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報告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教學名師是高校的品牌之一。充分發揮名師的品牌效應是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不知不覺間,我在進修學校名師培訓班的學習又一學期,細細想來,這學期帶給我更多的是回味、是喜悅、是憧憬。

  一、在高效的學習中成長

  在這短短的一學期中,有幸聆聽到了諸多專家的精彩報告,如:鄭金洲教授的講座《教師專業成長》,華東師範大學席居哲教授的講座《中小學心理健康輔導講座整理》,上海的王志剛校長《學校文化建設,與校長領導力》萬瑋老師《班級管理中的教育智慧》等。

  培訓班非常關注教育教學中的焦點問題,如:開展《教育教學中是以優良的職業道德為重還是以精湛的職業能力為重》的辯論賽,點燃了學員的教育教學熱情,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師以德為先;有針對性地開展《外國教育經典解讀》的讀書交流會,為自己的實踐經驗找到有力的理論支撐。

  這些不僅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獲取了教育發展的前沿資訊,更讓我們明晰了教育實踐中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習得了如何開展有效研究的方法,以不斷提升自我的實踐智慧。

  二、在聽課評課中思辨

  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通過一年來名師班的學習,收益最大的是課堂教學。在第一輪的聽課交流活動中,我們跟隨導師一起參與了江陰市教學大比武的賽課活動,聽了近一個星期的課。同課多人的教學,讓我們對教材教法的理解更深入透徹,導師的精彩評點剖析了教育教學精髓,受益匪淺……

  導師親自上陣給我們上研究課《認識分數》、《正比例和反比例》、《圓的周長》、《確定位置》,課堂中流淌著的幽默的教學語言,發人深思的課堂提問,有深度的思維訓練無不拍案叫絕,開拓創新的教學構思無不敬佩。楊老師的教學熱情、靈動的教學智慧、深厚的教學功底、精益求精的鑽研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激勵著我們。

  三、在交流互動中提升

  組員都是各校的優秀教師,在她們的課堂教學中,感受到的是對教學設計的深入思考、對活動環節的精心架構、對關鍵問題的反覆推敲……正是有了課前的精心預設才使課堂亮點閃爍。

  活動之後的互動中,我們有觀點的交鋒、思維的碰撞、理念的認同。在評課環節時常會聽到組員獨到的點評,讓我茅塞頓開。

  此外,進修學校還充分發揮網路平臺的功效,學員在各自的部落格平臺中發表各類研究性文章,有教學經驗、活動點評、讀書心得、課題研究等,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學習,汲取他人之長,提升專業素養。

  感謝名師基礎工程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平臺,感謝導師團隊對我們的悉心指點,讓我們在學習、思辨中不斷成長。

  篇2

  20xx年7月15日到18日,為期4天的培訓對我來說受益匪淺,專家、教授和老師精彩的理論講解和案例分析讓人聽了耳目一新,高超的生態課堂教學技巧和智慧課堂駕馭能力更讓人歎為觀止,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現略談幾點感受:

  一、與時俱進,做創新型的教師。無論是專家教授們的課堂教學,還是知識講座,無不體現出教育思想的“新”,對新課程標準研究的“細”,對新課程教材吃的“透”,對教育的主體——學生,研究的“精”的一系列要素。闡述了教學不是簡單的老師的教,學生的學,而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一種活動,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正如趙義泉教授所說為智慧而教,沒有智慧的課堂就不是成功的課堂。他認為“智慧”是一種教學思想,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應該大力提倡和推行。

  二、苦練內功,做學習型的教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今世界,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教師這一特殊的專業技術崗位,在完成“傳道、授業、解惑”偉大使命面前,要具備源源不斷的活水,就需要堅持不懈的去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給自己充電,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知識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掌握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等,是當一名教師起碼的素質,還如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兒童心理的研究、課堂駕馭

  能力,這些綜合素質的提高,就需要教師自身去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提高,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再提高。

  三、業精於勤,做研究型的教師。專題講座的教師,給我的總體印象是勤於鑽研。如長春市南關區西五小學教師汪曉薇的低年級語文《青蛙寫詩》和《媽媽的愛》說課時,她在課堂中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關注兒童思維與成人思維的差異,關注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潛心研究學生學習的動機,他說“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後開的花與最早開的花一樣美麗”。 “教學以講授為中心”要轉變為“以啟發學生思考為中心”。通過教學案例,列舉了好問題從“學生先問”中來,好問題從“學生先做”中來,好問題從“情境”中來等富有經驗性和指導意義的話題。他認為好問題來自教師對教材深度的挖掘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來自不同班級學生對認知特點的充分了解;來自教師讓學生先行的課堂教學活動;來自對學生想法的傾聽和敏感捕捉;來自教師的實踐反思,精闢而富有深度的教學研究理論更加顯現出了教師的風采。

  這次名教師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例項,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通過培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看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也從中體會了一些平時被自己所忽略的問題。在今後的實踐中,我不再滿足於現有的經驗,將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努力前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教師這一職業是我人生理想的最求,我決心用自己的所學知識,認真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教育事業傾注自己的一腔熱血

  篇3

  20xx年7月15日到18日,我有幸參加了名師培訓,心裡特別高興,因為可以和專家、教授、教師一起學習、交流、研討。在短短 的幾天中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它不僅拓寬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感到收穫很大,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新時期,新型師生關係,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師德的終極目標。經過這次培訓,我開始真正理解了育人的含義。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提醒他,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沒做好,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當課堂秩序混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該就教學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反思自己,

  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原諒他,幫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時完成,使孩子充分體驗完成作業的成功感;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耐心一點,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這才能達到我們育人的目的。教師只有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下工夫,當好人師,為學生樹立楷模,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切為了學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淵博的學識、精彩的課堂。在這方面我感觸頗深,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與學生的交流碰撞,老師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啟迪學生智慧,展開互動研討,開發創新思維。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人格是教師的最高學位。

  都說“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而只會照本宣科,那麼孩子的創造性就會被扼殺在創新的搖籃裡”。可是怎樣做才算有創新呢?苑教授的講座引發了我在這方面的深深地思考。“創新包含了很廣的意思。選擇沒有人做過或沒有人在做的課題是創新,用新的方法或從新的角度做別人做過的課題也是創新;選擇別人做過卻未能解決或者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是創新,將別人的研究成果用於解決自己新發現的問題或用於新的領域也是創新。”對於一線教師來說,從理論研究中提出新論點、新發現或新的見解是創新,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新方法也是創新。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明白,教育教學的理論和經驗是需要不斷更新、積累和總結的。在實際工作中,要勤於學習、

  善於發現問題,用理論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反思、總結和昇華,摸索出一套適合學生的新方法,也是“創新”埃

  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面對如此重大的革新,我們要做什麼?我認為我們要更新觀念,要敢於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條條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於創新。繼而走上務實之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棄繁就簡,走簡單之路,返樸歸真。直至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人”。

  正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所以教師要更懂得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緩解自己的壓力。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育教學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心態。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這次名教師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例項,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通過培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看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也從中體會了一些平時被自己所忽略的問題。在今後的實踐中,我不再滿足於現有的經驗,將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努力前行。

先進優秀教師學習心得
名師班學習心得
相關知識
名師報告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報告心得體會
學習優秀教師報告心得體會
學習師德報告心得體會
聽師德報告心得體會3篇
參加學術報告心得體會範文
參加學術報告心得體會總結
參加學術報告心得體會感想
參加學術報告心得體會報告
參加學術報告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