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備考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這門科目的考生需要多看書,多背誦重要知識點。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以供考生複習。

  ***一***:小學學校管理

  ***一***學校管理的概念

  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採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

  ***二***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

  學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物件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

  學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學校的正副校長以及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員,此外也包括學校的教職員工。

  學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學校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目前學校的領導體制是校長負責制。即校長是學校的行政首長,他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領導和管理學校。校長是學校行政工作的決策者和統一指揮中心,對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育質量和社會效益,負有完全責任。校長負責制必須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學校黨組織發揮監督保證作用。

  學校管理物件是學校的人、財、物、事***工作***、資訊、時間和空間等,他們是學校管理活動的客體或被管理者。

  ***三***學校管理的特點

  1.學校管理過程和教育過程密切結合,發揮學校整體功能,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過程。

  2.學校管理過程是調節學校各人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

  ***四***學校管理的原則

  1.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

  2.教學為主,全面安排原則

  貫徹這個原則,要注意:***1***樹立以教學為主的辦學思想。***2***採取措施,切實保證教學為主。***3***要全面安排好學校各項工作。

  3.民主管理原則

  貫徹這個原則,要做到:***1***依靠教師辦學。***2***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4.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原則

  貫徹這個原則,要做到:***1***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2***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的效能。

  ***五***學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各種能夠實現管理職能,達到管理目標,確保管理活動順利進行的手段、途徑和措施。一般來說,學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行政管理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和領導者的權力,通過強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對管理物件施加影響,按行政系統進行管理的方針。

  ***2***法律方法。這是指運用法律這種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並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過對正確的精神觀念的宣傳,從真理性方面啟發人們的理想,使之成為人們行動的動機,從而為實現學校目標而自覺努力的方法。

  ***4***經濟方法。即物質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質作為激勵動力,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運用經濟手段來實施管理的方法。

  ***5***學術方法。這是對學校中的教學研究等學術工作進行管理時運用的方法,對這類工作的管理不應使用簡單的行政命令手段,而應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六***小學管理的基本內容

  小學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學工作管理、教務行政管理和總務工作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包括制定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計劃;抓好班主任工作;上好政治課,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的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及校外教育機關的聯絡,並要求他們密切配合。

  教務行政管理是指教導處的具體業務工作,主要有招生、編班、排課表、學籍管理與成績統計、管理圖書儀器和編制教務表冊等。

  教學工作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中心。教學工作管理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有抓好教學組織工作、領導好教研組工作、督促檢查和指導教學工作。

  總務工作管理包括校舍的建設、維修和裝置的購置、管理;生活福利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

  ***二***:小學生認知特點

  1.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為:

  ***1***觀察的目的性較差。小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易受外來刺激的干擾,常常在受新異刺激影響時,注意力就會離開觀察的物件;同時,觀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狀況和個人興趣等因素的制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表現更為明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教育的作用下,觀察的目的性將不斷提高。

  ***2***觀察缺乏精確性。小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徵或活動的主要過程,對細小部分則缺乏觀察,則觀察不夠精確。

  ***3***觀察缺乏順序性。觀察時往往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徵,如運動的、較大的、對比明顯的部分,這樣則導致觀察無宇,觀察的結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觀察缺乏深刻性。觀察事物時。小學生還主要以感性經驗為主,缺乏思維活動的參與,使得觀察的深刻性不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和表面特徵,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只知道“是什麼”,缺乏“為什麼”的思考,使觀察趨於膚淺,難以上升到理性高度並賦予觀察更深刻的意義。

  2.小學生記憶力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的記憶力較學前兒童在質與量上都有明顯的提高。總的發展趨勢為由無意記憶向有意記憶發展,具體形象記憶仍占主導地位。

  3.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特點

  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它伴隨著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識活動而生,又維持這些活動繼續進行。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注意的自覺性和注意品質的完善程度上。

  ***1***有意注意逐漸發展,無意注意仍起作用。低年級的小學生。無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們興奮抑制的產生比較迅速,第二訊號系統的抑制作用較弱,容易受外界新鮮、突變和運動的事物所吸引,從而容易分散注意力。隨著教師向學生提出各種要求,特別是學習任務的增多,學習活動僅靠無意注意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學生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就整個小學階段而言,無意注意仍起著重要的作用。

  ***2***注意的範圍依然有限。

  注意的範圍是指在同時間內注意物體的數量。它主要取決於主體的知識經驗,由於小學生知識經驗少,他們的注意範圍要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其注意更具有狹隘性。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廣度平均只限於三四個客體,成人約為4~6個客體,另外,低年級小學生還不善於注意事物的內部聯絡,因而注意的範圍受到限制。例如,一年級小學生總是一個字地閱讀課文,注意的範圍很小,到了高年級,才能把字和字連成句子閱讀,並逐漸注意到句與句之問的聯絡,注意範圍擴大了。要擴大小學生注意的範圍,教師應做到:一是引導學生對教材有很好地理解;二是理解時充分運用直觀教具;三是有條理地組織學習材料;四是知覺物件離學生近一些。

  ***3***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

  小學生的注意穩定性較差。表現在集中於某一事物或活動上的時間較短。一般說來,7~10歲兒童可連續集中注意力約20分鐘:10~12歲兒童約25分鐘;12歲以上約30分鐘。低年級兒童對一些具體的、活動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穩定,對於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義以及單凋刻板的物件,注意就容易分散,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對抽象事物的注意穩定、集中才會相應提高。另外,低年級小學生自制力還比較差。容易離開教師所講的內容,轉移到偶然看到或聽到的事物上去。特別容易轉移到感興趣的事物上去。小學生注意的穩定與集中,與其年齡、興趣、健康、情緒及對課業的理解程度有關。

  ***4***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

  小學生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聽課時,眼、耳、手、腦的配合往往不夠,表現為注意分配能力不強,聽講和記筆記不能同時進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如果兒童寫字成了自動化,那他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聽講上,他也能邊聽邊記了。注意的轉移和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可塑性、靈活性有關,低年級小學生注意轉移性較差,由一種活動立即轉移到另外一種活動上的能力欠佳,往往足一種活動進行廠很長時問,注意還停留在先前的那種活動上。隨著年齡增長,小學生注意的分配和轉移也將逐漸發展起來。

  4.小學生想象力的發展特點

  兒童進入小學後,隨著年齡、知識經驗的增長,想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5.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小學時期,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從進入小學起,兒童就開始從事正規、系統的學些需要與兒童已有心理水平之間產生矛盾,成為其思維發展的動力,在教育的影響下,這些矛盾不產生和解決,從而推動小學生的思維不斷向前發展。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低年級的小學生思維雖然已開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們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難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質的東西,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還與面前的具體事物或其生動的表象聯絡著,只有在中高年級才逐步學會區分本質與非本質的東硬,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分析,但他們即使達到抽象邏輯思維水平,也仍然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其思維主要帶有直觀具體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點,對學習材料的分析,主要限於直觀行動面,要依賴於實物或圖形等,因此這種所揭示事物的特徵往往是外部屬性,對物件和情境的判斷往往是片面的,推理則依靠由知覺得到的直觀形象,結論也非基於邏輯論證,而是將判斷與感知到的知識直接對比;三四年級是小學生思維發展的質變時期,大多數兒童能借助分析和綜合將以前積累起來的概念加以概括;不僅判斷的數量在增加,而且判斷中的直觀因素被壓縮到最少量,對客體的關係也能根據本質進行或多或少的說明。

  ***2***思維的基本過程日趨完善。小學低年級兒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條件下進行分析綜合,難以擺脫具體事物,在頭腦中進行分析與綜合,在進行比較時,常表現出困難,不善於分清本質與非本質特點。隨著知識的積累,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分析與綜合,比較能力也隨之提高,開始由正確區分具體事物的異同逐步發展到區分抽象事物的異同,從區分個別部分的異同逐步發展到區分許多部分的關係的異同,從直接感知條件下送行比較發展到運用語言在頭腦中引起表象條件下進行比較。

  ***三***:認知發展理論

  ***一***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認知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

  ***二***最近發展區

  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如兒童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規則: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於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到他仍處於形成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

  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後面,而應創造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並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維果斯基建議採用支架式教學來幫助學生達到新的發展水平。支架原本指建築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在這裡用來形象地描述一種教學方式:兒童被看成是一座建築,兒童的“學”是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援兒童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地建構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學是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的。支架教學中的“支架”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建立。通過支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相關知識點: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感知運動階段***0-2歲***:認知上的兩大成就——客體永久性 表象思維

  前運算階段***2-7歲***:不能理解守恆;思維不可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思維可逆有抽象思維;去自我中心為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標誌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可進行抽象思維和純符號運算

  皮亞傑提出的“階段”具有的四個特徵

  ***1***連續性和階段性***2***結構性***3***次序不變形 ***4***交叉性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1***將同化和順應結合達到平衡,可以幫助學生髮展已有的圖示,並創立新的圖式。

  ***2***考慮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可以識別學生學習達到的水平 從而設定適合學生髮展水平的目標。

  ***3***強調認知發展的積累性,要求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上與舊知識整合起來。

  練習題

  1.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柏拉圖

  C.誇美紐斯

  D.維果斯基

  答案:D。

  2.通過嚴密的研究提出人類發展的本質是對環境的適應,這種適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同時認為智力的結構的基本單位是圖式。這一理論是*** ***。

  A.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B.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C.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

  D.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答案:A。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必考公式大全
教師資格證面試考什麼內容
相關知識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點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預測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梳理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要知識點
生物學七年級上知識與能力訓練答案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含答案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及答案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卷及答案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及答案***2***
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