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騎虎難下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騎虎難下,字面意思是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用來比喻做事情進行到中途遇到困難,迫於形勢又無法中止不能停止,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出自《明史·袁化中傳》。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吧!
騎虎難下
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之徒。在戰爭的初期,有幾路聯軍連連失利,軍中糧食也快用完了。這種境況很讓主帥陶侃著急,他生氣地對溫嶠說:“你動員我來時,說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交戰不久,軍糧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馬上供應軍糧,我只有撤軍。”
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部團結。現在我軍雖然乏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我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的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麼能夠下得來呢?咱們只有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於打敗了叛軍。
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一句話,後來演變成了成語“騎虎難下”。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因而騎虎難下也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
奇貨可居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