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馬的成語典故
成語是在交際過程中因表達的需要而產生的,當找不到合適的、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成語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一馬當先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講的是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訊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衝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
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訊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衝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篇二:千軍萬馬
千軍萬馬的成語故事講述的是事情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當時梁武帝命大將陳慶之率軍伐北魏,陳慶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滎[xíng]陽城下,他鼓舞士氣,以7000人戰勝魏軍30萬人,直向洛陽。他的將士身著白色戰袍,十分威武。魏人不禁感慨:“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篇三: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說的是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則做了宰相高職。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仍不滿足,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從他,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誰。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
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
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大言不慚地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結果,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說真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從此,留下“指鹿為馬”成語。
篇四:***
***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秦國十分強大,常欺負那些弱小的諸侯國。引起了眾諸侯國的強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晉悼公聯合了其他諸侯國,組成聯軍去攻伐秦國。
指揮諸侯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他原先估計,秦國得知諸侯聯軍來進攻,肯定會驚慌失措,戰爭很容易取勝。沒想到聯軍內部各懷異志,並不齊心,士氣也很低落,秦國得知這些情況,所以一點也不怕,根本就沒有求和的表示。秦軍還在涇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聯軍的士兵。
看到這種情況,荀偃就想早點發動總攻,他向聯軍將領釋出命令說:明天早上雞一叫,我們就準備出發,各軍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佈陣。作戰時,大家都看著我的馬頭來行動,我指向哪裡,大家就奔向哪裡。
荀偃手下的將領聽了他的話,覺得他太專橫了,很反感。有個將領說:晉國從來就沒有下過這種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國,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馬頭可要向東,回到我們晉國去。
其它諸候國的將領看到晉國的將領帶兵回國,也紛紛撤回自己國家去了。全軍頓時不戰自亂,荀偃眼看無法挽回,也只好狼狽地撤軍了。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