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岳飛的經典散文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4日

  岳飛。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岳飛的馬

  草木葳蕤,齊山掩映在一抹蒼翠中。山光水影,蓊鬱之美,若是當年鄭板橋見了,想必又得引發“買盡青山作畫屏”之慨。

  人與景,都在綠色的風暴中沉陷,在這美麗的沉陷中,唯有岳飛騎馬的巨大石雕屹然矗立,矗立在齊山山坳,英雄的魂魄,被外化成物質格局,就此凝固在池州,聽千年風吟。

  來此像前,人,不能不肅立,不能不仰視,進而心中油然而生崇敬。聖潔的古風自南宋浩蕩而來,吹拂山坳與峰頂,吹拂離亂與太平。我和一群遊客,與這青山綠水,此刻已虛化為背景。

  天地間,只有岳飛與他的白馬,在人的意識裡無限放大。那馬,現實而虛幻,就在這池州城外往東五里地的齊山風景區,在煙霞霧靄與風雨雷電中,在近千年的歷史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昂首引頸呼嘯嘶鳴……如今,當閃電撕裂天空沉沉的黑幕,驚雷隆隆猶如山崩地裂,池城那些靈異的耳朵,依然能聽見馬蹄的嘚嘚聲,從古老泛黃的南宋而來,徘徊在池州大地,久久不願離去……

  池州《地方誌》載:“紹興四年,岳飛自鄂州出師抗金,途經池州,軋營齊山,作有《池州翠微亭》詩篇。”大概的過程是這樣:公元1134年,岳飛自鄂州經池州伐廬州,在齊山屯兵並月夜上翠微,感懷賦詩,詩曰:“經年塵土滿征衣,得得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觀未足,馬蹄催趁月明歸。”***詩載乾隆四十四年《池州府志》***

  近年也有學者考證,岳飛之與池州並非僅僅“途經”。池州依恃長江天然屏障可駐雄兵。這裡雄山峻嶺易排兵佈陣,物產富足可供軍需,水草肥美可養馬,礦產富饒,發達的冶煉業可供軍隊鑄造各種兵器,岳飛有理由據此練兵籌措北伐。踏石留印,岳飛的馬足跡遍池州,池州各處至今遺存“馬草深村”、“馬園”、“馬崗”、“馬嶺”“馬衙”等遺址。細加考量,上述各地群山環抱,天然牧場如在盆中,青青碧草一望無垠,實乃千里難尋之寶地。

  遙想當年,應該有這樣一番情景吧:焦灼,像火一樣灼烤岳飛的馬蹄,為尋找寶地,岳飛騎著馬徹夜不眠,人與馬像一道白色的閃電,匆匆疾馳在池州大地。馬蹄聲鏗鏘雄壯,如疾風勁雨,如十面埋伏演繹絕殺,如蒼勁的雄鷹迫擊荒野蒼狼。雄渾啊,池州百姓當年都聽過這馬蹄聲,這樣的馬蹄聲,怎能不讓熱血沸騰燃燒?

  愛與憎,在我閱讀的歷史人物中,岳飛最為鮮明,這兩個字在他心中,猶如冰碳般絕然對立、反襯。《秀山志》記載了金燈崖得名由來及美景:“白麵山麓,巨石橫溪,溪水折而旋繞,澄泓可愛,每於月夜金波盪漾,不啻燈燭交輝。”而此處金燈崖一個“金”字,卻激起了岳飛萬丈怒火。岳飛打馬過此地時,見一“金”字,頓時熱血噴張,馬如蛟龍騰空而起,三尺龍泉手起劍落,竟劈掉刻著“金”字半邊崖壁。

  敬仰與愛戴,催生岳飛與池州的傳說經久不衰,如齊山高聳,如秋浦河水綿長。這裡的老人小孩,人人都能講述一段關於岳飛的故事。

  而我,瞬間的仰望,穿越了千年風塵。依稀是風雨飄搖的南宋,兵燹連年,哀鴻遍地,大江流淌著百姓的悲苦。這時候,岳飛騎著馬來了,第一次來到池州,鐵騎勁旅如颶風捲來。頓時,河流與山川,滾過疾風和驚雷。池州城東門外湖心草場,現如今的興濟橋邊,池城的百姓都聽見了風暴來襲般的馬蹄聲,於是,城中人歡聲雷動,傾城而出,簞食壺漿。高大雄健的馬,映襯著雄姿英發的將軍,刀槍劍戟在驕陽下閃光。歡呼——是天地間唯一撼人心魄的聲浪。

  一顆大星輝映日月,於是,苦難化作百感交集的淚水,化作國泰民安的千年夢。收復河山的夢,看似一蹴而就。

  然而,十二道金牌,終將美夢化成夢魘。岳家軍,像一隻混合著各種各種動機訴求和慾望的洪流,而南宋弱小的朝堂猶如脆弱的沙堤,害怕任何形式的沖洗,於是這隻強大的勁旅,呼嘯奔騰向前的同時也加大了自毀的力度——悲劇或許開始就已經註定。

  天空黑雲漫過,似有風雨來臨,我和遊人匆遽上翠微亭以避。

  翠微亭如懸崖上一隻伸展的鳥翼,這就是當年岳飛登臨遠眺之所。

  抬眼望,還是當年岳飛虎目雄視的大江,煙波浩渺,直接天際,大江以北,山巒一片雄渾蒼茫。山河依舊,歲月如秋浦河水一般靜好。

  遊人在講岳飛的馬的故事:岳飛遇害後,白馬狂奔數千裡,來池州尋主,徘徊在岳飛留下足跡之地,眼含熱淚,引頸長嘯,不肯離去……

  神駒啊——沉雄悲壯如此,眾人聽後無不感慨唏噓。

  :岳飛與俾就閒祠

  從小就很崇拜岳飛,儘管從不迷信崇拜一個人,卻對岳飛是例外,是因為他短暫的生命放射出悲壯的光芒。記得在童年時代,我家住在現在的市委大院,有一年夏天,來了一個說書的中年人,就擺了一張桌子在市委大門口,路燈微弱的光映下一身青杉長衣,很是青瘦樣子,說書人一聲木擊便開始說書了。他抑揚頓錯的聲音,一口純北方話,目光炯炯有神,不知為什麼,又沒有誰給錢,也沒有報酬,他每天晚上八時開始,到晚上十二時結束,清茶一杯,完全是義務說書。在那炎熱的漫長夏日,端上板凳總是坐在前面,幾乎是忘記了蚊蟲的盯咬和酷暑,很入迷,也很投入聽說書,也許就在這微弱的燈光下,我幼小的心靈,就埋下了古典文學愛好的種子。 說書人主要是說《三國》、《水滸傳》、《武松傳》,尤其是《岳飛傳》,聽得最著迷。岳飛可謂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愛國民族英雄,以至於把自己名字後面字改為文武“斌”,渴望有一天,像岳飛一樣馳騁疆場保家衛國,武能平天下,文能抒其志,就是這樣的民族英雄卻慘遭秦檜的陷害,我總是為岳飛憤懣不平。

  以前只知道岳飛是河南人湯陰人,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有一次,我到九江縣獅子鄉六橋村訪友,吃完飯,友人告之後山株嶺山中葬有岳母墓,只可惜岳飛的故居“俾就閒祠”毀了,現在不知道在什麼位置。

  這才知道廬山腳下,曾經是岳飛的第二故鄉,要友人帶我上山祭拜岳母墓,友人帶著我拾一條靜僻的山道,彎彎曲曲的山道雜草叢生。快步登上重山疊嶂的株嶺山麓,尋尋覓覓找到了綠樹掩映的岳母墓,墓碑座南朝北。可想而知,岳飛想到的是故鄉依然淪落在侵略者的鐵蹄下,渴望收拾舊河山壯志未酬。墓中刻有“宋嶽武王之母姚太夫人之墓”,墓前有四平方米的祭臺,臺下有四十級石階,花崗石砌成,現存一對石馬,在踞岳母五華里的太陽山腰葬有嶽妻李娃墓。可悲的是岳飛不知身在何處,現在只是在杭州***亭建有岳飛廟,這樣一個民族英雄成了一個孤魂野鬼,實在是令人心寒,那製造岳飛冤案的秦檜,就沒有想到會遺臭萬年讓後人永遠唾罵。

  這裡埋葬了一個偉大的母親和一個賢良的妻子,岳母教子有方,曾以“精忠報國”四字刺於岳飛的背上。以激勵岳飛抗禦外侮,恢復失地,成為千古母教子之典範。李娃是岳飛二十七歲所娶後妻,當岳飛遇害放逐嶺南吃盡了苦頭,在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昭雪後,她才返回廬山“俾就閒祠”,享年七十有五,臨終告示葬株嶺山伴岳母。

  “岳飛在山下建有俾就閒祠,只是可惜找不到了原址”。友人指了指蒼鬱茫茫的山下,目光隨之飄向遠山近黛,也似乎在尋找什麼?想到岳飛的後人一樣被殺害了,封建社會株連九族的高壓政策,一旦反朝廷就要斷子絕孫,只有李娃晚年一個人孤苦伶仃生活在“俾就閒祠”,度過了她一生極為孤獨淒涼的晚年,剩下一定是無盡綿綿的相思,這樣一個愛國的民族英雄,為什麼不把他的故居保留下來?歷史在製造悲劇,為什麼不讓後去吸取教訓,好在後人還精心維護了岳母墓與嶽妻墓,隆起叢冢肅穆地躺在山嵐上,這也許是對岳飛最深切的祭奠,我採了一大把山花,堆放在岳母墓與嶽妻墓上,青山何處不埋忠骨呢。

  從寂寞的山中歸來,只有從茫茫歷史中去尋找答案,我翻閱了大量史料,從中找到一個岳飛“俾就閒祠”的定位,最後就把目光落在陶淵明故居的附近,一個歷史上田園詩開創者;一個歷史上文武雙全的民族英雄,兩個偉大的靈魂飄蕩在山水之間,這本身就大有文章可做。

  南宋紹興四年至六年,岳飛曾兩度駐軍在現在的九江市,廬山的秀麗山川使逐個馳騁沙場的愛國將領流連忘返,詩人與詩人的心也是共鳴的,於是,他決定把老母接到廬山腳下安了家,建有“俾就閒祠”。

  岳飛為什麼把自己居處取名為“俾就閒祠?”這就是岳飛是人格的魅力,儘管當時的岳飛已官至將軍,岳家軍已經讓金兵望風喪膽,南宋把東起九江,西到荊州以及江北大片的土地交給岳飛管轄,也算是一方要員。之所以有岳飛,金兵才不敢冒犯南宋。而岳飛仍然認為自己職務俾微,仍然是念念不忘馳騁疆場收復失地,所以稱之為閒祠,什麼時候收復了山河,什麼時候就歸居田園。事實上他也沒有住過家中,只是岳母寓住在“俾就閒祠”,他一直奔忙在抗金前線,後起的愛國詩人陸游的“位俾未敢忘國憂”就有異曲同工之意。

  岳飛不僅是一位馳騁沙場的英雄,同時是一名文采飛揚的詩人,岳飛的《滿江紅》一詞中“三十年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其中不難看出岳飛優秀的品質,每當讀起這首詞,一個高尚的岳飛形象佇立在眼前,當中原大地慘遭外來侵略者的蹂躪,廣大人民飽受戰爭的創傷痛苦之時,岳飛只是把功名看成“塵與土”。

  但很多人只知道他寫的《滿江紅》一詞,其他的詩詞就鮮為人知了,我讀了岳飛同廬山“俾就閒祠”有著密切聯絡的詩詞,就更能理解岳飛豐富的內心世界,為今天研究岳飛的思想提供了史料。

  岳飛在戎馬倥傯之餘,曾與廬山東林寺的慧海和尚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岳飛也許受到了陶淵明的影響,他在那時就有歸隱山林的念頭,他曾寫給慧海和尚的一首詩:

  湓浦廬山幾度秋 長江萬折向東流

  男兒立志扶王室 聖主專師滅虜猷

  功業要刊燕石上 歸林終伴赤松遊

  殷勤寄語東林寺 蓮社從今著力修

  岳飛在這首詩裡表明了自己功成名就後,他要急流湧退,他渴望回到廬山腳下的“俾就閒祠”,學學陶淵明“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他並不沽名釣譽為了高官厚祿,岳飛告訴慧海要好好修茸一番寺院,等我回到“俾就閒祠”,我們一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是現在國破山河碎,我的事業還沒有完成。

  令人可悲的是岳飛沒有收拾舊河山,他就逼迫脫下了戰袍。公元1142年,岳飛遭秦檜彈劾,那個高宗趙構是個昏君,他聽信了秦檜的讒言,免去了岳飛樞密副使之職,在抗金戰場上征戰了二十年的抗金名將岳飛,就這樣在封建社會官場傾紮下,岳飛悵然脫下戰袍,回到了“俾就閒祠”真正地閒居起來了。

  此時的岳飛心情可想而知,他的心一定無限惆悵和淒涼,虜猷未滅,壯志未酬,卻逼迫“下野”。在一個蕭瑟秋風的深夜,岳飛一個人獨自佇立在“俾就閒祠”窗前,他仰望窗外的明月,心中陪感淒涼和孤獨,過去的一切,就像夢一樣出現在腦海裡。戰馬長嘶,金戈鐵馬揮戈的戰場,岳家軍所向披靡,而現在陪伴他只有窗外屋簷下的蟋蟀聲,還有山嶺上陣陣的松濤聲,他的收拾舊河山的理想破滅了,岳飛感慨寫下一首《小重山》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籠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在當時的南宋主和派佔了上峰,以岳飛為主的主戰派,大多數倒向了秦檜之流,成了保全自己的勢利小人,所以岳飛感嘆知音少,就像伯牙和子期,他望天長嘆發出絃斷有誰聽之感慨!

  那個秦檜把岳飛官罷了就罷了,這個秦檜心胸也太狹窄了,他太不瞭解岳飛的情操了,他怕岳飛東山再起,索性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殺死在現杭州大理寺***亭,岳飛遇難時年僅三十九歲,岳飛從罷官到遇害,在“俾就閒祠”僅住了兩個多月。

  三十九歲,對於人的生命實在是太短暫了。

  三十九歲,正是人生黃金時期,人的智慧和思想正是旺盛年代,精力充沛,有很多事等著他去實現。

  三十九歲,人生從而立之年走向不惑之年,生命就結束了,可悲又可嘆!

  當聽到說書說到岳飛被遇害時,曾疑惑問道:“岳飛為什麼不反了,打到臨安,奪了皇帝的鳥位,反正是一死。”

  說書人淡然一笑說:“你還小,等讀懂了歷史你才知道。”

  讀懂了歷史,目光聚焦在歷史這部天書裡,這才知道岳飛的悲劇,就是對封建王朝的“愚忠”,這也許是歷代英雄好漢的悲劇。中國古代文化有其精華,也有其糟泊,儒家學說束縛了中國人思想達兩千多年,這可能是一切悲劇根源所在。

  當歷史再過一百年,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就被成吉思汗後代驃悍的蒙古鐵騎踏平了,那個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1279年建立了元朝,中國的疆域空前遼闊。

  岳飛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南宋王朝的歷史始終圍繞“主戰”與“主和”的鬥爭,政治鬥爭的結果,使得忠良被讒害,南宋偏安江南,那些達官貴族過著糜爛腐朽的生活,就壓根沒有想去收復失地。那是一個歌女不知亡國恨,夜半歌聲到客船的燈紅酒綠的時代,但南宋時期也造就了一大批愛國主義詩人,其中以陸游和辛棄疾最為著名,包括同岳飛同時代的詞人李清照。一個只寫寫對夫君趙明誠思念的詞人,花前月下悽悽慘慘,冷冷清清。山河破碎,晚年的李清照流離顛波江南無家可歸,寫出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憂國憂民的詩篇,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當這一切成為泡影,她憂憂地寂寞客死異鄉,她的詩詞表面上看是自己哀怨寫照,其實是間接表現了時代的悲劇。

  最後由文天祥為南宋唱了一首輓歌,文天祥在就義時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此,文天祥真的“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碲鵑帶血歸。”把他同那個時代一起埋葬了,還有他的過人的才華。

  歲月滄桑,“俾就閒祠”早已經煙飛塵滅,有一年,我來到杭州的岳飛廟遊覽,當看到秦檜的石像跪在岳飛廟前,欣慰笑了。後來遊婺源才知道秦檜是江西婺源人,作為江西人總感到羞辱,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歷史終歸是公正的,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千百年來鼓舞中華兒女反抗外來侵略,這是一個“俾就閒祠”所不能替代的。

  :夜讀岳飛

  窗外,江南的春雨瀟瀟。遠處高樓上五彩霓虹燈明滅不定,近處有流行音樂在卡拉OK氾濫新潮。我獨坐書房,像獨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島,挑燈夜讀八百年前的岳飛。

  我讀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丞相祠堂何處尋?多年前有緣去四川成都,剛剛從杜甫《蜀相》詩中走進去,便在武侯祠的迴廊上被鎮住了。迴廊壁上嵌著兩塊碩大的青色石碑,鐫刻的正是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我平日也讀過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內如沸的莫過於這一方了。那遒勁奔放的行草,噴自一管八千里路雲和月中的凌雲健筆,湧自一位英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激烈壯懷。巴山楚水,萬疊千重,我無法將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將它藏在心中。數年之後,我專程拜謁譚嗣同的家鄉瀏陽,竟然在瀏陽的書店買到新出版的《岳飛書前後出師表》。譚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飛是名標青史的偉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麼天意嗎?我慶幸我的夙願於斯時斯地如願以償。

  今夜,窗外是瀟瀟的江南春雨。我沒有去憑欄,我耽讀岳飛書於《出師表》之後的“跋”:“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我的耳邊,敲響岳飛八百年前在南陽武侯祠聽到的雨聲,我的眼前,紅起岳飛當年夜深不寐時點燃的燭光。岳飛他瞻仰武侯祠而淚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揮涕走筆,這不是一種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領悟、溝通和激動嗎?一位,少年時母親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的叮嚀;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歷史和蒼生作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表白,雖然異代而不同時,這卻是一個心憂天下的靈魂和另一個心憂天下的靈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顆高貴的心和另一顆高貴的心的遙相感應。八百年後的今日春夜,我側耳傾聽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鏗然和鳴。

  稍後於岳飛而呼吸在同一個時代的陸游,對《出師表》也讚美不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出師表》的具體指涉,也許離我們已經太遙遠了,今天夜半我挑燈仔細看的,是和我們仍然十分親近的岳飛的事蹟。有一回,岳飛和一群文人學士談及紛亂的時局,有人提出“天下紛紛,不知幾時才可太平”,岳飛有名的回答傳於後世,直到今天仍然擲地作金石之聲而振聾發聵:“只要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天下自然就會太平!”當今之世,錢潮動地,欲浪拍天,芸芸眾生對財神的尊敬不是遠遠超過了對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飛登壇拜將,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儉,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無論平時或戰時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這樣,岳飛的部隊上下一心,真正是“戰無不勝”,連強敵也無可奈何地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今天,人慾與物慾一起橫流,窮鄉僻壤仍然飢腸轆轆,酒樓賓館有的人卻揮公款如揮泥土。

  窗外,今夜已瀟瀟雨歇。在商品狂潮的驚濤拍岸聲裡,在現代的滾滾紅塵之中,我再一次夜讀八百年前的岳飛。我讀人的傲然脊樑,讀民族的浩然正氣,讀歷史的巍然豐碑。
 

粘罕和金兀朮的關係
八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題
相關知識
關於岳飛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靈魂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沙漠的經典散文隨筆美文
關於洗澡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陝北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人物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堅持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楓葉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緣份的經典散文隨筆
關於王蒙的經典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