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歷史
古日耳曼人曾創造了自己的文學,主要是讚美神和英雄的敘事歌曲以及戰歌,它們反映了日耳曼民族在民族大遷移時期動盪的生活和戰爭。但這些文學系口頭相傳,大部已經消失。只有《梅爾塞堡咒語》和《希爾德布蘭特之歌》被後人用古高地德語記載下來,流傳至今,成為德國文學中最早的文獻。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德國文學。
介紹
德國文學經過 100多年的間斷之後,到11世紀中葉又開始了新的發展。隨著法國克呂尼宗教改革運動的傳入,產生了以否定生活、詛咒人世、崇尚苦行和追求死後昇天為內容的宗教文學。另一方面,由於封建階級內部結構的變化,騎士階級逐漸興起。到了12世紀,騎士階級在社會生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並代表世俗封建主的利益與宗教對抗。他們反對宗教的苦行主義,要求享受現世生活的歡樂。根據這種觀點,騎士們創立了與宗教文學相對抗的騎士文學。除此之外,還有口頭流傳的民間文學,這主要是處於社會下層的藝人所傳誦的古代英雄故事。
德國文學形式
宮廷史詩是騎士文學的主要形式,它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演變成近代的長篇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在德國文學中首先發端於亨利希.封.費爾德克。而真正發生影響的是哈特曼.封.奧埃的《埃雷克》和《伊萬因》。他的《可憐的亨利希》和沃爾夫拉姆.封.埃申巴赫的《帕爾齊法爾》與戈特夫裡德.封.斯特拉斯堡的《特里斯丹和綺瑟》,標誌著這種文學的全盛期。
這些作品大多取材於外國古代傳說,例如不列顛的亞瑟王和聖盃的傳說,故事情節也大體雷同。一個理想的騎士,往往是經過冒險和取得愛情之後獲得榮譽。
德國文學有什麼重要地位
民間故事書在16世紀市民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前身是民間笑話。笑話故事鬆散,而民間故事書則已經是圍繞一個人或一件事來安排故事情節,初步具有了小說的結構。《梯爾.歐倫施皮格爾》、《約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和《希爾德市民故事集》是最著名的故事書。尤其是《約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僅在當時深為人們所喜愛,後來也一直在民間流傳,而且它還是後世許多作家取材的一個源泉。
17世紀文學 三十年戰爭的浩劫,使德國經濟凋敝,國家分裂,領主專制進一步鞏固。這種形勢大大阻礙了市民文學的發展。大多數市民出身的作家,不是繼承和發展16世紀市民文學的傳統,而是依附宮廷,為王公服務。他們一味摹仿外國,玩弄形式遊戲,形成了所謂的“巴羅克”風格。這種宮廷文學統治了整個17世紀的文壇,而且延續到了18世紀上半葉。
17世紀的德國文學也有不少成就。馬丁.奧皮茨致力於建立新的詩歌形式,他的《德國詩論》***1624***是德國文學中第一部有影響的文藝理論著作。他還積極支援詩人和學者為純潔德語而建立的“語言學會”的活動。弗萊明、洛高和格呂菲烏斯的詩歌標誌著市民文學的新發展,而格呂菲烏斯的十四行詩和頌歌是這一發展的頂峰。
小說家格里美豪森、莫舍羅施和貝爾的作品,跟當時流行的宮廷小說不同,受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啟發,大多取材於笑話和民間故事書。格里美豪森的《痴兒歷險記》***1668***是17世紀德國文學中最有價值的作品。它發展了12和13世紀宮廷史詩以一個人為中心的寫作手法,開日後所謂“發展小說”的先河。在戲劇創作方面,重要的作家有格呂菲烏斯和韋澤。
啟蒙運動
自從17世紀下半葉以來,德國逐漸從三十年戰爭的浩劫中復甦過來,市民階級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力量。隨著這一形勢的變化,市民文學也在艱難地發展,到了18世紀中葉終於取代了封建宮廷文學的統治地位。從此德國文學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市民文學進入了它的繁盛期,而啟蒙運動就是這一大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德國的啟蒙運動是在先進的英國和法國的影響下興起的,它同其他國家的啟蒙運動具有共同的性質和目的。不過,由於德國政治經濟落後,運動只限於意識形態領域,沒有直接地公開地在政治和國家領域批判封建勢力。德國的啟蒙主義者更多地致力於確立符合理性的道德觀念,並企圖通過啟蒙教育使所有的人***包括封建貴族***都能按照新的道德準則行事。
德國的啟蒙運動在哲學上的先驅是萊布尼茨和他的繼承者沃爾夫。沃爾夫的學生戈特舍德首先掀起了這場文學運動。戈特舍德主要反對宮廷文學的“巴羅克”風格,反對戲劇中的混亂狀態。他主張以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及其理論為典範來創立民族戲劇。這種戲劇必須嚴格遵守“三一律”以及其他規則,每部作品都必須以一種道德原則為依據,以期對人進行道德教育,從而達到改善社會的目的。
德國小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