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樹賞析
《庭中有奇樹》是東漢時期的詩歌。這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懷念之情。由樹及葉,由葉及花,由花及採,由採及送,由送及思。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庭中有奇樹》
作者:佚名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庭中有奇樹》意思:
庭院裡一株珍稀的樹,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我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花的香氣染滿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遙地遠,花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 這花有什麼珍貴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庭中有奇樹》註釋:
1、奇樹:猶“嘉木”,美好的樹木。
2、滋:當“繁”解釋。“發華滋”,花開得正繁盛。
3、榮:猶“花”。
4、致:送達。
5、貢:獻。一作“貴”。
《庭中有奇樹》鑑賞:
在春天的庭院裡,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古詩中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許多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為這標誌著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頭。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這兩句詩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面。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起讀者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為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怎不教人感到無限惆悵呢?再說,如果她只是偶爾地見了這棵樹,或許會頓然引起一番驚訝和感慨: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了!然而這樹就生在她的庭院裡,她是眼看著葉兒一片片地長,從鵝黃到翠綠,漸漸地鋪滿了樹冠;她是眼見著花兒一朵朵地開,星星點點漸漸地就變成了絢爛的一片。她心裡的煩惱也跟著一分一分地堆積起來,這種與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難以忍受嗎?此時此刻,她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著她的哀怨和希望,寄託著她深深的愛情。也許,她指待這花兒能夠帶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也許,她希望這故園親人手中的花枝,能夠打動遠方遊子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總之,我們在這簡短的四句詩中,不是可以體會到許多詩人沒有寫明的內容嗎?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是說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這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於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託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了。至於人物的神情,詩人雖沒有明寫,但一個“盈”字,卻暗示我們:主人公手執花枝,站立了很久。本來,她“攀條折其榮”,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古時交通不便,通訊都很困難,何況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鮮花呢?此時的她,只是痴痴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對著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簡簡單單的十個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多麼清晰生動的畫面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想象:這位婦女正在想些什麼呢?她是否在回憶往日的幸福?因為這奇樹生在他們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雙雙或許曾在花樹下,消磨過許許多多歡樂的時光。在那葉茂花盛的時候,她所愛的人兒,是不是曾經把那美麗的花朵插在她鬢髮之間呢?而如今,她時時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兒?可曾遭遇到什麼?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遠方的人兒也同樣感受到了嗎?……不管她想到了什麼,有一點她總是不能擺脫的,那就是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古代婦女的生活,本來就那麼狹窄單調,唯有真誠的愛情,能夠給她們帶來一點人生的樂趣。當這點樂趣也不能保有的時候,生活是多麼暗淡無光啊!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又能經得住幾番風雨呢?
現在,我們再回顧這首詩對於庭中奇樹的描寫,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著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徵嗎?在《古詩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竹生》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用蕙蘭花一到秋天便凋謝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長,紅顏易老。這是我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樹》這一篇中,這一層意思卻並不明白說出,而留給讀者去細細地體會了。
詩的最後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大意是說:“這花有什麼稀罕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這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瞭全詩的主題。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於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讚揚的。可是寫到這裡,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後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後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詩寫到這裡,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古詩十九首之回車駕言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