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有什麼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是儒家理學的開創者,推動了後世理學的發展程序。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周敦頤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敦頤的故事

  公元1021年,周敦頤時年4歲,重陽節時,父親周輔成和幾位好友飲酒聊天,看著遠處怡人的風景,心情十分暢快。村前五個土墩子引起了周輔成和他朋友的興趣。大家商量著要為這五個土墩子想出別緻的名字,大家抓耳撓腮沒有頭緒。

  此時,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頤沉思了一會,脫口而出說,東邊的土墩叫木星,南邊的土墩叫火星,西邊的土墩叫水星,北邊的土墩叫金星,中間的土墩叫木星。如果一起叫的話就起名為“五星堆”,周輔成夫人朋友們認為周敦頤說的很有道理,便採用了“五星堆”這個名稱。後來,“五星堆”也成為當地著名的一個景觀。

  周敦頤年少的時候,常常到月岩內讀書悟道。月岩距離周敦頤家大約有七公里左右,月岩洞東西兩個方向各有一座門。進入洞穴後,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同,那麼視覺也不相同,看到的景物更不相同。如果從東門進入月岩洞,從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見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變圓。行走到月岩洞中間時,月亮便成為望月,隨後又開始了由圓變缺的變化程序。周敦頤14歲時,經常在月岩洞中讀書,通過觀察月岩內月亮的變化形狀,他領悟到了“太極陰陽”的思想。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周敦頤開創了理學,而他年少時在月岩洞中對太極的領悟,為他後來理學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周敦頤世稱什麼

  周敦頤的世稱是“濂溪先生”,說起周敦頤我們更多的是想到他的愛蓮說,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是中國古代理學的創始人。他從小聰明好學,長大之後順理成章的當上了朝廷命官員。在為官方面他總都是清正廉潔,積極地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來不冤枉一個好人,但是也從來不放過一個壞人,正因為如此人們總是稱他叫做“濂溪先生”。

  周敦頤世稱什麼?濂溪先生。事實上這麼稱呼他有兩個原因,第一週敦頤是湖南人,在湖南的某一個角落裡有一個地方叫做濂溪因此人們稱呼他為濂溪先生,第二個原因還有些人認為,從字面意思來講其實很好理解,濂字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清正廉潔的意思,因為周敦頤在當官員的時候非常清正廉潔,總是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力求做到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為百姓納福的好官,他從小生活在官宦家庭,可能見慣了官場的昏暗與不堪,所以對他所向往的官場生涯有些許失望。正因為這樣他才更要為百姓取得更多的利益,讓社會和諧,也就不辜負世人對他濂溪先生的稱號了。

  濂溪先生周敦頤雖然生在湖南但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江西的廬山度過的,他所建立的濂溪書院也是位於蘆山地區,之所以取名為濂溪書院,我想這和人們對於他的世稱“濂溪先生”離不開關係。所以說關於周敦頤世稱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是涵蓋了周敦頤的性格和後世人對他的景仰。

  周敦頤的名言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在學習前人思想了著作上,提出了很多新問題。他著有《通書》和《愛蓮說》等作品,其自己的見解融於其中,進一步推動了儒學的發展。《通書》一文中,“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這些便是周敦頤名言之一。

  這些體現了周敦頤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後來,這句話深受哲學學者的推崇,周敦頤並沒有將運動和靜止完全地割裂,他認為靜止和運動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以參照物來說,或許肉眼看見世間萬物是靜止的狀態,事實上,它是運動和變化的,它遵循著自己的規律而來,日復一日地變化著。

  除此之外,“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話出自於周敦頤所作《愛蓮說》一文,周敦頤描述了自己喜歡白蓮的理由,則是出淤泥而不染。即使白蓮生長在池塘的淤泥之中,但是它的花朵美麗潔白。盛夏時節,發出清幽的香味,讓人心情愉悅。周敦頤以“蓮花”自喻,表達出自己高潔、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的精神。千百年來,這句話深受後人的推崇,文人墨客紛紛以此為座右銘,表達出自己高尚的人格節操。

  

周敦頤有哪些故事
周敦頤代表作是什麼
相關知識
周敦頤有什麼故事
周敦頤有哪些故事
豬叫石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故事
伊索寓言還有什麼故事
恩格斯有什麼故事
胡塞爾有什麼故事
阿奎那有什麼故事
趙飛燕有什麼故事
冉閔有什麼故事
阿登納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