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公共基礎知識點
銀行從業人員必須培養相應的公共基礎知識,那麼你對銀行從業公共基礎知識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質押
1、質押的概念
我國《物權法》確立了兩類質押,一是動產質押;二是權利質押。
我國《物權法》還明確肯定了最高額質權,即出質人與質權人可以協議設立最高額質權。
2、質押合同與質押的設立
而《物權法》雖然也強調“設立質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質權合同”,但是並沒有對質押合同的生效與質權效力直接聯絡起來,而是在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這意味著《物權法》試圖區分質押合同的生效與質權的設立,也即質押財產的交付是質權設立的前提條件,而不是質押合同生效的前提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法律規定,在質押合同的內容中不得約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3、質權人的權利義務
4、權利質押
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
以註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徵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應收賬款出質後,不得轉讓。
應收賬款主要包括下列權利:
***1***銷售產生的債權,包括銷售貨物,供應水、電、氣、暖,智慧財產權的許可使用等;
***2***出租產生的債權,包括出租動產或不動產;
***3***提供服務產生的債權;
***4***公路、橋樑、隧道、渡口等不動產收費權;
***5***提供貸款或其他信用產生的債權。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內部控制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
2、重要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
3、制衡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定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萬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4、適應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經營規模、業務範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並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5、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
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方面。
1、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定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企業開展風險評估,應當準確識別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確定相應的風險承受度。企業應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結合風險承受度,權衡風險與收益,綜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等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
4、資訊與溝通
資訊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資訊,確保資訊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上。
企業應當利用資訊科技促進資訊的整合與共享,充分發揮資訊科技在資訊與溝通中的作用,並加強對資訊系統開發與維護、訪問與變更、資料輸入與輸出、檔案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證資訊系統安全穩定執行。
5、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企業應當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明確內部審計機構***或經授權的其他監督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規範內部監督的程式、方法和要求,並制定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分析缺陷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採取適當的形式及時向董事會、監事會或者經理層報告。企業應當結合內部監督情況,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的人還:
銀行從業法律公共基礎知識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