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畢業論文專科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隨著化學、物理學、生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興起,大大促進了藥學的發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現代生物科學與傳統中醫藥學結合應用淺述

  摘要:對於我國未來的醫學發展而言,單純採取現代生物科學或傳統中醫藥學中的一種醫學體系而排斥另一種並不是明智的,也不符合醫學發展規律。只有充分結合兩者的優勢和長處,通過有益結合,才能實現我國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解決我國民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護理需求。本文首先對現代生物科學和傳統中醫藥學進行簡要闡述,進而分析傳統中醫藥學對現代生物科學發展的啟示,並探析現代生物藥學對中醫藥學發展的啟示和幫助,總結現代生物科學和傳統中醫藥學的結合應用策略。

  關鍵詞:現代生物科學 傳統中醫藥學 結合 應用

  就我國目前廣泛流行和應用的醫學體系來說,主要包括現代生物科學和傳統中醫藥學。中醫藥學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是我國長期臨證實踐的積累和總結,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結晶。對於現代生物科學而言,其基於現代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為支撐,是由國外產生髮展而來。目前我國醫用治療護理對於兩種醫學體系均有應用,但兩者的結合性並不強,未能發揮兩者的優勢和長處。這就要求我國在發展不同醫學體系的同時,強化兩者的結合應用研究。

  一、現代生物科學和傳統中醫藥學概述

  ***一***現代生物科學概述

  所謂現代生物科學,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生物有機體於分子和細胞水平進行有效的設計和操作,實現物種質量的改良,並優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質或特性。當前的現代生物科學包括多個核心技術,以基因工程為核心,以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等為組成部分。現代生物科學的應用範圍較為廣泛,不僅醫藥衛生領域能夠有效利用,化學、能源和冶金等工業領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醫藥衛生領域是最早且應用最廣泛、效果最為顯著的一個領域。

  ***二***傳統中醫藥學概述

  傳統中醫藥學以我國長期的臨床實踐和豐富的傳統文化為基礎,逐步發展形成醫學理論和實踐體系。中醫藥學以整體觀念作為核心思想,並通過辨證論治作為主要的實踐指導。中醫藥學認為人體是有機整體,通過整體和功能、時間和空間的有機統一角度,在認識人體生命現象的基礎上,逐步探討並延伸出醫學命題,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體系。

  二、傳統中醫藥學對現代生物科學發展的啟示

  隨著全球化程序的不斷推進,我國與世界的交流和互動越來越頻繁,在醫學的探討和交流關係上也更加密切。傳統中醫藥學憑藉其獨特的醫學理念,不僅在醫用治療和護理上有著顯著優勢,對於現代生物科學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啟示。

  傳統中醫藥學以整體觀作為理論研究和醫療實踐的指導思想,以陰和陽來概括人體生理和病理特徵,通過陰陽的矛盾中和來探討人體生命動態平衡問題,並逐步延伸到自然藥物的生物屬性上。中醫藥學中對於機體整體功能的關注以及機體病理變化與自然動植物效能的系統化分析,均與現代生物藥學不謀而合。傳統中醫藥學累積的中藥複方複雜且繁多,化學成分複雜,為現代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巨大寶庫。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藥物,均是由傳統中醫藥學中的複方中提煉而來。通過對複方活性成分的追蹤,得出能用於實踐生產和醫用治療的藥物。此外,從茵陳蒿湯中發現二甲基和七葉苷原等,為遺傳和獲得性黃疸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突破。

  三、現代生物科學對中醫藥學發展的啟示和幫助

  現代生物科學藉助於不斷髮展的現代科技,其不僅實現了自身醫學體系的發展,還對中醫藥學產生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尤其是現代生物科學感測技術的發展,使得中醫藥學的感測技術應用也有了巨大進步。

  首先,現代生物科學中的物理感測器催生了中醫脈診儀。利用感測器探頭採集患者的脈象資訊,實現了中醫脈診的定量化和標準化。其次,在化學感測器基礎上產生的經絡感測針,不僅實現了中醫針刺理法的醫治目的,還能對人體微區進行動態監測。此外,基於仿生感測器產生的中醫藥嗅覺味覺研究,實現了中藥藥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過定量描述,為中藥理論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援。總而言之,現代生物科學的現代技術能夠極大幫助傳統中醫藥學的延伸和發展,一方面不斷提升中醫診斷治療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則極大推動了中藥理論研究的現代化。

  四、結語

  現代醫學的發展必將是優勢共長和多元融合的發展方向,現代生物科學和傳統中醫藥學有著各自的優勢和長處,實現兩者的共同促進和結合,是我國醫學研究和實踐者必須重點關注的內容。利用現代生物科學提升傳統中醫藥學的技術水平,並以傳統中醫藥學來拓寬現代生物科學的研究領域和範疇,才能為人類醫學水平的提高提供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史大卓,劉京,康景軒.傳統中醫藥學和現代系統生物醫學的碰撞和啟示[J].中醫雜誌,2007,***12***.

  [2]杜武勳,張少強.轉化醫學理念的興起及中醫藥研究發展的思考[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01***.

  [3]楊碩,崔蒙,賈李蓉,高博.相關交叉學科對中醫藥資訊學發展的啟示[J].世界中醫藥,2012,***06***.

  篇2

  中醫藥文化傳承與中醫藥人才培養

  [摘要] 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蘊涵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顯出中醫藥的獨特魅力,是吸引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又必然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力量。從國家對中醫藥文化建設和傳承的重視扶持以及中醫藥人才儲備培養現狀著手,探討如何以中醫藥文化吸引中醫藥人才,以及如何以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

  [關鍵詞] 中醫藥文化;傳承;人才培養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必將吸引更多的優秀醫藥人才,但毫無疑問的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力量。

  1 中醫藥文化概念及其建設和傳承

  何謂中醫藥文化?首次明確中醫藥文化的含義是在2005年8月召開的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上: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中醫文化僅指與中醫學科相關的知識“理論”技能和醫療實踐活動,廣義的中醫文化涵蓋了整個中醫學科體系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各種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動[1]。

  國家十分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近年來國家中醫藥局陸續下發了《關於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等相關檔案。我國在2008年10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專案,2010年鍼灸率先申遺成功。由此可見,國家對中醫藥文化傳承是非常重視的,而中醫藥也正逐漸獲得世界的認可。

  2 中醫藥人才儲備和培養現狀

  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中醫藥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對中醫藥事業投入的不斷增長,各級中醫院得到了長足發展,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中醫藥人員配備不合理,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續減小,部分中醫醫院領導班子、臨床科室和職能部門負責人中醫藥基礎薄弱,這已經成為阻礙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中醫藥畢業生的學歷越來越高,但優秀中醫藥人才卻是鳳毛麟角[2-6]。目前中醫藥人才培養教育存在不少問題,許多中醫藥院校教學內容西化,中醫藥基礎教育薄弱,導致培養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醫結合學生,中醫基礎不牢、西醫技能不精,有些中醫藥研究生到醫院工作後實踐動手能力極差,還不如一些本科生,卻又不肯虛心向學歷比他們低的上級醫師請教學習。中醫藥院校應當利用中醫藥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切實增強中醫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發展中醫藥的信念;要充分運用中醫藥文化的“仁術”思想,培養中醫藥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要借用中醫藥文化獨特的思維方式,幫助中醫藥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7]。

  3 如何以中醫藥文化吸引中醫藥人才

  在當今中醫藥工作人員收入不高、又難以享受國家法定假日的形勢下,中醫藥人才的引進培養固然要靠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但更離不開中醫藥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響力。如何切實提高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關鍵要靠中醫藥的療效和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儘管長期以來國內外對中醫藥的質疑聲不斷,但更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中醫藥,“非典”期間廣東省中醫院用中醫藥抗擊“非典”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效,這是對排斥中醫者最有力的回擊。原衛生部在抗擊“非典”“禽流感”的國家診療方案中加入了中醫藥內容,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上對中醫藥的認可。

  要深入廣泛開展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理念宣傳,中醫院的所有職工及其親屬應充當中醫藥文化的第一宣傳員,而不是身在中醫院卻排斥中醫藥、抵毀中醫藥。中央、湖南等電視臺開闢的中醫養生專欄收視率居高不下,一些養生書籍暢銷不衰,在群眾中掀起一股社會養生熱潮,從側面體現出群眾對中醫藥保健的需求和追捧。“養生熱”之所以能夠在當今社會悄然興起,其根本原因在於中醫藥長久以來在民間具有深度的群眾基礎,以及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強烈和對綠色保健治療的無限嚮往[8]。

  作為東方文化瑰寶的中醫藥文化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近年來華學習中醫藥的國家和留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從最初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華人分佈較多的亞洲國家,到現在的歐美等西方國家,目前中醫藥的影響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我國中醫藥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學生國別已擴充套件到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國家留學生基金委統計,目前在華留學生最多的10個學科中,中醫藥專業位居第2,僅次於漢語言專業,而在來華接受自然科學專業教育的留學生中,中醫藥專業留學生人數則穩居第1位[9]。中醫藥文化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中醫藥文化知識,而且承載著深厚的東方傳統文化內涵,是外國留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前提和橋樑,他們如果不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就不會來到中國,更不可能學好中醫藥知識。換言之,無論是中醫藥學生還是西醫學生,要想學好中醫藥,也應該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這是學好中醫藥知識的前提和基礎。

  4 如何以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

  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人,中醫藥文化的發揚繼承當然離不開中醫藥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醫藥大學王旭東教授關於中醫體系中“中醫文獻”和“中醫學體系”的比喻,如果中醫學體系是一棵大樹,那麼中醫文獻就是這棵大樹的根,而中醫藥文化,則是這棵大樹周圍的空氣、水和土壤,是滋潤、養育、裝扮這棵大樹的,中醫藥文化要靠中醫藥人才吸收和輸送營養,中醫藥文化的環境、氛圍反過來可以影響整個大樹的成長和壯大[10]。

  當前,加強中醫醫院的建設管理和人員配備,為中醫醫院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和作用奠定人才隊伍基礎,是振興中醫藥事業發展、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傳承中醫藥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級中醫院要在增加中醫藥人才招聘引進比例的同時,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西學中培訓,不斷豐富中醫藥學習內容並應用於臨床實踐。要積極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把中醫藥知識和理論帶向基層醫療機構,讓基層醫務人員成為中醫藥知識和文化的應用者和傳播者。

  古往今來,名醫都是中醫藥文化的最佳傳承人,中醫藥有著悠久的師承帶教傳統,而中醫傳統師承帶教首先是醫德文化的傳承,中醫講求的是“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做醫先做人,行醫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老一輩中醫人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造福了一方群眾,也薰陶了一代代中醫人,使得中醫藥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越來越多的西醫生參加了西學中培訓或報考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心中醫藥、學習中醫藥,中醫藥人才隊伍日漸壯大,必將對中醫藥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發揮生力軍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亞斌,蔡子鶴.中醫文化與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J].醫學與社會,2010,23***10***:100-101.

  [2]鄭曉紅.當前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思考[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3***:184-186.

  [3]郭子華,翟雙慶,季偉萍,等.現行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醫藥導報,2007,13***4***:1-4,15.

  [4]付先軍,王振國.中醫思維模式在中醫藥院校非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和途徑[J].中醫教育,2010,29***4***:15-18.

  [5]王大壯,田侃.中醫藥師承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衛生法制,2010,***6***:41-44.

  [6]龔晉文.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幾個關鍵問題[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1***1***:89-90.

  [7]張宗明,申寧.加強中醫文化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醫學與社會,2010,23***8***:97-98.

  [8]謝世平,程傳浩.中醫文化傳播與推廣機制的思考――試論“養生熱”背景下的中醫文化建設[J].中醫藥管理雜誌,2011,19***3***:208-209.

  [9]薄彤,張傑.中醫文化在中醫藥對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醫藥,2011,24***8***:57-59.

  [10]張宗明.中醫藥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訪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帶頭人王旭東教授[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2***:63-69.

藥學畢業生論文
藥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相關知識
藥學畢業論文專科
大專中藥學畢業論文
大專藥學畢業論文
婦科用藥藥學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專科
關於藥學畢業論文
高職藥學畢業論文
電大藥學畢業論文
大學藥學畢業論文
中藥學畢業論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