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法學法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現代高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硬體基本知識,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網路查詢資訊、獲取資訊、整合資訊的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和資訊素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簡析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法學法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簡析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法學法全文如下:

  中國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資訊科技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現如今計算機基礎已經成為每個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也成為計算機教學的基礎和重點。尤其進入21世紀,計算機基礎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被認為是提升大學生素質和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技能。雖然,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在計算機時代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與之相適應的改革,時至今日,資訊化已主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絕大多數學生的計算機意識、知識、能力等的不足,已經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法學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迫切需要做些調整、改革或提升。

  一、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法學法存在的問題

  1.教學物件基礎不一。

  一門課程的開展,老師只是引導學生學習活動,最終接受和獲取知識的是學生本人,故教學物件是教學的關鍵。眾所周知,高等院校不似中小學就近接受教育,迎來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而由於我國中小學生計算機教育普及程度的不同,生源的多樣化必然導致高校新生對相關的計算機知識瞭解程度的參差不齊。因此,程度不一的學生,起點不同,再加之學生理解能力和對學習的積極性的迥異,使教學的深度把握不準。

  2.教學理念老舊脫節。

  資訊化時代的發展與更新之迅猛幾乎是以秒計算的,而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還是數十年如一日,理論與實踐脫節,重理論而輕實踐。學生每天只會拿著課本學理論,一旦上機操作,完全不知從何下手。任務教材是基礎,是關鍵,然而學習教材的最終目的是應用。顯然這樣死板的教學理念已嚴重阻礙計算機專業的發展與學生的就業。畫地為牢,缺乏實踐,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教學方法單一俗套。

  “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可謂比比皆是。許多關於計算機的課程,教師大都是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味地講授、灌輸,霸語權日復一日,這種方法具有很多不足,如教學方法單一俗套、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處於被動地位,這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相違背。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地被磨滅,學生慢慢地成了局外人,聽天書,等下課,盼放假,如此惡性迴圈,浪費寶貴青春與大學時光。

  4.教學任務設定不當。

  多數院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班級多,教學任務繁重,因此平均分配的每個專業的教學時間少、週期短。計算機教育是長期的、逐步深入的過程。依照現在的教學任務設定,教師要想按照考試大綱要求進行講解,就只能加快教學進度,顧不上對實踐內容進行詳細講解,結果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差。但若全部進行機房實踐,不利於學生掌握基本理論。最後,教師既沒時間,也沒精力去對教材內容做深層次的挖掘和推敲,多數都是照本宣科,更談不上任務驅動了。

  二、未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法學法的探索

  根據以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種解決方案。並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初見成效。現總結如下:

  1.多次考查,分層教學。

  面對剛入學的新生,給他們灌輸完全一樣的知識,並且要求能力不同的學生以相同的速度接受並運用知識,不僅很難帶動知識薄弱的學生,還有可能耽誤那些“好苗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增加考查次數實現分層教學。在新生入校後對他們展開一次考查,包括對大學計算機基礎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對這門課程的看法。然後教師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將學生分為基礎較好、基礎一般和基礎偏弱三層,對他們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可以包括講解分層法、練習分層法、作業分層法、輔導分層法等。

  例如作業分層是指教師在佈置課後作業時,給基礎較好的學生布置稍難的習題,中等一層學生布置難度適中的作業,知識基礎偏弱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看概念,多做例題,並佈置一些概念性強的基礎題,然後慢慢地提升難度。如此一來,教師可以教授難易不同的知識,下達不同的任務量,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並著重提高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早日趕上高一層次的學生。每學期中間,還可以增添月考和期中考試,然後重新劃分層次,讓同學們產生努力奮進,爭取向上的動力。

  2.變被為主,驅動教學。

  計算機基礎是實踐性相當強的課程,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讓學生在每節理論課後及時的上機操作實驗,而且必須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實驗課時,可以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即分析該次課程的主要任務,把任務細分後佈置給學生,由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應用所學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索,然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協作完成任務。任務驅動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學的興趣和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獲取。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以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為題材,提供給學生相互討論,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大家主動得從身邊的生活中去學習。教會他們走出呆板的課本,走出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

  其次,對於那些對計算機有特殊愛好的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下達的課程任務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所以他們會多出很多自由時間。那麼如何讓他們的興趣向更積極的方面發展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在課外有計劃、有實質性內容的開展形式多樣的計算機實踐活動,提供更好的學習實踐平臺,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各種比賽。如在全校開展網頁製作大賽、程式設計大賽等,參與全省各高校聯合舉辦的軟體測試大賽,全國性的數學建模,ACM大賽等。這種課外實踐活動作為教學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很好的讓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變被動為主動。此外,還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遇到困難的心理素質的培養無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3.三級管理,分組教學。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能動者,是知識的接受者,是學習成果的獲得者,那麼就應該讓學生“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按照以上的分層法將層次不同學生分為一組,由程度較好的作為組長,進行三級管理,分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所學知識進行預習、備課,課堂上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分組式討論教學,如PPT展示、成果演示等。每組成員要分工明確,確保大家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小組長負責指導、督促本組學生完成任務,課代表協助老師和小組長檢查。以此形成三級管理的班級學習模式。還可以由老師分派知識點或知識塊,每組講解分配到的內容,也可以以比賽形式議決一二。通過這種形式使教師由主講變為指點,讓課堂由教師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的百家鳴,進一步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不僅課堂上採用這種方法,課後佈置學習任務、上機練習內容,依舊可以通過分組教學。這樣不僅解決一個教師面對眾多學生難以勝任的困境,還可以給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在分層教學裡那些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

  4.自由交流,網路教學。

  當計算機時代向我們走來時,網路教學也向我們張開了懷抱。教師可以給每個班建立QQ討論組、微信群,如果學生在課後寫作業時有難題或者對課堂上的知識點有疑問,教師可以直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答疑。另外通過這個網路平臺,教師還可以給每個年級建立公共郵箱、論壇,用來分配任務、佈置作業、共享教學資源等。這些渠道還可以作為同學們的“討論網”,大家自由交流各自學習經驗與學習心得,也可以成為學生線上學習、線上測試的途徑。然而這一切都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地點的約束,由學生自由自主地選擇性學習。如此,不僅解決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縮短了學生與老師之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感,而且方便學生及時解決疑惑,取得更有效的學習效果。

  本文簡析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是優缺點共存的。研究發現,多次採用以上相對穩定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環節,能使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環扣一環的教學組織與管理,能保證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但是,小組長和課代表如果責任心不強,將影響整個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經常鼓勵、輔導他們,督察學習情況。另外務必杜絕學生之間相互包庇、幫忙完成實驗上機報告的情況發生。如遇到這種特殊情況,應及時地引導和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普及是時代的要求。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分析和探討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改革,以推動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全面發展,提升教師教學的能力與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變幻莫測的時代要求,迎接高速發展的明天。
 

影響網站安全的幾大因素分析論文
淺析當今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論文
相關知識
簡析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法學法論文
有關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範文精選
有關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改革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相關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總結論文參考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論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