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天堂讀後感
《告別天堂》是美女作家笛安,在2005年出版的一部小說,是笛安剛剛過完二十一歲生日的時候完成的第一部長篇。書中講述了五個為愛痴狂的、孤獨的孩子在青春歲月中演繹著一段純粹卻迷亂透頂的愛情故事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我計劃並且付諸實踐地用了一個充滿禪意並且無限精妙的詞語“捨得”來開篇造勢。
從七歲上小學以來,關於數學的輔助工具套,我不知捨棄多少,才又得到了多少,大概只能用“舉不列舉”以形容之。15cm直尺,30°三角板,45°三角板,180°量角器有機構成的智高數學工具套,在故事的起始總是被鐵釘釘地吸附在一個窄平的塑料或者塑膠盒子裡,卻總是在未知的中途毫無徵兆地走失,從此散落天涯,形同陌路。回想多年的數學生涯裡,最鐘意的是智高後期推出的磨砂藍綠色的四件套。磨砂質地的觸感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深刻的完美的與指紋的契合度。三角板中央空心的縮小版直角三角形,似乎是特意為我這類畫圖不成規矩的數學少年提供稜角分明,毫無弧度的標準三角形的模板。從邊沿延伸到內部的一條條直線們是可以製造和測量平行線的。而現在,我已經習慣了沒有數學的日子,卻發覺自己無法習慣沒有直尺的日子。當我看見《告別天堂》這本狹仄的青春讀物時,我產生的第一衝動不是故事的情節,而是立馬拿一把直尺精準測出封面的長與寬的釐米數,然後用所剩無幾的數學思維大致估算出它們的比例。
以上是我在進入《告別天堂》正式內容前的瑣碎之言。因為我發覺,一個人之於一項事物的感情,往往有時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的厚積薄發。
其實小說的情節很單調,大致就是圍繞宋天楊和江東的感情糾葛寫的265頁長篇。中間會偶爾穿插肖強,周雷,方可寒等的二類主角,以及一個無恥的小配角張宇良。似乎這樣的故事對我缺乏吸引力,兩個人之間歇斯底里的懷疑和確認,宣言和枝節,總讓我想起“無病呻吟”這個爛俗頻繁的字眼。另外,方可寒這個在開始被描寫為公共汽車的重點中學女孩,總覺得缺乏生活基礎,憑空捏造地毫無根據。雖然她在故事的1/3處就死亡消隱,不過卻在之後的2/3裡在別人的記憶和描述裡獲得純淨的重生。這點大概是小說留給我最大的觸發。其他的肖強和周雷也不是很有說服力,總體來說身上缺乏吸引人的特質和個性。張宇良大概諷刺的是道貌岸然的教育怪胎,一肚子的男盜女娼,卻有顯赫的宣告地位,但他真的存在嗎?其實,在小說的核心上,我覺得《告別天堂》是不成功的。
乍一看,你就會發覺這本書絕對出自文藝青年之手。我不知道文藝青年們的品味是否大致類似,書中羅列的電影圖書我也都是大致看過或瞭解,感情也是與她大致雷同的。我沒有感到一種慶幸,卻深感到一種悲哀——因為我可能喪失了自己對於作品獨特的理解與想法。下面,我將一一羅列書中提及的文藝作品***無價值的我將予以忽略***:《亂世佳人》,《騰王閣序》,《加繆全集》,《海子的詩》,《霸王別姬》,《活著》,西科賽斯的《紐約黑幫》***沒看過***,《老人與海》,《傲慢與偏見》,《少年維特之煩惱》,《局外人》,元好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深作欣二的《大逃殺1》***沒看過***,王小波,《金閣寺》,《安娜卡列尼娜》,《殺手萊昂》,《城南舊事》,《東邪西毒》,《藍色生死戀》,《罪與罰》,《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星光伴我心》***沒看過***,《流星花園》,蔡琴,《情書》,張愛玲,魯迅,《紅樓夢》,《金瓶梅》,《情人》,《小王子》,《無間道》,《阿飛正傳》,《變形記》,《梁祝》,《雙城記》,《重慶森林》,《破浪》,《巴黎最後的探戈》,《三十七度二》……只是,我突然覺得如此的堆積,不是為了顯擺,就是因為矯情。當然,它也說明了你的知識的豐富。另外,笛安的排比和駢文功力的確了得,也算是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的重磅功夫。我不喜歡《告別天堂》的多角度描述,雖然足夠新穎,但也足夠混亂。而且,多角度描述的弊端就是以同一種口吻代表多人,結局是多人誰都顯得不立體。整本書我最欣賞的恰恰是作者最為真摯的後記。
沒有人的青春擁有翻版。無論我們以什麼方式揮霍或者珍藏我們的青春,那都是我們的。只是,在看完最後一頁的時候,我突然在想,關於青春期的愛情,我們是否需要秉持著一些或者哪怕是一絲的古典主義呢?我們是否有那樣的精力和定力去等待某個真正在角落等候我們的人呢?像《天使愛美麗》一樣,像《向左走,向右走》一樣。也許誠然如張姓女子所言,青春是一條不得不走的彎路。
來的太快,走的太快,它是龍捲風,不是所謂的愛情。
篇二
比遙遠更遠,卻觸手可及。離咫尺更近,卻可望不可即。這便是他們的愛情。漸行漸遠,可永遠不會趨於零。
她終於轉過臉,含著淚,嫣然一笑。結局。
合上書,定定地望著窗外,任憑思緒在灰調的天空下與雨水交纏。最近的天氣越來越無常,就連雨水也跟著受傷,整個世界就像風中塵埃,飄忽不定。那些由浮雲記錄下來的花事,那些由花開裝點過的浮雲,都在這一個無盡漫長的夏天成了荒原的旱季。他們的愛情在這荒原的旱季中一點一點枯涸。因著眷戀,不願消逝。定格。寄存在連自己也不願看見的最深處,輕輕叫囂。
愛情是一場廝殺,在這愛情的角逐中,他們逐漸淪陷、迷失。江東為了方可寒背叛了愛情,天揚為了愛情背叛了自己。“無法輕易推開,無法隨意走開,感情中專心的最容易受傷”。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在這場廝殺中,天揚註定會輸得很慘。“別碰我”,“我嫌你們髒”,有些話,說出一句便要耗盡一生的力氣。那時候的天揚該是多麼絕望,“這沒什麼,只不過是你們弄髒了我,這世界弄髒了我”,“你可以不要它可以拒絕它可以拋棄它可以傷害它可以瞧不起它,可是你不能弄髒它。”傻孩子,那時候的天揚多麼單純啊。
公元前的你們還太小,什麼都不懂的年紀,任由感情隨意揮霍。睜睜地看著愛情變壞,卻依然固執地扮演著原有的角色,希望感情的,留給時間慢慢去漂。在接下去那場荒誕的繼續中,彼此相互猜疑。那些汙點就像被放大鏡擴大,一點一點吞噬著那點傷殘的感情,那年夏天,我們給了彼此最後的疼愛——手放開。難以割捨的愛就此結束,以後各走各的路。就讓那些回憶留在心裡,任憑它輕輕叫囂沸騰。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遺忘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紀念的。有些事情,能夠心甘情願。有些事情,一直無能為力。“我愛你”,這是他們的劫難。
整個人生冗長,而一切惘然過後,我們只願記下那燃燒了整個生命的初見。人生的四季變化不定,而又是因著誰的出現,誰的眼淚,誰的不願放下的情感。我們只願記下,那盛夏不可消失的,他們彼此帶來的縷縷微涼。
彼此深愛著,如何說它不存在,就像此時此刻儘管夜色沉沉,但太陽正在我們所看不到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正如她終於轉過臉,含著淚,嫣然一笑。
我相信他們的愛,依然。始終。永遠。只是錯開了時間,難以重來。
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篇三
我已近被打敗了,我用曾今的飛蛾撲火,換來手心裡握著的一把餘溫尚有的灰燼,值得慶幸的是,我依然沒有忘記,這把灰燼的名字叫做理想。”這是篇感人肺腑的小說的開篇,他講述了五個為愛瘋狂,為愛痴狂的帶有濃烈青春氣息,個性鮮明的形象,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都只有默然接受,也只能默然接受。
宋天楊:全篇的主要人物,一個從小就看透人情世故的女孩兒,從小就接受一些成人都沒有看過的書籍,也因看書認識了加繆——《局外人》中的人物,從此便期待著自己充滿星光和默示的夜。十五歲認識了江東,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他,漸漸地從喜歡變成了愛,變成了無法割捨,也因此變得自私,變得脆弱。漸漸地在經歷無數的是是非非後,從一個當初稚嫩的女孩子蛻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女人。
江東:宋天楊深愛著的男人,同時也是最愛天楊的人,可是他也是背叛天楊的人,其實他也不想這樣,他只是慾望驅使迫使他就犯,他是愛天楊的,愛,非常愛,無法割捨她,他已經把天楊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當做了就像每天喝水吃飯一樣無法捨去。分開七年後的同學會上,他對天楊那聲吶喊:“天楊,跟我走吧,現在,我和你。”使人感動至深,多麼有力的吶喊嗎,這是發自內心的叫喊,是分開後依舊念念不忘的傷感。
我想天楊聽到這句話後應該是感動的吧,文中沒有寫到,只是給了人一個充滿想象的結局:當聽完這句話時,“她終於轉過臉,含著淚,嫣然一笑”多麼開放性的結局,使人充滿無限的遐想,也許天楊會說:“好,我跟你走。”也會說:“對不起,我們也許回不到過去了”抑或是無言以對等等,這些都是我的想象,多麼感人的結局,“含著淚,嫣然一笑”,含著淚也許是被感動了,想起了曾經愛的轟轟烈烈,想起了自己為江東獨自忍受的那麼多痛苦,想起了面對殘酷現實的彷徨與混亂。嫣然一笑,這笑裡也許存在著更多的內容,可以看得出來,她還是愛著他的,我想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他們彼此心中還是依舊愛著對方,即使再過一千年、一萬年,即使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這份彼此的愛是永遠無法抹去,因為這份愛是殘酷的,熾熱的,劇烈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這句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細細品味,這句話很有道理,就是因為經歷過,曾經滄海、巫山雲雨,才會不把別的放在眼裡、心裡,只有彼此。我想世間的真愛往往如此,一次過留卻刻骨銘心。
文章中多次提到了“雁丘”這個地方,相傳這個地方曾經上演了感人肺腑的一幕:一個獵人殺死了一隻公雁,另一隻母雁雖然逃出了獵人的羅網,但是看到死去的公雁,悲鳴久久不肯離去,最後撞地而死,於是,便出現了這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千古名句。小說中的江東和天楊雖然沒到生死相許的地步,但是卻彼此相依為命,無法割捨。
愛情就是這樣,時而使感覺幸福,時而使你倍感悲傷,時而讓你彷徨無措,時而讓你深陷瘋狂。《告別天堂》中那一個個殘酷劇烈的情節,那一個個為愛瘋狂的人物,那一份份最最真摯的情感,無不打動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應該相信:只要我們期待愛,敢於愛,真愛必定會降臨。
最後,我想說的是:讀完這本《告別天堂》,我三生有幸。
人生不設限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