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五言絕句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全唐詩》存錄唐濤近五萬首。其中五言詩佔了不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1: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譯文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2: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註釋

  ⑴掩:關閉。

  ⑵柴扉:柴門。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鑑賞

  這首《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

  “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3:雜詩·君自故鄉來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

  ①來日:來的時候。

  ②綺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③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④選自《王維集校注》

  賞析

  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於言表。本詩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瞭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瞭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彷彿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唐詩五律賞析
現代優美詩句欣賞
相關知識
唐詩五言絕句賞析
兒童唐詩五言絕句
杜甫的古詩五言絕句
唐詩七言絕句
唐詩五言律詩賞析
經典五言絕句五言絕句勵志詩精選
論語經典名言名句賞析富有哲理的
古代名言名句賞析
英語勵志名言警句賞析
古代名言警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