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大專專科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藥學專業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所以就要求學生要為學好專業課而打下堅實的基礎。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藥學大專畢業論文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藥學大專畢業論文範文篇1

  試論兒科用藥中存在的問題及合理用藥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用藥中存在的不良問題,並結合問題所在探討合理用藥的有效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起,對兒科用藥方面的合理性進行嚴格管制。研究從我院兒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執行用藥規範管制後***收治的患兒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物件,設為觀察組,並選取2009年1月~6月***未執行用藥規範管制前***收治60例患兒設為對照組。通過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對兩組患兒的用藥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現象進行對比。結果經研究,從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以及治療效果等方面進行比較,觀察組明顯優於對照組,且觀察組與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兒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合理應用藥物,對保障藥物治療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兒科用藥;合理性;不良反應;治療效果

  由於兒童年紀過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與成人有明顯出入,如內分泌、神經、肝、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兒童在防禦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較弱,染病概率也較大[1]。此外,因為小兒腎功能仍未完全發育,因此在對於藥物的代謝能力以及排洩能力較弱,所以在治療兒科疾病時,若臨床醫師未指導兒童合理用藥,極易引起藥物副作用、藥源性疾病等。研究通過分析實行用藥控制前後的兒科用藥情況,從而掌握兒科的用藥特徵,確保用藥的合理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①觀察組:本組60例研究物件為兒科於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兒,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兒與27例女性患兒,年齡6個月~12歲,平均為***6.88±1.96***歲;②對照組:本組60例研究物件為兒科於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兒,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兒與30例女性患兒,年齡6個月~12歲,平均年齡為***7.10±1.62***歲;經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通過對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比較兩組患兒的用藥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現象的差異情況,分析兒科用藥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觀察組所採用的的用藥合理性管理方法。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在用藥後,觀察患兒有無嘔吐、噁心、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有無肝功能不全的症狀;有無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統症狀;有無皮疹、泌尿系統受損、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狀。

  1.4統計學方法採用t或χ2檢驗兩組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兒科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若***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研究,兩組患兒在用藥治療後,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狀,如皮疹、泌尿系統受損、咳嗽、急性腎功能衰竭、肝功能異常以及嘔吐、噁心、腹瀉等不良反應,見表1。

  由表1可看出,觀察組患兒用藥後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上藥物的濫用情況依舊大量存在。因為患兒正處於生長髮育期,患兒的機體生長髮育不完善,對藥物具有遠遠高於成人的敏感性,其藥物依從性也相對較差,不穩定、不規律用藥的情況突出,在臨床的治療方面,臨床醫生常常選擇幾類藥物聯合應用,這樣就使藥物在應用的過程中氾濫存在。濫用藥物對於患者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而藥物間協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許多藥物經由肝腎代謝之後排出,而藥物濫用則會大大增加藥品對肝腎臟器的功能損害。

  3.1兒科用藥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未正確掌握用藥劑量:兒科臨床醫師在選擇用藥劑量時,僅依據自身臨床診斷經驗進行判斷,此為引起用藥不良反應的一個主要原因[2]。小兒的胃酸濃度通常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時間比較長,使腸蠕動缺乏一定的規律,因此在藥物吸收方面較為容易。若臨床醫師未注意到小兒的實際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易引起泌尿系統受損的情況。②濫用藥物:相比起成人,兒童生理上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對於藥物的敏感性較高,相應的對於服用藥物的順從性也較差,常有用藥不穩定的情況,而臨床治療中,多種藥物共同使用的情況較為多見,普遍存在濫用藥物的情況。

  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激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藥物的濫用。此類情況不僅會導致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還會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③忽視了藥物劑型:貼劑、注射液、栓劑、噴霧劑、顆粒沖劑、口服液、分散片、控釋片、緩釋片等均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藥物劑型。其中,部分劑型若分散使用則會導致治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如緩釋片等。

  3.2 兒科臨床用藥分析

  在臨床用藥不斷進步的環境下,具有耳毒性、發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臨床上的使用頻率逐漸減少,也降低了用藥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率。近幾年,有相關醫學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為3類[3]:①時間依賴類;②濃度依賴類;③時間依賴+濃度依賴類;對於兒科用藥而言,此種分類方法對改變用藥的間隔時間、療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響,成為臨床上無法忽視的問題。抗生素的後效應***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屬於抗生素在濃度依賴、時間依賴等方面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抗生素的後效應是指細菌接觸了抗生素後,抗生素中的血清濃度的降低值雖然低於抑菌最低濃度或是消失,但藥物對於微生物仍可維持短時間的抑制效果。對於革蘭陽性細菌而言,臨床上的抗菌藥物通常均具備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後效應,但是多種抗菌藥物中,以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濃度依賴類抗生素的PAE較為可靠。濃度依賴類抗菌藥物的效果由血藥峰濃度值所決定,藥物持續時間對於藥效的影響不明顯。然而,在兒童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現階段兒科用藥中採用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的情況較為少見。對於β-內醯胺類藥物等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藥物峰濃度對於藥效的影響不大,兒科臨床上多是通過控制用藥的間隔時間以及劑量確保用藥合理性。

  3.3用藥管理措施

  從2009年7月起,我院從三個方面入手,嚴格管制兒科的用藥情況:①藥物選擇。在選擇藥物時,若僅使用一種藥物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則不採取聯用其他藥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準確掌握患兒的適應證,若患兒受染情況處於可控制狀態,可通過培養細菌後,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在治療時儘可能使用毒性較低與窄譜的藥物;②劑型選擇。原則上,可通過口服給藥進行治療則儘量避免採用注射治療。積極研製口感較好的藥物,以降低患兒對藥物的排斥性。儘量給予患兒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從而通過縮短用藥時間以及用藥頻率,增強患兒對口服藥物的依從性;③劑量選擇。進行用藥治療前,應指導患兒進行相關檢查,如肝功能、腎功能等方面,從而掌握患兒的機體情況,確保用藥方面的合理性。

  4結論

  隨著臨床用藥的管理強度增加,臨床上的藥物副作用發生率已經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類對於患兒用藥的效率產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臨床上,醫生要認真選擇用藥。而抗生素的後效應則與藥品濃度密切相關。而濃度依賴***物的使用會產生較多的併發症,而時間依賴型藥物如β-內醯胺類藥物的臨床作用則主要取決於血與藥物濃度在組織中高於MIC的時間,藥物峰濃度不會對此產生太大的影響。因此臨床上常常遵循著"縮短給藥時間,減小給藥劑量"的原則對患兒進行用藥。

  參考文獻:

  [1]姚冰,潘潔,王遠光,等.兒科用藥現狀與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1***:41-44.

  [2]張法.兒科用藥存在的問題與合理用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8***:179-180.

  [3]王愛英,竇傳斌.加強合理用藥規範兒科抗生素的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10,8***5***:147-148.

  藥學大專畢業論文範文篇2

  中醫處方用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總結中醫處方用藥中存在的某些突出問題,探討怎樣從根本上保證中醫處方用藥做到科學、安全、有效。方法:隨機抽取我院中醫處方1000張,從中藥的品種來源及其藥效成分、藥理作用或臨床療效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危害。結果:存在超量用藥、藥味偏多、同類藥合用、腳註遺漏、別名濫用及名稱書寫混亂。結論:這些問題的解決要依靠臨床醫師與藥房兩個方面的協作配合。

  【關鍵詞】中醫處方用藥;中藥品種

  中醫處方是臨床醫師為患者治療或預防疾病而開給藥房配方用藥的重要書面檔案,既是給中藥調劑人員的書面通知,又是中藥調劑工作的依據,也是計價、統計的憑證,且有法律意義。處方用藥的科學正確與否,事關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用藥安全。筆者從藥劑專業畢業後曾從事中藥配方工作7年,從歷年的調劑工作中發現中醫處方用藥存在某些較突出問題,現分析如下。

  一、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醫處方1000張,存在問題的處方有32張,不合格處方率達3.20%。其中有些處方同時有多處問題存在,特挑選有代表性的處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藥

  超量用藥是目前中醫處方十分普遍的現象,指處方中藥味的量明顯超出《中國藥典》規定的常用量。從本質上講,中藥治病的物質基礎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學成分***藥效成分***。中醫在診治中按辨證論治的原則為患者所開具的處方,不僅其藥物組成,而且各藥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與藥效成分的發揮相關。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細辛的使用自古有“不過錢”之說,即臨床用量超過3g時,有使用不安全問題,現已證實其地上部分含腎毒性成分馬兜鈴酸,故2005年版《中國藥典》規定細辛藥用部位為根,刪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臨床的處方中,卻用到了20g,馬兜鈴酸雖中毒緩慢,但嚴重時可出現腎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醫藥人員認為,當前中藥存在炮製不規範、人工栽培養殖品增多等問題,引起質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藥量才能保證藥效。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隨著中藥材生產及中藥飲片質量管理的不斷加強,中藥質量在不斷提高[1]。況且中醫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種,數百年或更長時間以來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質量下降的問題。

  2.藥味偏多

  處方藥味偏多,即每劑藥方由近20味藥甚至更多的藥味組成,在抽查的處方中發現,由於藥味偏多,處方平均用藥劑量均高達約200g/劑甚至以上[2],最重有達457g/劑。用藥味數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規律難以體現,不僅影響到中藥療效發揮,而且在煎藥時由於眾多化學成分的干擾或相互作用,可能產生不利的化學變化,導致中藥的不良反應,同時也是對藥材資源的一種浪費。

  3.同類藥的合用問題

  這裡的同類藥合用是指中醫常將兩種藥性與療效特別相近的藥味相互配對使用或相須為用,目的是增加療效。如合用“二芽”***麥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並用“乳、沒”***乳香、沒藥***以增強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對於有毒性的藥物,如川烏與草烏,因二者均主含烏頭鹼***aconitine***等多種毒性脂型生物鹼成分,《中國藥典》本身規定其內服時均應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減小用量的情況下合用,極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過藥用安全範圍。故筆者認為毒性成分相同的藥味不可盲目合用。

  4.腳註遺漏

  這是一個常見而又議論較多的問題。中醫處方的“腳註”是指在處方藥名前、後注示說明性術語,用以對該藥味的來源或產地、規格、炮製加工、煎法用法等情況作出說明。目的是保障用藥準確、用藥質量及服用後的療效與安全。一是說明藥材的來源或產地,如川貝母、北山楂、懷地黃、川黃柏等,二是控制飲片的特殊質量,如黃芩開“條芩”或“子芩”***指黃芩中較嫩的根***時,則所含藥效成分黃芩苷、漢黃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為高,三是指明炮製要求,如生首烏與制首烏,生用治療腸燥便祕、降血脂,制用補肝腎、填精血、烏髮強筋骨;四是說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礦石、貝殼、甲殼類藥味須註明“先煎”,以便使難煎出的藥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黃、番瀉葉及含芳香性揮發油類成分的藥味應標明“後下”,以免久煎降低療效或使揮發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還有另煎、包煎、沖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於患者服用或療效發揮。

  二、討論與小結

  綜上所述,中醫處方用藥是一項十分嚴謹的技術工作,事關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僅要求書寫認真、細緻規範,還要求臨床醫師徹底弄清每一處方藥味的品種規格、炮製加工、藥效成分、理化性質、毒副作用,以及正名與別名等方面的異同。處方用藥涉及到醫與藥兩個方面,在臨床醫師辨證論證、理法方藥完全正確的前提下,還要求藥房配方時做到準確無誤,藥房人員應該能夠在用藥品種來源、藥材飲片的理化性質等方面對醫師用藥給予諮詢建議及監督。此外,醫院還應定期組織醫藥人員學習新的藥物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技術。這樣方可從根本上保證中醫處方用藥的準確、科學、有效與安全。

  參考文獻

  [1] 萬定榮,陳科力.近年武漢市區中藥材原料與飲片質量調查與分析[J].中藥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鳳.上海市部分醫院中醫處方用藥劑量調查[J].中成藥,2001,23***12***:907.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藥學大專畢業論文範文”

關於中藥學大專畢業論文範文
藥學大專生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英語專業函授本科畢業生自我鑑定
人力專業函授本科畢業自我鑑定
人力專業函授本科畢業自我鑑定
小學音樂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藥學考研面試自我介紹英語範文
工商企業管理本科畢業論文
公共關係企業危機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藥學專業大專專科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電大會計學大專專科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