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河南公務員備考考生如何在申論寫作部分上取得高分呢?申論參考範文參考是關鍵的一步,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好政策可以溫暖人心

  “政策好不好, 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好政策的重要標準。政策引領發展,政策關乎民生。作為黨委政府,出臺科學合理、惠及民生的好政策,群眾才會交口稱讚。一個好政策,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制度支援,也可以溫暖人心,正確引領人們前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群眾合理合法的願望訴求,是出臺好政策的直接動因。從1977年恢復了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即將實施;從鼓勵私營經濟、個體工商戶發展到全面減免農業稅,這些新政策無不是順民心、合民意的好政策。

  好政策是弘揚善舉的道德“風向標”。好政策鼓勵真善美,抵制假醜惡,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座道德的“風向標”。 近年來,為了讓見義勇為者不能“流血又流淚”,各地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見義勇為行為的政策,旨在解決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讓面對違法犯罪的人們“該出手時就出手”。針對路邊看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尷尬,有的地方甚至出臺了保護扶人者的“舉證責任倒置”相關規定。正如小品《扶不扶》的一句臺詞:“人跌倒了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這些政策的出臺,都是為了“扶起”人心,讓崇德向善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

  好政策是正確處事的行為“刻度尺”。政策不是法律,但是可以起到法律的規範約束功能,而且推動法律的不斷完善。前幾年,立法機關根據“嚴厲打擊危險駕駛行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政策導向,及時制定了“醉駕入刑”的相關法律規定,就是增加違法者違法成本、預防犯罪的一種有效措施。實踐證明,醉駕者數量明顯減少,足見政策的威力。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後,黨內政風帶動了民風和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移風易俗、“光碟行動”、厲行節約等已經成為人們的新風尚、新習慣,也證明了好政策對規範公民行為的重要作用。

  好政策是完善自我的動力“倍增器”。好政策通過正確的制度導向和合理的措施激勵,讓人們正視自身不足,不斷提升自我。改革開放的政策讓人們眼界大開,“外語熱”拉近了國人和世界溝通的距離,“語言關”已不是難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政策讓尊重人才、重視科技蔚然成風,激勵廣大學子刻苦學習、學有所成、建功立業;《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佈實施,讓“健康中國”的理念深入人心,火熱的“廣場舞”、“萬步走”凸顯了人民群眾強身健體、增強體質的雄心壯志。

  好政策不會憑空而降,它來源於科學的決策和規劃,來源於對民眾智慧的充分尊重和廣泛吸納,來源於立足長遠的考量。只有心裡真正裝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從群眾住來,到群眾中去,才會制定出好的政策。那種“事前拍腦袋決策、事中拍胸脯表態、事後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幹部”,只會讓群眾反感,與為民務實的宗旨格格不入。

  好政策溫暖人心。群眾期待好政策不斷出現,這不僅是他們過上幸福生活的嚮往,更是黨委政府肩上沉甸甸的一份責任。

  ***二***

  歲月失語 惟石能言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三萬裡殘陽山河無疆,五千年漢唐高風激揚。時光的流逝,消卻了奕耀千年的傳統文化的光芒,卻也為我們留下了“能言”的文化寶藏。在這些文化寶藏中,既有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更有無形的非物質遺產。當前的國際競爭,歸根結底是文化和價值理念的競爭,因此,加強非物質遺產的保護,不僅是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本要求,更是有效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必然選擇。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要內煉其“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真正的民俗來源於民間。從記載民眾生活的《詩經》到承載傳統中國人生命價值的婚禮、建築、吃住,民俗不僅是社會形態的體現,更是國家民族文明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及外來文化的侵蝕,傳統的習俗、文化漸漸的消逝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拯救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從文化安全意識著手,將民俗文化的傳承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將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中,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將民族文化的發揚融入生活、融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讓其在心與心、行與行中傳承。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要外塑其“形”。不管是重申報、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還是商業化、人工化和城鎮化,其在損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割裂中國人歷史文脈延續的同時,更凸顯了我們創新能力的不足,沒有很好的挖掘出傳統民族文化的內涵,凸顯其生動的表現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首先要考慮的是做精做細,既要與時俱進,同時應去粗取精,挖掘出傳統文化的精華,將民俗文化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性作用,構建民俗文化傳承人人有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人蔘與的保護機制,形成以專家學者為主體,廣大民眾共同參與的生動局面,有效的推進傳統文化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要兼修其“法”。傳統文化的失落,不僅源於我們思想上不夠重視,也凸顯了行動上缺少有效的保護制度。當今美國的價值理念能夠遍行世界,除了其強勢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更為重要的在於形成了有效的保護、發展體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更應修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使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法可依。同時,加強對違規拆建、盜竊文物的執行力度,嚴厲打擊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違法行為,通過法律的約束形成良好的保護、發展環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更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繫國家統一的基礎。總之,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必須常抓不懈的重要工程。

  ***三***

  不學禮,無以立

  西周初年,周公制禮,為社會運轉訂立了嚴密的人倫制度和行為規範。“禮制”由此傳揚千年,成就了我國“禮儀之邦”的美名。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將“禮”的學習視為做人的“必修課程”,以此強調禮制學習的重要。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腳步雖快,但精神文化卻未曾跟上,我國正應學習“禮制”,夯實發展的精神基礎。

  不學禮,自身不立。對於個人來說,最重要的“禮”,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禮貌”。“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文明規範,它展現著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社交網路之中,在工作中,你需要同事配合,在生活中,你需要與他人相處,若是忽略“禮貌”,無異於違背了社會交往的法則,關死了交際的通道。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禮貌”是你獲得他人幫助的必需。東漢末年,劉備出身不高,卻鼎足三分,正在於他禮賢下士“甚得眾心”,獲得眾人支援。可見,對於個人來說,代表“禮”的禮貌是成就個人事業的重要組成。

  不學禮,政府不立。對於政府來說,最重要的“禮”,應該是我國傳承多年藉助儀式展現“規矩”的“禮儀”。西漢開國,劉邦廢除繁瑣秦禮,但由於君臣禮節不嚴,由叔孫通召集儒生共訂禮制,從此親貴功臣謹守禮儀,顯示出規整的景象。這裡的“禮儀”,就是指禮節儀式,其重點在於通過規整的儀式教導群臣嚴守規矩。封建制度雖然在我國早已成為歷史,但“守規矩”卻依然是政府開展工作的底線。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我國部分地區官員存在“四風”弊病,甚至墮落腐化,正是忽視規矩的體現。對於政府來講,應該重新學習“禮制”中蘊含的守規矩思想,依據法律法規開展工作,才能真正獲得長治久安。

  不學禮,國家不立。對於國家來說,最重要的“禮”,應該是在與國外溝通交往中塑造形象的“禮節”。“禮節”是展現禮貌的形式,各國“禮節”各異,只有遵守他國禮節,才能彰顯我方禮貌。我國雖然被譽為“禮儀之邦”,但近年來部分遊客在出國旅行中,卻是罔顧“禮節”:不是在莊嚴肅穆的教堂中大聲喧譁,就是在自助餐廳中浪費食物。這種種行為都是對我國“禮儀之邦”形象的抹黑。對於國家來說,講求“禮節”無比重要,它是我國開展國際交往的關鍵元素,國人若是不能改變自己忽視他國禮節的行為,我國遊客出行必然受到他國排斥、拒絕,長此以往,我國的國際地位甚至也會因此一落千丈。

  左傳有云:“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無論是對個人、政府,還是國家來說,它都極為重要。“不學禮,無以立。”是孔子教育其子孔鯉的名言,這句話不僅告訴了我們“學禮”的重要性,更提醒我們,作為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從自身做起,對子女起到教育作用,喚起社會對“禮”的重視,營造社會“學禮”的氛圍。相信通過這份努力,我國的精神基礎必然夯實,一個復興的大國必然由此屹立。

河南公務員申論參考範文
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
相關知識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經典範文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
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範文
河北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雲南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雲南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
河北公務員考試申論經典範文
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河南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