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廬山的古詩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大全:

  一、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唐·唐彥謙《登廬山》

  二、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龍首巖,側看成峰橫似嶺,高低遠近不一般,要知廬山真面目,攜雲伴霧不下山!——《登廬山》

  三、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巒壠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四、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五、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

  六、青雲直上九霄天,峭壁凌虛萬丈淵;破霧穿雲盤道險,蜿蜒曲折石橋連;崔嵬孤突龍崖秀,詭異崢嶸牯嶺懸;嵐影波光仙境界,登峰造極峙江邊。——《贊廬山》

  七、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徐凝《廬山瀑布》

  八、攀千仞削壁,臨萬丈深淵。過崎嶇盤道,登巍峨峰巔。天高地險,流水潺潺瀑飛懸;穿雲破霧,清風拂拂衣衫翩!——《登廬山》

  九、廬山竹影幾千秋, 雲鎖高峰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 一輪明月滾金球。路遙西北三千界, 勢壓東南百萬州。美景一時觀不盡, 天緣有份再來遊。—— 朱元璋《廬山詩》

  十、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十一、老夫高臥文殊臺,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王陽明

  十二、驚心動魄,噴雪鳴雷雙耳憒;慟地憾天,波翻浪湧乾坤旋!斷橋飛度,風聲鶴唳肝膽裂;逶迤而上,縹緲一身似神仙!——《登廬山》

  十三、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瀑布懸雲際,清泉墮碧汀;蜿蜒鬆頂道,峻險石盤城;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秀甲東南》

  十四、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十五、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雲。鐘聲知何處?蒼蒼樹裡聞。——元稹《廬山獨夜》

  十六、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孟浩然《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十七、佛手靈崖作道場,仙人洞裡祭純陽;華胥夢裡十年相,簪笏門中百味傷;漫步蓬萊羨美境,常遊廬嶺愛風光;千年苦守不離去,只為清醇一滴香。——《清醇一滴香》

  十八、飛雲渡險脊,走霧隱幽潭;鳥掠叢林隙,人遊鬆壑巔;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遊含鄱口》

  十九、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雲藏一半來。——唐·孫魴《湖上望廬山》

  二十、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花映新林岸,雲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二十一、蒼龍昂首朝天嘯,倚壁虯螭鬥厲饕;尾掃石獅雲水怒,爪擒方印雨風啕。——《遠眺龍首崖》

  延伸閱讀:關於廬山的故事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蹟遍佈。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蘇軾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雲霧;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馬尾瀑;***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廬山,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此,後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古人云“匡廬奇秀甲天下”,自司馬遷將廬山載入《史記》後,歷代詩人墨客相繼慕名而來,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陸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篇佳作。蘇軾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繪了廬山的景色,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廬山的名勝古蹟還有: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屯兵飲馬的小天池、憑欄可極目遠眺蜿蜒長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徑賞花的花徑、千年古樹三寶樹、觀鄱陽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種植物的植物園、如五老並立的五老峰、拋珠濺玉的三疊泉瀑布,被陸羽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谷簾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隱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頂龍池水,等等。

  “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表睞,併成為隱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託,政客、名流的活動舞臺,從而為廬山帶來了濃濃的文化色彩,並使廬山深藏文化的底蘊。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併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遊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山水文化,是人們以自然山水為素材而創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自身的過程中闢出的一片壯麗天地,亦是構成中華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廬山風景,是以山水景觀為依託,滲透著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廬山,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家、哲學家們的心靈審視,創造出眾多散發著特別濃郁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蹟。正如一位新加坡學者所評論的那樣:“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造的,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造的。”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臺,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宋代理學家朱熹復興白鹿洞書院,並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學在這裡千秋耕耘,並真切地記錄了這一具有深刻特徵的文化現象的過程和歷史。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準則和規範,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程序。

  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兩大華項,山水詩在廬山大放光采,山水畫亦在廬山一展風流,閃爍出耀人的輝光。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物件,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描寫泰山的古詩推薦
描寫西湖的古詩
相關知識
描寫廬山的古詩
描寫廬山的古代詩句唯美
推薦描寫泰山的古詩
描寫泰山的古詩
描寫泰山的古詩推薦
古代詩歌描寫親情的古詩名句
描寫夏季的古詩詞句子
描寫冬天的古詩詞精選
古代描寫兒童的古詩
描寫立秋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