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傳讀後感_品讀蘇武傳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蘇武高風亮節,讀完他的傳記,大家領悟到哪些道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蘇武傳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蘇武傳讀後感篇1

  回望著漢室的繁華似錦,我凝眸在北海里你那拿著旄節的身影,如此單薄。經歷了多少風霜,多少歲月,你的額上被深深刻畫上皺紋,你的鬢角,不知何時已經摻雜了白髮。而你的眸依舊是那般神采奕奕,時刻回望著你的大漢土地。

  19年的歲月,你與羊為伴,冰天雪地裡,你手持旄節,站成一座流傳千古的豐碑。現在的人們依舊仰望著你,你傳照千古的神采,你挺直的腰,每一點都讓人很深的敬仰。我在千年之後的今天懷念,你在那裡是否安好?

  一度想踏步走過你生活了19年的荒涼的土地,去感受一下你的艱辛,真真切切的去感覺你的溫度。不知道何時你的身影已經可是夢縈,只可惜跨越了千年的時光,讓我們無法越過。深深的刻寫你的名字,在血脈裡融入那些風霜雨露,看著荒蕪的曠野,深深地凝思著千年之前的你。

  看到大漢尋你的足跡,我欣慰的淚流,你的大漢王朝沒有拋棄你,沒有不顧你的生死。在茫茫的北海,他們一路尋來,你終於回到了闊別19年的家。雖然妻子兒女已經成為別家的,可你在意的只有你的大漢天下的安康。

  青絲出使白鬢歸。你的美好年華被無情的摧殘殆盡,你的眉角還是那麼堅毅,你的精神依舊那麼矍鑠。你沒有被流言蜚語擊敗,你不在意那些譏諷你牧羊的人,你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為天下正義、公道說話。你的精神讓我們後人感慨良多。

  靜守月光,一次一次灑滿眼前的世界,清冷冷的似你的眸子,從歷史的縫隙裡折射出震撼心魄的感動。不知道對著星空的呢喃,你是否在聽得見?你是否知道一個人在千年之後的今天,在夜空下,靜靜地懷想著屬於你的一切的一切。

  時光依舊靜靜地流走,你的蒼顏白髮已經在歷史的流沙裡模糊。伸手觸控不到你殘留的溫度,看著清冷的月光,我焚香憑弔,希望你可以看到那嫋嫋的煙縷,知道我在這裡虔誠的懷念。

  山高路遠,思念不斷。記得你那蒼老的面容,一生銘記你的高尚的節操,這一生,知道你的痕跡,不枉來世間走了一遭。合上書,任記憶在血脈裡流淌,一點一點的感受你帶來的那些感動,去感悟那些日子裡我們應該記得的痕跡,然後懷念這一生的相遇。

  青史冊中,你的名字依舊,我們依舊仰望你的存在,紀念千秋的你。

  蘇武傳讀後感篇2

  十九年,天之蒼蒼,但芸芸的眾生又有多少個十九年?

  蘇武本以十九年書寫著民族不屈的丹青。

  記得馬克思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己的生命永遠小於自身的信念值。”

  在中國,這樣的人也可謂是屢見不鮮,尤其是在古代中國,生命對於一個壯士英雄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而《蘇武傳》中的蘇武就是這樣一位人物。

  他擁有“真金不怕火煉”的偉大氣節,面對衛律和李陵的勸降,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他沒有投降,沒有退縮,他始終信念如磐石一樣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而和他相比,其他的配角就相差甚遠了,與蘇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勝,糊塗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在事情敗露後又經不起考驗,叛變投降。而在相比下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的紛爭,欲以死息禍,而面對匈奴的勸降也是種堅定不移的堅守著自己可貴的民族氣節。

  衛律的賣國求榮,陰險狡詐與蘇武的忠貞不二,不卑不亢。

  李陵的為一己之私而叛國與蘇武的以國家利益為先。

  這些都能強有力地表現出蘇武是個愛國忠貞的真君子。

  而往往做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而李陵的一番話也無疑翻起了蘇武內心的浪花。親人的慘死,妻離子散一定使蘇武痛不欲生,可是他仍然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忠貞的信念戰勝了一切。他對衛律,義正言辭地指責衛律的賣國行徑,並且列舉了慘痛的歷史教訓來警告衛律。為的就是告訴他一個道理:多行不義必自斃。

  他也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啊!

  是堅定的愛國信念一直支撐著他,即使始出強壯,發白歸漢,相信蘇武一定無怨無悔。

  蘇武傳讀後感篇3

  讀《蘇武傳》,也不應該強迫自己讀出蘇武的忠誠。這只是蘇武的生存狀態,是“少以父任,兄弟併為郎”的報恩者和把“臣事君,猶子事父”作為自己最高行動準則的儒生的生存狀態。

  細讀文章,李陵的生存狀態真實感人。他沒有衛律幸福,他雖然投誠,卻始終以投誠為恥。他沒有蘇武幸福,沒有蘇武信仰的單純,眷戀著俗世的幸福。他是一個痛苦的人。當衛律去勸降時,威逼利誘,惹得蘇武的一頓臭罵,但李陵去勸降時,蘇武卻沒有動怒。同樣對勸降者,班固對衛律著墨不多,但對李陵卻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飛將軍”李廣之孫,名門之後,他繼承了其祖英勇善戰,也繼承了其祖悲劇的命運。不甘沉默,請纓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戰成名。然而最終因彈盡糧絕,突圍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為什麼不殺身成仁呢?將軍戰死沙場,不正是死得其所嗎?然而誰不想活命呢,誰能輕易地捨棄生命呢。何況他還想以另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對漢室的忠誠,“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但不管是真降還是假降,他都覺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儘管與蘇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終不敢求武”。後受命勸降,其說辭如實地道出蘇武真實的生存困境。終不得歸漢,忠誠無人知曉;家破人亡,沒有必要歸漢;皇帝喜怒無常,即使歸漢,面對是鮮花還是刀斧尚未可知。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終有果,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蘇武守得雲開見日出之時,置酒相賀,與武決別,泣下沾襟,

  他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漢室能夠赫免他的罪過,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來表明自己對漢室的忠誠。李陵內心的悲傖全化作了眼淚,當初不得不降,禍及老母,今生無家可歸,長作域外之人。

  個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幻化成了那淚流滿面的李陵。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蘇武傳讀後感相關內容

  

曹操給陶淵明的信
寫事文章優秀文章
相關知識
蘇武傳讀後感_品讀蘇武傳有感
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_讀畢淑敏散文精選有感
讀紅玫瑰與白玫瑰有感_紅玫瑰與白玫瑰讀後感
畢淑敏提醒幸福讀後感_讀畢淑敏提醒幸福有感
李毓佩數學故事讀後感_讀李毓佩數學故事有感
讀國學經典弟子規有感
讀做自己想做的人有感
讀中國哲學史大綱有感
讀西方哲學史簡史有感
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