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內容本身蘊含著人類關於生命的種種體驗與思考,關聯著人類生活世界的無限豐富性和複雜性。語文教學的出發點與歸結點都落在一個“人”字上,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個性的、有感情的人,所以我們要十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走下”講臺,“貼近”學生,重視師生平等對話,實行因材施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輕鬆地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文力圖在正視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被忽視的問題,闡明初中中語教學倡導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並提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策和方法。
        語文,因其自身獨特的性質和地位面成為教育領域中課程論和教學論都十分關注的學科。語文教育具有雙重性的,它一方面是人文性,另一方面是工具性,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力、感悟力、鑑賞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崇高的傳統美德,體悟博大的文化底蘊,繼承凝聚的民族精神,形成深邃的思維體驗,為學生養成健全人格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中的基礎學科,語文教育說到底就是人文教育。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教人如何做人,這種觀念古今中外從來都沒改變過。但是當前初中的語文教育卻發生了偏差。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特別是中學基礎教育,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技術,輕人文,以分數取人,忽視或無視學習者人文精神的成長。在這種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語文教學也出現了一些失誤和弊端,其中最嚴重的就是人文內涵被忽視和淡化。
        (一)初中語文課程內容設定遠離生活,人文思想流失嚴重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不觀於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於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之患。”然而,目前,以分數論成敗,以成績定優劣是教學評價中最常見的現象,高考的升學率更是學校未來發展的直接保障。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以分數論成敗,以成績定優劣是教學評價中最常見的現象。在初中課程的設定中,語文這門學科儘管課時並不少,但內容主要被高考所必須掌握的 語言、文法、修辭等“理性”內容和八股式寫作技巧的枯燥訓練所佔據。學生被框在課堂裡,框在語文教材裡,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遠離了生活實踐。
        (二)語文教育理念走入誤區,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在統一、刻板、功利性的應試教育的陰影下,為了與嚴格的考試訓練相適應,有些初中的語文教學依然偏重知識技能的訓練,重視培養訓練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視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忽視情感、態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從而使語文工具性特點更加突出;忽視了語文人文教育態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屬性,導致語文學科人文內涵及文化底蘊的缺失,使語文這門充滿人性之美、人文底蘊極為深厚的學科,淪為了一種應試的技藝之學。
        (三)語文教學評價方式單一,人文精神培養髮生偏差
        著名教育評價學家斯塔夫爾比姆指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簡單的評判標準抑制了學生多維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表達,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放棄了語文作品對學生的薰陶感染作用。 由此,在現實的教學中,學生成績的好壞,考分的高低成為評價老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樣的後果不僅僅是影響了教師的執教水平,深遠的影響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以致語文教育的功能喪失在每個環節中,語文的意義也流失在每個細節上。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調整語文課程安排,充分發揮人文教育作用
        首先,首先要善於挖掘課內教材中的人文教育點。讓學生了解生活,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的底蘊。教師就是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思想和內容,把人文教育、人格塑造與培養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和教學內容的方方面面。
        其次,開放課堂內部系統。建立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學習媒介的開放的語文課程體系,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體驗,教學擯棄指令性,完全由學生憑藉學習和經驗,獨立思考,自主發現,答案不求統一,允許學生髮表不同於自己的見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大膽想象。
        最後,要把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去,延伸到家庭、社會中去,形成一個更大範圍的、理論與實踐經常有意無意結合的大語文教學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唯一材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新課程方案選修課和活動課的設定,開出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的各類語文課程。
        (二)更新語文教育理念,凸顯人文精神
        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由於舊觀念的根基很深,教育理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具體實施者,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是人文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首要前提。而且語文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淵博的知識。愛因斯坦說:學生對教師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課,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當具備紮實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質。知識淵博是情感富有的源頭,一個知識貧乏,不善說話的語文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有淵博的知識,無形中,給學生以深遠的影響。大有助於語文教學。其次,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變化多樣的教學語言。語文教師要學會說話,敢於說話,並有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聲望。善於結合與學生實際有聯絡的事例,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述出來,讓學生笑得前仰後合,將學生之心緊緊繫住。豐富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歡笑,一個有幽默感的老師不僅給學生帶去快樂,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到很親切。 
        (三)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倡導人文化評價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就要改革語文教學評價標準,倡導人文化評價。要讓語文教學評價圍繞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內部動力,產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就要結合多種評價方式提供不同型別的服務,充分發揮評價功能。要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及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總之,要以學生心靈的豐富和個性的鮮明程度為衡量教育的標尺,突出學生髮展的過程,教育主管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現代語文評價新觀念,使語文教學評價為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發揮作用。 
        綜上,語文教育最為根本的目標是陶冶學生情操、指導學生人生的價值意蘊。初中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精神的養育,是一個關係到全民族素質,關係到未來發展的大問題。在初中階段學生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提高層次,實現由“學步”到“獨立行走”的轉變,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為“起跑”做準備。這不僅需要足夠的知識,強烈的進取、開拓、創造精神,更需要豐富的情感、理性的精神、堅定的意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人文精神,把握師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自主權,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努力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麼,每個學生都會自主地、創造性地學好語文。

三國時期曹魏兵制是怎樣的
淺談數學課堂中的合作教學的體會
相關知識
淺談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交際策略研究與教學
淺談音樂在心理學中的作用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高分子材料學中的分形
淺談關於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幼兒園幼兒心理的論文
淺談心理健康與幸福的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安全的論文
淺談消費心理與行為的論文
淺談旅遊者旅遊心理的論文