氣。他從未停止過關於生命與人的思考,我相信,他的舉動絕不是一時衝動,亦非看破紅塵,這只是他追逐畢生所求之真理的一次努力。我們的生命不應只是會做幾道別人出的題目,不應只是重複他人的腳步,我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歸宿。即使會被解讀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痴人,即使會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但天地之大,可載我之物者幾何?這種“自私”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負責呢?
寫下此番話,我不能說有多少人能舉起理想的旗幟奮勇前行,因為就連我自己也還沒有攢夠這種忠於理想的勇氣,但如果我們連這顆種子都沒有在心底種下的話,它又怎麼能牢牢紮根於我們的心靈深處呢?
面對現實,是我們對於理想的堅守;忠於理想,是我們對於生命的敬畏。
篇2
喜歡韓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什麼破玩意兒都能玩出點兒花兒來。
去趟工地,也能講出好多梗,踩著屎了都能調侃的挺像那麼回事兒。
我個人把這個特徵歸納為,熱愛生活。不用繁華奢侈,也不要破衣爛衫,像個真人兒一樣活著。
看過他的那本玩票出的《就這樣飄來飄去》,感覺他的生活比他的小說有意思,生活裡有煩惱,也有快樂,實話講苦的時候多,但是他總能化悲憤為非悲憤,享受其中。或者說,至少他能表現出這樣,也就很不錯了。
說實話,咱真不能說韓少低調,這輪後會無期的宣傳也真是下了血本,玩兒命造勢,但是造的邏輯很簡單,就是我們挺認真的拍了一個電影,中間有很多趣事,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來看。跟小四一比高下立判,各種動感情,動真情,這麼廉價的流露感情就不值錢了。順便提一句,小四的書也是這個特點:易模仿,可量產。
現在看電影最煩的就是濫情,不是說非得愛情就得濫情,分手大師也濫情,就tm連鋼鐵人變形金剛在我眼裡也是相當的嘚瑟,非得往某種偉大人格上掛靠,看的觀眾直著急:我憋著尿等你砍人,***給我放瓊瑤電視劇啊。
韓寒的故事隨著他的長大變得成熟,但是他的故事的脈絡在我看來卻一直沒變,不敢說是平淡,但是總是坦然面對現實,感覺故事沒有結尾,還要繼續發生,只是不在本書敘述之內。不得不說,這種感覺是符合客觀生活的。各種考試之後,各種專案之後,那種僅僅存在半天左右的愉快感很快淹沒到daily routine的迴圈中。有時候也覺得:媽的,等了半天瓊瑤,你跟我來新聞聯播。也許是韓寒本人的特寫處理能力不是很強,但是我喜歡,因為看他的書根本沒期待大片邏輯:從幾個線索逐步發展,最終埋下的伏筆在最關鍵的時刻發揮作用,正義戰勝邪惡。
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說高了一點就是:忠於理想,面對現實。說高考作文一點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說馬克思一點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就像標題明確點名的,後會無期:你的一廂情願永遠不會打動整個世界的巨大邏輯。
聽了那個朴樹的歌,說實話水準略欠,從歌詞的重複度上可以看出來,另外我明白韓寒的意思,但我覺得依他的文筆,能寫出更好的內容,同樣是公路型別的歌曲,我更喜歡肖容的 去海邊的路上,感覺像慢慢的開一輛車,去哪裡好像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路上,沒有歌詞好像在說:我tm也懶得解釋。
說實話在選角上,不太喜歡港臺演員,預告,感覺感情迸發的也有點摟不住了。也許是港臺腔有太多歇斯底里的臺詞縈繞在童年回憶中,我一聽那口音就想起一些特別簡單炙熱的感情,但這顯然與我國國情不符,也與我所認識的客觀世界相矛盾。
坐公交車的時候,走在路上的時候,經常掠過很多面孔,有些驚豔,有些安詳,更多的人讓你感覺很麻木,可是,套用一個不能在合適的例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篇3
《摩托日記》,聽說這部電影的時候,它被別人打上了青春的標籤,稱之為青春十大瞬間之流浪的代表作。將流浪稱之為青春瞬間,本身就是承認了我們每一個人終歸要變得現實,理想永遠必須被分為實際的和不實際的兩種。
這部電影,我終於覺得需要給自己過去的旅行一點總結了。
兩天,二百多公里路程,腳踏車,也許這並不是一件可以值得反覆提及的事情,甚至在大多數成功的現實世界的人們眼中,這又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我可以想見,在我的這個年紀的時候,有多少的商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資本的積累,又有多少的學者做出了傑出的研究成果,甚至有人已經完成了自己攀登世界高峰的壯舉,更有人已經騎著腳踏車完成了幾萬公里的長距離旅行。這都不重要了,因為我有我自己的生活。
切·格瓦納曾說,“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
有時候時常感覺到矛盾,難以自持,不知道該如何去掌握自己的方向,覺得自己彷彿一直被別人牽制著,就像你的身後永遠有一個巨大的陰影,總是在你身處明亮的地方時出現。
流浪,一個很浪漫的字眼,也的確總是讓人感到很羨慕與嚮往,當主人公決定開始他的拉美旅行時,他的父親將他帶到一邊說道,如果我和你一樣年輕,我也會和你一起去。
現實總是殘酷的,因為它總是對你的理想說不,讓你所有的激情與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被消磨殆盡,等到我們為人父母長輩的時候,我們一股腦兒的撿起我們父輩的衣缽開始了機械的說教。
就像片中格蘭那多所說的那樣,“為什麼不,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三十歲”,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年輕的機會,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不能堅持住自己的夢想,忠於自己的理想,不去做出種種嘗試,那麼當我們年老體衰的時候,我們用什麼去打發那長長的夕陽黃昏時呢?難道就是那樣的坐在那裡發呆?
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身處各種艱難的包圍之中,使得理想總是處於被擠壓的狀態,換句話說,我們的理想是現實世界的畸形兒,就像每一個天才都不是現實世界的優秀兒一樣,理想也如是。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放棄了自己的理想,當然前提是我們是否認識了自己的理想。
我不得不說,我們的父輩們,總是喜歡用看著他們的同齡人為追求夢想而犯錯誤,並且喜歡用自己所承認的這個世界的標準去衡量比較自己和那些追求夢想者們的幸福指數,所以他們總是大贏家,因為很少有忠於理想的人最後願意再回到現實世界中,告訴我們實現理想的過程是多麼的精彩和辛酸。所以,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世界上的前輩們對於子女的越界追求的反應都是如出一轍了,因為他們用的是同一本教材。
很好,現在講到了教材,不覺得就想到了曾經和人討論過的“經驗”。可以說我相信經驗,但是我從不將這些經驗好好的加以利用,所以我常常就這樣的與機會失之交臂。我曾無數次的痛惜自己沒有聽別人的勸告,而多次的一敗塗地。但是,我總能在一本又一本的書裡面看到自己的身影,雖然是失敗者的身份。當別人跟我聊起這些過往的時候,我總是顯得很淡定,很從容,內心感覺到舒適安寧。
有時候呢,我就在想,這種舒適安寧的感覺不就是我想要的嗎。既然這樣的話,那我還去苦苦探尋什麼呢?漸漸地我才明白了那句安慰失敗者的話——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原來不只是說說的,原來一個人真的可以有這樣的感覺,感覺過程勝過結果。我也成體會過小小的成功,現在突然發現,那些成功之所以讓我感覺快樂,並非我完成的任務本身,而是因為我比別人好,那種喜悅是一種比較的喜悅,這種比較的喜悅是那麼的容易陷入困境,因為這裡有一個永恆的悖論前提——我不可能永遠比別人好。
世界萬物基於的一個自然準則就是,人人不同。用另一種安慰人的說法就叫做,每個人總有別人所沒有的優點。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忠於理想並實現理想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現實世界!
我們離不開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即使你有一天大徹大悟,因為我們所追尋的理想,只能滿足我們精神的食量,不能解決物質上的溫飽問題。
這個時候必然出現了一個問題,現實世界裡面可以沒有理想,但是理想的實現卻不能離開現實,那就乾脆直接投奔現實的懷抱吧,那裡有美酒佳餚、花車麗服。
我們未出生之時,世界已經存在;我們出生之後,大多數世界還是這樣。正如人們常說的,沒有了誰地球都還是照樣轉。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精神層面的,因為這樣的生活,你會不自覺的感到快樂。我們來到世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拯救誰,討伐誰,又或者讓誰來主導世界。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堅持人之為人的那些真善美的本來面目,而不是經過粉飾的,表面的真善美。
面對現實,承認一切不美好因素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從現實中看到理想實現帶給內心的衝擊,併為了這份衝擊不易其志。
立志和理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